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小康叔叔-


多尔衮在清朝历史绝对是重量级的人物,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满清入主中原做出巨大贡献,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努尔哈赤宣布废弃大贝勒代善太子之位时,立了皇太极、多尔衮等八人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而这时候多尔衮才八岁,努尔哈赤死后第二年,多尔衮16岁,就跟着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立有战功,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代青”的美号,多尔衮这一美号一直用到1636年4月23日封亲王为止。

此后多尔衮屡立战功,声威日隆,皇太极在更定官制时,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统摄,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行政管理能力。

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由于没有立下谁继承皇位的遗嘱,满清权贵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派拥立多尔衮,双方相争委决不下,最后两方选了个折衷办法,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王朝覆灭,此时关内一片混乱,多尔衮决定趁势入关,在吴三桂的开关求援下,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了北京城,满清从此入主中原。

多尔衮摄政期间,是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成了“皇父摄政王”,地位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大,可以不向皇帝跪拜,而多尔衮也是为所欲为,逼死肃亲王豪格,剥夺济尔哈朗摄政的权力,打压两黄旗子弟,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看在眼里,包括孝庄太后和顺治帝,但没人敢言语,在多尔衮活着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惹怒权势煊赫的多尔衮。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塞外狩猎,坠马受伤,一个月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率大臣们到东直门迎接多尔衮遗体,还下诏追尊多尔衮“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只不过才过了一个多月后,朝臣们罗列了多尔衮生前十几条罪状,顺治帝也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


多尔衮生前虽然风光无限,还与孝庄太后传出各种秘闻,却只有一女一子,女儿是他的亲骨血,称为东莪格格,母亲是多尔衮征朝鲜时带回来朝鲜王族之女,儿子是多铎过继给他的,名多尔博。


多尔衮死后没多久被清算,他的女儿与继子就被顺治帝下旨交给了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当时东莪格格十三岁,此后史册就没有了多尔衮这唯一骨血东莪格格的记载。

有民间传说东莪格格不堪宗室和其他人等侮辱,偷偷跑出京城流落民间,最后与一汉人书生结婚,从此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生活。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满清与蒙古素来都有政治联姻,多尔衮虽然被清算,东莪格格却被交给信郡王抚养,应该是没有被驱逐出宗室,如果没被驱逐出宗室,那东莪格格很大的可能性是嫁到了蒙古。

东莪格格毕竟只是多尔衮的女儿,危害性不大,顺治帝没必要对她赶尽杀绝,既然把她交给了信郡王抚养,在她适当年龄的时候就会帮她安排婚事,当时宗女出嫁都是有皇帝做主,对于东莪格格来说,嫁到蒙古对她对朝廷都有好处,即解除了她在宗室尴尬的地位,又可以多一场政治联姻。


在顺治七年到顺治末年,嫁到蒙古的皇家女子有四位身份不明,按时间和东莪格格的年龄来看,在顺治十三年和顺治十五年出嫁的两位格格与东莪格格比较接近,顺治十三年的时候东莪格格18岁,顺治十五年是20岁,所以都有可能,当然东莪格格最后结局究竟如何,毕竟史料没有记载,这些也只能是一种猜测!


历史红尘


作为清朝最杰出的政治家,摄政王多尔衮的一生波澜壮阔,为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天下鞠躬尽瘁,但他英年早逝,死后后遭到清算,他唯一的亲生骨肉东莪格格最后也是下落不明。




多尔衮有一子一女,他的儿子多尔博乃是从豫亲王多铎过继而来,女儿东莪格格,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母亲传说是他东征朝鲜时带回的李朝宗室李世绪的女儿李氏。东莪格格在清朝官修史籍记载的资料很少,这可能源于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他的子女在宗人府的档案大都被销毁,因此,东莪格格此后下落不明,各种去向的版本也就出现了。




