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導語:比起美版翻拍的《觸不可及》,更喜歡法版的多一些。法版的《觸不可及》將那種幽默、溫情、細膩演繹的恰到好處,整體基調歡樂的,卻又處處透露著嚴肅。很喜歡這類電影,沒有刻意去製造矛盾衝突來換取觀眾的淚點與笑點,而是用一種溫柔的節奏來推進劇情發展。好的電影,大概如此吧。


法版《觸不可及》改編自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由奧利維·那卡什、艾力克·託蘭達聯合執導,弗朗索瓦·克魯塞、奧馬·希、安樂妮、奧黛麗·弗洛特等主演,講述了一位生活無法自理的白人富翁菲利普與其幫傭黑人青年德里斯兩人相互幫助、相互救贖的故事。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劇照

影片於2011年11月在法國上映,上映後即好評如潮,在豆瓣一直保持著9.2分的高分,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第25位。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豆瓣評分

整體看,故事情節並沒有落入造作憐憫的套路之中,當然也沒有刻意淡化菲利普成為殘疾人的痛苦,而是緊密圍繞兩人相處的點滴,因個性及所受教育不同,而笑點頻出,渾然天成。

故事中的兩個人關於音樂品味的碰撞、對畫作理解的碰撞,一系列沒有同情心的笑話,讓人樂不可支。伴隨著笑聲,是發自內心的感動。恰如媒體對該片的評價“時而歡笑,時而落淚,人生何求。”

1.悲情角色的相遇與相知

陳佩斯先生在回答裡卓別林的喜劇理論問題時提到:如果把每一組喜劇行動、每一部喜劇作品,哪怕是一個簡單的行動,往下分析行動的內因,都能找到一個悲情的內核。所有創造笑聲的行為,其中都有一個悲情的內核,它是生成創造笑行為的行動線,是內驅力,是最核心的東西。

不錯,《無法觸碰》確實是一部喜劇片,但它的高超就體現在導演通過喜劇的手法表現出了悲劇內核。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兩位主人公

菲利普和德里斯都有著很強烈的悲劇色彩,他們所表現出的“困境”都非常明顯:

菲利普,貴族富翁,擁有豪宅、豪車以及私人飛機,可以一擲千金去購買一幅畫。但卻因為一次跳傘事故,除了頭部之外幾乎全身癱瘓,餘生只能在輪椅上,人生一下子跌入了谷底。為了更方便地生活,他需要高薪招聘私人陪護。他雖身處榮華富貴,即使對自由、激情仍舊著別人無法阻止的熱情、有著無比的渴望,但是由於自身的殘疾,他的夢想自然都無法獲得,所以靈魂一直受到煎熬和折磨。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德里斯,黑人青年,來自黑人移民大家庭,生活拮据、壓力繁重,因一次偷竊坐了六個月的牢,是剛刑滿釋放的社會底層人士。雖然他長的高大威猛,但精神上卻萎靡不振,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和方向。儘管他來參加菲利普的應聘,也只是想讓僱主幫忙籤一份拒絕證明,好讓他湊齊三份證明去領失業補貼。

本來是完全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因一次面試卻有了交集。而正像片名所寓意的,菲利普的財富和修養,是德里斯“觸不可及”的高度。而德里斯的活力、率性和健康,也是菲利普“觸不可及”的遠方。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恰恰是因為這種“不可及”,使彼此存在著諸多的不理解。正如最初,菲利普無法理解德瑞斯為何只想憑藉失業救濟金苟且度日,而德里斯也無法理解菲利普幾乎全身都不能動了還活著幹什麼。

某種程度上,兩個人都是世俗社會的受害者。在諸多笑點的包裹下,故事中的兩個人物仍然帶有著悲劇的色彩。菲利普需要被活力、被激情復甦,而德瑞斯的精神、意志需要被激活,因此他們都是被命運折磨的人、苦命的人,是影片所刻畫的兩個悲情的角色。

就是這兩個被命運折磨的悲劇角色,因為彼此的相遇和互相扶持,才都走出了人生低谷,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

2.衝突背後的包容與接受

菲利普與德里斯無論是在出身、教育程度、人生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可謂天差地別,兩個人之間必然產生不少衝突。

可以說,在故事情節設置上菲利普與德里斯之間的“衝突”幾乎貫穿了全片,而從衝突到磨合,從磨合到切合,這一切根本上源自於彼此的包容與接受。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就像從一開始面試時,雙方在音樂喜好方面就表現出非常大的差異,一邊是庫爾夥伴樂隊,一邊是肖邦柏遼茲。到後來在展廳時,菲利普表示非常欣賞這副畫,血腥中帶有祥和,平靜中帶有暴力,德瑞斯毫無顧慮的說出大多欣賞不了藝術平民的心聲:這就是一灘鼻血。

