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些孩子不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就拿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完成,家长这种做法对吗?

幸福在这里出发


如果孩子不完成家庭作业,我是不赞成家长拿零花钱来“诱惑”孩子完成的。这会给孩子造成几个错觉:

错觉一:父母很想我完成作业,作业好像是父母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

错觉二:写作业可以用来和父母做“交易”,可以用作业来换取我想要的东西。

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思想,并且长期以这样的心态来写作业,那么以后家长教育孩子将会越来越难。因为孩子提各种各样不一样的要求,否则我就罢工,不写作业。


要想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写作业,首先要从内心建立正确的观念。为什么需要写作业呢?

首先,写作业是为了巩固我们白天的学习内容。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练习,那么我们就可能很快忘记,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会。写作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你会发现自己计算的方法不对,你会发现自己某个字还不会写...当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就可以改正自己,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

其次,写作业是我们的责任,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像家长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需要做饭给家人吃一样,孩子白天上学,晚上回来也要完成自己的作业。

实际上,孩子内心更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陪伴。家长如果能够和孩子玩到一块,那么孩子跟家长的关系就会很好,也就更愿意听你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很希望能够得到大人的认可,也就会更愿意自觉的去写作业的。


我给你的建议是:

1、多跟孩子进行一些亲密的互动,让孩子对你更加信任。

2、给孩子制定一张表格,上面写上孩子每天应该做的事情。然后让孩子自己学习管理自己,把当天自己做到的事情打上勾。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下来统计一下,达到某个标准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适当的奖励。实际上,当你和孩子关系更加亲密的时候,孩子更希望得到的是你的肯定,奖励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家长拿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做作业动机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不小心会弄巧成拙。造成相反的效果。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位老人在家中休息。有几个孩子连着几天都在老人门口玩耍,吵闹,影响了老人休息。老人就走出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在这里玩。带来了热闹,我不觉得寂寞了,我给你们20美分。但是你们每天都要来这里玩。第二天孩子们来了,老人给了他15美分。第三天,孩子们又来了,老人给了他10美分。孩子们不大乐意。第四天孩子们又来了。老人给了他五美分。孩子们特别生气。他们强烈抗议说。我们再也不给你玩了。

这个寓言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动机是会变化的。当老人开始给他们的玩耍付出报酬的时候,他们觉得他们就是给老人玩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中称为负惩罚。当你想让它消退这种行为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负惩罚。

所以如果把写作业这个事和给孩子报酬,一旦挂上钩,这个性质就变了,变成孩子是为你工作。当他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或者是一旦你的报酬,对他不那么诱人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兴趣去做了就会去抗议这件事情。

要想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专注,认真,有兴趣。先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都那么专注的去玩游戏?北京大学的魏坤琳教授。指出了游戏的设计符合了三个原理。有明确的目标,适当的难度和能力,匹配和及时,并且有及时反馈。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他在全身心的投入,在游戏的结束的时候,获得了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这种专注的投入心理学上被称为心流。如果某人因为画画、设计而忘了吃饭,忘了时间,那么他也就处在心流当中。

要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积极地投入到作业当中。可以借鉴游戏当中的原理。引导孩子获得教育的心流体验。这孩子作业完成后,用言语来鼓励。由衷的赞美。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享受感受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信任和愉悦。赞美要体现在细节当中。比如,今天做作业比较专注,或者今天的字写的比较好看。还可以。给孩子掐着表记录她做作业的时间。让孩子有一个对比。一天一天有进步,感受到自己处于进步状态之中,那孩子也就有学习的动力了。做父母的,还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困难点出现在哪儿?容易卡在哪个地方?适当的做一下启发,做一下点拨,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指责孩子会让孩子心生不满想要逃避,给孩子带不了积极的引导。