顺治七年(1650年)冬,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年仅38岁,顺治惊闻噩耗,悲切不已,下旨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但是,多尔衮生前树敌过多,治国严苛,害死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激起正蓝旗、两黄旗大臣的极大不满,他们在多尔衮死后纷纷上疏,交相弹劾,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下旨,宣布多尔衮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并毀墓掘尸,短短的两个多月,多尔衮从荣誉的巅峰跌落下来让人始料不及,而多尔衮唯一的骨肉东莪格格,也在这场变故中受到很大的冲击。


多尔衮死后既已遭到清算,顺治帝便下旨将他的子女多尔博、东莪交予信郡王多尼看管,东莪格格时年13岁,这是清史仅有的关于东莪的记载,此后便不知所踪,那么东莪格格到底后来怎样了呢?由于史料缺失,民间传说她不堪受辱偷偷跑走流落民间,后来嫁给了一个汉族读书人,从此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那毕竟是传说,并不足信。




多尔衮死后虽然被夺爵掘墓,但作为多尔衮唯一骨肉的东莪格格并没有被逐出宗室,依然保留了格格的封号,所以,她是不可能被贬为平民,流落民间也就无从说起。清朝的宗室之女,她们的婚姻一般都是皇帝来决定,当时满蒙素有通婚习惯,整个清朝,下嫁到蒙古的格格多达500多位,特别是在清朝前期,这种通婚往来更是非常频繁。而且东莪格格身份特殊,也不能长期由信郡王照看,嫁到蒙古或是最好的选择。


大国布衣


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在出外打猎时不慎坠马,十二月不治身亡。顺治帝下诏追尊其为成宗义皇帝,依帝礼下葬,但不久即被毁墓,尸体也被拖出来鞭笞。功勋如此,死后依然逃不过被鞭尸的命运,那么他唯一的掌上明珠——东莪格格,命运何如呢?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东莪格格,即爱新觉罗·东莪。其父多尔衮虽有不少妻妾,能查证的就足有十个,但血脉遗留下来的却只有东莪格格一个。她的母亲是朝鲜王族之女,所以按现在的说法,东莪格格还是个混血儿。多尔衮身死那年,东莪格格约莫12岁左右,这样的一个小姑娘,结局到底如何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在《清实录》中关于多尔衮之死的记载。上面记到:“十二月,庚辰朔。戊子,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死于咯喇城。年三十九。”“壬辰。摄政王多尔衮讣闻。上震悼。诏臣民易服举丧。”“丙申,摄政王枢车至。上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出迎于东直门五里外。上亲奠爵······是夜,诸王贝勒以下,及各官,俱守丧。”“命大学士刚林等,取摄政王府所有信符,收贮内库。又命吏部侍郎索洪等,取赏功册,收进大内。”而关于他的女儿,东莪格格,越往后便越找不到记载。难道一个大活人还能凭空消失吗?

在其他历史记载里,唯一有关的,也是提到多尔衮死后,其女东莪格格是被转交给信郡王多尼(多铎之子)抚养,但除此之外,东莪格格的相关记载便基本没有,恍若人间蒸发一般。

关于东莪格格的结局,有一种说法是,东莪格格被嫁去了蒙古。这里就要提到清朝与蒙古的关系了,清朝与蒙古关系一直较好,清朝为了争取外部支持,巩固政权,双方之间往往和亲不断。可以说到顺治帝为一个分界,往前划,皇后基本是蒙古人,但往后,皇后多为满族人。这也是和清朝实力日益增强,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提高有关。所以说东莪格格是被嫁到蒙古和亲了,似乎也挺有可能的。因为在那时,东莪格格身份有些微妙,而且作为格格,婚姻大事全凭皇帝意愿,将她嫁出去和亲,怎么看也是一个还不错的安排,既能帮清朝巩固基业,又不至于太折损东莪格格的身份。

关于东莪格格究竟嫁给了谁,有两种主要推测:

一个是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巴雅斯护朗早在顺治二年(1645)就迎娶了皇太极的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史料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巴雅斯护朗又迎娶了一位皇室女为侧福晋,但语焉不详,只记载此女的封号是多罗格格(郡君)。而顺治七年(1650)左右,信郡王多尼迎娶过巴雅斯护朗的姐妹,后世推测信郡王家与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家可能存在互换的姻亲关系。

