03.08 清順治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於三子玄燁,而不是次子福全?

宇澤歷史


小編問“清順治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於三子玄燁,而不是次子福全”。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將當時玄燁(康熙帝)的繼位背景說清楚,否則,讀者朋友就會困惑不解,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

順治帝有兩位皇后,第一個皇后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當時由多爾袞做主,訂娶。福臨與這個皇后不和,經常發生口角,冊封皇后兩年多一點就被福臨廢為側宮為靜妃,因不受順治帝寵幸,無子女。第二位皇后是前一個皇后的侄女,也就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博爾濟吉特氏,是科爾沁貝勒淖爾濟的女兒。雖然這個皇后比較賢德,但是福臨(順治)對這位新皇后仍不滿意。然而,這位皇后儘管得不到順治帝的寵愛,卻得到孝莊皇太后的信任,成功的保住了皇后地位。因為她也沒有兒子,所以,順治帝並無嫡子。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順治帝最為寵愛的董鄂妃(諡號孝獻端敬皇后)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痛苦之中,萌生了出家為僧的念頭。

在立儲君的問題上,順治帝病中曾考慮在自己的兄弟中選擇一個立為儲君,而孝莊太后堅決主張在順治帝的兒子中選擇一個做為儲君,得到了順治的認可。順治帝共有八子,長子和四子早年夭折(其中,四子是順治帝最寵愛董鄂妃所生)。五至八子在順治帝去世時年齡還太小,最大的尚不足五歲。適合繼承皇位的只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燁,他們當時也只有八歲。由於順治帝福臨自己是六歲繼位,深知年幼的皇帝會受到權臣的欺壓(多爾袞攝政專權)。甚至皇位不保,所以,首先將五至八子繼承皇位可能性排除在外。因此,只能在福全和玄燁之間二選其一。

下面,我們將福全與玄燁做個對比:

第一、愛新覺羅·福全(1654—1703年),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初傑出的軍事統帥,順治帝次子,康熙帝異母兄,母親為寧愨妃董鄂氏(長史喀濟咳女。初為世祖庶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封為皇考寧愨妃為皇考寧謐妃。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六月二十一日薨)。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佟佳氏(當時沒有封號)。他們兩個人的母親都是側妃。按說福全的母親董鄂氏地位要高於玄燁的母親佟佳氏很多,而且,董鄂氏還比較受順治帝的寵愛。但是,玄燁出生後,就得到了順治帝的歡心,也得到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喜愛(視如己出)。並且幼時由孝莊皇太后親自撫養,孝莊太后去世後,康熙在誦讀祝文時涕淚交頤,曾這樣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可見玄燁與祖母孝莊太后的感情至深。這一點是福全無法比擬的。


第二、福全的母親儘管是得到皇帝比較寵幸的寧愨妃董鄂氏(非那個皇貴妃、死後諡號為孝獻端敬皇后的董鄂妃)。怎麼能與的皇太后、皇后和佟佳妃相比呢?特別是孝莊皇太后權利、影響力和號召力是當時清朝廷內外無人能比的。有了孝莊皇太后的支持。這一點就算是“子因母貴”的福全也是無法與玄燁競爭的。

第三、玄燁、福全六歲的時候,他們倆偕同眾兄弟向父皇問安。世祖福臨問皇子們最想做什麼。其他皇子最大的才三歲,不能回答什麼。皇二子福全說:“願為賢王足矣”。玄燁卻道:“效法父皇,黽勉盡力”。於是福臨十分看重玄燁,在順治心目中,福全自然又差了一步。

最後、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帝臨終時接受洋大臣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選其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正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所以,這個正式的皇位繼承人自然非玄燁莫屬了。補充一點,福全的母親董鄂氏不是那個死後諡號為孝獻端敬皇后的董鄂妃,請讀者不要混為一人,回答完畢,謝謝!


