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隐藏在漫画里的"生命线",它是如何掌控漫画的流畅度及节奏感的?

序: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视觉引导线”

漫画被称为"纸上电影",好的漫画作品会让我们感觉酣畅淋漓、不忍释卷。我们看《龙珠》时,会感觉那些衔接得天衣无缝的打斗镜头让静止的画面仿佛运动了起来;我们看《灌篮高手》时,尤其是最后那段没有对白的比赛过程,会随着紧张激烈的比赛而不由自主地加快翻页的速度。

隐藏在漫画里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静止的漫画变得流畅,仿佛有一种神奇的运动感?仅仅是因为运用了电影的镜头语言吗?还是因为动作刻画生动,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真实而自然呢?

当然,这些都是必备要素,但是还有一点是几乎所有漫画读者都能意识到却无法言明的,那就是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视线不断地在格与格之间不停流动时所形成的那根线。

这根线它不显露在画面中,但是却是经验老道的漫画家有意为之,能保证读者的视线能够没有阻碍地在格与格之间进行转移,从而使得作品的流畅度得到保障的"生命线"。你可能看不见它,但是它却真实地存在。

我们尝试把一张《龙珠》里的图每格的视觉焦点进行连接,会发现随着视线的转移形成了一条非常流畅的折线。

隐藏在漫画里的


我们可以把这条线称为"视觉引导线"。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漫画才能产生仿似电影般的流畅度和节奏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诞生和背后的秘密吧。

一、漫画之神的开创之路

说到现代漫画语言的诞生,永远绕不开"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他的《新宝岛》开创性地利用了不同的景别去描绘画面,并大量运用电影的构图和蒙太奇手法。使得漫画不同于以往的舞台剧视角而产生了运动般的电影感。

隐藏在漫画里的

经典的《新宝岛》开场画面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景别和角度的变化,但是因为格子形状近似,视线的流动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漫画之神"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他又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格子引入到漫画的表现形式中来丰富画面的构成形式,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视觉引导线"的存在了。在手冢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视觉引导线"的存在。

隐藏在漫画里的

选自手冢治虫《佛陀》

这一页虽然几乎也是全竖排的格子,但是手冢将这些格子进行了变形,将原本规则的长方形变成有斜边的梯形,让整页图有种不稳定的感觉。图中的牛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中辛勤劳作,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格的牛头朝向都是相反的,这就使得我们在阅读时视线需要左右跳转,无形中拉长了阅读过程中从前一格转移到后一格所需要的时间,也就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场景切换的幻觉。而且牛运动的方向刚好与视线移动的方向一致,加强了牛运动的力度,让读者感受到牛的艰辛。我们来做个实验,将图中的牛头朝向调整为一个方向。

隐藏在漫画里的

调整后的画面,牛头几乎是在一根直线上,读者的视线不会发生转折,而是快速地浏览完这一页,也不会去关注太多细节,更无法体会到作者想传达出牛的艰辛历程。虽然图都一样,但是最终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别。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视觉引导线的长度和角度决定了读者在画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就决定了每格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节奏与速度关系。

作为现代漫画语言创始人的手冢,正是发现了这一原理,才让漫画语言在电影语言的基础上演变成了一种新的变现形式。就算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漫画的表现形式依然是建立在手冢开创的漫画形式之上的。

二、如何有效建立视觉引导线

和电影不一样,漫画无法产生视觉上的运动,更无法像电影那样由导演决定好每个镜头的持续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漫画家无法控制读者在每格画面上的停留时间。优秀的漫画家能够有效地控制读者的阅读节奏,并使读者的视线在漫画的格子与格子间转移时产生如同电影般镜头与镜头之间切换的感觉。

这时对视觉引导线的建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所以在安排画面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构图、动作朝向和运动轨迹。

1、构图

漫画和电影相比,虽然不能运动而且没有声音,但是画格的大小可以任意变化,这就使得构图和电影相比更具有多样性。

(1)、对角线构图

当一页漫画展示在读者眼前(我们就以日式漫画自右向左为例),视线通常是从右上角进入。我们从漫画中经常可以看到顺应这个原理的对角线构图。

隐藏在漫画里的


隐藏在漫画里的

这种类型的构图在格斗系的漫画中非常多见,画面中角色的动作刚好和视线移动的角度和方向一致,会让读者在脑海中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幻动感,增强画面的速度感和力量感。

(2)、竖构图

竖构图可以展示较为深远的空间,让读者的视线停留更多的时间,下面我们还是来看看手冢大神的一幅图。

隐藏在漫画里的

前四格不需要做太多解释,从第五格人物背部伤痕特写到第六格人物缓缓起身,再到第七格人物蹒跚前行,我们可以看到视觉引导线的角度是呈一个上升趋势的。尤其是从第六格到第七格,由于第七格采用了竖构图,我们的视线因为要捕获人物这个中心点而往上移动了很长一段距离,这个距离正好是人物走过的路。从第七格到第八格,我们的视线又从人物身上下行,这又延长了我们在第七格停留的时间。第七格说明了角色想要活下去的决心,背影也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也是全页信息量最大的一格。第七格下面的荆棘起到了过渡和切换的作用,因为第八格的故事已经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了。

这种构图形式在电影中就需要通过摇镜头或者移镜头才能实现,但是通过合理的运用,在漫画中也可以实现类似电影镜头移动的感觉。

(3)、破格

在漫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人物突破画格的表现形式。这种破格,一方面可以打破画格的限制,让画面的构成形式显得不单调,另一方面可以强调角色。但是破格经常会阻断视线,不过用得好的话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看看富坚老贼的。