德里斯對於菲利普花四萬二千歐元買下一幅畫表示完全不理解,甚至在菲利普說“藝術是人作為生命的過客能在世上留下的唯一痕跡”時,德里斯表現出了不屑。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在菲利普的生日晚會上,德里斯對古典音樂的評價“一群裸奔的人”“貓和老鼠”“咖啡廣告”“失業補助中心電話鈴聲—等候時間約為2年”令人啼笑皆非,而隨後德里斯主動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並激情洋溢地隨著旋律一起搖擺,將現場的人帶動起來,活躍氣氛。原本枯燥的生日聚會變成了一場歡樂的Party。

很多事情上,兩人都表現出了差異,並通過一系列的“衝突”展現了出來。相較於菲利普的文雅和含蓄,德里斯總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慾望,甚至過於粗魯。比如,菲利普鄰居總是將車停在菲利普的門前,完全無視門口禁止停車的標牌。德里斯看到後,直接衝過去,將鄰居從車裡拽出來,按到標牌上讓他大聲讀出來,嚇得鄰居趕忙離開。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又譬如說在菲利普和筆友的交往過程中,德里斯對菲利普與筆友之間的書信來往很不以為然,對他們書信往來六個月甚至連面都沒見,表現出有些不可思議。菲利普覺得心靈和精神上的契合更加重要,而德里斯覺得應該要先看到對方模樣。在菲利普的一再阻止下,德里斯還是撥通了對方的電話溝通甚至見面進一步發展。

類似於這樣的“衝突”,在電影各個細節比比皆是,正是通過這些“衝突”將兩人的喜好、價值觀等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進而彼此包容和接受。

3.純淨至極的友誼與平等

影片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所以沒有過多複雜的情節,而正是這樣影片的人物才更具代表性,兩人和睦相處的過程中各自得到了理應的尊重,這種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而不是簡單的同情和憐憫。因此,菲利普與德里斯之間的友誼可以說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影片中,德里斯的性格隨性又仗義,兩人之間的友誼也是在點滴的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的。最開始,當菲利普聘用德里斯為自己的護工時,菲利普的朋友一再勸告他不要僱傭菲利普,因為他有犯罪案底且從小就在貧民窟里長大,所以對他而言沒有絲毫同情心。但菲利普則回答: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也正是德里斯的這種“目空一切”,沒有對他表現出特意的同情,而是平等的態度,所以讓菲利普決定選擇他。因此,對菲利普來說,他要的並不是專業的看護,而是一種基本的、平等的尊重,能夠讓他迴歸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他不在意這個人的過往和其他事情。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而德里斯會選擇性的忽路菲利普殘疾的現實這也側面削弱了他的自卑感,影片中很多場景可以看出。如,展廳中,德里斯調侃菲利普“沒有胳膊就沒有巧克力吃”,這是法國非常有名的一句黑色幽默,但對有胳膊等於沒有的菲利普來說,這玩笑話明顯是有些過頭了。但就如前面所說,德里斯沒有把菲利普當成殘疾人,因此絲毫沒有同情心,所以才肆無忌憚,或許再不會有第二個人會這樣跟菲利普開玩笑,他們之間的相處就像老友那樣自然,沒有主僱之別。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德里斯甚至會讓菲利普吸菸、帶他坐不適合他坐的汽車、帶他去高級會所、給他改裝輪椅、跟他講黃色笑話等,幫助菲利普釋放內心的壓抑。這些,都讓菲利普感受到了一種自我的迴歸。

而作為彼此的朋友,菲利普並沒有一直將德里斯留在身邊,在艾瑪達來找德里斯之後就解聘了德里斯,讓他迴歸自己的生活。

而當那之後沒有德里斯在身邊,菲利普表現的一直都不太好,不肯配合護工,不刮鬍子、頹廢。在管家的通知下,德里斯又利用週末時間來到了菲利普身邊,帶他出去兜風、帶他去見自己的筆友,讓他重拾信心。德里斯為菲利普安排一場完美的會面。同時,德里斯此時也將在面試時順走的、對菲利普來說意義非凡的法貝熱彩蛋還給了他。而這一情節的設置著實戳動人心,或是預示著菲利普將以正常人的姿態重新擁抱一段感情。而菲利普透過餐廳玻璃對德里斯流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兩個人的相處得越來越融洽,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對彼此的信賴。而他們彼此真誠的友誼,是一段原本“觸不可及”的友誼。

