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快要考试了,孩子审题总是容易出错,怎么办呢?

黑天鹅的舞蹈


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长们留心孩子的考试卷,每次能够总结的话,你会发现很多题目孩子都是会的,但是却都失分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了理解偏差,答非所问,甚至是离题万里。结果可想而知了。


那么,在作文当中,审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审题审不好,就会出现跑题、偏题的情况,这样的话,扣掉的分数可不是一分两分的问题,而可能一下子十几分就没了。


作文如何审好题,这里要分几种情况来对待。因为我们知道,作文的题目,一般是分为三种的:

1.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自拟题目作文

三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在审题上要有不同的侧重。


命题作文一定要抓住关键词,也就是“题眼”,紧紧围绕着题目的要求去选材,去叙述,去说明。比如《童年趣事》,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趣”,所以这是一篇写发生在童年里,讲述快乐经历的记事类作文,应以第一人称写作。


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

补充文题时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的内容填在横线上。比如,《我终于学会了 》。

审读分析:学会是一个过程,既可以是一件具体的工作,比如游泳,画画,也可以指人生道理,比如宽容、勇敢,微笑面对失败。终于是一个程度的要求,暗示着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所以这个题目的重点是要把过程写得具体而生动,要写出“从失败到成功”“从难到易”从“不敢到敢”的经历,要有真情实感。


自拟题目作文要求对给出的话题或是材料有一定的理解,再根据理解选择一个角度,一个方向,也就是确定一个写作的“靶心”。围绕着这个靶心来做文章。

审读分析:首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其次,提示语中常常包含着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审题的口诀,按照这个方式,基本上审题不会再出错。


第一步,找准题目关键词。

围绕关键词做文章。

第二步,确定作文的类型

写人写事?写景写物?

第三步,确定写作的人称

是“我”还是“他”。


我是林老师,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受益,别忘了关注、转发。任何有关孩子语文学习的问题都可以与我交流。我将竭尽所能帮助家长朋友。


林老师讲作文


孩子在考试前审题总是容易出错,表面上看是马虎粗心,其本质是浅层思维问题。

我的孩子也是这样,不管什么课程的一道试题,回答时总是出错,原因很简单,没有看到限制条件,纠正一次,改过来了,过两个星期,同一个问题,错误也是一样的,根本没有记住。

在小学时,我给孩子和他的同桌出了一道数学题,解题时需要几个过程的,结果人家孩子一会就做出来了,我的孩子只是心急,根本不知道为啥,只会做那种一步到位的,两步三步才做出来的,对不起,无能为力。

还有一种情况,给孩子布置了作业,孩子就会问答案是什么,根本不问思考过程,还有一次做着做着就睡着了,狠揍了几回,还是那样,我也泄气了,可你叫他打游戏,学的挺快。

怎么办?我认为孩子上学的路行不通啊。




清风小寒


审题时解题的第一步,审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的把题给身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绝大多数的解题错误都是因为审题错误导致的。那么在审题的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审题的第一步: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对于做事而言,最先要知道做什么;而对于做题而言,则要最先知道条件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解决问题的条件,要想能快速而准确的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在读题的时候把这些关键条件勾出来,方便之后的分析和运用。对一些关键字眼一定要重视,圈出来做重点。


找到条件,再来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连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没有弄明白,那何谈正确的解答问题了。


在寻找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中,有时间读一遍题目还不能完全弄明白时,可以多读几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在体现问题时,需要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也就是说需要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转化和整理,很多的条件是不能直接运用的,这个转化和整理的过程会比较难一些,很多同学往往就卡在了这一步,表现在看了题目后连题目都看不懂,没有任何的头绪。



审题第二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建立问题和之间的桥梁

解题就是合理运用已知条件和相关知识点来不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修桥铺路,材料就是已知条件、知识储备及思维能力。

在经历的第一步后,对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后,下一步就该考虑如何运用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了,也就是如何合理的运用已知条件。在这有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分析和联想能力,在给学生讲解题目的时候,经常在问,看到这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让已知条件与相关的知识点和方法产生关联,这也就是思路的寻找过程,不同学生解题能力的差异就是在这一步体现的。同样一个条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比拼的就是看谁能快速而准确地运用。


对题目的条件理解和运用的越透彻,解题时就会越顺畅。很多同学对条件的理解和运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看不到题目背后所隐藏的条件。有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条件来得到需要的已知条件,所以在分析条件时应该要注意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到结合点,综合来分析和运用。


对于一般的题目,我们可以直接从条件入手,只要把已知条件理解和运用透彻了,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但对于一些综合性题目,特别是几何的证明题,可以从问题去入手开始分析,先去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条件又该如何去得到,就这样一步步从后往前分析,层层剥茧,最终得到完整的思路和过程。


审题中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在小学阶段,越是低年级,方法错误(指因不会解题方法而造成的错误)越少,对于一些优秀的班级,考试中的题目大家几乎都会,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认真,谁更仔细,但是真的只是认真仔细这么简单吗?

