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王熙凤为何要把一个丫鬟探亲操办成“贵妇省亲”?

太极星空



归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回家探望父母,二指旧时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总之就就是回家探望,比如红楼梦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就描写了作为贾府大小姐的元妃奉旨回娘家探望这样的一件事情。

这说的是主子回娘家,那么丫鬟们有无此事?事实上贾府丫鬟也有回娘家这个权力,书中多次提到,比如第二十四回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袭人因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结子,秋纹,碧痕两个去催水,檀云又因他母亲的生日接了出去。”

这里檀云就是回娘家,贾府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惯例与传统,这也体现了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怜老惜贫,体恤下人这样一种良好的家风。

别的丫鬟回娘家只约略地提一句,但是有一个丫鬟回娘家,却是大张旗鼓,风风光光,甚至还惊动了王夫人,王熙凤亲自过问操办这件事,谁呢,就是袭人。

袭人有过两次回娘家的记录,一次是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正是元宵节期间,“偏这日一早,袭人的母亲又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家去吃年茶,晚间才得回来。”

后来宝玉前往花家去探望,正是这次探望让花家明白了宝玉与袭人的亲密的关系,从而打消了要将她赎出去的这个念头。这一次回娘家,袭人是悄无声息的。

第二次发生在第五十一回过春节之前,“因有人回王夫人说:“袭人的哥哥花自芳进来说,他母亲病重了,想他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这一次回娘家,就完全不同了,甚至隆重奢华。


此时袭人的身份与地位,已经与上次有了巨大的改变,自从袭人取得了王夫人的信任与赏识之后,得到了火线提拔,月银也从一两银子拿到了二两银子一吊钱,与赵姨娘一个水平,已提前享受了准姨娘的这种待遇。

因此,袭人的称呼也变了,怡红院都称她为花大奶奶,第五十一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宝玉听说,便命麝月去取银子。麝月道:“花大奶奶还不知搁在那里呢?”虽具有调侃的成分,但也是实情,已指出袭人身份的特殊性。

上次还只是一次寻常的回娘家,与别的丫鬟无异,这一次袭人的回娘家,其实是得到了王夫人的亲自过问并叮嘱王熙凤办理此事。

王夫人听了,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酌量去办理。”这个酌量就意味深长了,至于怎么个酌量法儿凤姐自然是心领神会。

王熙凤是现任荣府大管家,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怎不知袭人的重要性,她已经是王夫人跟前的红人了,自然是尽心尽力,上一次给袭人提高工资待遇从一两银子到二两银子一吊钱,就是由王熙凤亲自操办的,所以这一次,王夫人仍交由她来亲自操办这件事情。

这次就颇有点儿衣锦还乡的意味了,虽然是为母亲病重而回,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凤姐儿犹嫌外面的褂子太素了些,就把自己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与了袭人。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的包袱拿出来,又命包上一件雪褂子。打扮停当了,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这规模这阵仗俨然是丫鬟版的“贵妃省亲”了,一则是为显示是贾家的恩典,二者就是在表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今时已不同往日了。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王夫人等大操大办等于官方宣布与承认了袭人的准姨娘的身份。

二则又是为了显示贾府的仁爱待人,体恤下情,可谓一举两得。后来袭人的母亲死了,得到了四十两银子的赏银,也是按照姨娘的标准赏的。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只得了二十两,难怪赵姨娘不服,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

但是有一个人对此十分地不满,就是贾母,贾母钦定的姨娘人选是晴雯,并不是袭人,所以对于王夫人等人的小动作,贾母不便当面指出,而是声东击西打击了袭人。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这是相当严厉的一次批评了,且是当着众人的面,等于是直接否定了袭人姨娘的地位,从而也间接打击了王夫人等人。


少读红楼


第五十回有一个小插曲,袭人母亲病重了,哥哥花自芳过来求开恩接袭人回家看望,求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叫来凤姐儿安排袭人回家,王熙凤就把袭人回家安排成一场隆重的出行,这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王夫人亲自吩咐,王熙凤揣度着执行!


