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不能走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段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環節。薛蟠被柳湘蓮打後出走避羞,薛寶釵知道香菱羨慕大觀園,將她帶到蘅蕪苑和自己居住。香菱“人心不足”“逾矩”要學詩,薛寶釵不教她,轉而拜林黛玉為師,並和史湘雲經常閒來討論,被薛寶釵戲稱為“詩呆子”。那麼,香菱作為薛蟠小妾,為什麼要學詩呢?這背後還真值得好好說說!
一,少年不知愁滋味
香菱原本是甄士隱的女兒,三歲被拐走後,被人伢子養大,為了賣一個好價錢,人伢子是有教授香菱讀書識字的。香菱本身有文化功底,羨慕大觀園眾人結詩社作詩,是少年心性!
曹雪芹經常送一個字給筆下人物,比如說平兒“俏”,香菱“勇”,紫鵑“慧”,襲人“賢”,香菱是“呆”字。這些字不全是褒義詞,本身有褒有貶。各個女孩子都有不同優缺點。到香菱這裡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香菱被拐,父母家鄉一概不知,被人伢子一賣再賣,最終給了“呆霸王”薛蟠做了小妾。年少如此多遭遇,換了別人早都沉鬱頓挫,一蹶不振。香菱卻活的很樂觀開心。雖不是錯,也體現出香菱的模糊性格。她最後被夏金桂虐待死,皆因其性格不查人的缺點,“很傻很天真”!
二,平生遭遇實勘傷
香菱學詩代表了向美的志向,背後卻令人難掩唏噓。她出身姑蘇富戶,其父親甄士隱本就是個富紳,家庭優越,香菱如果在父母身邊長大,一樣也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想學什麼,就有人教授什麼。可出身富貴,卻無命享用,被人拐走賣身為奴,落得求人學詩境地,怎不讓人感嘆。
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僧便大哭起來,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抱在懷內作答?舍我罷,舍我罷!癩頭和尚數次出場,兩次渡人去不成。一個是香菱,一個是林黛玉。甄家和林家的覆滅都在女兒離去後發生。香菱本是小姐出身卻給呆霸王做了妾,遭丈夫和嫡妻虐待。種種跡象指出林黛玉也迫不得已遠嫁“王爺”為妃,紫鵑曾對林黛玉說:
公子王孫雖多,哪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要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夕,就丟在脖子後頭了,甚至於為妾為丫頭反目成仇的。
紫鵑話中隱喻何嘗不與香菱遭遇相同!林黛玉最終淚盡而亡,香菱血枯而死……香菱就像簡化版的林黛玉,她的一生,對林黛玉有隱喻。甄士隱一家作為《紅樓夢》綱領,對林家、賈家也有影射。甄士隱夫婦的結局,也是賈寶玉薛寶釵夫婦的結局。
三,香菱效顰
香菱學詩,薛家有薛寶釵和薛寶琴,二人偏都不教授她。不是二人不願教,而是大家心照不宣,林黛玉更適合。
香菱是薛蟠小妾,不得薛蟠和薛家同意,不可以學詩。賈家那麼多小妾丫頭有誰學詩了?不是別人沒有追求,而是大家守規矩不能學。香菱學詩,一定得到薛蟠的首肯或要求。單純同意的話,薛寶釵就會教她。若薛蟠要求香菱學詩,薛寶釵就不能教香菱了。
薛蟠自從見到林黛玉後一眼“酥倒”,求薛姨媽提親不果,對林黛玉並不死心。他得不到林黛玉,也心嚮往之。不但出門去了林黛玉家鄉,專門帶回來好多林黛玉家鄉土產。娶夏金桂也因夏金桂長的美,會讀書作。這次香菱學詩,顯然是薛蟠對林黛玉的風采念念不忘,經常唸叨讓香菱學著點。薛寶釵懂得哥哥心思,有意促成香菱和林黛玉親近,學得林黛玉一兩分神韻,好取悅薛蟠。是為香菱效顰!
