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学习粗心,审题马虎,看到多文字的题目就不喜欢思考,怎么办?

兵哥哥永远的迷妹


我个人认为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多半是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还有就是学习能力的不足。我们都知道孩子能否学习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能够踏踏实实的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而这个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我一贯的观点是,对于孩子各种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方法并不是通用的,需要家长和老师根据不同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来制定有效的方法。幼年段自主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家长在培养习惯上占主导地位,其中陪伴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设定一系列活动,亲子共读一本绘本,或者表演绘本故事,再或者绘画唱歌,总之尽量延长孩子专注一件事的时间。

小学低年段,也就是一二年级,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此时老师的培养方法针对大多数孩子,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再根据个别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而此时家长的角色由主导变为辅助,帮助老师使孩子融入到集体的学习,帮助孩子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脱颖而出,此时陪伴孩子的时间要开始固定,每天一到两小时,内容可以是和孩子交流学校的所见所闻,或者今天课堂上的收获。



小学中高段,三四五六年级,若孩子小时候习惯没有养成,那么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做题粗心,审题马虎,看到文字多的题就开始走神,而我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更主要的是孩子读不懂读不会所以读不下去,试问成年人如果碰到自己一窍不通领域的问题是不是也会焦头烂额?读课文时读到一半就走神了,那可能是没读懂或者字词不认识,然后从头读,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制性,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眼神是否专注,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题做题,一起读课文,对于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孩子要多提问多关注,课后多帮助补习,盯紧孩子,慢慢提升学习能力。在家里家长也要搞清楚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是贪玩不想学还是不会学?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法。



每个孩子天生与众不同,需要老师和家长细心观察,仔细教导。


说文写作


有一次期中考试后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数学老师说了一句话:只有会和不会,做错题的孩子就是不会做,不要说孩子会做但是粗心。

就考试而言,的确如此,错了就会不得分,不会因为主观的粗心而给同情分。

孩子做题时不专注是主要原因。

我家孩子她粗心到什么程度,题目上的数字她做脱式计算时,第二步后面的数字原样抄下来,她都能抄错。结果都不用看了。不错才怪。

我问她,少了的那个数字去哪里了?你把它吃了吗?

孩子不好意思的笑笑,有时候我故意说得夸张一点,她会笑的前仰后合。


专注力的培养,要家长参与进来,不能只讲道理。


作业量大的情况下,孩子也容易“萝卜多了不洗泥”。

好几次作业量很大的情况下,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孩子做的非常粗糙。

审题不清都敢直接下笔去做,好像就是为了把作业上面的空白填满而写字,

我说,你这是做什么,糊弄妈妈呢?还是应付老师呢?


有的时候,她会为了赶快做完去赶自己的动画片,也这样囫囵吞枣的做题。


这种情况下,我会带着她做这些题。让她阅读题目,有的确实很长。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基本都会理解题意,就会做了。

少数情况下,也有孩子完全不明白的题目。


这种情况下,需要家长耐心引导,不要直接说答案,带着孩子理解题目要求,

用孩子能理解和听懂的话,一步一步把带过去,让她自己发现答案。

孩子刚放学回家,最好让休息一会儿,补充点能量;一天的课业下来,孩子脑力也比较疲倦。这时候做题出错率高。

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毕竟也是处在一个长身体长大脑的阶段,要劳逸结合。

现在每天的功课也还是安排的很紧凑。每天都有新内容。

我家孩子的数学老师抓的就很紧,每天课堂十道听算,3分钟左右的时间,必须完成。

有时候老师当堂布置的作业,赶放学前就得做完上交,所以,孩子在学校还是蛮紧张的。


孩子每天下午放学回来,我给她安排30分钟休息,吃东西喝水聊天,或者就是在沙发上面懒一懒;这半个钟头,不安排任何学习内容。我让她自己拿手机定时间,到点就开始写作业的时间了。

每门功课再定时间,我让孩子自己根据作业量和难度安排时间,但是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写完。这样给孩子一种紧迫感,敦促孩子在自己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作业,训练注意力高度集中。