另一个是科尔沁台吉鄂齐尔。史料记载,他也迎娶过一位身份不详的皇室女,应该是作为正室。鄂齐尔是孝惠章皇后的弟弟,按娘家辈分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后人分析,皇室女下嫁蒙古,比迎娶蒙古女更在乎辈分,从皇室角度看,东莪格格比鄂齐尔辈分大。

后人的推测,倾向于第一种的观点比较多。

民间还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东莪格格流落民间,和一个书生相恋,然后两人结婚生子。但这种说法,更像人们对东莪格格的美好祝福了。因为从信郡王抚养东莪格格就能看出她的身份应该没有被降为平民,既然如此,何谈自由婚姻和下嫁平民呢?这种说法可能也只是娱乐大众罢了。

另一个则是顺治帝的董鄂妃即是东莪格格,关于董鄂妃的身份,还有过一种猜测是著名才女董小宛, 但经过前辈学人的考证,董鄂妃与董小宛不是一个人;有明确记载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即大将军费扬古的姐姐,这样民间传说又有了一个升级的版本——多尔衮死后,东莪格格被鄂硕收养,后来进宫得宠,而且推论出孝庄不喜欢董鄂妃,是因为清楚她是多尔衮的孩子……似乎传说和揣测的窟窿永远堵不上。

综上,东莪格格结局究竟如何,其实没人能准确说清,不过在很大可能上,是被嫁去蒙古和亲了,嫁给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做侧福晋的可能性最大。在当时的情况和境遇下,东莪格格的命运,其实从来由不得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的一生,能过的还算快乐。


邓海春


多尔衮一生中前后共娶妻10人,3个朝鲜人,1个满族人,6个蒙古人。其中一个朝鲜人在1639年,为多尔衮生了独生女东莪格格。据说“东莪”的名字是多尔衮为了纪念大姐东果格格(即清太祖长女固伦公主)取的。多尔衮是清朝历史上的开国功臣,他在明朝灭亡后率领八旗铁骑入关,奠定了清朝统一全国的基础。就连皇上、太后都得让其三分,作为大清朝摄政王唯一的女儿东莪格格的童年一定是幸福无比的。



东莪格格的不幸是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纠其罪,剥夺其封号,还掘其坟墓,并下旨将多尔衮的女儿东莪和养子多尔博交信郡王多尼看管。其他并无记载,所以,此后东莪嫁给了谁便不知所终。因此后人对东莪格格的结局众说纷纭,主要猜测如下:

1.据民间最流行的一种传说认为,东莪格格因为不堪欺侮和歧视,于是便流落到了民间,最后嫁给了一个汉族的穷秀才为妻。其结局也算是终有所属,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吧!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不足为信。

2.据民间的说法,她极有可能嫁到了蒙古,因为当时满蒙联姻是很普遍的。现如今,在呼和浩特市内有座恪靖公主府,根据《公主府志》记载,这里曾经住过多尔衮的曾外孙女,此人是否是东莪格格的后人呢?

3.另据史料记载,在顺治7年到末年间,共有四位皇家女子下嫁蒙古,其中前两为是在顺治7年8月之前嫁过去的,而多尔衮则是死于12月,所以,这两位女子不是东莪。剩下两个,一个是在顺治13年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封号是郡君;另一个是在顺治15年下嫁科尔沁台吉鄂齐尔,而且还没封号。


4.而据《公主府志》中所说,呼和浩特住过的是个和硕格格,而且这位女子的父亲或外祖父一定是一位亲王,如果这个记载是正确的话,这就与多尔衮对上了。综合以上分析,虽然不能确定东莪的最终归宿,但我觉得,东娥远嫁蒙古,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是她丈夫的说法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质洁曰


虽然多尔衮从弟弟多铎那里过继了养子兼侄子多尔博,但唯有东莪格格才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