适当的奖励引导也可以,但是,最好不要用金钱。因为一不小心的话就会得不偿失,不能有助于培养好习惯。反而会搞砸了教育大计。

欢迎关注我。大家一起交流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助你解开教育困惑。


吉老师


是我的话肯定不会这样的,写作业是他上学分内的事情,必须要写,没有商量的余地,零花钱是六年级给他的,开始准备初中给的,但是六年级他就和同学放学一起走了,别的同学都要零花钱,如果我不给,他在一起走的路上看着别人吃,会很尴尬,我也就给了,但是不能和有钱的孩子攀比,因为有的小孩零花钱多,我和他说咱家就这条件,他也知道,挺知足的,开始是有两个有钱的,有两个和我孩子差不多的,现在是有一个有钱的,有一个和我儿子差不多的。不能让他自卑,处境难堪,也不能惯着。用心陪伴吧。


也风吹


孩子不完成作业,家长就用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完成,这种做法对吗?

这种做法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控制次数和额度,不能过多过滥。

因为这只是一种外部激励活动,它容易使孩子的满足感不断降低,为了持续提供动力,就必须不断加码,增加刺激物的频次和数量。这样下去,孩子的胃口会越来越大,比如说,一开始一个月给10块,逐渐就变成半个月给20,然后是一星期50,到后来就变成了一天50甚至100!

但是,钱越给越频繁,数目越给越多,孩子就会对钱的稀缺性不再敏感。得来太容易的,人人都不会珍惜。当拿到钱就像喝口水那么容易时,孩子就会对钱产生免疫。也就是说,钱已经不能给孩子完成作业提供动力。因为这时候孩子会产生错误的想法,认为作业是帮家长做的,否则,家长为什么要花钱买我做作业呢?既然这样,我不要钱,就可以不用做作业了。

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家长的刺激计划就宣告彻底泡汤了。而且,再想激励孩子,就必须要找到比钱更有用的刺激物。依我看,除了电脑、手机游戏,恐怕别的东西也不容易让孩子感兴趣了。但这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外部刺激恶性循环,比起给钱,游戏更不好控制。

激发孩子学习欲望主要依靠内部驱动力,主要有三个因素组成:好奇、疑惑和惊叹。

基本上孩子看到一个陌生的东西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首先是好奇,咦,这是什么?看上去挺有意思哦;然后是疑惑,嗯?为什么会这样?我需要弄懂它;最后是惊叹,啊!原来是这样的!我终于搞懂了。顺便会小小的得意一把,我真聪明呢。

这种内在驱动力才是让孩子保持学习热情的根本动力。那学习上的一个个小困难、小关卡都会让孩子由好奇而疑惑再到惊喜感叹,推动孩子不断探索更多的更深的东西。

但是,这里有两个前提:第一,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他(她)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事。他(她)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自己将来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了将来能成为想要成为的人;第二,要让孩子认识到,他(她)有这个能力依靠自己做到别的孩子也在做的事情,而且他(她)并不比别的孩子做得差做得慢。

单独的依靠内驱力会比较乏味,所以适当时候可以给一点外部的驱动。但是一定要少而精,而且注意分寸。

比如说,在孩子连续完成很重的学习任务后,给孩子一个惊喜,送个玩具、小礼物,给一点点零花钱,满足一个小心愿,等等。时机应该是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不确定的某一刻,那也会让孩子惊叹而且珍惜。如果是在学习任务之前,并且常态化,那就不是奖赏而是诱使,孩子会失去兴趣的。

总之,家长如能把握时机,以内驱为主,外驱为辅,用心教导孩子,他(她)一定会出现无限可能,还家长更多的惊喜!

关于育儿,您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剑客谈教育


为了孩子能完成作业,我觉得怎么做都不过分,主要是你怎么去引导,所以说我觉得用零花钱来鼓励孩子是正确的。

说起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不少人想到的都是鸡飞狗跳,所以不少家想通过奖励来提高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但是怎么引导,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把写作业和零花钱划等号,这样就和我们的初衷不一样了。

同样是以奖励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完成作业,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效果:

1.快去写作业吧,写完作业奖励给你零花钱。
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会把作业和零花钱放在一起,你不给零花钱,孩子就不写作业。2.作业写完了,这是给你的奖励
因为孩子主动写作业,表现好,这是给孩子的奖励。这样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表现好才得到的奖励,而不是因为奖励才要表现好。