香菱學詩,曹雪芹用平淡的筆觸,描繪了一個身世飄零的女子僅有的一點精神追求。而原本這點追求屬於她人生應該擁有的。《紅樓夢》立意就是打破美好,曾經擁有的,到最後都成了奢求。香菱學詩,看似平淡,實則痛煞人!您說是不是?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君箋雅侃紅樓
這要從香菱的身世說起。
香菱是金陵十二釵之一,《紅樓夢》中第一個登場的女性人物。原名甄英蓮(“真應憐”),到底是怎樣悲慘的命運才讓曹公起了這樣一個動惻隱之心的名字。這要從她的身世說起。香菱出身名門望族,有相當好的先天配置。但不幸元宵節這天看燈被拐子拐走了,這年她三歲。
再次出場,已是十二三歲時候,柺子把她賣給了馮淵,馮淵對香菱一片痴心,殊不知柺子貪財同時也賣給了薛蟠,薛蟠是薛寶釵的弟弟,富貴公子哥,不學無術,薛蟠為了爭英蓮,活活打死了馮淵。這才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但是中間這許多年,英蓮到底經歷了什麼,書中說得十分簡略。
只說這種柺子專拐幼女,養在一個僻靜地方,到十一二歲,長相標誌的轉賣他鄉。又說英蓮被拐子打怕了。
英蓮的成長經歷,可能是一個我們的想象無法抵達的深淵。
而英蓮更大的苦難,是身不由己,她不但無法決定自己會被拐子賣給誰,也無法決定自己的心,向誰靠近。
馮淵死後英蓮也只能接受現實,跟隨薛蟠做妾,改名香菱,一下子從備受文人雅士追捧的蓮花變成了卑微的農作物菱角花,只有這個“香”字讓她還保留了一點與菱角花的區別。
香菱的判詞裡說: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後來考證說“兩地生孤木”是拆字,也就是“桂”字,暗指薛蟠後來娶得正妻夏金桂,也就點明香菱是死在夏金桂手裡的。
後來確實受她百般折磨,香菱也被改名叫秋菱,桂花在秋天開到鼎盛,而菱花則在秋天枯敗。
香菱一直是這樣粗糲地活著,在大多數事情上都很被動之後,但她來到了大觀園,遇見了詩歌,她給自己建立一個詩與遠方,作為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
她發現,詩裡面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連苦難可以變得悲壯。在詩的世界裡,再卑微的生命,都可以變得生動活潑。
而她拜了一個最有才的師父,就是林黛玉,黛玉道:“什麼難事,不過是起承轉合,虛實平仄相對,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所以第一立意要緊。如果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然就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黛玉的策略是先讀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細心揣摩熟透了,再讀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詩,最後是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阮籍等等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為什麼讀王維的詩,因為他的五言律詩多半是他經歷過人生的大難後寫的,其中有他對人生的領悟,寫出了著名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的詩顯得心境平淡,意境幽遠,杜甫的憂思比較沉重,所以是訓練好“豁達”以後,再進入杜甫的“重”,最後用李白的豪放做釋放。
如果一開始被小情趣束縛住,格局就很難大起來。所以常說“取法乎上”,就是你從一開始讀出一個大的氣度之後,這個格局就不會掉下來。
因為香菱的天分和她的人生經歷,她勢必會愛上這麼空曠的詩句,後來香菱學得如痴如醉,廢寢忘食,房門也不入,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她在忘我地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後來黛玉給了她出了寫月亮的題目,她開始作的兩首太匠氣了,最後作到夢裡都在作詩,於是醒來趕緊寫下來,就有了渾然天成的一首詩: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寒。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好的詩歌不必在意平仄押韻,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
學詩,是香菱人生裡一場短暫的幸福時光,即便之後還要再經歷劫難,但她讀過的詩句、感受過的詩意,一定能夠在某些時刻給她以支援。即使身陷囹圄,也能看見滿天星辰。
香菱一生所遇皆無好人,從失樂園到伊甸園,她撞見了詩,看到了詩意,那是她從生命深處寫出來的詩,也是她真正的自己。
夏小淑
紅樓夢裡,香菱是曹公珍愛的一個女孩子。她命運多舛,卻心性空靈澄淨,是紅樓夢裡難得的一個好女子。這樣一個女子,卻偏偏有命無運,一生充滿坎坷,她最大的一次幸福,應該是大觀園學詩的那段時光,曹公為什麼會這麼安排呢?