(一)袭人两次回家待遇不同

袭人十九回和五十一回两次回家,待遇并不相同。十九回单身一人回家过年,穿的用的都是自己日常的,贾宝玉去看她,她也只是拿出自己平日用的坐褥手炉给贾宝玉,并没有写如何的好,那时候袭人不过是贾宝玉身边的大丫头,比别人不同,却也没有得到贾家特别的照顾。

五十一回回家就不同。王夫人早内定袭人是贾宝玉的妾,虽然没有明确操办,贾家上下却都知晓。袭人再回家就全不同了。王熙凤亲自过问并安排,甚至让伺候王夫人出行的陪房周瑞家的跟了去。这待遇绝不是普通姨娘出门的架势,反正赵姨娘绝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二)袭人超规格回家省亲

王熙凤对袭人回家特别重视,不但跟的人安排好,坐的车安排好,连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都安排好。可谓事无巨细:

凤姐儿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她说我的话:叫她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她先来我瞧瞧。”

上一次孤零零一个人,这次就足足带了八个人,还让周瑞家的领头,用的人也都是有年纪最得力的人。一般人家的小姐媳妇出门也不过如此了。就这样,王熙凤还嫌袭人的皮毛衣服不好,送了她自己做的一件大毛皮裘!袭人回家可谓威风八面,摆足了排场。


(三)王熙凤爱屋及乌会来事

王熙凤既是贾宝玉的表姐,又是堂嫂。她在荣国府管家虽说是荣国府权利平衡的原因,但王夫人让她管家本就是荣耀。王夫人亲自吩咐了,王熙凤一定会做好,宁可做过了,也绝不会应付了事。

王熙凤看着贾宝玉长大,两姐弟感情深厚,秦可卿死前,贾宝玉屡屡跟着王熙凤来往宁国府吃喝玩乐,感情特别深厚。袭人是贾宝玉的人,王熙凤从情感上也愿意照顾她。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管家人,做事分寸一定掌握。袭人这次回家确实有点小题大做。王熙凤如此行事第一为了讨好王夫人,第二也对贾宝玉爱屋及乌。第三也有一点显示自己的手段。

当然这一切也与袭人的努力分不开,想当年她不过被买来的一个小丫头。来到贾家被排挤是必然的。可通过自己努力工作,忠心耿耿竟是闯出一片人生,翻身成为贾家准半个主子。与袭人相比,贾家那些家生子奴才显然落后太多。你可以不认同袭人,但作为外来打工者,她确实比本地居民更努力。细想想,袭人身上又有多少你自己的影子呢?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纵观全书,袭人一共回过两次家,第一次元宵节一人静悄悄的离开后又静悄悄的回到贾府。到了 第五十一回时,袭人的身份由原先的丫鬟转变成了王夫人私底下承认的宝玉姨娘?当袭人哥哥花自芳进来报母亲病重,要求袭人回家探母时,王夫人听后便叫凤姐酌量办理。

说实话这酌量很难把握,估计王夫人都觉得难处理,虽然袭人已被认定是宝玉姨娘,但月利涨了也是从王夫人月利中拨过去的,也就是还没有经过明面的认可,故而晴雯才会嘲讽: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别让我替你们害臊了。姑娘就是通房丫头的称呼,比如平儿。

伦理,袭人到底还是一个丫鬟,既然王夫人让酌量办理,大抵就是要与丫鬟回家的规格不同了,所以,王熙凤便放手办理起来,而且规格严重超标。



首先是衣物,凤姐刚收到消息,便与周瑞家的吩咐:

“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

袭人回去打扮半天后才过来凤姐屋里,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凤姐儿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

首先从袭人的穿着来看,颜色已然不算素,加上盘金绣这种名贵的宫廷织物,全书下来只有湘云和宝玉有穿着过,作为一个下人,袭人的穿着明显太贵重。重要的是袭人回去的原因是母亲病重,跟奔丧差不多性质了,你一个女儿穿得花枝招展的,这是哪门子孝道?



