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胡雪岩“勿近白虎”是什么意思?

用户3807021793431


“白虎”一词,一是指白花花的银子,这里暗指经商。二是指晚清凶猛残暴的官场。

勿近白虎:指千万不要经商从政。

那么,胡雪岩为何要在自己临终之时告诫子女,不要经商从政呢?

众所周知,胡雪岩市晚清首富。早年间他结交左宗棠,帮助左宗棠筹集军饷收复新疆。左宗棠也帮助胡雪岩取得了二品顶戴花翎,两人可谓是相互利用到达人生巅峰。

可是,到达人生巅峰的胡雪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他人利益,囤积居奇,垄断经营,让白银彻底蒙蔽双眼,丧失了商人应该有的仁义礼智信。最终,在生意场上被后起之秀打败。

同时,左宗棠和李鸿章又是政敌,李鸿章知道只要把胡雪岩打倒,左宗棠自然也就不敢再和自己叫板。于是,李鸿章联合其他官僚,在慈溪那边吹耳边风,不久政府的抄家令也来了。

胡雪岩,面对商业帝国崩塌和抄家令,悲愤不已,最终含恨而死。胡雪岩深知白银的诱惑,以及官场的黑暗,自己最终惨死实乃白银所害。所以临终前告诫子女:勿近白虎。



中国地名故事汇


胡雪岩临终之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

很多人都认为胡雪岩口中的“白虎”,有视白银如恶虎的意思,又或指有白道之称的官场。

我也是醉了,显然不能苟同。

白虎,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人们对星宿的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

在民间,将成年女性私处无毛者称之为“白虎”。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这种女人会妨祖克夫,会给与之交合的男人带来霉运。

我们无法知道胡雪岩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是否遇上了这种女人,也无法知晓胡雪岩是否将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这种艳遇。或许胡雪岩临终前所说的“勿近白虎”就是这个意思,但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也就当不得它是真的。

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就是胡雪岩所说的“白虎“,既非白花花的银子,也不是白虎女子,而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类人。

这种人既有官场背景,又和西方列强相勾连,能力之大,绝对可以一手遮天。其代表人物就是胡雪岩晚年最大的对手盛宣怀。

胡雪岩自幼家贫,早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从扫地打杂做起,直到做到钱庄的伙计。也正是在这个钱庄里,他因为勤快能干,头脑聪明,深得掌柜的赏识。在他的帮助下,胡雪岩得于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在随后的发展中生意就像滚雪球般愈来愈大,俨然一方巨富。

如果他的人生中没有遇上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那么此生也许就这样平庸度过。然而,世间的事情总有太多的巧合,左宗棠居然找到了他。

身为大清“塞防“的代表人物,左宗棠一心想收复新疆。而当时大清国库空虚,有限的军费又大多用之于李鸿章的“海防”。左宗棠无奈之下,只能通过胡雪岩,在西方列强的手中借来巨款,用于行军打仗。

事成之后,不管胡雪岩愿不愿意,他的身上都贴上了左宗棠的印记,虽然得到了红顶商人的荣耀,也同时成了“海防”系打击的对象。

负责“海防”系出手的就是盛宣怀,他的名气也许不如胡雪岩的大,但他办事的能力非同一般,是李鸿章手下极为得力的一员干将。

公元1882年,胡雪岩决定进军蚕丝市场。当时这个市场基本上被洋人所垄断,国人要想涉足一步,谈何容易。而胡雪岩其意却是想将整个市场收回到中国人手里,这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胡雪岩就是胡雪岩,经过他的一番周密筹划,事情进展得出奇顺利,等到在处理意大利生丝市场的这个问题时,意外发生了。

这个意外的制造者就是盛宣怀,因为他的干预,使得胡雪岩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筹到钱,胡雪岩只能向汇丰银行提出借款。

盛宣怀以李鸿章的名义通知银行不得借贷,为防万一,还将这笔款项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时的胡雪岩,在官场上能够帮到自己的左宗棠己然仙逝,要想通过自己的关系借钱,又苦于对手拼命拆台,无奈之下,就只能变卖家产来还清欠款。

这样一来,胡雪岩只剩下钱庄一项尚可腾挪。然而,盛宣怀既然出手,岂有容情一说,他立马派人放出风去,使得胡雪岩的钱庄出现挤兑风波,成了压垮胡雪岩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打击让胡雪岩认识到了盛宣怀的可怕,更清醒地认识到官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强大,一旦与之为敌,等待自己的,只能是不可逆转的失败。

所以临终之时,他才会发出“勿近白虎”的感慨。这白虎二字,既有白道官场恶如虎之意,也有以西方之神来形容西方列强在当时的神通广大。


娃儿我热饭


胡雪岩的“勿近白虎”是什么意思?