一、襯托香菱的美好,讚揚香菱的美麗與才華
眾所周知,香菱本是鄉紳甄世隱的女兒,原名甄英蓮。她生在姑蘇,是本地望族甄家的獨生女兒。母親封氏性情賢淑,深明禮義,父親甄士隱恬淡曠達,是神仙一般的人品。
甄氏夫妻倆,膝下無兒,對這個女兒視若珍寶。英蓮“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全家極其疼愛她。
香菱有一個不遜色於紅樓夢中眾小姐的出身,天資稟賦都不輸於賈府那些“主子小姐”。曹公是很看重人物的出身的,記得鳳姐曾經對賈璉說過,薛姨媽看中香菱的性情溫柔,行事大方,差不多的主子姑娘還跟不上她。脂批:“何曾不是主子姑娘?”
如此美好的一個女子,卻因命運不濟,從小被拐,長大被賣,不得已落入呆霸王薛蟠手中。作者對此充滿了痛惜之情。更是借寶玉之口,表達了對她的深切同情。
也是借寶玉之口,表達對她流於平庸而不平:“時常我們說起,可惜她這麼個人,竟然俗了。”因為香菱人美心善,心揣希望與美好,所以在薛蟠外出避醜之時,香菱終於迎來了她生命中的唯一一次春天——寶釵帶她入住了大觀園。
大觀園的優美環境自然更能激發出香菱學詩的慾望,也喚醒她對詩歌的渴求,對藝術的嚮往。大觀園才女們的鐘靈毓秀也使得她情不自禁的想要靠近,“慕雅女”是香菱對寶釵黛玉等人的一種仰慕與嚮往。
寶釵雖不肯教香菱學詩,可是她主動將香菱帶到了如詩如畫的大觀園。黛玉面對香菱的拜師,二話不說,欣然接受。於是,學詩的情節使得香菱那本性的美好與卓爾不群凸顯出來,我們不得不感嘆:與生俱來的高貴的靈魂是磨損不了的。
二、表現黛玉的溫暖善良,與香菱的人性美交相輝映
黛玉留給很多讀者的印象是尖刻,小性兒。可是我想說,那不是黛玉的全部,越往後,黛玉的成長越優雅動人,令人感動。黛玉的率直與熱情集中體現在教香菱作詩這一情節上。
香菱要拜師,黛玉並不推辭,滿口答應,可見她與香菱是知己。她理解香菱,同情香菱,願意用自己的光與熱溫暖香菱那顆飽經滄桑卻不改初衷的心靈。
她鼓勵她,贊她“聰敏伶俐”,給她向上的力量,排除她的畏懼之心,她耐心的推薦她去看王維、杜甫、李白的詩作,借給她書看,給她勾重點,注重方式方法。
她不厭其煩,她侃侃而談。試問:這樣的黛玉與那樣的香菱,是多麼相得益彰的存在啊!香菱學詩的美學價值,震撼人心。它是一種人性之美,散發著懂得與慈悲的光芒。
三、把美毀滅給人看,增強凸顯香菱命運的悲劇意味
香菱苦吟終於在夢中得一首佳作,眾人都稱讚誇獎她。這是香菱生命裡最快樂的時光。然而好景不長,薛蟠歸來之時,便是與夏金桂談婚論嫁之時。聽聞金桂也識文斷字,香菱興奮異常。
天真單純如香菱,永遠不會想到,那夏金桂是如此跋扈惡毒,儘管也讀過書,骨子裡卻是個潑婦、妒婦、毒婦。“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香菱的身份是妾,可是她才是個真正的詩人。夏金桂自詡頗識得幾個字,事實上卻是個殘忍的妒婦。遇到夏金桂,香菱命不久矣。
香菱歷盡滄桑卻初心依舊,本來美麗柔弱的她就惹人憐愛,加上她苦吟詩的執著不悔,更加令人敬佩。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生命,最終卻結局悲涼慘淡,怎不讓人扼腕嘆息呢?