聊以自娛2


《清史稿·聖祖本紀》開篇,有一句這樣的話:聖祖“六齡,偕兄弟問安,世祖問所欲,皇二子福全言:‘願為賢王。’帝曰:‘願效法父皇。’世祖異焉。”福全之答,又見於福全本傳:“幼時,世祖問志,對:‘願為賢王。’”少年玄燁的回答,雖然被電視劇《康熙王朝》藝術性地採用了,不拘形式,但這是歷史上不虛的真相嗎?

玄燁六歲,時為順治十六年。世祖的兩任皇后,都未生育子嗣,而他最鍾愛的董鄂妃生育了第四子。此子剛出生,世祖即諭告禮部:“本月初七日丑時,朕第一子生,皇貴妃出,應行典禮,爾部即察例速議具奏。”隨後,聲勢浩大地告祭天壇、地壇、太廟、社稷,接受滿朝文武朝賀。《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下卷記載:“帝生第一子之喜,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首輔大臣等,俱上馬匹、緞帛以賀。”同時,大赦天下。這是年輕的世祖即將立儲的徵兆。可惜,此子命薄,無福消受,三月夭折,被追封和碩榮親王,建地宮下葬。這個不幸的孩子,要比玄燁小三歲。就是說,順治帝對皇三子玄燁的愛,遠不及對第四子的疼愛。

《康熙王朝》順治帝與玄燁

董鄂妃雖為皇貴妃,但她在世祖那裡已經享受了皇后的待遇,行禮赦天下,生子即為嫡子。董鄂妃在宮中的尊榮,是公開的,更何況此時的她,不僅受到世祖萬般寵愛,獨冠後宮,而且以賢惠孝養得到了皇太后尊重。雖然她的第一子早夭,但世祖對其恩愛不減,她還是有希望再生皇子的。只要她生育了皇子,不免又被世祖視為嫡子立儲。同時,她在後宮的地位,要高出只是庶妃的玄燁生母佟氏幾個等級。

倘若在董鄂妃還在世時,玄燁童言無忌地希望成為後繼之君,雖然是六歲少兒的遠大理想,但難免犯了世祖及皇家禮制的奪嫡大忌,少不了招致世祖的厭惡、言官的非議。這樣的說法,只有在他成為皇帝之後,史官們以偉異而書之,以為他從小就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皇帝夢。

即使這個世祖問志的場景真實存在,然先答者該是皇二子福全。受漢文化深層影響的世祖,自然也接受了漢人立嫡立長的禮制觀念。福全年長玄燁一歲,在世祖第一子早殤、尚無嫡子的前提下,他就順序成為了新的長子。而從福全的回答來看,七歲的他已經懂得如何拿捏漢人禮制和宮廷險惡。

順治帝

福全只想做一個親王,這對於身為皇子的他而言,並不難。但他在前面加了一個“賢”字,足見他的理想很崇高,年紀輕輕就明白了修身處世的大道,難能可貴!康熙六年正月,福全在毫無軍功政績的前提下,在世祖諸子中率先獲破格封裕親王,命與議政。此時還是四輔臣執政時期,十五歲的福全能直接進入議政王序列,自然要有足夠的本事來贏得四輔臣、太皇太后等多方面的認可。

福全與玄燁的生母,都是庶妃。但,福全生母為滿人,長史喀濟海之女。《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八記載:“有何合裡次子多濟理之長子喀濟海,原任長史。”何合理,即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禮,原在棟鄂部娶有一妻,歸附努爾哈赤後,娶其長女東果格格,多濟理(多濟禮)便為東果格格所生。按輩分來推算,何和禮為世祖姑父,而福全的生母為何和禮的曾孫女,即世祖娶了姑姑的曾孫女、表兄的孫女,有違倫常,但不可否認寧愨妃身上有皇家血統。而玄燁生母的祖父佟養正(佟養真)本是明朝軍官,在與後金的撫順戰役中失敗後,便和弟弟佟養性投靠了後金,成為開國元勳。崇德七年始分漢軍為八旗,康熙的外祖父佟圖賴被授正藍旗固山額真,但其漢人身份還是存在的。《清史稿·后妃傳一》說:孝康章皇“後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後族抬旗自此始。”也就說是,玄燁繼位之初,其母還為佟氏(“世祖遺詔”中的“佟氏妃”),後被抬旗入滿才換姓為佟佳氏,似與太祖元妃佟佳氏同姓。但,在再次強調滿漢之分、追責世祖崇漢抑滿的關鍵時期,福全與玄燁的生母出身,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