经常有家长反映,不给孩子奖励孩子就不好好写作业,真的搞不懂这个作业是给谁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家长把奖励和作业的顺序搞错了。

我经常告诉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孩子,就是想让孩子通过鼓励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做的重点就是让孩子知道得到奖励是因为自己做得好。


然规教育说


你问我答,我是紫木玉,喜欢请加关注。

图/网络


这种做法肯定不对,危害有三:

一、淡漠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孩子在家里写作业也是一种义务,他不愿意或者不认真完成这项义务,已经属于有错在先,作为家长的你却和他谈起了交易,给孩子说“写完作业奖励你五元零花钱!”孩子当然乐了,很轻松的做完作业,就能挣钱,他开始奋笔疾书。你笑了,你看到了自己管理的效果,在心中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孰不知你的笑容会渐渐消失,接下来的每一天,你都如法炮制,收效很不错,可突然有一天,孩子说“还是五元,没意思,能不能涨一点?”还有你让做个家务他也会要钱。无形当中你让孩子忘记了他写作业、做家务的责任,丧失责任意识,从此遇到事情只有推卸不会承担,这多么可怕!



二、灌输了不正确的金钱观

家长本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财商意识,教会他正当获取收入的方法,手中的钱应该怎样合理支出,理财有那些途径,在和同学的交往中怎样管理好经济账等等。现在可好,你用金钱和孩子做作业进行交换,这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钱是你整的血汗钱,作业却本应是他的义务,两者极不对等。这样的交换一旦频繁出现,就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少付出但要多回报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他少年时会导致懒惰,在他成年后可能会不满意收入而频繁更换工作,最后宁愿待在家里坐吃山空。




三、影响了正常的亲子关系

孩子写作业,家长进行引导,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现在有了金钱交换而完全变了味。你花钱买孩子写作业,孩子草草写完作业为了挣你的五元钱,你们的亲子关系变成了买家和卖家。长此以往,你在孩子心中变成了什么?是商人,是老板,是雇主,还是……?所以伴随他逐渐长大,可能当你们的亲子关系彻底崩塌时,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孩子不愿意或者不认真写作业,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

孩子和大人一样,不喜欢的事情肯定不愿意做,那么他不做作业的行为背后肯定有原因,你需要坐在孩子身边,轻言细语和他分析。是不是在学校受委屈了?是不是今天的作业有点难?是想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吗?还是肚子太饿了现在没劲?反正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

有的时候,孩子写作业会感到疲劳,你可以让他稍微休息,在休息过程中做好陪伴和鼓励;有的时候,孩子感觉作业内容很简单,他都会,但是作业好多真的不想做,你可以告诉她熟能生巧的道理,可以讲一些速度制胜的故事;有些作业挺难,孩子做不了,比如有的孩子一到写作文就发怵,你可以让他放下作业,陪他聊聊天,然后对作文的思路做适度引导。孩子毕竟是孩子,应对困难的解决能力不足,抗压抗挫折能力有限,在这些时候是最需要家长的时候。

后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写作业这件事,与其大吼大叫暴力威胁或是金钱交易物质利诱,不如静下心陪孩子分析原因,给予鼓励,帮助解决困难,既解决了写作业难题,又增进了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



紫木玉


为了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家长拿给零花钱激励孩子孩子完成,这样的做法正确吗?

这个问题,看似是用钱激励这种方式是否正确,实则是孩子做某件事情的动机问题。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金钱是外在动机,一旦撤销,将引起问题反弹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几个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玩,经常大吼大叫,老人实在忍受不了,终于出来对孩子说:“你们让这里变得热闹,我很感谢你们,现在给你们每人10美分表示感谢。”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仍然很高兴。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 孩子们非常生气,抱怨老人抠门,并吵闹着下次不会再来了。 果然,这之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到老人门前玩过。

这个故事和用钱奖励孩子写作业如出一辙。


孩子写作业的目标是为了“得到钱”,一旦没有奖励(钱),目标也就消失了,孩子还会去写作业吗?

