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史上最大的直升机米V-12,造型独特,得出一结论比美国还早几十年

米V-12直升机是有史以来实际生产出的最大型直升机,由著名的米里设计局设计,虽然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却至今没人超越它,最大起飞重量比米-26“光晕”还重了将近一倍。

史上最大的直升机米V-12,造型独特,得出一结论比美国还早几十年

米V-12重型直升机

直升机在上世纪5、60年代处在一个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直升机最大的技术进步除了结构上的,还有动力上的革命,燃气轮机作为一种个头小、爆发力十足的动力源,为直升机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

1965年,米里设计局开始设计米V-12,V-12其实并不是为制作成一款成熟的机型,更多的是验证直升机大型化,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局势,它就像是一个面子工程,是为了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第一。

史上最大的直升机米V-12,造型独特,得出一结论比美国还早几十年

米V-12重型直升机

V-12在1969年2月首飞,为了获得巨大的载重能力和载重空间,直升机采用了与众不同的结构布局。主机体类似于大型固定翼飞机的机体,整体呈雪茄型,尾部布置有垂尾和水平翼;动力并非传统的机背布置或者头尾布置,而是采用了两副旋翼,和动力一起呈两肩横列。

史上最大的直升机米V-12,造型独特,得出一结论比美国还早几十年

米V-12重型直升机

在远离机体的横向衍架上,分别布置了一副5叶全金属旋翼,从上往下看,左边旋翼呈顺时针旋转,右边呈逆时针旋转;驱动它们的是旋翼下方的2台A-25Bo轮轴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4770千瓦,发动机并排布置。为了方便维修保养,发动机舱下方可以打开,可以形成一个能容纳3人的维修平台。为了防止一侧发动机故障导致旋翼失去动力,两肩的动力还通过协调轴连接,这样即使极限状态下某一边动力损失,飞机也能依靠单边动力进行迫降,不至于有太大损失。

史上最大的直升机米V-12,造型独特,得出一结论比美国还早几十年

米V-12直升机的驾驶舱

机头上方是驾驶舱,里面一个6人机组,分别为正副驾驶、机械师、电气师、领航员和报务员,唯一的人性化配置是一个橡胶叶的电风扇,可以给机组成员散热。先进的电子设备则是机鼻下的一具地形雷达,对飞行有一定的帮助。

全金属半硬壳式的机身里货舱长28米,可载120名乘客,或者相应的货物,机尾有蛤壳式货舱门及装卸跳板。关于该机具体可以运载多重的货物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但是货舱内装有电动起重机,4个起重点总共可以吊起10吨重的货物;在1969年,该机创下了有效载重40000千克的记录,如果不考虑飞行高度,那么该机可以直接运载一辆41吨重的T-72主战坦克,在载重直升机队列中是不折不扣的大哥。

史上最大的直升机米V-12,造型独特,得出一结论比美国还早几十年

米V-12直升机巨大的尺寸

巨大的运载能力下,飞机的尺寸也不小,单副旋翼直径35米,机长37米,高12米,实用升限3500米,巡航速度240千米每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6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500千米。

尽管V-12如此之强,但是它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直升机并不适合如此巨大的尺寸,反而会导致操控性能下降,飞机机动笨拙,对场地的要求也显然超出一般飞机不少,不管是实用性还是飞机本身都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史上最大的直升机米V-12,造型独特,得出一结论比美国还早几十年

米-26重型直升机

正是如此,该机在打破了一系列的世界纪录之后就陷入沉寂,只生产了2两架,1983年米里设计局设计出著名的米-26重型直升机开始服役。美国曾对直升机的大型化进行研究,认为直升机在保持灵活性、可操控性等一系列条件下,米-26的尺寸就是极限,从这一点看来,似乎北方毛熊比他们更早明白这个道理,这一切都是从V-12身上得到的经验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