孩子犯错是常态,家长纠正的时候,要琢磨出错粗心的原因,没有故意出错的孩子,

很多孩子一看到粗心犯错的题目,心里早就已经开始自责;

家长不必过度责备孩子,帮助孩子加强训练,减少因粗心而出错才是目标。


芯妈心语


孩子并不是学习粗心,也不是身体马虎,而是一个字“懒”。体现在看到多文字的题目,就不喜欢思考,同样的,粗心是为了追求快,马虎是为了省麻烦。

懒的原因

孩子懒,可能有两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我都会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过度自信、骄傲。孩子认为上课他都听懂了,练习什么的得过且过。

  • 第二种情况:反正我不会

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卑,自暴自弃。反正我都不会,认真其实没什么作用。

  • 第三种情况:题目太低级

这是学霸的行为,这种是因为已经完全掌握,再做也没什么意义了,纯属浪费时间。

抓住问题的本质,事情才能解决
  • 如果孩子是第一种,骄傲的情况。

这很容易辨别,他的成绩骗不了人,给与一次沉重的打击。

不要等到考试,不妨提前来一次对赌协议,买来某份练习卷,给孩子进行一次家庭测验。

但如果孩子完成不好,测试的成绩不如他所想的那么理所当然的话,请不要奚落孩子。我们只是要证明他的骄傲会给他带来麻烦这个事实,而不是为了落井下石。

此时和孩子一同找出错题及其原因,讨论相应的对策并反复练习,这才是孩子需要的。

  • 如果孩子是第二种情况,自卑的情况

这就要找出孩子的自卑源在哪里。是外力(家长、老师、同学)的打压、还是自我的否认。

若是外力的打压,解铃还须系铃人,但不要让孩子以己之短击他人之长。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闪光点并给予发挥的空间,让他振作起来。

如果是自我的否认,那么他否认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例如他认为自己就是个笨蛋,那么我们是否有方向可以证明他并不笨?(例如带去做智商检测)。

  • 如果孩子是第三种情况,天才

这种是让家长和老师都恨得牙痒痒的情况,明明不认真,但是上课提问也好,考试也好,完全挑不了他的刺。

对待这样的孩子,其实作业对他来说真的只是个形式,不妨和老师沟通,给予他更高难度的练习甚至越级去学习,又或者增加他的兴趣面。


淅爸育儿记


学习粗心,审题马虎,说明小孩耐心和细心方面欠佳,专注力不够强。

看到多文字的题目就不喜欢思考,说明小孩的阅读水平比较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一是跟小孩子的从小养育有关系。

比如小孩在婴幼儿时期,玩玩具、看绘本很专注的时候,家长却老是去打扰他,一会儿叫喝水,一会给吃的。或者一边打开电视一边让孩子在一边呆着玩耍、学习,这些都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二是跟小孩子的阅读量有关系。

如果小孩子从小都不看绘本、故事书的话,他的阅读能力会比较低,看到文字稍多一些心里就会开始抵触。很多小孩在语文的阅读题得分为0,因为当他看到文字很多,根本就不愿意读下去。如果平时阅读量大的话,考试的题目、阅读题相对来说都是很短的文字。

阅读量大的小孩对文字会比较敏感,语感也比较强。这语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书读多了自然会产生的。


那么出现这种状况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平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跟孩子一起玩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活动,如下棋、打篮球等。

第二,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首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逛逛,每天陪孩子阅读半小时;当孩子有了阅读兴趣后,再培养小孩子的思考能力,每次读完书后,可以引导小孩去思考:这本书讲了什么,给自己有什么启发。通过多次刻意训练,相信小孩就不会再抵触文字多的题目了。


题海战术不提倡。就像看病一样,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太多的题目反而让小孩反感、失去学习的乐趣,导致恶性循环。


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正的。家长要多一点耐心指导,多一些鼓励。@


谢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我是靖妈妈学堂,喜欢就请关注我吧@靖妈妈学堂。


陪宝宝阅读


孩子学习粗心,审题马虎,看到多文字的题目就不喜欢思考,怎么办?