隐藏在漫画里的

这一页描绘了西索展现了压倒性的力量,表现出强烈的威慑力。第一格采取了接近于对角线构图的斜构图,能够表现出不安定的感觉。视线往右下方走,经过西索的全身像和头部特写,这三个头的距离从远到近,层层递进。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西索的三个头是处在一条直线上的,几乎没有发生一点偏移。这就加速了视线的移动速度,和镜头距离的递进匹配在一起,加强了角色压迫感的力度。不得不说,富坚在分镜上还是没有马虎的。

构图对视觉引导线的建立非常重要,这里所说的也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构图形式,也欢迎大家交流补充。

2、动作的朝向

要建立好视觉引导线,对于角色动作朝向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来看看前面用过的《龙珠》的例子。

隐藏在漫画里的

这是一幅教科书般的漫画分镜。视线从第一格右上角进入,我们的视线被悟空的脚阻断后不会再往左边移动,直接往下看第二格,顺着第一格下来的角度,刚好是悟空的脚踢出去的角度,弗利萨向右闪躲,将视线顺势往右拉,然后视线往左,镜头从中景切换到全景,展示两个角色整体的运动状态,悟空刚好和视线移动的方向一致从右往左运动,有种他从画格之外飞进来的感觉,再往下走到第四格,镜头角度再次切换,悟空换腿踢中弗利萨,视线跟随运动完美出画。

我们可以尝试按从左到右的阅读顺序对画面进行调整,也就是只调整第二格和第三格的位置,来验证下效果会不会打折扣。


隐藏在漫画里的

我们可以看到,改变了阅读顺序和调整了部分画格的顺序,效果出了严重的问题,视线从左进入画面,碰到悟空的脚后视线受阻自然往下走,而可能会忽略悟空的神态,到第二格脚踢出的角度就已经产生问题了,再到第三格悟空的运动方向就产生了严重的脱节感。

虽然视觉引导线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和动作朝向相反,产生了一种阻塞感,明显不如原版的流畅,因此,确立正确的动作朝向是非常重要的。

3、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和动作朝向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继续看《龙珠》。(谁叫鸟神那么强呢)

漫画家在设计分镜时,往往是两页一起考虑的,因为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两页不仅有构图上是否均衡的考虑,也牵涉到视线的衔接。

隐藏在漫画里的

结合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来看看上面两页画面。右起第一格贝吉塔准备发招,视线往下移到第二格,胆怯的悟饭被狭长的格子挤压,表现贝吉塔的压迫感。视线移动到第三格,这一格就用了对角线构图,同时也有明确的动作朝向,气功波的方向让视线很自然地移动到第三格的左下角。视线再往下走,第四格依然是一个对角线构图,气功波的朝向和运动轨迹正好随着视线移动的方向汇聚到悟饭身上。

这一页结束,视线跳转到下一页。这时我们的视线有一个很自然的上升趋势,鸟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设计了悟饭往后跳的动作,悟饭身前的爆炸将视线阻塞,视线就很自然地集中在悟饭身上。悟饭这一跳的运动轨迹刚好和视线移动的方向及角度一致,悟饭仿佛真的一跃而起。

这一页综合运用了构图、动作朝向和运动轨迹建立视觉引导线,视觉效果流畅,节奏张驰有度。

我们再来看看井上大神的《灌篮高手》,这是全国大赛最后时刻的一幕。


隐藏在漫画里的

第一格流川破格出画,视线刚好跟随到第二格跑开的泽北,第三格泽北拿球,视线往下直线穿过第四格流川的眼睛到达第五格流川的头,呈直线状态没有发生转折的视觉引导线说明速度快,读者基本是处于扫视的状态,加上速度线的效果,画面是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顺着流川看到俯身运球的泽北,然后视线上移到达第二页。

在第二页的第一格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正面的流川(一般情况,正面形象比背面形象吸引视线),而在这个时候,流川的头部朝向已经摆脱自己的泽北,我们的视线会从流川折回到泽北身上才往下行,这一格画面是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插入的慢镜头。

视线下行,穿过泽北眼神的特写到准备起跳,视觉引导线形成一个微妙的角度,这时泽北的运动轨迹仍然往右,相对于第一格的位置更加靠右,已经被挤迫到画格边缘,而流川已经完全失去防守位置,只露出一点头部,泽北的左脚踩住画框的右下角形成一个支点,急停的动作产生一种积蓄的力量。视线再往左上方转移,前一格积蓄的压缩的力量得以释放,泽北高高跃起,一气呵成!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画格的形状也是倾斜的,起跳那格的格子形状比前一格更长,也就给起跳预留了更多的位置空间和想象空间,看到这一格,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翻呢?井上大神,不服不行!

结语

优秀的漫画总是让我们不忍释卷,漫画家通过对画面的有效组织和调配,产生流畅的视觉效果和松紧不一的节奏关系,从而让读者有了观影般的视觉享受。

漫画家的工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随着媒体的转变,漫画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新兴的条漫也展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虽然由于屏幕的限制让它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优秀的漫画家依然能够探索出吸引读者的表现形式。就像我国的漫画家墨飞,他的作品《谷围南亭》在表现形式上就非常出彩。

隐藏在漫画里的

条漫的视线是一直往下的,在下拉过程中,隐藏的画面陆续出现,同样可以制造出不同的变化效果。这部作品的分镜可以完美体现条漫的独特魅力,已经有朋友详细分析过,这里就不多言了。不管什么形式,只要能够看到精彩的作品,对于漫迷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吧!

文中所述可能有不够准确和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看官多多指正。

这里是爱漫画的漫画酥屋,关注并述说关于动漫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