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墳墓是所有的路徑的盡頭,是一扇虛無之門——蕭伯納

"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在中國古代,下至平民百姓,上至達官貴族,他們無一例外,致力於對"來世"的追求。以至於各地墓穴,氣勢恢宏;北芒壘壘,不計其數。為我國的考古學家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史料,1993年出土的遼代古墓文物成果,更是被稱作"1993年全國的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遼墓的前世今生

一切從一個熱心村民的"催命"電話講起。說是熱心村民,其實是下八里村民兼職業餘文物保護員。1993年3月,一天清晨一個電話打進文物管理所,下八里村民楊貴富急促的說:"昨天夜裡澆地塌陷兩個三、四米的大坑,坑裡發現了地下房屋,請你們趕快過來看看是什麼?"鑑於對文物的保護和尊重,遼代考古專家鄭紹宗所長當機立斷,調來省考古隊,與張家口、宣化文物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下八里村北這處古代墓葬遺址進行勘探發掘。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歷經各考古隊員的不懈努力,這些"三、四米深的大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當墓門一扇扇開啟時,他們是遼代張世卿墓家族墓地便塵埃落定。而其中7號張文藻墓吸引了考古專家們的眼光,它更是堪稱考古界的奇蹟,讓專家直呼不可能。

張文藻出身於遼國的一個世家大族,他身材雄壯魁梧,性格剛毅獨立。力氣驚人,可與霸王舉鼎相媲美。而三十歲的張文藻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的時刻,他遠離喧雜,樂善好施,勤勞耕作,一蓑煙雨任平生。成為了當地的活菩薩,受盡了當地人民的愛戴,這或許是他墓室保存完整的原因之一。三十歲後的歲月或許造就了樂觀豁達的心境,這一點可以在他鮮豔繁雜的壁畫中可以窺探,也可以在一桌飯菜中品味。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與眾多墓穴一樣考古發掘一樣,首先挖開的是墓道和天井,墓道長6.8米,墓室前後全長5.68米。墓門被封門磚緊緊的封砌著,墓門後藏著張文藻生前的所有的秘密,沒想到這秘密會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千年前的筵席,只為有緣人

"凡後世入吾寢塋者,閱吾一生,皆為吾友,當以酒肉相待。" 竟沒想到,張文藻生前也是個有雅興的人,他的墓室與世俗世界一樣,竟然也被上了鎖,門前的壁畫上也畫著"髡髮"門吏。彷彿生前的時光只是零光片羽,死後的生活才大放異彩,令人驚羨。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伴隨著眾考古專家的目光,墓室的木門被徐徐的推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映入眼簾的是一桌千年前筵席,金盃樽酒,玉盤珍羞。彷彿"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還歷歷在目。後室正中柏木棺箱擺放在棺臺之上,棺臺前擺放著遼代特色的兩張供桌,兩把木椅,更擺有瓷盤、瓷碗、油燈、水壺,經漫長歲月過後,已參差不齊,胡亂的排放。

既然是筵席,必不可少的就是餐桌上的美食,由於張文藻是佛教的痴迷者,所以餐桌上的食物,以素食為主。各個瓷盤瓷碗裡裝個諸如梨、桃、棗之類的食物,經過時間的風化,原本晶瑩透明的水果只剩下了籽、核,糕點也融化在了一起,難以辨認。

更令考古隊員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裡出現了本不該在這個朝代出現的東西——葡萄案桌上有一枝黑化的枝幹上,幾粒乾癟的顆粒無序地落在白瓷盤裡。1993年時,我國葡萄種植方面的歷史還是一片空白,考古學家苦苦追尋宣化葡萄種植的歷史,宣化葡萄栽種的淵源。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他們竟在七號張文藻墓中找到了答案。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而在這串葡萄之後,考古學家更是找到了為何在千年前的筵席還會保存如此完整的原因。據史料記載,墓主人張文藻下葬的具體時間是遼大安九年農曆四月十五日,按陽曆推算應該在五月中旬。這並不是是當地葡萄成熟季節,解釋這一現象的唯一理由是這是上一年採摘的葡萄。在如今科技發達的今天,葡萄都難以保留,而在千年之前的遼代竟然掌握了葡萄越冬保鮮技術。

而其他食物或許是用了諸如此類的防腐保鮮的方法才會如此完整無缺,使這場千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令世人驚豔。

一隻雞腿瓶引發的驕傲

一隻不起眼立在牆角的瓷瓶,有力支撐了此考古成果是"1993年全國的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這隻瓷瓶寬肩,圓腹,小平底,通身施黑色釉,口部用石灰封口。是典型的遼代口瓶——雞腿瓶。通常此類雞腿瓶大多裝的是水,油,酒之類的東西。一開始,考古學家不能斷定裡面的液體為何物,據顏誠《宣化葡萄、葡萄酒考古發掘記》中記載,鄭紹宗所長更是在回到研究所後親自品嚐了千年之前的液體,他大膽猜測,可能是遼代人民釀造的葡萄酒。

經科學檢測,兩個鑑定中心得出結論:"瓷瓶內的棗紅色液體是含有酒精成分的葡萄製品,但酒精濃度很低,可能是時間久遠揮發所致。"此科學鑑定,一錘定音,這就是一千多年前的葡萄酒。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國內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葡萄酒實物,其意義、價值非常重大。不僅填補了葡萄栽種界的空白,更是首次發現葡萄酒的釀造。墓主張文藻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在自己墓室裡擺放酒席,不僅向世人展現了自己樂善好施,樂觀豁達的心境,更是為考古學界增添了更加豐富有力的第一手史料,當然這也是勤勞的遼代宣化先民的功勞。

古墓發掘出一桌1000多年前的筵席,保存完好,在場專家:這不可能

我們中國的歷史幾千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我們將來發生的事情,將來會知道,今天發生的事情,今天正在知道,可是我們古代發生的事情,永遠不可能知道,所以只能是考察論證,而且永遠達不到百分之一百,這就是歷史的魅力。1993年的考古隊在張文藻墓中,發現了眾多的不可能,而這些不可能是在一扇扇墓門打開的過程中被確定,被證實,被驚歎,被自豪。

一千年前的筵席,請諸君入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