少年康熙畫像

順治帝在臨終前,嫡子無望,而玄燁身上有一半漢人血統,他在被迫自責改變“崇滿抑漢”既定國策時,未必沒有考慮過真正滿人所生的皇子福全作為接班人選。

玄燁的最終勝出,與其挺過了天花有著很大的關聯,讓身染天花的世祖和看到身邊多個親人染痘而死的孝莊太后,看到了一個命硬的皇子。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被世祖優遇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留下記載:世祖曾考慮過安親王嶽樂作為儲君人選。

據德國人魏特寫的《湯若望傳》記載,世祖發覺自己身染天花之後,一度想把皇位傳給安親王嶽樂,徵求湯若望意見。湯若望認為,幼主臨朝固然要影響政局,但帝系的轉移也會引發新的危機,於是力勸世祖把大位留給自己的兒子。世祖染痘而病危,而玄燁染痘而痊癒,成為了湯若望勸立幼主的最大證明。


以禮觀書


順治傳位於玄燁,實際是順治帝和孝莊太后協商的結果。

順治去世那年,福全九歲,玄燁八歲,年齡上沒有明顯差別。但福全排行老二,玄燁排行老三。以漢文化“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順治深受漢文化影響,他考慮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想讓福全繼承皇位。



但是,順治六歲登基,叔父多爾袞攝政,君臣關係扭曲,給順治身心造成巨大傷害,他擔心九歲的兒子福全登基,繼承皇位,會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一度想採取漢文化的另外一種傳承製度,“兄終弟及”制,讓自己的弟弟接班。但是孝莊只有順治一個兒子,為了避免皇權旁落,順治“兄終弟及”的想法,遭到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

孝莊想讓玄燁繼位。孝莊不接受漢文化,她不考慮“嫡長子繼承製”,也不考慮“兄終弟及”,她考慮的是她的後代,她的直系,福全和玄燁才在考慮範圍之內。而福全和玄燁比,玄燁更加優秀。所以她才推玄燁。福全和玄燁孝莊都帶過,兩個孩子學習都很刻苦,只是福全有眼疾,對學習有影響,未來發展會受限制,所以孝莊力挺玄燁。



順治和孝莊想法明顯發生背離,這種背離實際上是漢滿兩種文化的背離。這種背離使順治陷入猶豫不決之中。

為此,順治徵詢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說,天花流行,危害嚴重,選一個得過天花的人當皇帝,有利於王朝穩定。玄燁得過天花,對天花病毒有免疫力,不會再得天花,由他繼位比較合適。順治接受了湯若望的觀點。



順治之前,清朝選繼承人主要採取“貴族公推制”,選皇位繼承人主要考慮的是繼承人的才能,所以孝莊才選玄燁。順治身受漢文化影響,他選皇位繼承人主要考慮的是保持國家穩定。考慮國家穩定,“兄終弟及”沒有“嫡長子繼承製”好,所以順治先排除了“兄終弟及”,得過天花的比沒得過天花的好,又排除了福全。

這樣順治為了國家穩定鎖定了玄燁,孝莊為國家發展鎖定了玄燁。順治孝莊選繼承人標準不同,結果卻一樣。形成了統一意見,就這樣玄燁就成了順治的繼承人。


有得觀史


順治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母親是人盡皆知的孝莊皇太后。

順治六歲登基,在位十八年,政治經濟都得到了穩固,除了東南沿海外,全國的領土基本上也得到了統一。但是順治帝壽命短,只活到24歲,就因染病而去世了。

在這裡有人問順治為什麼要把皇位傳位於三子玄燁,而不是次子福全呢?在這說一下,長子因為早夭,所以皇位只能從下選。福全和玄燁當時也才八九歲,而下面的孩子年齡就更小了,所以皇位只能從福全和玄燁之間選。