在回答这个问题先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胡雪岩!

胡雪岩,是安徽人,是中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之所以做生意如此之大,赚到银两之多,多到富过敌国,是搭上了朝廷作战这条线!也正是这条线成就了胡雪岩,最后也是这条线让胡雪岩倾家荡产,才写下“勿近白虎”含恨而逝!

那么这句“勿近白虎”,结合胡雪岩一生际遇来看,这个白虎应该指的是银子!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银子多有时未必是好事!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操控,银子就会是“吃人的老虎”!

读过《胡雪岩》的都知道,胡雪岩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贩到最后成为红顶商人,他的成功虽然是有偶然的成功因素,但是跟他经商卓越的天赋大有关系!

当时清廷在新疆跟沙俄作战!

古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胡雪岩跟朝廷就是做这样的生意!而这个生意还是左宗棠牵线的!

天时,地利,人和俱全,胡雪岩想不发达都不行!于是,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银子越来越多,富可敌国!

没有想到,正是银两太多,又涉及朝政之争,官至二品,赏穿黄马褂的胡雪岩倒在银子面前!



二,涉及朝政之争,红顶商人胡雪岩倒在他一生赚到无数的银子面前!

可以说,红顶商人胡雪岩跟左宗棠成就了彼此!

收复新疆的大功,也有胡雪岩一份!也正是这一份功劳,涉及到当时的朝政之争——左宗棠跟李鸿章之争!

在李鸿章的心中:左宗棠之所以如此成功,胡雪岩的鼎立相助是分不开的!既然搞不定左宗棠,可以先拿“马前卒”胡雪岩开刀!于是,李鸿章运用手中的权力,和财力,扶植他人开始跟胡雪岩竞争,到挤兑,再到打压……胡雪岩正是在这样别有用心之人的打压之下,终至倾家荡产!

也就到临死时,胡雪岩告诫后人“勿近白虎”,就是如此!



由此可见:一生赚钱无数的胡雪岩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也是死在银子这上面!真的是成也银子,败也银子!叹息!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胡雪岩“勿近白虎”是什么意思?



在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哪个不知道?赚的钱多得去了,以富可敌国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一生娶妻妾众多,大享齐人之福!但是,晚年衰落到倾家荡产的地步,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那么,在胡雪岩临死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切实切骨之痛。那么,这个白虎是指什么呢?胡雪岩在这里用了比喻手法:这个白虎,指的是银子!

因为正是白花花的银子让胡雪岩穿上了黄马褂,也正是白花花的银子露出老虎的血盆大口,让胡雪岩倾家荡产了!



1

胡雪岩起家!

胡雪岩能够发家,除了本人聪睿有眼光,还赶上了好机会!那就是当时朝廷正在西北用兵:征战新疆跟沙俄作打仗!

当时指挥战争的左宗棠,就这样跟胡雪岩交集了!

所有的战争需要,军饷粮草的生意全部给胡雪岩去做,这样一来,胡雪岩发达了!

左宗棠由于收复新疆有功,得到朝廷厚赏,同时还封赏了鼎力相助的胡雪岩!这个红顶商人就是这样得来的!

后来,胡雪岩生意越做越大,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



2

银子多了,惹下了祸!

在清廷政府,左宗棠立了大功,受赏本是应该的!但是跟他有过节的李鸿章却非常的不爽!

由于左宗棠正是如日中天,李鸿章奈何不得!就把心中的怨气全部改变方向,发泄到帮助左宗棠大忙的胡雪岩身上!

既然是胡雪岩银子多,李鸿章通过了手中的权力,采用阴晦的手段,唆使他人出头,迫使胡雪岩的生意一落千丈,直到倾家荡产了!