凤姐一个主持过葬礼大局的人,怎么会如此糊涂?自然有用意。

其次是随从,凤姐收到王夫人指示后,开始着手安排人跟随袭人回家,

凤姐儿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两个老妈子,两个小丫头,四个跟车的,一辆大车一辆小车……莫名想起清虚观打礁一节,各位小姐的出门待遇也不过如此。即便是赵姨娘,回个娘家怕也没有这么高规格的待遇。更可怕的是,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也跟随,好比董事长的司机给一个打工的人开车,苏培盛给年羹尧夹菜一样,让人只有颤抖。



最后是回家居住要求,当着众人的面

凤姐嘱咐袭人道:“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的,也不用我嘱咐了。”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

此次回家,袭人原先的私人物品都变成了人家的,用贾府媳妇的规矩去要求袭人,可是袭人并未走过明路,凤姐一个操办那么多大事的人,行事怎会如此草率?

事实上,凤姐如此行事,才符合她见风使舵,狡兔三窟的性格。

首先是讨好王夫人,王夫人曾提及袭人对她的重要性,凤姐早已铭记于心,对于这个王夫人中意的儿子姨娘,王熙凤没道理不讨好。即便袭人还是丫头。您既然要求特殊处理,我也没必要不顺坡下驴,以显示对您的尊重。

其次是拉拢袭人,不管是否真心喜欢袭人,对于宝玉未来的姨娘,王熙凤自然要拉拢示好,万一哪天真成了呢?起码对自己有利的。

再次是两头周旋,夹缝生存。



贾府里,贾府与王夫人各自一派,在王夫人决定给袭人加月利一节,凤姐曾道:袭人原是老祖宗的人,不过是给宝玉借着使罢了……可是袭人却被王夫人挖墙脚成功,成了王夫人的得意的心耳神意,在王熙凤看来,是一个向贾母告发邀功的机会,袭人回家把规格闹大,贾母自然知道并采取措施反击。故而在贾府夜宴上贾母才有了袭人拿大之论,在王夫人解释原因后,贾母的言论更值得回味:

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好笑的是鸳鸯也因热孝跟袭人在聊天。所以贾母针对的是袭人。

所以,袭人也是贾母和王夫人较量的一颗棋子,凤姐用此法告知了贾母,又瞒过了王夫人,拉拢了袭人,可谓一石三鸟。

这不正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王熙凤擅长的手段吗?


微影悼红


我觉得这还需要从凤姐的性格说起,秦可卿死时说王熙凤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她心有城府:①贾琏生性风流,两三日没女人就皮痒,先是多姑娘、鲍二家的,后来又偷娶尤二姐,凤姐做为正妻不能生下儿子,传宗接代是个大问题,她只细细盘问兴儿旺儿,等贾琏前脚一走,她后脚就来到巷子里找尤二姐,自我批评不是,甜言蜜语一顿哄,哄得柔性子入了园,接着换丫鬟,指使张华告状,托都察院只管虚张声势,大闹荣国府,后借刀杀人,终是熬死了尤二姐。

②弄权铁槛寺,间接害死了一对鸳鸯。

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赶走了贾琏原来服侍的两个小妾,自己带的几个人还不放心,只留下平儿一个,既为自己出力,又留下了一个贤妻的名声。




八面玲珑,讨人开心:①熙凤与李纨同为孙媳妇儿,李纨却不受宠,凤姐善于拍马屁讨贾母喜欢,不高雅但诙谐易懂。贾母说起自己儿时撞破了头,凤姐接话说这窝儿是要把万福万寿盛满的;②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变着法讨老太太欢心,③又有借《掰谎记》,劝贾母喝酒,众人俱已笑倒,等等。

④宝黛住进大观园时,凤姐提出设小厨房;⑤送殡途中,凤姐叫宝玉与她同坐马车;⑥让探春帮忙管理大观园;⑦怜惜刑岫烟送她衣物;⑧帮刘姥姥解一时之难;⑨跟黛玉开玩笑,你吃了我们的茶,就要做我们的媳妇,黛玉也并未生气……