人们是否做一件,取决于背后的动机。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孩子出于自身兴趣、意愿,乐在其中,主动选择做某事。

外部动机:孩子在外界驱动下,如在家长、老师的赏罚中做某事。

通常,两者相比较,孩子在内部动机的驱动下,做事情更持久。

金钱奖励是外在动机,不是孩子的主观意愿,一旦撤销奖励,孩子很可能回到不做作业的状态。


孩子过度关注物质奖励,与父母讨价还价

如果用金钱奖励孩子写作业,开始孩子会满足于某个额度,逐渐会要求父母给出更多奖励,否则就会失去动力。

换到我们身上,涨薪时,既满足又开心,没过几个月,就觉得工资少,应该再涨。用我们的感同身受去理解孩子,就会知道这种方式只能不断将奖励加码,否则,孩子很可能不买账。不仅不去做,还对写作业这件事很反感。

由此可见,物质激励能一时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期望做事,但长久看,弊大于利。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主动做事情呢?


建议父母可以从挖掘孩子的内在动机入手。


金钱能够激励孩子写作业,也说明孩子是有内在动机的,如果给钱孩子都不愿做,才是真的一点主观意愿都没有。

这其中的内在动机就需要父母去发掘,并强化,最终撤销掉外部奖励。

具体的做法,也可以从内在动机的三个来源入手。

归属感: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尊重、接纳

成就感: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到

自主感:孩子觉得自己可以选择,做出决策

1 描述孩子的努力及行为,给予正面反馈(成就感)

孩子做了符合期望的事情,父母直接描述孩子做了什么。

比如:前几天有一道比这道题简单,你当时还不会呢,我和你一起费了好长时间才解开,今天你自己就做出来了。

此时,父母不用再去夸奖孩子,“你真聪明”“你太厉害了”,直接将事实--孩子的努力讲出来,这个过程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并将努力与结果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自信心,以及对这门学科的喜爱;同时,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关注到了,无形中增进了亲子关系。

2 设置合理的目标(成就感)

为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既不能太过容易,孩子做到了觉得理所当然;也不能太难,孩子因做不到产生挫败感;而是孩子加把劲,跳一跳能够得到。

《下乡养儿》一书中,8岁的小女孩天天害怕上学,她父母的朋友乔老师,建议他们去乡下住一段时间。乔老师为了帮助天天变得勇敢、有毅力,带领天天学习做饭。

开始时,乔老师让天天摘菜洗菜,后来鼓励她自己去买菜,再后来就让天天自己用农村的大铁锅炒菜,很快,天天可以独自做出一顿饭。

天天的转变,来自于乔老师为天天设置的一个个小目标。原本说着“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想做”的天天,不断克服困难,分步实现小目标,从而学会了做饭。后来,她再学习洗衣服,就感觉比做饭容易多了,妈妈只示范了一下,她就动手开始洗了。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孩子不断挑战成功,成就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一个个的成功,促使孩子坚持做一件事,而不需要外界的督促。

3 让孩子自己决定(归属感、自主感)

很多时候,为了让孩子听话,我们会让孩子做选择,但看似是让孩子做选择,实则用条件作为筹码。

比如:你今天要是能早点睡,明天我就给你买小汽车。

如果孩子选择晚点睡,就得不到心心念念的玩具,对于孩子,不得不选择“听话”。

然而,真正的自主感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父母又要犹豫了,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不想做,不去做怎么办?