很在考完试分析试卷时,发现很多的问题都是由审题错误造成的,在这个时候,很多同学总爱说些“太粗心啦”,“当时没看清楚”,“下次肯定就做对了“之类的一些话,这其实是不合理的。审题的错误和解题过程中的错误一样,都是由于自己解题的坏习惯和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造成的,必须要下大功夫才能有提升。


审题不像做题,是可以通过短时间内的强化训练得到提升的。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刻意去练习自己的审题技巧,时可以让审题能力得到提升的。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审题中存在的漏洞,然后加以弥补和改善。


做题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做题节奏,但是适合考试的做题节奏却只有一种,把自己的做题节奏逐渐转变成适合考试的节奏。考试的时候题量大,时间紧,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需要的一次性把题目做对,而不是期望于做完题后再检查出错误,很多的错误是压根检查不出来的,因为在做题的时候已经陷入了思维误区了。


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总习惯于快速的把题目做完,然后再检查错误,这样的效率是远远低于一次性将题目做对的,因为做题速度快,导致审题速度快,很多题目甚至还没有看完他们就开始动笔,这样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对于这些孩子来讲,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放慢自己的做题节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审题上,一道题读两遍甚至三遍,然后再开始做,读题并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在正确的读题后,按照题设的条件进行解题,反倒会帮助大家节省更多的时间。


而对于一些做题慢的同学,则需要增强自己做题的信心,他们往往因为害怕出错而反复琢磨一道题,这个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审题和做题能力,不必在一道题上反复,用正确的节奏去做题反倒更好。


审题时有方法和技巧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去总结和思考,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量和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快速而准确的联想能力,见到条件时能快速地在自己的大脑中匹配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方法、技巧和思路。


看一道简单题目的审题过程:

以一道简单的例题的分析来探讨和思考审题的过程:

看一下这个题目:

读题,寻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以三角形我背景,题目中出现角平分线、垂线、三角形面积、线段长度。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垂线段DE的长度。

对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后,下一步就需要开始分析了:

看到这些条件你能想到什么?再次强调,合理联想,看到角平分线必然想到相等大小的角和角的和差倍分关系,还有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题目究竟需要运用哪个性质呢?

再继续分析条件,发现有垂直,结合角平分线,想到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对,那么这个题需要运用的就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组合条件,由角平分线和垂直得到了垂线段DE=DF,这是这个题目的突破口。

继续来思考,求垂线段的长度,有哪些方法呢?勾股定理、全等、相似,还有一种方法很容易被忽视,面积法。为什么呢?由垂线段想到高线,由高线想到面积,刚好这个题目就有面积。如果有利用面积法求垂线段长度的意识,那么这个题目的另一个难点也就突破了。

怎么用了,在这运用到分割和转化的思路,三角形ABC的面积已知,发现DE是三角形ABD边AB上的高线,发现DF是三角形ACD边AD上的高线,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三角形ABC的面积,于是出现了一个等式: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AB×DE÷2,三角形ACD的面积=AC×DF÷2,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8,则可得到等式:AB×DE÷2+AC×DF÷2=28,AB和AC都已知,且DE=DF,设DE=DE=t,最后得到方程:10t+4t=28,则t=2,最终就将题目解答。

解决本题目有两个关键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面积法求垂线段长度,还运用到转化思路和方程思想。


胡老师数学教育


我是中考数学当百荟,数学高级教师。中小学学生由于年龄,习惯,生活阅历,思维的协调性,智力等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做题时看错,看漏,甚至读不懂题目,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但总是出错的话,家长就要弄清原因“对症下药”,提供帮助了。

一。阅读习惯不好或视觉障碍导致看错,看漏

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大部分是由于不好的阅读习惯导致的。读题时,注意力不集中,一目十行,丢三落四,容易造成诸如“+”看成“-”,“6”看成“9”等错误,严重的甚至“串行”、“漏行”。这时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外,还要随时提醒孩子专注,仔细,发现问题要通过自我检查,加以矫正。

另外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要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总认为是由于马虎,粗心造成的。其实有时候是孩子生理因素造成的,比如视觉障碍。人在学习过程中,近8成的信息来源于视觉系统,若孩子的视觉感知能力弱于实际年龄,则容易导致上述问题,这时就要需求医生的帮助。


二。读不懂题目

读懂题目,这是审题的基本要求。以数学为例,“懂”包含三个层次: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理解题目的语言逻辑,理解语言逻辑背后的数学逻辑。

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也就是要有一定生活体验。象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销售问题等,日常生活中,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对理解题目的语言逻辑和数学逻辑势必造成障碍。所以人们常说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带孩子出去见旅游,增加生活阅历,开阔眼界,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瓶醋,打瓶酱油,这都是很好的方式。孩子的创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可以在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中获得。

理解题目的语言逻辑,这很显然与语文阅读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文学不好,会影响数学的学习。这反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不仅限于语文,对于各科学习都很重要。

理解题目的数学逻辑。如果把理解题目的语言逻辑,简单说成是读懂题目的字面意思,那么理解题目的数学逻辑就是读懂题目的最高层次了。理解题目的数学逻辑,就是读懂字面意思背后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这就取决于孩子的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比如前面提到的行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销售问题:单价、数量、钱数。这些问题中的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记住公式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对公式灵活变形,以便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