管理有方:①可卿之死办葬礼可以看出。

②借善姐之口说出“我们奶奶天天承应了老太太,应这边太太那边太太。这些妯娌姊妹,上下几百男女,天天起来,都等他的话。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银子上千钱上万,一日都从他一个手一个心一个口里调度”。从中也可得出凤姐的管理能力。



凤姐有以上这些性格,得到了她想要得到东西“权利”,这使她可以独揽大局。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凤姐同赵姨娘向来不和,赵姨娘熬油似的熬了大半辈子,颇有点自取其辱,想来凤姐一直用权利压着她,让她动弹不得,贾环输了钱,赵姨娘教训他,凤姐是“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贾环故意失手烫伤宝玉,凤姐又是“老三还是这么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高台盘。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赵姨娘心里估计是薛之谦那句歌词“你还要我怎样?”真是做人难哪!



反之我们来看一看袭人,她经王夫人提拔上位做了姨娘,袭人母亲生病请假回家,凤姐好歹也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不能不给面子,又想袭人素日照顾宝玉还算妥当。看袭人穿的太素洁,有失贾府的脸面,于是送她一件半旧的大红猩猩毡,又派两个媳妇、两个小丫头跟去,要了两辆车,后面还有四个上了年纪“护驾”的。这就是差距。



这只能说明跟凤姐的用权有关。


鹤曜铭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王熙凤的厉害之处,相当高明。

她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三点理由。

第一,讨好王夫人。

说白了,王熙凤只是贾府的执行总经理,上面是握有实权的王夫人。

只要王夫人愿意,她分秒就可以让王熙凤回到贾赦那边去,不在荣国府当家。

而贾赦那边当家的就是贾赦自己,下面还有婆婆邢夫人,根本轮不到王熙凤。

所以,王熙凤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王夫人哄好。

而哄好王夫人的方法很简单,秉承王夫人的思维去做事。

那么,让袭人以贵妇姨太太的身份回家,就是王熙凤的高招。

当时王夫人已经内定了袭人成为贾宝玉的姨太太,对她非常看重。

但是,因为贾政不知道这件事,王夫人不便于直接下命令对袭人怎么样,最多只是从自己的月钱里面拿出一部分给袭人。

但王夫人既然已经内定了袭人,袭人未来肯定至少是赵姨娘、周姨娘的待遇。

王夫人的内心深处,是希望袭人能够体面一些,这样自己和儿子贾宝玉都会有面子。

这种贵族家庭,是非常讲究面子的。

王夫人自己不便于去做,也不便于开口,王熙凤就不同。

她是具体执行人,如何执行都是她说了算。

王熙凤猜到了王夫人的意思,就让袭人风风光光的回家,其实也就是秉承王夫人的意图办事。

这件事做完,王夫人自然很高兴,王熙凤的位子又稳固了很多。

整本书中,王熙凤是极少和王夫人作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让袭人有好感

众所周知,贾宝玉很有可能是未来贾府的接班人。

但贾宝玉性格懦弱无用,将来的权力恐怕是他的妻妾掌握。

妻子是谁不知道,但妾肯定就是袭人了。

王熙凤终究不过贾政这边的人,或早或迟都要回去的,将权力交还给贾宝玉。

那么,这种时候,王熙凤就应该全力搞好和贾宝玉妻妾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搞好和未来荣国府当家人的关系。

这是为未来做打算,而不是现在。

第三,对其他丫鬟的打压

王夫人对贾宝玉身边的丫鬟,其实并不了解,她自己说只知道袭人和麝月。

但王熙凤对贾宝玉丫鬟则是非常了解的。

她显然对晴雯之流是不满意的,这种人如果成为贾宝玉的妾,恐怕又是第二个赵姨娘或者夏金桂之流,没事找事。

而袭人虽然有心计,但还是明白大家族的游戏规则,不会敢于公然搞事。

让袭人上位,对于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是有好处的。

王熙凤借助这个机会,其实也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萨沙


有人说,袭人回娘家是元春省亲的翻版和微缩版,确实是如此。但这其中所折射出的内在问题却是另有隐情。

在封建时代,嫁人的女子回娘家不大容易。但袭人既没有给贾府的人做姨娘,也没有给宝玉做妾。就是一个月利哟银子一两的大丫鬟,回家的‘’排场‘’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是王熙凤给袭人安排的回家,未免有点小题大做,袭人的丫鬟身份,一个人回家是自然,万万没有人陪同的道理。 王熙凤给袭人安排的排场真不像是给丫鬟的,而像是姨娘门的排场。(赵姨娘回家也未必如此)有丫鬟,婆子,跟车的,还有周瑞家的一起。