直到死,胡雪岩才明白银子给他带来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灾难,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


阿邦行走在文化长廊


光绪十一年冬,悔恨交加的胡雪岩步入弥留之际,死前他嘱托子孙“白虎可怕,勿近白虎”,其子孙百余年来心有余悸,谨遵遗嘱不经商不入仕。胡雪岩口中的“白虎”,并非是真老虎,而是说“白银”,也指贪心。若胡雪岩不贪,能心明眼亮急流勇退,恐怕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只可惜,白花花的银子,终是迷了他的心窍。


多尔衮爱新觉罗


胡雪岩临终前说的“勿近白虎”前边还有四个字——“白虎可怕”,连起来是“白虎可怕,勿近白虎”。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石门历史小学生认为,此处的“白虎”具体物品上指的是银子,广义范围上指的是

贪欲

繁华难持久,成败时势定。胡雪岩纵横商海几十载,最后因为银根紧缩,钱庄遭遇恶意挤兑而导致胡氏商业帝国的崩塌,抄家革职,受尽排挤,最后郁郁而终。

那么,胡雪岩把一生的教训浓缩成临终前的“勿近白虎”四个字,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

远离银子和贪欲——钱是挣不完的,不是多多益善,要见好就收;欲望要适合而止,欲壑难填。

纵观胡雪岩一生:

: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药店,悬壶济世,当时被称为“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堂”,胡雪岩本人更是被誉为“江南药王”。

:协助左宗棠西征新疆,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获布政使衔,官居二品——清朝享国两百多年,戴红顶而又穿黄马褂的商人,仅此一人。

:利伴权生,胡雪岩利用经手的官银“雨过地皮湿”,在全国各地设立“阜康”钱庄分号。

——胡雪岩三样都占了。

这几年,仕商文学风行一时,“做官要看曾国藩,经商当学胡雪岩”,与胡雪岩同时代的曾国藩,一生的信条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胡雪岩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激流勇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一代武侠文学大家古龙先生,有八个字也道尽了人生苦楚,私以为,可以作为胡雪岩临终这八个字的注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石门历史小学生


金钱如吃人的白虎

大家都知道胡雪岩,那可是红顶商人,红顶商人就是“官商”,他深知钱的危害,他白银比做白虎一样,能吃人,所以在去逝前告诫后代子孙远离白虎。

胡雪岩从一个钱庄伙计做起,一直到中国大富豪。产业规模遍布全国,手下资产达到了两千万两白银,说富可敌国也不夸张。

他是怎么发家的呢?在古代,要想富,商人也必须要政府里有人,胡雪岩的背后就有一个很历害的靠山,就是左宗棠将军。有了靠山,就能和政府搞好关系,不仅有钱赚,还能当上官。

当年,新疆发生战事,钦差大臣左宗棠领命前去平叛。为了做好后勤保障,他找到了胡雪岩,让帮忙借钱筹集了军费。就这样,胡雪岩在经济上支持了左宗棠一下。平叛胜利以后,胡雪岩也因此受到朝庭嘉奖,被赐于二品顶戴大臣。

就这样,胡雪岩把政商关系做到极致。有了靠山,依靠政府支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加上清末,西方的入侵,为对抗西方,清政府为了政权需要,才开始鼓励发展起民族产业。洋务运动开始,这样就出现一批民族企业家,胡雪岩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的资产很快到了上千万两白银。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可观的数字,据说当时这些白银能买几万个四合院。

乐极生悲,胡雪岩最终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由于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权力斗争,李鸿章知道只要干掉胡雪岩,断了左宗堂的财路,不愁扳不倒左宗棠。

借着生丝生意导致导致胡雪岩了资金链断裂,胡雪岩到了临破产边缘。李鸿章再一努力,胡雪岩被革职,左宗棠靠边站,李鸿章一手遮天。

胡雪岩衰败了,没了金钱,没了官职,也没了靠山,一切都完了。这时胡雪岩明白了,金钱能成就你,也能吃掉你。

所以他才在临时前,将白银形容为吃人的白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后代,离金钱远一点,那是一头吃人的白虎呀!


D东哥


“勿近白虎”指的是什么?要从胡雪岩的经历说起。

胡雪岩的政商经营之道

胡雪岩是徽州人,从小家境贫困,但他却从打工少年,成长为晚晴首富。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人脉的支持,他的第一桶金是靠王有龄获得的。当时王有龄是后补浙江盐大使,按照清朝规定,需要候补者自己捐钱,才有资格参加选取。王有龄因没钱而苦恼,胡雪岩私自动用公款借了他500两银子,胡雪岩也因此被开除。

但事实证明,胡雪岩赌对了。王有龄上任后,预支了胡雪岩20万两官银,助他开办了阜康银号,开始了商业帝国的建设。

后来胡雪岩又搭上了浙江巡抚左宗棠,左宗棠帮助胡雪岩壮大了生意,而胡雪岩也靠自己的声誉为左宗棠抵押外债筹备军饷,帮助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新疆失地。左宗棠曾夸赞胡雪岩:“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靠着人脉和踏实肯干的精神,胡雪岩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但他突如其来的破产又是为何?