这是一个学习状态不理想的孩子的通病。这种通病主要是家庭环境与引导不当造成。很多家庭会让孩子在一种没有行为约束的自由生活状态中成长,殊不知孩子就会像野草一般疯长,变得贪玩而不喜欢学习约束,缺乏对文字的敏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上述的学习不良状态。

怎样去扭转这种不良的学习状态呢?

首先,必须采取陪伴学习的策略,慢慢重新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基本态度和习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必须牺牲一些自己的必要时间,通过陪伴重新改善孩子学习状态,促使孩子回归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其次,必须花大力气重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果一个孩子缺乏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很难走上学习正轨的。很可能会终身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在未来的学习上有所作所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像一日三餐,必须定时定点定量。假以时日,必然大功告成。阅读习惯的形成贵在督促、支持和鼓励。

最后,根治粗心必须下猛药。可以直接通过写数训练来解决粗心马虎这个致命的学习问题。准备好足够的写数格纸,做好三个月的训练准备,全程努力落实训练监控跟踪。当孩子在7分钟内连写1一300字而无错时,就可以判断其粗心问题基本解决。此后,应该每周做一次写数检测,以确保效果稳定。

如果你能够从上述三个方面做好孩子的学习补救工作,一定会还给你一个在学习方面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写作与语言密码


首先,来分析一下孩子学习粗心,审题马虎的问题:

1、基础概念混淆

我经常听到同事抱怨说,自己家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而且平时做对了,但是考试却错了。不知道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可能出现在孩子对基础概念模糊上。平时可能是看过,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具体的考查点是什么并未深究,所以表现的结果就是审题马虎。也就是说,学过并不等同于学会了。

解决方案:针对做错的题目,建立错题本,让孩子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能做到将题目讲解清楚,就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的过程中,孩子喝家长会不断发现知识上的漏洞,这时候正是弥补的好时机。

2、孩子做题量不足,熟练度不够

如果基础概念没问题,但还是粗心,那就是熟练度的问题了。小学的题目,主要侧重的就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理解的程度。而反复练习的过程,就是训练熟练度的过程。

解决方案:一道题目,反复联系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在做题的过程中,都要思考,这样才会熟练并形成记忆。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简单的重复,比如罚孩子写五遍题目,抄几十遍遍字母等等,因为简单的重复练习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会适得其反。

3、视知觉能力较弱,读题出现误差

视知觉不是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有的孩子做计算题总是抄错数,这很可能是视知觉的影响。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解决方案:对视知觉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找不同的数、找相反数、辨别相似字母、图形,逐级增加难度,帮助孩子提升视知觉能力(如视觉集中、视觉分辨、视觉宽度、视觉记忆、视动协调等)和运动知觉能力。

其次,再来分析一下孩子看到文字多的题目就不喜欢思考的问题:

这个很明显就是孩子没有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理解力较差的表现。现在是大语文时代,有家长开玩笑说,数学题都做出语文的感觉了,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请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提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是为了识字,还有语言能力的提升,理解力的增强等等方面。而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必须从日常开始,家长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可以与孩子共读,也可以与孩子分享,总之,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我是权妈,不完美的妈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家长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权妈在线


当你发现多次直接指出孩子粗心等毛病而收效甚微的时候,肯定焦虑过着急过。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道理都明白,是你讲少了道理?不是!面对孩子的坏毛病,可以有意识的制造一些恶果出来,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坏毛病的坏处,抵过千言万语。当苦口婆心失效的时候,试试言传身教吧!


恰似你的文柔


我觉得可以从培养孩子的耐心入手,父母可以多陪孩子阅读,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如果一开始孩子不喜欢看书,可以给孩子看一下有附带图片的故事书,一边看书一边讲故事,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做题时,看到较长的题目也能静下心来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会跑的骨头啊


我家同款孩子


涂涂165705148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