原因就是无论是袭人还是晴雯。都必然是要给宝玉做姨娘的,但不同的是贾母中肯的是晴雯,而王夫人心中中意的人却是袭人,所以王夫人给了袭人姨娘的工资(二两银子)这是要当姨娘了,而且是王夫人受意的。这一点王熙凤应该是知道的。所以袭人回家提前‘’享受‘’了姨娘的待遇。

有人说,这是王熙凤在袭人家显摆,这就有点扯了,世代公侯之家在丫鬟家里显摆实在是有失身份。在袭人回家这件事上,王熙凤站在了王夫人一边,高调而奢华。但如此行为让贾母不满,贾母在事后知道袭人高调回家的事情,很不满意,除了不满意袭人,主要是不满意王夫人的行为。在第54回中,正逢元宵节,袭人作为丫鬟没有陪同宝玉一起出来,贾母责备了袭人,分不清做丫头的道理,有些拿大了。贾母就是在告诉袭人,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不要做不可逾越之事。



而王熙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知道袭人已经明确是王夫人的人,贾府的真正主人是王夫人,王熙凤要想在贾府立住角。当家主事,就必须首先要维护王夫人的利益。仅靠姑侄关系,远远不够。她必须想王夫人所想,做王夫人想做而不便做、不敢做的事。 王夫人叫凤姐“酌量”办理,本身就带暗示性。假设王熙凤按照贾府的规矩办,势必得罪王夫人。情商颇高的王熙凤是不会做这样的傻事的,所谓酌量就是要不一样。王熙凤深知高调抬举袭人,而她让袭人风风光光地回娘家,就是让贾府的人知道,只有当王夫人的人才能有地位,有身份,有强烈地暗示和示范作用。说白了王熙凤就是替王夫人琢磨事,办王夫人希望办而自己不便于出面办的事。袭人高调回家应该是王夫人的意思和想法。



但王熙凤这样必定得罪贾母(五十四回就看得出来)。而王熙凤的高调作为就是变相地告诉贾母(应该说王熙凤给予袭人的待遇也超过了王夫人的估计和底线)王熙凤处理事情如此乖巧和伶俐,既让王夫人满意,也变相地告诉了贾母,谁都不得罪,而且也没有把自己陷进去,让贾府的人觉得王熙凤是随意而为。不是刻意的行为。

让袭人回娘家举办礼是她分内之事,有王夫人给袭人撑腰,办的高调和豪华自然的。既圆满地处理了事情,又达到了目的和效果,确实精明。应该说,在袭人回家这件事情上,最大的赢家就是王熙凤。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第五十一回中,袭人的娘病重,也被主子恩准回家探望。袭人的回娘家硬是被王夫人和王熙凤弄出了一场平头百姓家的贵妃省亲,大小王夫人不仅撑足了门面派头,更是各有各的心思和算计。

王熙凤何等聪明,让王夫人的配房周瑞家的亲自带上两个仆妇、两个小丫头和四个跟车,准备两辆车护送袭人回家,让袭人穿着王夫人旧日的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葱绿盘金彩绣绵裙,青缎灰鼠褂,戴着金钗珠串,还嫌不够华丽,塞了件自己的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还给了袭人一件羽缎雪褂。这些装备名贵华丽,尤其刻丝乃织中之圣,“一寸刻丝一寸金”,相当于袭人穿着貂,香奈儿高定裙,戴着宝格丽,王熙凤还嫌她不够排场怕她冷,硬是给披了件巴宝莉羽绒服挡雪。