东莪格格因为是多尔衮的女儿,自然无可避免地卷入顺治和多尔衮之争。多尔衮死后,东莪格格下落不明,我推测有三种可能的结局。


东莪格格的三种可能性的结局

第一种就是被当做政治利益品,下嫁于蒙古王公。因为多尔衮死后,顺治将东莪格格和多尔博都送入了信郡王多尼府中(多尼是豫亲王多铎的次子),也就是说东莪和多尔博被哥哥多尼收养了。

而因为东莪身份尴尬,为了处理掉这个烫手山芋,东莪格格极有可能由多尼安排,顺治主婚,下嫁给了蒙古某一位王公了。毕竟顺治曾收养过很多宗室养女,就是为了把她们养大作为和蒙古联姻的桥梁。


第二:老死于多尼府中。这种也是可能的,因为多尼和东莪、多尔博两人总算亲戚一场,而且战功显赫,和父亲多铎都是顺治朝的重臣。他出面保一下东莪格格,让她可以在信郡王府中终老一生,大概也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被赐死。这是最不幸的一种了,由于顺治对多尔衮的怨恨,死后还把他刨棺戮尸,自然要斩草除根,不会放过东莪了。顺治晚年信佛,或许也是因为他自感杀孽过重,想以此赎罪吧!


一贰一橙


多尔衮是大清入关的第一功臣,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的次子,排行十四。跟随于皇太极为清朝的建立建功立业,立下了赫赫军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顺治帝福临,多尔衮成为大清鼎鼎大名的摄政王,权倾朝野。

后来多尔衮意外身亡,顺治帝福临亲政以后,罗列多尔衮多项罪名,将他削除官职,开除宗籍,没收家产,甚至连尸体也被挖出来鞭尸示众。可以说多尔衮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凄惨。

多尔衮共有十一个妻妾,其中包括一个正福晋,六个继福晋和四个侧福晋,但仅有一个亲生女儿东莪。

东莪生于清崇德三年,即公元1638年。由于缺乏正式文献记载,关于东莪的幼时成长及日后的所嫁经历时至今日仍充满传说与争议。

《清史稿》记载:“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外,东莪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正式的史料记载之中,其最终的结局也成了谜团。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满蒙联姻的情况推测,东莪长大后,很有可能作为联姻的宗室女远嫁去了蒙古。但具体嫁给了哪一位蒙古贵族,至今也没有确切的结论。


鲁南羁客


嗨,大家好,我是@丁川优品君,跟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就是我最高兴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识有缘,您能看到我的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缘分,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爱新觉罗·东莪,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睿忠亲王多尔衮的独生女儿,传说其母为朝鲜宗室李世绪之女,但于史无据。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顺治)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多尔衮无子,过继豫亲王多铎之子)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这是清史中关于东莪唯一记载,至于东莪去向,民间传说很多,但都缺乏证据,可能性比较大的,是嫁到蒙古。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觉得在今天呼和浩特市内有一座恪靖公主府(康熙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府邸)。根据《公主府志》的记载,这里曾经有一位据说是多尔衮的曾外孙女居住过。

作为地方文献来说,不能说完全准确,但还不至于捏造事实,要比各种民间传说可靠一些。  

那么,这个多尔衮的曾外孙女究竟是谁呢,因为多尔衮只有一个独生女,所有应指的是东莪格格的后人。如果说东莪的后人可以嫁进这座府邸,说明她很可能是被嫁到了蒙古。

根据史料记载,从顺治七年到顺治末年,下嫁蒙古的皇家女子中一共有四位身份不明。前两个是在顺治七年八月之前嫁到蒙古敖汉部,封号均为郡主。但因多尔衮死于当年的十二月,东莪出嫁必定是在此之后,所以这两个都可以排除。

以上的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只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个人认为另外两个一个于顺治十三年左右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封号是郡君(多罗格格);另一个则于顺治十五年左右下嫁科尔沁台吉鄂齐尔(孝惠皇后之弟),没有封号,仅称格格。那么这两个到底哪一个才是东莪格格呢?    

