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國傳統文化建築,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項目,村口牌樓項目,大門牌坊,寺廟施工圖設計,寺院設計規劃項目,祠堂項目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

牌樓是古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別。在古代,都市街衢的起點與中段,主要街道的交匯處,以及寺觀、園林、離宮、陵墓的前面,著名橋樑的兩側,都有牌樓矗立其間,作為建築群體的標誌。 牌樓這種特殊建築,兼有宮殿、壇廟建築之輝煌,王宮府邸建築之華麗,古典園林建築之精巧,是裝飾性很強的建築。

牌樓亦名牌坊,其種類很多,按建築材料劃分,可分為木質、石質、琉璃、木石混合、木磚混合等數種;按建築造型分,則可分為柱不出頭和柱出頭兩大類.據有關專家考證,牌樓的產生是與古代民居的出現以及街衢坊巷的形成相聯繫的。在古代,隨著民居院落的出現,產生了院門.人們在院牆或籬牆合攏處立兩根木柱,木柱上端安裝橫木,叫做“衡門”.這種原始的“衡門”就是柱不出頭式牌樓的前身。 後來,人們在門頭加板、架椽防雨防腐,進而再安裝斗拱簷樓,即成為牌樓式大門。柱出頭式牌樓也是由宅門發展而來的.《史記》有“正門閥閱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墨染,號烏頭染”的記述。 這種柱子伸出並染成烏頭的門,即後來載入宋《營造法式》的烏頭門,逐漸演變為欞星門和柱出頭式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作為牌樓雛形的宅門(衡門和烏頭門),最初只起分隔院落及供宅人出入的作用。後來,又從宅門中分離出來,建於街巷入口,成了古時劃分民居區域的坊巷標誌。 牌樓的規制和作用,是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最初,它作為宅門出現時規制既小,構造也很簡陋;發展為裡坊門之後,規制根據需要增大,構造也較其前身複雜,建築材料亦由木製一種而發展成為木,石或磚木混合等多種。一些重要街坊門或帶紀念性的牌坊在木,瓦、石、彩畫工藝上更加講究,牌樓的間數,也依據需要由單間增至三間、五間等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牌坊幾乎完全喪失了它作為宅門,坊門的原始作用,成為一種純裝飾性或純標誌性建築。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六柱五樓柱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五樓柱不出頭牌樓

(一)、柱出頭式木牌樓

柱出頭式木牌樓,有二柱單間一樓,二柱沖天帶跨樓,四柱三間三樓,八柱五間五樓等數種.其中有代表性的四柱三間三樓和二柱沖天帶跨樓兩種!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二柱三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1.四柱三間三樓柱出頭牌樓

平面呈一字形,四根柱,中間兩根中柱,兩側兩根邊柱。 每棵柱根部均由夾杆石圍護,夾杆石明高約為1.8倍自身寬(見方),夾杆石寬(見方)為柱徑2倍。 柱出頭式牌樓,自夾杆石上皮至次間小額枋下皮為夾杆石明高一份至一份半,具體尺寸根據實際需要酌定。小額枋以上為折柱花板,再上為次間大額枋。大額枋之上為平板枋,上面安裝斗拱簷樓。次間大額枋上皮與明間小額枋下皮平。 明間小額枋下的雀替,系與次間大額枋由一木做成,沿面寬方向穿過中柱延伸至明間,作為明間與次間的聯繫拉扯構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明間小額枋上面為折柱花板,再上為明間大額枋,大額枋以上為平板枋,其上安裝斗拱簷樓。 柱出頭牌樓簷樓有懸山頂和廡殿頂兩種。 上覆筒板瓦,調正脊,垂脊,安吻獸。柱子出頭之長,應以雲冠下皮與正脊吻獸上皮相平為準。(雲冠自身高通常為柱徑的2-3倍.)柱出頭牌樓所施斗拱的鬥口,一般為-·寸五分(或一寸六分),最大不得超過二寸。明樓與次樓斗拱出踩相同或次樓減一踩。明、次樓面寬的比例通常為1:0.8,或按斗拱攢數定。一般要求明樓斗拱用雙數(空當居中),次樓不限!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出頭牌樓