其實順治帝是比較偏愛次子福全的,但是最後卻選擇了三子玄燁,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 玄燁的母親家族勢力大

玄燁的母親是佟佳氏,本姓佟,是漢軍正藍旗。雖然她並不受順治的重視和喜愛,但是並不代表她出身低微啊。可以說在清朝的統治前期,佟家的勢力可是非常的大。

她的爺爺是努爾哈赤的元妃佟春秀的堂弟,而她爺爺自己本身也對清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是清朝的開國元勳。

佟佳氏的父親佟圖賴官至都統,也因功封一等公,後來受到康熙帝的抬旗,抬為了滿洲鑲黃旗。

而且當時佟家很多人也都在朝中做官,有不少還身居要職呢,所以在當時傳有“佟半朝”的說法。

而當時順治帝的孩子也都很年幼,如果順治帝一旦撒手人寰,年幼的皇子繼位,怕是壓不住大局。

順治考慮怕別有用心的人趁機作亂,所以他認為還是選母家勢力強大的皇子繼位比較好。

這樣如果有趁勢作亂的,繼承的皇子也可以憑藉母家勢力來震懾那些趁勢作亂的人。

剛好玄燁的母親佟佳氏,她的家族勢力非常強大。而福全的母親董鄂氏(並不是順治最喜歡的那個董鄂氏)。她的父親是個長史,她的家世也還算拿得出手,但還是和佟佳氏的家族勢力有差距的。

所以順治帝還是選中了佟妃,而且佟妃為人低調,也沒有什麼政治才能,更不會有政治野心。

選擇她的兒子,順治帝也不會擔心後宮專權的問題。所以最後花就落在了三子玄燁的頭上了。

二、 選擇玄燁也是孝莊皇太后的意思

順治有偏愛福全的意向,這一點孝莊皇太后是看在眼裡的。但是孝莊皇太后也有自己的想法。

玄燁的性格從小就和其他兄弟們不一樣,他勇敢、善良、孝順,非常的懂事,這些都讓孝莊很是喜歡。

而且玄燁聰明過人,就是順治查看玄燁所寫的文章,並讓他背誦時,玄燁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來。

孝莊當時已經五十多了,她在後宮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識人的本領還是有的。她非常看中玄燁,雖然福全和玄燁自己都帶過,但是她還是認為玄燁的聰明比起福全更勝一籌,而且玄燁的性格也適合做帝王。

福全有眼疾,這對未來發展都會有影響的,綜合考慮,所以孝莊還是非常力挺玄燁的。

不僅如此,還因為福全是董鄂氏的兒子,雖然不是那個讓順治帝看破紅塵的董鄂氏,但是孝莊皇太后還是對董鄂氏的家族非常的痛恨。因為那個董鄂氏,讓自己的兒子順治什麼都不管不顧,於是孝莊皇太后就把這個遷怒到了整個董鄂氏家族。因此福全也是受這個連累,而影響了孝莊對他的看法。

總之是孝莊力挺玄燁當繼承人,她認為玄燁在綜合方面都是個不錯的好苗子,是個能做大事的人。

孝莊的話還是有分量的,順治帝也是不得不參考的,畢竟孝莊的地位在那擺著呢。所以這也推動了玄燁當上繼承人的步伐。

三、 因為玄燁得過天花

就在順治帝左右為難的時候,一個人點醒了順治,他就是湯若望。湯若望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順治帝是十分地敬重他。