首先年龄上看,东莪出生于1638年,到顺治十三年时是18岁,到顺治十五年时是20岁。应该说这两个年纪在当时出嫁的女子中都算是高龄了,而且相差不多,没有什么的可比性。但是相对而言,还是18岁更符合一些。    

其次封号上看,前一个是郡君,后一个没有封号。按多尔衮生前的爵位(亲王)来说,东莪应该是郡主,可是在东莪出嫁时,多尔衮已经获罪削爵,所以不能作为参考。至于抚养东莪的多尼郡王,他的爵位也不太可能作为册封东莪的参考。不过,既然是出嫁蒙古,政府一般情况都还是会有所加封。而加封必须要有一定标准,因为东莪不是嫡福晋所生,根据清朝贵族女子册封规定,东莪的封号应该降两级,也就是说,如果多尔衮生前,东莪就有封号就应该是郡君;如果她出嫁的时候以此作为依据给予封号的话,自然也应该是郡君。当然了,如果顺治在这个时候依旧因记恨多尔衮而迁怒东莪的话,不给她任何爵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但从爵位上也很难作出准确判断。

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上谷丁公子


如果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大清的奠基人,那么多尔衮就是大清朝的实际创立者。乾隆曾评价多尔衮为“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可就是这么一个大清开国功臣,在死后却被顺治挖坟掘墓,挫骨扬灰。

多尔衮被顺治清算了,那多尔衮的子女结局如何呢?

多尔衮共有十一个妻妾,其中包括一个正福晋,六个继福晋和四个侧福晋。相比短短数年就已经有了14个亲生子女的顺治而言,多尔衮的子嗣实在是少了点,仅有一位亲生女儿东莪。

东莪的生母是多尔衮的侧福晋李氏,是多尔衮在征伐朝鲜时,带回的朝鲜宗室之女。多尔衮死后,东莪和多尔衮的继子多尔博,被顺治下旨交给了信郡王多尼看管。

信郡王多尼是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的次子,多尔博是多铎的第五子。顺治此举,其实是将多尔衮过继的嗣子多尔博重新还给了多铎家族。

而东莪是一个女孩子,顺治也就没有为难她。关于东莪的记载,除了《清史稿》中一句:“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外,东莪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正式的史料记载之中,其最终的结局也成了谜团。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满蒙联姻的情况推测,东莪长大后,很可能作为联姻的宗室女,被顺治远嫁去了蒙古。这对于东莪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只是,东莪具体是嫁给了哪一位蒙古贵族,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结论。

关于东莪的结局,民间还有一个极其精彩的演义版,除了有点离奇之外,似乎还是很有道理的。

传说中,孝庄(庄妃)嫁给皇太极之后,接连生了三个女儿。这在母以子贵的古代,是非常不利于争宠的。特别是在皇位继承之争上,后妃如果没有儿子,就等于提前出局了。庄妃正在为生不出儿子着急的时候,恰逢皇太极宠幸辰妃,并扬言要立辰妃的儿子八皇子为太子。

庄妃听到了消息,开始着急了。可偏偏就是事不凑巧,庄妃第四胎,又生了一个女儿。怎么办?跟人换。当时,就是1368年,多尔衮也正好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多尔衮的儿子被庄妃抱去,变成了后来的顺治帝福临。而孝庄的亲生女儿,交给了多尔衮,成了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

正因为福临是多尔衮的亲生儿子,所以,多尔衮才在和豪格的皇位之争中,转而拥立了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多尔衮摄政之后,又千方百计的将皇叔父摄政王,变为了顺治的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去世后,东莪被顺治交给了信郡王多尼看管。顺治小时候曾经见过入宫的东莪一面,之后一直是魂牵梦绕,念念不忘。但是东莪和顺治是亲堂兄妹,顺治一直没法将东莪名正言顺的纳入宫中。终于,顺治想到了解决办法。