4.跨越階層的蛻變與救贖

德里斯可以說是菲利普黑暗世界裡的一縷陽光,平等而快樂、溫馨而粗暴、驚喜中的愛情等等接踵而至,同樣,菲利普也塑造了一個不一樣的德瑞斯。長期浸淫在上流社會的德里斯,待人接物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會了彬彬有禮,學會了欣賞藝術並創造所謂的藝術,並因此而得到的一份貨車司機的工作。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影片演繹的是一種跨越階層的蛻變與救贖,而這種蛻變和救贖的演變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

①個人層面的救贖。可以說是影片最顯而易見的救贖,成功、富有但下半身癱瘓的富翁菲利普遇到貧窮但直率的黑人看護德里斯。德里斯像正常人一樣對待前者,任性地帶菲利普做了許多出格的事情,同時傾聽他的心事、照顧他的情感,甚至關照他的性生活,並鼓勵他走出自卑、主動聯繫溝通以及約會交往6個月的筆友,讓菲利普重新建立起了自信,點燃了對生活的激情。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建立起了對彼此的信任,從生活方面的點滴到音樂、繪畫藝術等無所不聊,發展出了超越物質的友誼。在個人精神層面,生活在金字塔兩端的兩個人,都有所改變,最後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開始了一段新的不一樣的人生。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②社會階層的救贖。法國是黑人較多的歐洲國家,種族問題、社會問題等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影片開頭的面試,德里斯不論從膚色、學歷等在一群面試者中顯得那麼格格不入,而這場開場戲既是情節的主線,也同時交待大量了的背景信息,也後面情節埋下許多伏筆。而影片開場飆車一段,警察見到開車的是黑人直接摁倒。類似場景在影片中大量存在,側面反映出法國社會關於黑人階層的許多問題,包括社會保障、就業、貧困、毒品等等。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因此,從這一層面上講,影片折射出了白人需要對黑人階層提供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影片開頭的面試,讓我們瞭解到所謂的社會保障制度並不是很管用,面試變成了走流程。而菲利普聘用德里斯當護工,漸漸實現個人的蛻變。同時,德里斯在經濟上得到菲利普的支持,實現了社會地位的提升,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認為是黑人得到白人的“救贖”。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③文化層面的救贖。這個層面的就是影視是影片最需要表達的,也是影片的核心。影片中,許多場景尖銳地諷喻當代的歐洲文明,菲利普的圈子了無生氣、充斥著偽善,連菲利普都認為自己的生日會是“自欺欺人”,但卻習以為常。生日會上的古典音樂的“沉悶”與搖滾音樂的“活潑”,應該是刻意安排的歐洲文明與非洲文明的對話,非洲文明的活力突顯。另一片段,德里斯作畫時把顏料潑到牆壁昂貴的肖像油畫上,是非常直接的對古典文化的宣戰。而更搞笑的是,他的畫被白人高價收購,既嘲諷歐洲人的收藏家,也是暗地裡對黑人文化的肯定。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在文化層面上,導演將沒落衰老的歐洲文化需要從充滿生機的非洲文明中獲得救贖這一層面的意思通過故事情節的畫面展現出來,但更多的應該是批判和反思,歐洲文明能被非洲文明救贖嗎,卻不可知

5.寫在最後

詹迪·尼爾森說:“遇見靈魂伴侶的感覺,就好像走進一座你曾經住過的房子裡——你認識那些傢俱,認識牆上的畫,架上的書,抽屜裡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房子裡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夠自如地四處行走。”

很喜歡看這類電影,整體基調很歡樂,但卻處處透露著嚴肅。一個人把自己從身體到心靈託付給另一個人看護,並且唯他不可。同樣都是兩個階層之間,粗魯和高雅的碰撞,夾雜著不可思議又微妙的關係。一方循規蹈矩,陷在回憶裡麻木於現狀,另一方粗魯,愚蠢,渾身上下充滿市井之氣,甚至經常有別人無法理解的行為。但人生就是這樣的巧妙,沒有人百分之百會是一座孤島,總有意料之外的人和事突然出現、撞你滿懷。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觸不可及,或許代表著菲利普和德里斯這樣膚色、種族、階級、財務水平、性格、生活經歷、文化觀念和藝術品味等都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理應是“不可及”的,可是最終他們卻形成了一種“相融相通”。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電影《觸不可及》影片畫面

整體來說,《觸不可及》是一部充滿這溫情和力量的動人電影,影片並沒有刻意去製造矛盾衝突來換取觀眾的淚點與笑點,而是用一種溫柔的節奏來推進劇情發展。

故事情節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耐人尋味、感人至深!

------------------- END ----------------

如果您對本文喜歡,歡迎關注 。星壹會持續輸出高質量、原創文章,解讀娛樂領域最新的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