承担自然后果

以写作业为例,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做作业,需要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第二天上学无法交作业,老师会管教他。

当孩子去承担自然后果的时候,便会知道自己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结果,这激发了孩子希望被接纳、被尊重的内在动机,从而转变对写作业这件事的态度。

找到孩子的内在动机点,引导孩子。

《自主教养》一书中,作者列举了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激发孩子兴趣的一件事。

塞利格曼发现他最小的儿子擅长领导别人,他就让三个孩子组成洗碗小组,儿子做组长,这下激发了儿子的兴趣,每天吃饭的时候,儿子都会催大家快点吃,之后他们就可以去洗碗了。

当孩子的兴趣或他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出来后,他会更积极的去做这件事,为此自愿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有时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往往是内在的动力没有被激发出来。


告知孩子事情的价值

但有时,孩子不喜欢某件事,是不知道这么做有什么用。

比如孩子不喜欢学习,往往觉得是为父母的要求而学,父母也苦恼于孩子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还小,我们却已步入社会,可以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曾对自己的孩子说:“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当孩子知道并认同做一件事的价值,便有可能会主动去做。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目的,最终应以帮助孩子成长为目标。那些一时管用的特效剂,有时却如饮鸩止渴,或者在孩子自身内在动机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而已。

从长远来看,理解孩子,发掘孩子的内在需求,激发内在动机,才是对孩子授之以渔,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应该去投入时间、精力、耐心和爱心去做的事。


我是夏天,分享儿童教养|亲子阅读|妈妈成长相关,欢迎关注,留言。


王蘑菇


我不赞同家长拿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写作业,因为这种方式并起不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目的,相反倒是把孩子写作业当成了条件交换,既你写作业的前提条件是获得零花钱。可是家长是否想过,当孩子不想要零花钱的时候,你又拿什么来让孩子写作业呢?

家长要让孩子清楚写作业如同吃饭一样,好孩子必须要按时完成作业。

吃是人的本能,如果家长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把吃饭和写作业两者联系起来。平时在孩子不写作业时,要给孩子讲:“宝贝,你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顿饭啊?”孩子估计会答:“因为我饿啊。”家长再说:“那写作业和吃饭没啥两样啊,好孩子都会把写作业当成和吃饭一样,认真写完作业,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啊,如果你不认真完成作业,老师会如何对你?”孩子估计会答:“写不完作业,老师要批评的。”瞧,吃饭对孩子来说容易理解吧?再过度引导到写作业上面,会让知道原因写作业是必须要做的事。

写作业和给孩子零花钱是两件事,牵强地硬扯到一起,容易误导孩子认识。

有些家长总爱干一点错误诱导之事,就如拿零花钱来诱导孩子写作业,事实上你这样做,很容易误导孩子,认为学习是可以做条件交换的。当你生硬地把两件事硬扯到一起时,孩子只不要不高兴,不想要零花钱就不愿意写作业,你还拿什么去诱导孩子呢?恐怕最后真的是黔驴技穷了。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上面,一定要从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入手,让孩子知道每天哪些事必须要做,这事没得商量,这里自然包括写作业了。

当孩子写作业态度消极,或拒绝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尝试饥饿法来解决。

由于吃是孩子的本能,而当孩子写作业态度特别消极,或者拒绝写作业时,家长平时就要立下规矩,学习是你的工作,也是劳动的一种体现。如同爸爸每天要上班去工作一样,如果我们不认真工作或者完不成工作,肯定要被领导批评,甚至严重时要扣奖金呢。由于你不挣钱,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你的不好的学习态度,立下规矩,既不劳得不得食,对不起,你只要不写作业,就得尝尝挨饿的滋味,并且还得坐在到指定的惩罚坐椅上面去,不能离开,不能玩儿,直到你认识到错误并愿意改正,才能写完作业后去吃饭。

家长平时正面激励和引导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带着好心情开心去完成。

有些孩子之所以在完成课外作业这块态度非常消极,主要源于家长平时生活态度就非常消极,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不顺遂其意,不是指责就是辱骂,结果搞的大家都没有好心情。没有好心情,谁还愿意认真做一件事呢。因此,培养孩子如何有良好的生活态度才是根本。如平时经常鼓励和赞美孩子做好的事,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欣赏,这会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坚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学习方面同样有好的态度。因此,家长必须要平时在家里统一立规矩:全家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带着好心情去完成。

结束语:从孩子不愿意写作业一件事,能窥见家长是否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更能看出其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如果你知道言传身教的巨大影响力时,恐怕你每天在孩子面前绝不会随意把负面情绪展示给孩子。一来是孩子没有义务受你的负面垃圾情绪污染,另一方面是孩子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持活泼可爱聪明上进心的生活状态。