顺治暗中谕令内大臣鄂硕找到了信郡王,认了东莪为女。因为当时多尔衮正被众多大臣攻击,东莪的去向也比较敏感。鄂硕就又将东莪的姓氏,从爱新觉罗改为了董鄂氏,并将年龄改小了一岁。

好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讲了。虽然董鄂氏在入宫后,中途被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抢去,但在顺治的坚持下,最终襄亲王自杀。东莪还是被顺治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东莪入宫后,先被封为了“贤妃”,一个月之后又被封为了“皇贵妃”。

因为孝庄知道东莪的真实身份,所以,一直反对顺治和董鄂妃在一起,还阻止顺治将东莪册封为皇后。但是,顺治也做出了自己的反抗,用册封皇后的礼制,来册封东莪为皇贵妃,并大赦天下。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又将董鄂妃追封为了皇后。而顺治自己,也因为董鄂妃的死,悲伤过度,不幸染上天花而亡。

正是因为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最后成了董鄂妃,去世后又成了顺治的孝献皇后,所以,乾隆在为多尔衮平反时,才觉得多有不妥。于是,乾隆就下令毁去了所有关于多尔衮死后的相关宗籍档案,其中也包括东莪的。这才导致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的结局,成了清朝历史上的又一大谜团。


奕天读历史


清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为满清顺利入主中原,定鼎北京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多尔衮,一生无疑是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

除了在影视剧中我们所熟知的,他少年有为,作战勇敢,有功于清朝社稷,再就是他与其四嫂孝庄文皇后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特殊暧昧关系。

(多尔衮)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事实上,多尔衮一生在战功上确实无可非议,堪称一代当时英雄。但在其自身感情方面却也是差强人意,不善尽美。

也许这就是天意!

除了上面提到的曾与他有特殊暧昧关系的孝庄文皇后之外。据相关记载,多尔衮本人至少应该有10个妃子(6妻4妾),这其中包括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

多尔衮虽妻妾众多,但却没有留下太多子嗣,目前仅知其有一独生女儿,还有一养子。

抛开其养子不说,我们来看一下这唯一的亲生女儿。

多尔衮的亲生女儿,名爱新觉罗-东莪,其生母为朝鲜李氏。

李氏是朝鲜宗室李世绪之女,但李氏仅是多尔衮生前一侧妃,又称小福晋。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目前关于多尔衮这唯一女儿的记述寥寥无几。

而关于其最后一生命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说法:

一、流落民间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多尔衮死后被翻旧账。以生前其曾图谋不轨之名被顺治皇帝下令逐出宗室,夺去尊(封)号,并被开棺扬尸,可谓下场极惨!

东莪格格因受不了宗室与其他人等的侮辱,遂逃离京城后流落民间,之后与一汉族读书人结婚。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种说法很流行,但是并没有相关确切记载。只是存在于民间的一种口口流传,更没有实物佐证,故其真实性微乎其微。

二、远嫁蒙古

我们都知道,自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以来,为巩固满蒙邦交维护后金统治,一直采取“满蒙联姻”的和亲政策。尤其是对清皇室来说,更是这一政策的首要执行者。

多尔衮死后虽遭驱族,扬尸的命运。但清廷网开一面并没有直接降罪于其女儿东莪。

根据相关线索,人们推断东莪成年后远嫁蒙古的可能性较大。

多尔衮出事之后,由于东莪年幼,故其被清皇室下令交于信郡王抚育。所以说东莪并没有被贬为平民,而是在郡王府长大,故其长大后的命运自然也同清宗室其她女子一样交有皇帝安排。

但鉴于其特殊出身背景,其被远嫁蒙古的可能性最大。

这样安排,有两层考虑。一是东莪有了一个体面的归宿;二是免得东莪留在京城徒增尴尬。

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是原康熙皇帝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的府邸。据其《公主府志》记载,多尔衮的曾外孙女曾在此居住过。由此判断东莪嫁于蒙古的可能性极大。

