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在海上航行,軍艦的生活垃圾怎麼處理?會直接排到大海里餵魚嗎?


在海上航行,軍艦的生活垃圾怎麼處理?會直接排到大海里餵魚嗎?

2019年底,中國海軍第34批護航編隊從三亞某軍港出發,駛向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護航編隊由一艘052D驅逐艦、一艘054A護衛艦和一艘補給艦組成,同時搭載了2架艦載直升機和數十名特戰隊員。這支600餘人的編隊將在海上航行長達半年左右,這麼多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那麼在茫茫大海上,這些生活垃圾怎麼處理?海軍會直接把它排到大海里餵魚嗎?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會是這樣,直接往大海里排,又簡單又省事。而且這三艘軍艦上600多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對於佔地球表面積百分之七十一的海洋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海軍的處理方式卻並非如此。

隨著近幾十年全球航運業的發展,每天航行在大洋上的船舶數量越來越多,如果你登陸全球船舶信息網站看一下,就會發現這個數字是驚人的。這麼多的艦船都把生活垃圾直接往海里排,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大的汙染,世界各國及相關國際組織紛紛制定了有關防止艦船造成海洋汙染的公約或法規,比如著名的《MARPOL 73/78公約》(經1978年議定書修訂的〈1973年國際紡織船舶造成汙染公約〉)。該公約是在國際範圍內廣泛接受和履行的船舶防汙染公約,由國際海事組織(IMO)下轄的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制定。

一開始這個公約只適用於民用船舶,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各國政府對於自身港口環境的重視,軍用艦艇逐步加入了這個公約。

為了保證處理後的生活垃圾符合公約的要求,近些年的新造艦艇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很多垃圾處理方式。

在海上航行,軍艦的生活垃圾怎麼處理?會直接排到大海里餵魚嗎?

根據公約對艦船垃圾的定義和分類,艦船上產生的垃圾主要是廢液和固體垃圾。我們先來說固體垃圾,水面艦船的固體垃圾主要有食品垃圾、塑料製品、金屬製品、紙製品、木製品以及紡織品、玻璃製品等垃圾。

不同的垃圾處理方式不同,以我國海軍為例。首先將垃圾分類,食品垃圾經由專門設備粉碎後可以在公海上直接排入海洋餵魚。但是在不允許直排的海域,食品垃圾則需要先粉碎,然後進行脫水烘乾處理,之後就可以打包保存30天以上。當艦船靠碼頭或航行至公海上時,再將這些壓縮後的食品垃圾處理掉,相信對於海里的魚兒來說,這絕對是一道“美味”。

塑料、金屬、玻璃等固體垃圾即使在海水中也難以降解,海里的魚兒對它也“不感冒”,為了保護海洋環境,需要在船上集中保存,等船靠岸後再將這些固體垃圾集中處理。但船上畢竟空間有限,一艘排水量4000噸的護衛艦,不僅裝滿了武器彈藥和油水補給,還住了近200號官兵。有的士兵不想在人滿為患的兵艙裡擠,情願到工作艙室裡去打地鋪,在這樣的船上還要騰出足夠的空間用來儲存固體垃圾,難度可想而知。

在海上航行,軍艦的生活垃圾怎麼處理?會直接排到大海里餵魚嗎?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固體垃圾處理裝置應運而生。這套裝置可以將塑料礦泉水瓶、易拉罐、碎玻璃等這些日常生活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固體垃圾,粉碎壓縮成一個個實體方塊,體積減少了60%,非常便於存放。

再來說紙製品、木製品、紡織品這些易燃的固體垃圾,既然是“易燃品”,就可以考慮直接用“火燒”這種既簡單又高效的垃圾處理方式了。國外的一些海軍比如俄羅斯海軍的大型軍艦上,就配有焚燒爐,經過焚燒後可使原有垃圾的體積減少80%以上,重量減輕90%以上,效果是立竿見影。但不是所有軍艦都能有這份“待遇”,焚燒爐體積很大,還需要配套專用的排煙系統,護衛艦以下的軍艦都沒有條件安裝這套裝置。

介紹完了固體垃圾,我們再來說說廢液的處理方式,廢液其實就是生活汙水,它分為黑水和灰水兩類。黑水就是通常說的廁所的糞便水,灰水就是廚房的洗菜水、洗碗水和浴室的洗澡水。

根據海洋保護公約的規定,這兩者的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艦船上的灰水和黑水處理都有專門的管道,灰水除了特定的海域以外是可以直接排放的,而黑水就沒那麼簡單,需要流經專用管道彙集到生活汙水處理裝置,經過處理各項水汙染指標合格以後,才可以排到海里去。

有人可能要問,一艘艦船上將近200人,每天的排洩物只靠一個生活汙水處理裝置能應付得過來嗎?如果這套裝置壞了怎麼辦?

在海上航行,軍艦的生活垃圾怎麼處理?會直接排到大海里餵魚嗎?

其實在艦艇設計之初,就考慮了這些問題。艦船上不僅設有生活汙水處理裝置,還有備用的黑水收集艙,一旦生活汙水處理裝置出現故障或者處理能力無法滿足整船人的需求,就暫時儲存在黑水收集艙裡,登船靠岸後再另行處理。

儘管現代軍艦在設計上考慮了多方面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採用了多種冗餘備用手段,但長期在海上執行護航任務,難免會有突發事件。因此每批護航編隊裡都會有一艘排水量兩萬多噸的補給艦,有了這艘“保姆船”,不管是裝吃的還是裝垃圾,都綽綽有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