凤姐嫌花自芳家不干净,特意叮咛,若母亲熬不过去只能住下,她派人送铺盖卷过去,强调袭人“可别使他们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叫他们的人回避,另要一两间内房”供袭人等贾府女眷使用。这时候再看看元春省亲,另要盖园子游幸,行走时要拉上挡围幙,赶走闲杂人等,进门先沐浴洗澡,与父母隔帘相望,未见吃喝,看戏写诗后就匆匆回宫。规矩第一,亲情第二,元春省亲与袭人省亲,别有一番妙处。

袭人的待遇这么大张旗鼓可不是大小王夫人偶然为之。首先,王夫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善心。王夫人是一个满口阿弥陀佛,佛珠不离手的人,偏偏在不久前的三十二回,逼死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金钏。袭人省亲是王夫人展现自己慈悲为怀、体恤下人、重塑形象的大好机会。

其次,向贾府上下宣示袭人姨娘身份,拉拢袭人。袭人之前是贾母身边长大的丫头,深得贾母器重才配到宝玉身边,王夫人身边一直缺少一个监视宝玉的心腹,此举就是解除了袭人与贾母的关联,巩固了袭人与王夫人心中的地位,也向贾府和贾母宣告,对袭人的姨娘身份的不册而册。

第三,王熙凤的夹缝生存,两面讨好。王熙凤对贾母和王夫人的揣摩很透,知道二人之间有龃龉,然而她夹在其中很难做人。王熙凤大张旗鼓的办事,一方面让王夫人满意,一方面也是捧杀袭人,借浩浩荡荡之意,让贾母有所耳闻。

果然这宗事不久的元宵夜宴,贾母看到袭人没在场,责怪她“越来越拿大”,王夫人第一个出来解释称袭人妈不在,有热孝不便伺候。贾母非常生气,称跟着主子还孝不孝的,并说自己的丫鬟鸳鸯母亲也死了,还一样伺候自己,左右讨好的王熙凤出来解围,提出了让鸳鸯袭人作伴看屋子,忠孝两全。不想,贾母另一个丫鬟琥珀却拆了台,说鸳鸯早就去守孝了。

贾母允许了自己的丫头鸳鸯为母亲守孝,却拿袭人来说事,可见贾母指责的是袭人叛离了她,改投王夫人晋升姨娘的事情,明里不满的是袭人,暗里不满的其实是王夫人。


挠挠说


答题。并不是所有丫头都有这样资格。

这个似贾府贵妃一般的丫头,叫袭人。她是自幼卖到贾家的奴婢,一开始是贾母的丫头,叫蕊珠,有版本是叫珍珠。



贾母看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便将给了贾宝玉使唤。贾宝玉想起“花气袭人知昼暖一诗”,遂将她改名——袭人。

这名字古怪,读红楼梦的都知道,贾宝玉鼎鼎大名的“珍珠和鱼眼睛”一说,袭人本来是珍珠,结果从一开始就变成了袭人。贾政听了心里不自在,也觉得“刁钻古怪”,骂贾宝玉,不务正业。

但总体来说,这就是个丫头而已。

后来渐渐的,读者发现袭人与其他丫头的大不同来,她很快和年纪尚小的贾宝玉偷试云雨情,贾宝玉自此待她更好了。



袭人也是服侍贾宝玉更加尽心不说,连贾宝玉将来娶哪个姑娘,要乖乖读书听老爷话考个功名前程,这些主子老爷太太操心的事都操心到了。

更是在贾宝玉挨打后,对王夫人一次进言,成了王夫人“我的儿”,贾宝玉的预备小妾,王夫人不敢走明路,暗地里从自己月例中分出二两给了袭人私底下的姨娘待遇。

后来袭人地位更是跃居到正经的赵周姨娘之上,引起一段赵姨娘大闹的风波来。

题主问贾家为何将袭人回家探亲,整得像贵妃省亲一般。



其实读仔细了书,会发现很多袭人与贾元春的相同之处来:袭人是老太太的丫头,后给了贾宝玉使唤,抓住机会投靠了王夫人,得到了一个不清不楚的姨娘身份,风风光光的探望病重不久就死了的母亲。