至于东莪具体嫁到蒙古那一支部族却存在不小争议。

根据顺治一朝,清皇室子女下嫁蒙古的相关记载及联系东莪本人的年龄来推算,东莪可能嫁于以下两个地方:

1、顺治十三年(公元1657年)东莪下嫁东蒙古科尔沁部图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加封号“郡君”。

2、顺治十五年(公元1659年)东莪下嫁东蒙古科尔沁部台吉鄂齐尔。但没有上封号,还是沿袭原来的叫法,为格格。

至于最终东莪嫁于哪一方,根据相关推理论证,其下嫁图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可能性更大。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婚姻,无论是上自皇室还是下至普通民间,「门当户对」这一原则一直是男女婚嫁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考虑到东莪本人的身份地位,及男方的身份及背后势力,故其下嫁巴雅斯护朗的几率更大。

(台湾女画家德珍所作东莪画像)

注意,以上只是推测!

由于年代久远,且正史没有相关确切记载,东莪最终嫁给了蒙古那一位亲王或郡王需要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证实,那就是其流落他乡,下嫁于一汉族普通读书人的说法是最没有可能!


小司马说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也是清朝入住中原的重要功臣。是个不错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多尔衮剧照)

他一生有着辉煌的事迹,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军事方面才能兼具,比如在政治上他从统一和管辖整个中国的总战略出发,主张定都北京。

在军事上作战勇猛有谋,利用关宁军合伙攻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军,使大顺政权灭亡。

(清军与大顺争霸地图)

此外他的婚姻方面同样引人注意。多尔衮的妻妾究竟有多少个,很难说。

《八旗通志》中记载多尔衮一生中前后共娶了妻10人,但是经考证,至少为14人,其中两个朝鲜人,一个满族人,余下的都是蒙古人。 虽说是妻妾成群,但却只有一个亲生的独生女:东莪。

(东莪)

有一种说法是一位朝鲜人李世绪之女所生,李世绪之女说是从朝鲜王宫里面抢来的,其他妻妾并没有为多尔衮生下后代。

另一种说法就是根据《清朝满蒙联姻研究》记载入关后,清朝帝王还曾把联姻措施实行于外国。

顺治六年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嫡妃病逝,次年,乃向朝鲜国王求嫁公主,并由使臣带去求婚敕谕:

皇父摄政王敕谕朝鲜国王:“予之诸王暨贝勒众大臣等屡次奏言:‘自古以来,原有选藩国淑媛为妃之例,乞遣大臣至朝鲜,择其淑美,纳以为妃,缔结姻亲。’予以众言为然,特遣大臣等往谕亲事。尔朝鲜国业已合一,如复结姻亲,益可永固不二矣。王之若妹若女,或王之近族,或大臣之女,有淑美懿行者,选与遣去大臣等看来回奏。特谕。”

(多尔衮和淑媛公主)

从“求婚敕谕”中,看出来多尔衮以前娶过朝鲜国公主“淑媛为妃”即淑媛公主。

“如复结姻亲,益可永固不二矣。”

这正是多尔衮最后一次成婚娶朝鲜国宗室李氏李世绪之女义顺公主。

由此,东莪的母亲是淑媛公主。 这位清朝格格在多尔衮死后,被顺治下旨交个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年仅十二岁。

(顺治剧照)

这也是史书记载中最后的说明,此后对东莪的记载便没有了,对于她的事迹不知所踪。

有人说东莪下嫁了民间过起了普通的生活,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尊贵的格格身份还没有拿掉,说明皇帝还对她有照顾,并且要嫁人必须有皇帝决定,所以下嫁民间是不可能的。

另一些人说被皇帝远嫁蒙古。我想是有可能的,是对东莪最好的归宿,也能为朝廷获益,毕竟满蒙联姻是惯例。

据《公主府志》中以及《清实录》都记载蒙古内曾有多尔衮曾外孙女居住(东莪孙女),并且有称该女子拥有和硕格格的尊号。

估计嫁人后的她,过上了整天唱套马汉子的游牧生活。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