寒石冷月


当然不对。首先,当家长用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完成作业时,孩子很难摆正自己的学习心态。他会认为自己是在给父母完成学习任务,一旦有了这种观念,往后在学习上一旦和父母有冲突,他一定会反着做,甚至因此放弃学业。


其次,用零花钱鼓励孩子写作业,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意义而后续乏力。也许现在用钱引诱他是有效果,可是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功利,他是为钱而学习,如果后续他对钱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且找不到学习的任何乐趣,那么他的学业会急转直下。


总之,面对孩子不完成家庭作业,建议家长们多花点心思去分析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并针对性解决。千万别为了省事,直接拿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完成作业,这种做法绝对弊大于利,非常不建议家长这么做。


*我是星主,专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教育之道。


星主说教育


有人说,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要纠结于“对与错”,而是着眼于我们是否幸福!

对于家长用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样的做法,有时还真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去判断,而是看我们家长的操作,看我们孩子的“转机”,如果,这样的做法在操作中确实激起了孩子的“转机”,那么我们还是可又去尝试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孩子是否走向优秀,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关系,他的人际关系环境是否好,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否强,对一个孩子而言,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二是意愿,他的做事态度,他的动机,他对一件事情的完成是否有意愿;三是能量,这是生命健康的源泉,是积极正向的能量,是坚持做事的不竭动力。

其次,我们来审视这样的做法,是否对孩子的意愿、能量有促进作用。

大家肯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主人很讨厌,但是驱赶并没有收到效果,主人便采用了钱的奖励方式,奖励他们来玩,然后通过降低钱的数量,最后成功地消减了孩子的意愿,激起了孩子的负能量,孩子不再来院子里玩了,主人也就达到目的了。

那么在钱的奖励上,是否都是弊端呢?

在此,我们想提点建议,力求以此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意愿与坚持的能量。

第一,随机与常态相结合。随机指的是给孩子的奖励是不确定的,“孩子,这一次家庭作业完成得非常及时,并且书写工整,正确率也高,今天奖励你五元钱,你拿去买点水果犒劳一下自己吧!”常态指的是给孩子的金钱奖励,是固定数额,但是并不是立即兑现的,采取阶段性考核制度,例如一个星期下来,按时、工整、正确率来确定每天的达标情况,一项达标计一分,一周下来,依照所得分数兑换成钱,这完全符合“延迟性满足”。

第二,目标与导向有能量。目标指的是孩子要获取的钱,导向就是家长要指导的孩子的消费观。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孩子对钱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需求,有的是想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有的是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表现,有的是想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追求。例如,有的孩子想把钱积攒到一定数额,可以给自己买一样东西,那么我们家长就可以借助孩子这样的动机,与孩子一起规划他自己的努力,一起规划时间,一起规划目标,那么孩子的长效努力动机就会持续地起着作用。这也就与孩子的消费观相结合了,有些孩子有钱了不会消费,或者就是暴发式的闪电消费。

更重要的导向是强调“孩子你的努力,你的认真,你今天比昨天优秀了一点点,你的作业态度,你的学习成绩与作业的关系!”而不是去强调他的钱。

这样的操作,是激起孩子的长效努力,直到习惯努力,或者是突然发现孩子他自己并不是需要钱,而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完成他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那么我们用堆零钱的方式刺激孩子的起步,刺激孩子的持续努力,那就是可取了。

注意,有些家长把钱奖励给孩子了,却不引导怎么消费,而是限制消费,最终强化了孩子对钱的需求,那么他的学习动力就不能内化,而永远停留在钱上,如果哪一天钱没了,学习的动力就没有了。

总之,一句话,钱只是一个刺激物,关键还得看我们家长是如何操作的,我相信还有很多智慧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尝试,孩子千千万,自然教育方法也是千千万的,教育好了,我们就幸福了。所以,有的时候就不要去纠结“对与错”,而是努力向着“幸福”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