湯若望建議順治帝找一個得過天花的皇子繼承皇位,為什麼要找一個得過天花的皇子呢?因為天花在清朝算是一種很嚴重的傳染病,凡是染上天花病毒的人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這點順治是很清楚的,因為他也得過天花,他知道這種病不僅會傳染,而且在當時還沒有藥可救。可以說天花是造成清朝皇子和公主早夭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得過天花的人,他的免疫系統就高,而且會終身免疫這種病毒。

湯若望建議順治選擇出過天花的皇子,也是出於這個原因。他怕選的皇子不知在將來的什麼時候,萬一因為天花夭折了,那就麻煩了,所以才出此建議。順治帝聽後也是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他就從皇子中選得過天花的人。

而出過天花的皇子中,也就玄燁一個人,所以順理成章順治就選中了玄燁。玄燁可以說也是非常幸運的,他奇蹟般地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了出來,這就說他以後可以免受天花之災了。

所以說玄燁也是有福之人,他的大難不死更證明了他自身的福分,同時也讓孝莊格外地寵愛。

這就是為什麼因玄燁出過天花,而讓他當繼承人的原因。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繼承人能夠健康,能夠在位時間長一些,更好地治理國家。

順治最後綜合孝莊皇太后的意見和湯若望的意見,確實覺得玄燁是個最佳候選人。他聰明、勇敢、善良,孝順,是個可以承擔天下的人。

而且玄燁還得過天花,讓他產生了自身免疫力,今後可以免得天花,從而不會早夭。

最為關鍵的是,玄燁還有一個強大的母系勢力,這無疑也能給他的皇位加固,關鍵時候可以捍衛自己的皇位。

順治是對的,康熙沒有辜負他的厚望,他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且他在位時兢兢業業,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他被後來人稱為“千古一帝”。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玄燁之所以能夠當皇帝有三個原因。

第一他的奶奶孝莊的勢力在後面支持。孝莊從十三歲到盛京,中間經歷了多少驚濤駭浪才讓兒子坐上了龍椅,兒子卻因愛生痴執意出家當和尚,這讓孝莊十分絕望!她雖手握大權但她深謀遠慮格局很大,她緩放權輔佐孫兒沒有選擇做第二個呂后。之所以支持玄燁是因為玄燁和兒子順治登基情況一樣,都是帝年幼而母壯。但玄燁母家是漢人,家族勢力再大,也不能像正黃正藍這些旗手握軍權,萬一幼子坐上皇位,少壯的母親家勢力壓制不住,那麼玄燁的母親就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呂太后,後面的事情將不可收拾,大清才剛開始的基業也就此斷送。

第二玄燁自小就聰慧而少年老成善於察言觀色,屬於胸中有丘壑又波瀾不驚那種類型。他深得孝莊喜愛,可以說是在身邊長大,孝莊行事的手段能力對孫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不用人刻意教,也能說出“將來和父皇一樣平治天下”這樣與眾不同的話來。

第三點,當時天花屬於不治之症,玄燁出過天花沒有夭折的後顧之憂,歷史證明孝莊眼光真毒,康熙終成千古一帝。





謙語謙尋


清世祖順治帝一生雖然近乎“專寵”孝憲端敬皇后董鄂氏,但私生活依然“豐富多彩”,一直也沒有閒著!除了孝獻後所生的榮親王之外,還和其他女人生下了七個兒子,這還不包括女兒……在孝獻後生下榮親王之後,清世祖大赦天下並公開宣稱“此朕第一子”!大有將榮親王立為儲君之意。事實上,在榮親王之前清世祖已經有三個兒子了,其中就包括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燁(清聖祖康熙帝)。清世祖如此高調,無非是想強調榮親王的與眾不同,所謂“第一子”大概其就是說榮親王是“嫡子”之意吧!其實,彼時的孝獻後還不是皇后,她的孝獻端敬皇后是死後追冊諡的,而且還打了折扣、不能系帝諡。



只可惜,榮親王根本無福消受,出生沒多久便夭折了。清世祖悲痛不已,甚至不惜違制、破例將這個夭折的兒子追封為了親王,即前面提到的榮親王。在榮親王之前,清世祖的庶長子牛鈕也已經夭折。因此,到清世祖去世時,皇次子福全其實就是事實庶長子!如果按照中國古代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作為事實庶長子的福全應該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那麼,為什麼齒序比福全靠後而且同為庶出的清聖祖能夠後來者居上成為了皇帝呢?