2.二柱帶跨樓柱出頭牌樓

這種牌樓平面星一字形,兩棵落地柱,明間自下向上依次為夾杆石、明柱、小額枋,折柱花板、大額板、鬥棋,簷樓。 小額枋兩端做懸挑榫,挑出於明柱兩側,做法略同垂花門中的麻葉穿插枋。 小額枋的挑出部分,做為跨樓的大額枋,其下面的折柱花板及小額枋,與明間雀替由一木做成,從明柱穿過與小額枋挑出的部分共同懸挑跨樓。 為增加挑杆的懸挑能力,明間雀替要適當加長,達到明間淨面闊的1/3。跨樓外一端,安裝懸空邊柱,柱子上覆雲冠,下做垂蓮柱頭。 在跨樓小額枋下面,安裝騎馬雀替。 由於受懸挑杆件斷面限制,夾樓面闊不宜過大,通常置兩攢平身斗拱。 跨樓斗拱出踩,可與明樓相同,也可減一踩。跨樓邊柱柱徑應小於中柱柱徑,一般為中柱徑的2/3.二柱沖天帶跨牌樓,因有跨樓而使立面更加豐富,造型更加優美。 跨樓作為正樓的陪襯點綴,在尺度上不能喧賓奪主,在造型上應輕巧精緻,使整體主次分明。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二柱帶跨樓柱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二柱帶跨樓柱出頭牌樓


(二)柱不出頭式牌樓

柱不出頭式木牌樓,有二柱一間一樓、二柱一間三樓、四柱三間三樓、四柱三間七樓,四柱三間九樓等多種形式。 其中四柱三間三樓、四柱三間七樓二種最有代表性。

1.四柱三間三樓柱不出頭牌樓

四柱三間三樓柱不出頭牌樓,平面成一字形,四棵柱。 斗拱鬥口通常為1.5寸(4.8釐米)。明樓鬥供一般取偶數,空當坐中,次樓不限。明、次間面寬比例約為10:8或按斗拱攢數定.四柱三間柱三樓不出頭牌樓,次間構件由下向上,依次為:夾杆右、邊柱、雀替、小額枋、折柱花板、大額枋、平板枋、斗拱、簷樓。 明間構件與次間相同,明次間構件間的關係是:次間大額枋上皮與明間小額枋下皮平。 明間小額枋下面的雀替,與次間大額枋是由一木做成,穿過中柱與明間小額枋疊交在一起,成為明次間的水平聯繫構件。 明間小額枋之上為折柱花板、匾額,再上一層為明間大額枋.牌樓斗拱多采用七踩、九踩或十一踩,明間正樓多采用廡殿頂,次樓外側採用廡殿頂,內一側採用懸山頂。 這種牌樓岸頂也有采用歇山或懸山式的,但較為少見!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七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2、四柱三間五樓、.四柱三間七樓柱不出頭牌樓

這是柱不出頭牌樓中最常見,造型也最優美的一種,很有代表性。 這種牌樓華面呈一字形,四柱,簷樓斗拱鬥口通常為1.5-1.6寸,明樓斗拱取偶數,空檔居中,次樓減一攢。7座簷樓的排列順序為:明樓居於明間正中,次樓居於次間正中,明、次樓均由高拱柱、單額枋支承,高拱柱及單額枋空檔內安裝匾額及花板。 明、次樓之間為橫跨明、次間的夾樓,次樓外側為邊樓!.明問面寬由明樓,夾樓寬度定。通常明樓置平身科斗拱四攢(計五當)、夾樓置平身科斗拱三攢(計四當).次樓置半身科斗拱三攢(計四當),邊樓置平身科斗拱一攢(計一當),其中,夾樓橫跨明次兩樓,各佔2攢當!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間七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間七樓柱不出頭牌樓


中國古建築牌樓種類及分類構造

四柱三間七樓柱不出頭牌樓


按照地區劃分

按照建造地區劃分:

1.官式牌樓:是按皇家所規定的等級建造的牌樓。

2.是蘇式牌樓:最大特點是角簷上翹誇張,吻獸千奇百怪。

3.徽式牌樓:多與磚牆連為一體,南方多雨潮溼,徽式牌樓以石坊為主。

4.晉式牌樓:指西北一帶的牌樓,特點是樓頂很大。

5.滇式牌樓:指西南一帶的牌樓,樓柱大多有側牆,彩畫題材豔麗、活潑。

6.粵式牌樓:指東南沿海一帶的牌樓,那兒的牌樓不用戧杆,而是用擎簷柱立在樓柱的前後和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