贾元春:一开始是一个女史,也是宫女一般,进宫十余载悄无声息,突然就成了凤藻宫尚书,兼赐贤德妃,与其姓氏连起来念,贾贤德,假贤德。也是个不清不楚的贵妃身份。省亲正在迅速衰败,犹如垂垂老矣,苟延残喘的贾家。

袭人的袭字,作为名字。

以下资料——袭,“死者穿的衣服;袭,左衽袍也,凡敛死者,左衽袍,不纽。袭衣,尸衣等等。”

袭人的探亲,似乎就是在说明同样情况的贾元春,是个必死之人。



本人斗胆猜测,贾元春是女史做久了,觉得没有出头之日,期间和袭人一样,用了旁门左道的方法,暂时成了贵妃,后又投靠其他人。袭人是最后被贾府所弃,元春得罪帝王家,落得是被勒死的结局。贾政听袭人名字心里突兀的觉得不自在,恐也是这个原因?

个人意见,只是揣测,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一起讨论学习。


潇湘竹雨纷纷


《红楼梦》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前半部分主要写了薛宝琴做十首怀古势,后半部分主要是写怡红院里的一些琐事,以晴雯看病为主。作者为了晴雯看病,于是要令袭人回家,所以,在这一回中,就有了袭人回娘家的一段文字。细细品味这段回娘家的文字,忽然发现和元春省亲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春省亲当然是《红楼梦》中最宏大的一笔,也是修建大观园,为宝黛钗众人开展活动有一个合适的场所的最好借口。也是展现古代皇家或者贵族阶层一些生活礼仪规制的最好契机。在第十八回中,作者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来写这位贵妃回娘家。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元春的娘家,也就是贾府准备迎接元春省亲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从建造省亲别墅,到花草树木、园林规划,到请戏班、请僧尼,一直到省亲当天贾府上下人等的小心翼翼。

而在五十一回中,袭人的母亲病中,哥哥花自芳求了王夫人,要接袭人回家见见母亲。于是,就有了一段贾府送袭人回娘家的好戏。

袭人是荣国府嫡孙贾宝玉身边的一等大丫头,可是,她还有一个算是公开秘密的身份,就是宝玉未来的妾,这个王夫人已经首肯,并且已经从月利银子待遇上做了公示。只要等到宝玉大一些,就直接公布了。所以,在这次回娘家时,贾府其实是很重视的。作为一家之长的王夫人,给执行家长王熙凤做了指示,要“酌量去办理”。

王熙凤是最会察言观色,懂得揣摩人心的人。她自然知道王夫人给袭人提待遇的用意,更知道王夫人心中已经认作袭人是宝玉的妾。所以,她的“酌量办理”,其实就是考虑如何送一个贾府少爷的妾回娘家的问题。

原文:凤姐儿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服,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

这一段是凤姐具体安排袭人回家的细节。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按理说,王夫人出门才需要她陪着。按正常的礼数,周瑞家的身份是要高过袭人的,袭人作为一个贾府的丫头,就算是再得贾母和王夫人,甚至小少爷的喜爱,也不至于出门需要两个有身份的婆子跟着,还要带两个随身侍候的小丫头。

原文:说着,又嘱咐袭人道:“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的,也不用我嘱咐了。”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说着,跟了袭人出去,又吩咐预备灯笼,遂坐车往花自芳家来,不在话下。

凤姐特意让袭人收拾穿戴好了来给她过过目,发现袭人穿的大衣服太素,还拿出了自己的一件大毛衣服给了她。要知道袭人的母亲病重,袭人回家是看望躺在床上即将咽气的母亲,可贾府的人关心的只是袭人穿的够不够体面,有没有丢了贾府的面子。

从凤姐和周瑞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袭人回家是不能用娘家的铺盖的,娘家的人是要回避的,住的地方也必须是要另外辟出两间房子的。看这一段,似乎有点眼熟。元春省亲的时候,仅仅只是待了半天功夫,还要为此大兴土木,修建一座浩大的省亲别墅。回到家中,家族亲戚里,“外男无职不敢擅入”,就算是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也要隔着帘子说话。这跟凤姐吩咐周瑞家的话是不是有点雷同呢!