被滿洲人拋棄的“嫡長子繼承製”

滿洲人入關之前和入關之後都沒有真正實行中原王朝長期實行的所謂“嫡長子繼承製”,康熙年間唯一的一次試水也以徹底失敗告終。在滿洲人心中,只有“嫡子優先”,卻沒有“嫡長子絕對優先”!這一點從後來清朝的皇位、爵位傳承事實中也能看得出。以怡賢親王胤祥為例,承襲怡親王爵位的是嫡出幼子弘曉,而齒序比弘曉靠前的嫡子弘皎卻只得了個寧郡王爵位,這就否定了“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嫡子優先”還是存在的,弘皎、弘曉皆為嫡出。胤祥的庶長子弘昌齒序最長,但因為是庶出,他沒有襲爵的權利,連寧郡王都沒份!換言之,福全的事實庶長子身份並不佔據太大優勢,又或者說根本沒有優勢可言!如果福全是嫡出,恐怕就真的沒有後來的清聖祖了。只可惜,他並不是。福全的生母雖然也姓董鄂氏,但此董鄂氏非彼董鄂氏,只是與孝獻後同姓而已。



童言無忌:“願為賢王”

這是傳播最廣的一個原因,福全兒時曾經對父親清世祖表示:“願為賢王。這件事的真假我們就不去糾結了,既然史籍上有白紙黑字,我們姑且就當是真的。僅憑孩童的一句無忌童言就徹底否決其皇位繼承資格,未免太過兒戲了!



不過,如果這件事是真的,清世祖放棄福全倒也可以理解。說出句這話,無非兩種情況:一、福全說的假話。二、福全說的真話。小小年紀就在自己父親面前耍心眼,這樣的兒子太可怕!作為父親,恐怕沒有誰會喜歡,不是嗎?如果福全說的是真話,那他就是一個沒有什麼野心和遠大志向、安守本分之人,當臣子絕對合格!可當皇帝,恐怕就不及格了……



外戚權勢對比

福全的生母寧愨妃董鄂氏雖然與孝獻後同姓,卻不是一家人。寧愨妃的父親喀濟咳只是一名長史,說通俗點兒就是王府的大管家(當然,人家是有編制的正式官員)!雖然是官員,但級別並不高,也沒有太深的背景。



反觀清聖祖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她的父親佟圖賴在順治年間官至正藍旗固山額真(都統)、禮部侍郎,爵封三等精奇尼哈番(子爵)!別小看這個子爵,在彼時的漢軍和漢臣中,已經非常高了。雖然佟氏家族自認滿洲土著,但因為漢化較早,一直被編在漢軍序列之中。一個世襲子爵與一個王府大管家相比,誰對皇帝更加有用?用腳趾頭也能想得出吧?清聖祖年幼,為避免輔臣專權、將皇帝變成傀儡,留下有些勢力的外戚撐腰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外戚勢力又不能過於強大,以免倒逼皇帝。而彼時的佟氏家族恰好滿足這樣的條件!既有背景、有勢力,但又沒有強大到可以倒逼、威脅皇權的地步。這一條,福全的姥爺喀濟咳是做不到的!