三。老师帮助孩子们审题常用的手段

除了提醒孩子们认真审题外,读题时要圈点勾画找关键词,不看题目复述题意(不是背题目,而是试着解释题目的意思),将数量关系用图形表示(画图),将题目涉及的数据用表格统计(列表),有时还借助教具,音频视频等,这些都是老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手段。


结语 家长要分清孩子审题障碍的原因,从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养成入手,可以借鉴老师常用的一些教学手段,为孩子审题提供具体帮助。若是由于生理原因,比如视觉障碍等,则要寻求医生帮助。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留言,讨论!我是“中考数学当百荟”。如认同,请点赞,举手之劳,手留余香。


中考数学当百荟


审题失误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因素导致的审题失误是需要对症下药的。

1.首先要了解审题失误是普遍现象,不只是出现在后进生做题时候,即使是优异生也或多或少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适当理解。

2.精力原因。孩子疲惫、生病、昏昏欲睡等精神状态不佳时,也会导致审题失误。对策:注意休息、身心健康,精力充沛。

3.心态原因。孩子有时粗心马虎、随意、轻视、急躁求快、心慌意乱、自卑自弃等不良心态、情绪,会导致审题失误。对策:克服不良心态、情绪。

4.策略原因。审题方法策略不当,导致审题失误。对策:学习掌握好的审题方法,粗心大意要圈划题目中的关键词句,认真读题,读懂题意要求。

5.实力原因。相关知识不知、不足或错别,审题能力弱、理解能力弱等导致审题失误。对策:增补相关知识,增强审题训练,提升审题能力。

6.求快原因。过快审题,导致审题质量低,审题失误。对策:注意把握好审题节奏、效率、速度。

​相信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迟早会有疗效的。





金锐优课


审题总是出错,要考虑,极有可能不是粗心的问题。是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考试次数频繁,比如周测,月考,期中,期末,每次考试,虽然考试的题目不一样,但知识点是没多大变化的,只不过是在题目语言组织上做文章。有的孩子,很直白的题目能看懂,稍稍变换一下说法,可能就迷糊了,也是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不会举一反三,不能融会贯通,也有的孩子在一个知识点上频繁犯错,也是知识点没学透的问题。考试时,频繁出错,就是很正常的。

解决办法,就是根据试卷上的错题,搜集同类型的题,集中突破,解决知识短板。

以上,个人浅见。


江上渔者19760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同学们,审题出错不可怕,怕的是你没有勇气承认,没有信心去改掉这一做事不严谨、不认真的坏习惯!

老穆认为,审题出错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犯的毛病,只不过错题多与少、频率低与高之别。

审错题看似问题不大,仿佛今后注意一下就能改掉似的,其实不然!

老穆认为,审错题,不仅仅是粗心的问题,同时反映出该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做事不严谨、惯性思维(思维定势)严重、方法单一、看问题呆板等一系列问题。

例如,给你一道题,如果你不仔细审题,很容易出错。



老穆认为,这种审题错误,不是马虎造成的,而是你不懂识破不了考点造成的。看似“普通段落”,实则是特殊段落。

那么,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该如何克服这一坏毛病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

🍄【1】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步错,步步错!

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马虎”所带来的危害性

“善骑者堕,善游者溺”,家长最好是讲一个关于大意而带来危害性的故事,如“关公大意失荆州”

🍄【2】审题时,务必做到逐字去读,审清试题要求。

🍄【3】制定“马虎本”,将因马虎而导致的错题,订正在上面。

🍄【4】制定奖惩制度来约束孩子

父母与孩子约定,但凡因马虎而造成的错题,该如何如何……

🍄【5】平时训练孩子做事细节,耐心教导,必要时,家长自己要做好示范。

🍄【6】对于非马虎而造成的审题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掌握“反命题思维能力”,能在考场中快速识破试题考点……

亲爱的同学们,成长的路上免不了犯错,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改掉这一坏习惯,必能成功!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应该首先找到孩子审题错误的原因。

如果只是因为孩子本身不够细心,大大咧咧。可以进行一定量的模拟训练,通过做模拟题来提高他对问题的敏感性。

如果是因为孩子有阅读障碍,那就要尽可能收集他回答错误的问题,在考前安排专门时间,针对性的进行复习。通过纠错,提高应对能力。


老黄真可爱


在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1、“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读通题意。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读准 ——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之后,慢慢训练学生默读。

2、“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

即读懂 —— 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学生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还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3、“述”

述,让学生叙述题意:为提高学生对题意的正确理解,讲解习题时,先让学生阅读习题,并告诉学生,阅读之后要提问学生复述题意。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复述题意,所以,学生阅读非常的认真。学生复述题意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办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审题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审题时的气定神闲:有一些学生在考场看到文字量大的题就犯怵,在心慌的情况下,审题能不出错吗?如何做到在审题时的气定神闲呢?关键是自信,怎样才能做到自信呢?自信不是教师鼓励了学生两句,学生就自己相信自己了,自信源于成功,有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赞许的目光,自信是必然的;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的因素,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自信。批划性的读,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关键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总之,要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