香菱學詩這樣美好短暫的時光,如曇花一現般短暫,卻也更加強了其命運的悲劇意味。悲劇,即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學了詩的香菱愈加美好,越美好,她的最終毀滅就越有動人的悲劇力量。
綜上,香菱學詩是紅樓夢裡必不可少的一個經典橋段。它既豐富了香菱的性格,也點染了黛玉的成長,同時,更是增強了作品的張力,使得悲劇的意味更濃重。
少讀紅樓
香菱學詩,先問寶釵,突出寶釵的保守,女子無才便是德
讓香菱多留意女織活
香菱隨寶釵入賈府後,迫不及待的向林黛玉請教如何做詩詞
並且徹夜不眠,日日研讀,香菱又極聰慧,進步很快
與其說香菱學詩,不如說黛玉教詩
雖是借黛玉之口傳授,卻是表明了作者作詩的方式
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
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日詩偷空兒看一兩首,
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
又聽見說'一二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一四六上錯了的,
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
第一立意要緊。
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
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紅樓夢作者每做一首詩詞都有立意
而後有平仄對仗之法
所以,紅樓書中大部分詩詞都是有隱含的寓意的
立意都以前讖後,或者以虛射實,或者以實影虛
射覆之法透露出一番隱含的意思,伏線千里
最出名的要數十二釵讖詞讖曲了
總領全書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
讀不懂十二釵讖詞讖曲,就會曲解整部書的故事情節
所以很多紅學者連書都不認真看就開始胡說八道
簡直令人瞠目結舌,貽笑大方
山石道人評紅樓
大觀園好似被開闢出來獨立於外界的喧囂和世俗而存在的伊甸園,黛玉、寶釵和寶玉等孩子都可以在其中幸福快樂的生活。香菱是薛蟠的小妾,因為薛蟠外出經商,寶釵就把香菱帶到了大觀園生活。
大觀園最熱鬧的活動就是詩社,可是香菱因為不會作詩而被排除在外,書裡特意提到了香菱學詩這一章節就是想要展現大觀園特有的吸引力,也是想給命運悲苦香菱一段快樂的時光和難得的幸福。
第一,香菱對大觀園的嚮往,表現大觀園的吸引力
賈家是鐘鳴鼎食之家,它自然也逃脫不了大家族的勢力、虛偽和爭鬥,所以想要在賈家生活的簡單安樂並不容易。
可是因為元春省親修建了大觀園,元春特別恩賜把大觀園給寶玉、黛玉等一眾弟弟、妹們居住,因此大觀園就變成了不同於賈府的存在,這兒是青春王國,也是少男少女們幸福的國度。大家在這裡玩耍、起詩社、共同成長。
香菱也是賈家眾多姑娘中的一個,她也想要和大家一起住到大觀園裡。可是因為身份的拘束,她沒有辦法參與其中。
寶釵笑道:“我知道你心裡羨慕這園子不是一日兩日了,只是沒個空兒.就每日來一趟,慌慌張張的,也沒趣兒.所以趁著機會,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個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因此為了讓眾人看到大觀園舉世無雙的吸引力,於是曹公特意安排了香菱學詩的章節。可以讓我們看到香菱想要進大觀園的心,想要融入大家的詩社的努力。
第二,香菱一生悲苦,想要給她一段快樂時光
香菱原是地方鄉紳甄士隱的獨女,可是後來被下人弄丟,當她長大了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又被拐子買給了薛蟠和馮淵,馮淵想要娶她一生相愛,可是馮淵被薛蟠打死,她也就無奈的成了薛蟠的小妾。
薛蟠喜新厭舊,很快對她也不上心了,後來薛蟠娶了一個惡毒的妻子夏金桂,她幾次三番想要害死香菱,薛蟠不管不說還助紂為虐,對她拳打腳踢。
薛姨媽為了賭氣竟然想要賣了她,如果不是寶釵的一絲善念留下香菱,恐怕香菱又要過生漂泊無依的生活,可是此時香菱又氣又擔心,身體已然不好。