胡雪岩为何会破产

随着晚清政治斗争的激烈,左宗棠晚年大权旁落,李鸿章重新得到重用。李鸿章已经洞察到左宗棠的弱点:倒左必先倒胡。

李鸿章派出心腹盛宣怀,收买胡雪岩的亲信和高管,对其钱庄加以重创。1882年,胡雪岩又因为过度自信,高价疯狂收购生丝抵制洋商。没想到国外经济萧条,生丝出现大规模滞销,胡雪岩不得不贱卖生丝。

盛宣怀趁机落井下石,制造舆论称胡雪岩面临破产,号召大家前去钱庄兑钱。随后胡雪岩的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破产。1885年左宗棠去世后,胡雪岩也悲愤而死。

马云曾评价胡雪岩,他的精神值得学习,但他却犯了大忌:为官就不能经商,经商就不能做官,胡雪岩的失败就在于他官商分不清。胡雪岩是官场争斗的牺牲品,一旦左宗棠倒台,胡雪岩也必将破产。

因此过度依赖政商关系和晚期盲目的自信是胡雪岩失败的关键。换句话说,胡雪岩缺少自己的“护城河”,也缺乏承受风险的能力。

“勿近白虎”有何深意?

胡雪岩临终时,只留下“勿近白虎”给自己的儿孙,这4字遗言又有何深意?

  • 其一,很多人认为,白虎说的就是白银。经历商场沉浮,胡雪岩觉得钱是猛兽,人容易被金钱吞噬;

  • 其二,白虎说的是西方列强。按照星象“西白虎”的说法,胡雪岩看到晚晴政治的破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他在告诫晚辈洋人的可怕,不要和洋人做生意。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胡雪岩厌恶金钱吗?他的一生名利都是靠他奋斗得到的,金钱带给他的不仅仅有物质享受,更有声誉名望和胡氏商业的传承。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如果他告诫子孙远离金钱,为何还有百年老店流传至今?可见胡雪岩并不是害怕与金钱打交道。

至于西方列强,也有些牵强附会。胡雪岩的失败,是因为目光短浅,没注意国际形势的变化。此外他最大的对手不是洋人,而是盛宣怀。相比可怕的洋人,“自己人”显然更值得防范。

那么这“白虎”究竟值得谁呢?白虎,很有可能说的是政治家。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只披上“白银”的老虎,不就是政商勾结的恶虎?

或许胡雪岩临终之际,也有了和马云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官商不同道,依靠政治家活命的商人,早晚有一天自食恶果。


历史里的女人


人们可能听说过晚清首富盛宣怀,但不一定听过胡雪岩,实际上胡雪岩和盛宣怀旗鼓相当的人物,只是他的伯乐左宗棠去世后,家道就开始没落了。胡雪岩在离世前一再叮嘱自己的子孙:勿进白虎。“白虎”指的是什么?

胡雪岩,1823年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小的时候只能帮人放牛给家里一些补贴,而在他12岁是,他的父亲就病逝了,胡雪岩深感家中无财的痛苦,于是孤身在外闯荡,最初他为了能吃上东西,什么都做,扫地、倒尿壶等。

后胡雪岩在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钱庄的掌柜姓于,没有儿子,看到勤勤恳恳的大小伙胡雪岩,就视如亲生,于掌柜临终前把这小小的钱庄托付给了胡雪岩,在30岁之前,胡雪岩都还在于掌柜留给他的钱庄里。

在这期间他认识并且帮助了王有龄,王有龄在杭州当官后,知恩图报也帮助胡雪岩,胡雪岩才得以将生意做大,不过要说到他以后的大作为,还得说到他的伯乐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重臣,清同治元年,胡雪岩帮助左宗棠解决了军饷问题,赢得了左宗棠的信任,从此走上了官商之路。

胡雪岩处事不惊,做事沉稳,到了清同治三年,他的家产已经超过了千万,胡雪岩不仅专门为左宗棠筹备军饷和军火,而且在药材和丝茶方面都有经商,几乎操控了江浙的商业,一跃成为了当时的“中国首富”。