引發極度恐慌的天花

清世祖死於天花、孝獻端敬皇后死於天花、豫通親王多鐸死於天花……由於滿洲人對天花缺乏免疫力,清初死於天花的滿洲宗室、貴族比比皆是,彼時的清宮甚至到了聞天花色變的地步!清聖祖是不幸的,年幼時便罹患了天花。清聖祖又是幸運的,憑著自身超強的免疫力,清聖祖硬是挺了過來!除了臉上留下了一些“麻子”,一切恢復正常。



眾所周知,患過天花之人對天花是終生免疫的。換言之,挺過來的清聖祖再也無須擔心會重蹈自己父親清世祖的覆轍了。但是,福全並沒有患過天花,雖然後來的史實告訴我們,福全並沒有死於天花。但彼時的清世祖、孝莊文皇后卻無法確定!與其如此,倒不如買個保險,選擇已經患過天花並痊癒的皇三子玄燁!玄燁就這樣成了皇帝、成了後來的清聖祖。


農民工歪說歷史


順治十八年(1661年),二十四歲的順治皇帝“駕崩”順治皇帝在遺詔中,宣佈立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繼承帝位,即康熙皇帝。順治皇帝在世的皇子共有六人。由於皇長子早逝,所以次子愛新覺羅·福全(九歲)為最年長的皇子,其次才是玄燁(八歲)。如果按長幼之序來排的話,應該福全優先。

如果按生母地位來排的話,福全的生母是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皇貴妃董鄂氏,地位僅次於皇后。而康熙的生母佟佳氏,當時只是個普通妃子。此外,順治帝本人對福全的喜愛也超過了其他皇子。

原來一切還要從康熙幼年時得過的一場疾病說起。當時京城天花疫情嚴重,凡是傳染上天花病毒的人,基本都是九死一生。而幼年的康熙卻正好被傳染上了。但非常幸運的是,康熙竟然奇蹟般地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了出來。天花雖然死亡率很高,但如果被傳染者能夠痊癒,那將終身都免疫這種病毒。

大難不死,讓幼年的康熙獲得了皇祖母孝莊太后的格外寵愛。

順治帝最後時刻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他個人更喜歡福全,但孝莊太后更喜歡玄燁。正當他舉棋不定時,洋教士湯若望的一番話讓他最終下定了決心。湯若望指出,當時天花疫情依舊嚴重,而皇子們都還年幼,身體抵抗力差。玄燁因為得過天花,因此不會再得此病。

於是,順治帝正式決定讓皇三子玄燁繼承帝位。

誰也不曾想到,一場差點奪走幼年康熙性命的疾病,卻在無意中使他幸運的登上大清王朝權利的巔峰。





學史泛舟


請邀請。

順治帝在位不滿十八年,共育有八皇子,而長子、四子、六子夭折。到順治去世前,只剩下五位皇子,其中只有兩位年齡上有資格繼承皇位,即次子福全、三子玄燁,另有康親王傑書也是人選之一。 不過次子福全在一次皇子考試中表示願為賢王,因此皇子中只有玄燁有希望成為皇帝。傑書是太祖次子代善的第八子祜塞的第三子,太宗文皇帝的侄孫子,也就是說他是順治的侄子,康熙的堂兄。這不是太宗文皇帝的直系後代,因此,最終因血脈關係沒有被傳位。

是康熙自己的才能表現深得順治的賞識。《聖祖本紀一》記載: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諱玄燁,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順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誕上於景仁宮。天表英俊,嶽立聲洪。六齡,偕兄弟問安。世祖問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為賢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異焉。

另外康熙能承襲帝位,傳教士湯若望也起到了關鍵作用。順治是得天花死的,他的兒子裡只有康熙已經出過天花了,被皇室信任的湯若望提出這一條,也成為康熙能上位的關鍵因素之一。順治聽從湯若望的建議是正確的,事實也證明,康熙是他的兄弟們中壽命最長的,福全和常寧都死於康熙四十二年,而隆禧早在康熙十八年就死了。


詩文觀止


順治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康熙而不是次子福全,這個問題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回答:

1.清朝的太子選立制度。清朝的太子選立不同於歷朝的“立嫡立長,兄終弟及”,而是“立賢不立長”,這就使得在皇長子和皇嫡子都早夭情況下,本應順位成為第一皇位繼承人的福全失去了這一巨大優勢,他和玄燁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2.福全自身對皇位並不熱衷。《清史稿·聖祖本紀》曾有記載,順治曾問過福全和玄燁他們想做什麼,福全回答說想成為一代賢王,而玄燁的回答是願效法父皇。從回答中,就可看出,福全對皇位並無多大的渴望,而玄燁則不是如此。所以,這也成為順治做決定時考慮的一點。