香菱本該同黛玉、寶釵一般,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可是命途多舛,每一次她要靠近幸福的時候,都會出現阻礙和磨難,每一次她都與幸福失之交臂。
念及香菱一生悲苦的命運,作者想法設法讓薛蟠外出學經商,那麼香菱就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到大觀園自在快樂的生活。這對香菱而言已是難得的幸福。
第三,香菱學詩的成功,勤能補拙詩詞非遙不可及
大觀園最熱鬧的活動就是詩社,只要有才華懂詩詞的姑娘都想參與其中,即便是不識字的王熙鳳都在參與的時候積極響應,“一夜北風緊”就是她為聯詩起的首句。
詩詞在一般人看來都很難很高深,可是作者藉著香菱學學詩的努力和學會寫詩的成功,就是想要闡明一個道理,詩詞文學並非遙不可以,只要肯下苦功就沒有學不會的。大家只要願意都可以參與其中。
小說紅樓
我認為作者是為了突出一種青春向上的力量。香菱是《紅樓夢》中為數不多的散發向上積極心態的姑娘,從富有之家被人販子幾經拐賣,期間輾轉顛沛流離,中間遭受過多少挫折,我們不得而知,只能從文本中猜測一二。經歷過這麼多磨難的姑娘沒有選擇沉淪,還能向陽而生,多少讓人從心底敬服。但結局卻不太圓滿,從此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我不知作者是否有意去鋪排此基調,但凡十二個女孩子,最後的歸宿都很悲慘,去順應所謂的宿命。我一直很討厭宿命二字,因為自有它出現,一切事物也便有了因果,生命也有了侷限。我討厭這種設定,它生生抹殺了一個人生命的另外一種可能性。按說追求向上的姑娘,應該有個好結局,可事實是應了魯迅“禮教吃人”的老話,從不幸開端,以悲劇收尾。
生命總是稍縱即逝,世事無常,裹挾著夾在中間的人類奔向未知的前程。香菱學詩一節,作者是在有意構建一個命運多舛的人生中,總有最美的人生際遇,那是滿樹繁花,光芒四射的高光時刻。它會枯萎,凋謝,走向未知的結局,局中人不知或許是讓人欣慰的地方。作為局外人,我只是希望時光慢些,再慢些。
一文幾值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裡的一筆青春財富。是青春裡一個女孩生命的一次自我完成。
我們現在習慣於將《紅樓夢》理解為:世俗的,賈家滿是勾心鬥角,利益糾葛;博物的,紅學家們細查每一處曹雪芹提到過的清朝中早期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社會百態;愛情的,少男少女們喜歡討論寶玉和身邊女孩兒的愛情,誰愛的多一點,誰少一點,等等。
其實《紅樓夢》也是一場青春的回憶,不要忘記林黛玉出場只有九歲,協理容寧二府時的王熙鳳十七歲。絕大多數的時間裡他們就是一些中學生,年紀從初一到高三不等,算上李紈和惜春這兩個最大最小的姑娘,這些人的年齡跨度也不過是12歲到20歲左右。在《紅樓夢》中,他們生活在大觀園裡,活躍在海棠詩社。在海棠詩社裡有最陽光的林黛玉,有活躍的史湘雲,有才華出眾的薛寶釵,還有一個痴痴的看著她們的賈寶玉。這是一段令曹雪芹先生一生難忘的青春故事。
在青春十來歲的年紀裡,一切看來就是活躍的,是不確定的,甚至是不顧一切的。這些都在香菱身上看到了。香菱一生漂泊不定,本來生在好人家,卻被拐跑賣了;好不容易有一個家底殷實的男孩和她聯姻,又被薛蟠霸佔帶到了賈府,一路的陰差陽錯之下她走進了海棠詩社。索性,香菱是單純的,她隨時可以被新鮮的事物打動,當她發現自己可以跟著林黛玉、薛寶釵學詩的時候她就變得不顧一切,成了“詩瘋子”。這種簡單的執著是《紅樓夢》裡少有的,榮寧二府紛繁複雜,但在大觀園裡青春被保護起來了。
香菱對詩的衝動、單純、痴迷就像每一個人的青春一樣,可以為了一件事情不顧一切。當香菱學詩以後她的生命也得到了昇華,她開始意識到生命的美麗在於平等,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美和意義。當她對夏金桂說菱角有菱角的味道,桂花有桂花的味道,二者是一樣的,沒有貴賤時她的格局明顯比執著於唯我獨尊的夏金桂要開闊。這也是曹雪芹先生想讓世人明白,人的品格是有機會變化的,你的生命的質量是可以通過自己改變的,出身不是全部。這些都是源於香菱捧起詩的那一刻。
Chris灃
依我個人目前的一點點淺見,這段情節是話裡有話,很有一番弦外之音的。
具體的解讀,不是一點都沒有,但目前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