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巴爾扎克:沒有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

《琵琶行》中白居易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名動天下,彷彿他與琵琶女的情感在明白彼此境況相近的那一瞬間,一下子拉近了許多。這就是所謂的“共鳴”,那些曾經有過共同經歷的人,更容易互相靠近,也更容易成為朋友。

巴爾扎克:沒有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

人所共有的體驗愈是特別,愈能讓當事人擁有同伴意識。譬如“戰友”這個詞,對於某個時代或者某個特定環境的人而言,是會有他人所不能體會的特殊感情,只要說一句“我也是某某部隊的”,就可讓初見面的對方倍加信任。又如許多人都認為同學的友誼是最真誠的,走出校門踏進社會之後,如果初次見面的人得知彼此是校友、學友,都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因為昔日美好的校園生活能讓人不能忘懷,因而認同了面前的人。

但有心機的人,不會被曾經的“共同”而矇蔽,或許共同的經歷可能產生共同的個性,卻也並非絕對。畢竟,相同的人生經歷不能證明一個人的品質,相反,我們倒要提防那些用相同經歷來與我們套近乎的人。

巴爾扎克:沒有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

劉成一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退伍後到一家外貿公司工作,憑著自己的勤奮好學,沒過幾年便成為業務骨幹。後來,他辭職創辦了一家公司,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戰場上那種奮勇拼搏的精神,他在商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擁有幾百萬的固定資產。1995年,劉成一的一個老客戶(也是一家公司)要搞融資租賃,請求劉成一提供擔保。劉成一做事嚴謹,對生意上的事一向以穩重著稱,儘管是老客戶,他也按照慣例審查該客戶與租賃公司的合同以及該客戶的營運狀況,審查後覺得並沒有什麼把握,準備婉言回絕。

一天,該客戶又派了公司的一名業務主管人員前來商討此事。初次見面,兩個人互相介紹,劉成一得知該人姓趙,趙某忽然說:“我覺得你的名字很耳熟,你是不是某某部隊的?”劉成一道出了自己曾在某部隊當兵,並參加過自衛反擊戰,趙高興地叫起來:“哎呀,你是一班的,我是二班的,我說怎麼覺得眼熟呢!”話題一發不可收拾,兩人似乎又回到了那炮聲隆隆、硝煙瀰漫的戰場,兩人越談越投機,儼然又恢復了當戰士時的豪爽,於是劉請客,邊吃邊聊。

巴爾扎克:沒有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

漸漸談起擔保的事,趙某向劉成一解釋了一些他認為有疑問的地方,並保證該公司的信譽絕對沒問題,資金只是暫時週轉不過來,絕對不會連累對方的。劉成一正處在興奮之中,對趙某的話深信不疑,也未做進一步核查,就在擔保合同上籤了字。其實,趙某所在公司已經資不抵債,簽訂這個合同,就是為了騙劉成一公司的錢。而趙某所在公司財產已所剩無幾,根本無法追償。

劉成一悔恨不已,一個“戰友”毀了他十幾年的苦心經營。戰友本是偉大而崇高的字眼,尤其是經過戰火洗禮的戰友之情非同一般,應該是始終不渝、終生難忘,是仁義道德的最高表現。不料,趙某竟利用這種戰友之情,為自己下了套,毀掉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努力與付出,這種人何能論友情?

由此可見:即使真正一同經歷過某些事情的人,也未必都是值得信賴的。如果你以為原來的朋友就永遠是朋友,那就錯了。當兩人的利益沒有衝突時,那時才能成為朋友。沒有利益可取的時候,很少有人會真正犧牲自己去為你兩肋插刀的。所以才會在特定環境、特定時間保有某種比較純潔的關係,可一旦特定的環境和條件消失,友誼的純潔就只能永遠封存在心中了。

巴爾扎克:沒有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說:“沒有弄清對方的底細,絕不能掏出你的心來。”經歷是財富,不同時段的經歷造就不同的財富。即便是有過相同經歷的人,也只有擁有某一種共同的財富而已,並不代表整個人生的財富相同。

無論眼前面對的是一個曾經與自己有過多少共同經歷的人,我們都需留個心眼,畢竟那些共同的過去無法代表現在,也無法代表他的真誠,冷靜客觀地面對才不致稀裡糊塗地淪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