3.玄燁得過天花。在當時的清朝,天花堪稱是最危險的流行病,上至真龍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受到天花的威脅,就連順治帝自己,也是因為得了天花而英年早逝的,所以為了預防下一代君主不發生類似的事情,從而導致皇位更替過快,皇權不穩,以致江山社稷有損,最好的選擇就是找一位已經得過天花,可以終身免疫的皇子來繼承皇位。就是這麼巧,玄燁剛剛好得過天花,並且還痊癒了,所以這就成為了玄燁競爭皇位的有力因素一。

4.玄燁勤奮好學,胸懷大志。玄燁因成績優異,深受孝莊文皇太后和順治的喜愛,,在清朝“立賢不立長”的太子選立制度下,好學自然更有優勢。

從康熙的繼位之路來看,我們可以學到這些東西:



1.有夢想,有野心,敢於行動,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最終都可能變為成功。(詳情參見康熙向順治表達自己的野心)

2.等你熬過所有苦難,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詳情參見康熙得天花)

3.越努力,越幸運(詳情參見康熙勤奮刻苦)


這樣說歷史


歷史上皇室後宮勾心鬥角,只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張龍椅,但想坐上皇位除了個人能力外,還需要靠點運氣。順治祚皇帝在位不到18年便駕崩,他雖然生了8個皇子,但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只有5個孩子,因為長子、四子、六子都已夭折。

在這五位皇子中,年紀太小的就不在順治考慮範圍,在年齡上有資格繼承這個位置的只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燁,以及安親王嶽樂(也有人說是康親王傑書)。

據以上分析,現在能有資格坐上皇位的有:玄燁、福全、嶽樂或傑書。這四位兄弟的才能其實都不相上下,那為何順治選了玄燁而不選福全或嶽樂呢?

我個人分析後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 胸懷大志、勤奮好學

(康熙劇照)

玄燁一直以來的表現就很得孝莊太后的喜歡,他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很符合作為帝王的人選,並且玄燁平常也很勤奮好學,對於國家大事也有自己比較獨到的看法。而反觀福全,這在歷史上是一個謎團,因為他在一次順治舉行的皇子考試中向順治表明他對皇位沒有興趣,想做一個安樂的賢王。

  •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康熙幼年劇照)

清朝初期,天花病是當時最危險的流行病,那時候並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死亡率高達9成。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黎明百姓,在這個病面前都是平等。玄燁小時候就得過天花,留下滿臉麻子的後遺症,因此後世有人稱他“康麻子”。這是不幸、也是萬幸的,玄燁得了天花後竟然痊癒,除了有後遺症外,從此對天花免疫。考慮到天花病毒會致死,導致皇位更替,朝野動盪,而玄燁已經對天花免疫,因此玄燁成了最好的選擇。

  • 皇家子嗣,血統純正(康熙童年劇照)

上面說到,順治的幾個皇子除了夭折的、年齡不夠的、無心爭奪皇位的,只剩下了玄燁、嶽樂和傑書。雖然嶽樂和傑書都是太祖自後,但嶽樂是阿巴泰兒子、順治的堂哥;傑書是代善第八子祜塞的兒子,他是順子的侄子、康熙的堂哥。這兩人都不是太宗文皇帝的直系後代,皇家血脈肯定是要一條線下來的純正,因此順治也接受了湯若望的意見,選擇玄燁繼承的皇位,以避免皇權旁落。

(康熙復原圖)

綜上分析,順治選擇玄燁繼位總結為:孝莊太后的喜歡、湯若望的支持、對天花病毒免疫、勤奮好學等。而事實也證明,玄燁當上皇帝后,果然不負順治和孝莊太后的期望,把國家治理的緊緊有條,開創了“康熙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