当然,袭人和元春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家贵妃,一个充其量只能算做是贾府少爷的小妾。可是,这两段关于回娘家的描写,却是如此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元春是从娘家的准备来表现,而袭人则是通过贾府的送回来表现。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将这两段合并来看,正好是一个送回,一个接回,岂不很妙。

其实,袭人的娘家花自芳家在贾府面前,和贾府在皇族面前,应该是一样的地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袭人的回娘家和元春的省亲,其实是一样的。

这两个回娘家的女子,在娘家人看来,那是风光无限,真叫个“飞上枝头变凤凰”。可是,这风光的背后,又有谁真正关心过这两个人内心的感受。皇家送元春,和贾府送袭人,看似隆重风光,其实,他们所看中和在意的,只是这个女子出去后所代表的家族地位和荣耀。


云语红楼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王夫人听说袭人的母亲病重,想见见女儿。 【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酌量去办理】。

 王夫人特意把凤姐叫到跟前,告诉她她酌量去办,凤姐便明白了王夫人的意思,这是要大肆操办袭人回家的事情啊。

为什么是要大肆操办袭人回家探母呢?

王夫人的话淡淡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只是说酌量去办。这就是职场奥秘,上级不会事事说得明白,下属得揣摩好上级的意思,否则就容易办错事。凭凤姐的心眼子当然明白王夫人话里的含义。

如果王夫人只想让袭人以丫头名义回家探母,只要派个人知会袭人一声,袭人自己回去就可以了。如今王夫人特意把凤姐叫到跟前,而且亲自吩咐。这个问题就严重了,王夫人这是要袭人以姨娘的身份回家探亲。

当初王夫人把袭人的月利抬高到准姨娘一档时,就对凤姐说过,以后凡是赵姨娘有的,袭人也有。也就是说袭人以后的待遇以姨娘为准。

袭人的母亲病重,是袭人成为准姨娘的第一件大事。凤姐按照王夫人的意思,开始分配工作了。她安排周瑞家的跟袭人出门。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她的工作职责是跟太太奶奶们出门。赵姨娘出门,都没有资格让周瑞家的跟随。现在凤姐让周瑞家的跟袭人出门,是把袭人当成了奶奶,给足了袭人脸面。给袭人脸面也就是给王夫人脸面,因为袭人是王夫人抬举的。

我们看看凤姐如何安排袭人回家探母。

一、凤姐安排周瑞家的跟着袭人回家。

二、让周瑞家的再传一个跟着出门的媳妇,她们二人跟着袭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伺候。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

三、安排两辆车。一辆大车出门的媳妇陪着袭人坐;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四、吩咐袭人穿几件颜色好衣服, 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五、临走时,让袭人来由凤姐亲自检查。

凤姐检查的结果是对袭人的打扮满意,对袭人拿的东西不满意。于是凤姐给了袭人一件大毛皮衣服,一件雪褂子和一个包袱皮。

六、在袭人家也有特殊安排。

首先,袭人的娘家人要回避,不能什么人都见;

其次,要有一两间单独的内房。

其三,要用荣国府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

贾府是国公府,常言道一入侯门深似海,侯门小妾回家探母,那和皇妃回家省亲也差不多了。就普通的袭人家来说,袭人现在的身份是国公府公子的小妾,尊贵得很。袭人的吃穿用度体现的是国公府的体面,因此凤姐要把袭人打扮得不能失了贾府的体统。

王熙凤如此行事,大肆操办袭人回家探母有三个原因。

第一,得了王夫人的暗示。

第二,显示自己的管家能力,自己治家有方,每个人都打扮得体体面面。

第三,为自己留一个好名声,在宝玉面前买好。

凤姐给袭人衣服,获得了婆子们一致赞美,凤姐得到了一个好名声,也得到了袭人的感激。宝玉是荣国府的命根子,有贾母和王夫人的喜爱,袭人又是宝玉最喜欢的人之一,对袭人好,也就是对宝玉好,宝玉承她的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