盛宣怀与胡雪岩最大的不同是他成长的路上没有那么多曲折,不必为钱财,在1870年,获得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赏识,走向了仕途,而后踏入商界,盛宣怀和胡雪岩的身份自然是不同的,盛宣怀并没有看起这个“生意人”胡雪岩。

盛宣怀做官没有很大的成就,但在经商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不过他还是能够听到胡雪岩的名字,心中日益积下了不满,当胡雪岩的生意因战争而一时失去了资金周转,他本希望能够通过汇丰银行周转资金,但却被拒绝了。

盛宣怀早已得知胡雪岩的情况,暗中以李鸿章的名义让汇丰银行拒绝胡雪岩,这时候左宗棠也已经老了,无法为他说上几句,那些官僚平日里没有作为,却对白手起家十分妒狠,在胡雪岩变卖家产抵债时,还趁机敲诈。

胡雪岩接连受到打击,好不容易积下的家产一瞬间没有了,因而郁郁而终,在临终前,他再三告诫自己的子孙:勿进白虎,这“白虎”则是指白花花的银两,钱能够带来很多,同时也会因钱而终。


唐墨雨


白虎这一意象,拆开来看,白这一颜色与白银最为相近,而从虎上看,则似乎又和权力和生势有关,但胡雪岩这里到底要说的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需从胡雪岩晚年的经历上说起。

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商路较为顺利的原因便在于其亦官亦商的身份,而这个身份又与晚清明臣左宗棠密不可分。

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但左宗棠收复新疆面对着极大的阻力。当时朝廷内权臣海防和边防各执一词,李鸿章本人力主海防。虽最后平定西北战务的大臣们占了上风,但朝廷本着权衡的态度,并未给左宗棠拨军饷。为了解决军饷这一燃眉之急,胡雪岩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从洋人的银行里给左宗棠弄来了军费。左宗棠抬棺出征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但他也没有忘记胡雪岩的付出,所以他说“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胡雪岩也因此授三品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戴二品红色顶戴

胡雪岩因此借着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和与左宗棠的关系,生意越做越大,竟成了晚清巨富但后来随着洋人企业的不断扩张,近代第一场贸易战由此爆发。正当胡雪岩稳坐上风时,意大利的生丝出人意料的丰收了,洋人们有了原料之后胡雪岩也出现了巨额的亏损。

为了及时止损,胡雪岩找到了汇丰银行,想贷款获得现金流先堵住缺口。但李鸿章因为和左宗棠政见不和,便不想让胡雪岩东山再起,他吩咐自己的幕僚盛宣怀搞垮胡雪岩。盛宣怀也聪明,利用李鸿章的权势给汇丰银行试压,也不是让他们不借钱给胡雪岩,只是全部借给自己。反正借谁都是借,汇丰不愿开罪李鸿章,胡雪岩也就扑了空。情急之下,胡雪岩开始抛售名下的诸多产业,能卖的都让他贱卖了。盛宣怀则暗中接盘,狠狠地赚了一笔。好不容易堵住了资金缺口,胡雪岩的资产已经蒸发了一半。

如果让胡雪岩喘口气,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但盛宣怀不愿意。不知何时,“胡雪岩破产”的消息突然炸了锅,在胡雪岩的钱庄里有业务的官商富绅们生怕自己的钱打了水漂,纷纷前去提款。这一挤兑,胡雪岩是真的破了产。更要命的是,原本已经是自己后台的清政府,也派人来查胡雪岩的账。而此时左宗棠正在前线指挥同法国的战争,根本无暇顾及胡雪岩。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去世后,胡雪岩彻底没了靠山,在悲愤交加之下一病不起。

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已经是弥留之际,他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带着遗憾结束。于是他告诫子孙:勿近白虎!胡雪岩的失败不是因为白银,虽然投资的失败给他造成了巨额的亏损,但真正击败他的却是以李鸿章、盛宣怀为首的那一群官僚。甚至一向极为倚仗自己的清政府,在自己失去利用价值之后,也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抛弃自己。正因如此,胡雪岩口中的“白虎”就是勾心斗角的官场。胡雪岩将官场比做老虎,足以看出他对官场的失望。胡氏后人始终铭记祖先的教诲,至今不曾从政。

胡雪岩左宗棠白虎盛宣怀李鸿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