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如果你之前經常逛和HiFi相關的論壇或貼吧的話,應該能看到不少對飛傲的評論,但是不時地“農民工調音”、“白開水”這些詞會映入眼簾,褒貶不一似乎成了常態。一個品牌會在消費群體中產生這樣的認知,一部分可能是因為口口相傳,但另一部分可能確實在之前的產品力上存在讓人不甚滿意的地方。但如果你在近期再去搜索飛傲,你可能會注意到一個關鍵詞——“變”,2019年的飛傲,在推出了M11 Pro之後風評開始有所轉變,而這次的家族旗艦M15以和前者一樣的定價策略出現在我們視野中時,一切似乎變得有趣起來。這次”困獸”的一吼能否震驚四座呢?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有趣之一:

先從最初的相識說起,那天我正好外出沒能趕上現場直播,錯過了19年最後的一場發佈會有點可惜。在之前就和朋友一起猜測,按飛傲一貫的性價比策略和m11pro的先例,這次的旗艦雙4499的配置就得定價8998,果不其然,馬太太沒有讓大家失望。縱觀友商,這似乎是國磚裡除了艾巴索和山靈第一次將如此配置的家族旗艦定價在1w以內,不禁讓人燃起期待。既然說到了配置,這次m15可以說是全副武裝而且還是重型裝甲的那種。


最受人關注的當然是這兩片AKM4499,應該是市面上第二款用上這片解碼芯片的隨身設備。不同於之前AKM芯片的電壓型輸出架構,這次的新旗艦4499首次採用了電流型輸出架構,其不同在於和電壓型相比少了第二步的I/V轉換,需要外接電路配合才能得到最終的電壓信號。好處在於刷新了DAC性能指標的上限,但難度在於周邊電路的設計能否將其壓榨到理論水平。M15在介紹頁上很“誠實”地標註了信噪比為122dB,可見對4499的潛能還是有待更深層次的挖掘。但話說到這裡,我個人不是一個數據黨,用戶也更希望聽到更好的硬件配置帶來的聲音的改觀而不是去糾結於一個參數細小的差別。在實際體驗中我手頭的幾個塞子都沒有感受到底噪的存在。同時因為芯片封裝的變化,針腳面積增加也帶來了更大的功耗和發熱,這個事實我們已經在sp2000上有所耳聞,而在m15上除非開啟了all to DSD或者大耳模式才能比較明顯地感知到熱量,普通模式下在冬天的室溫下基本可以忽略發熱。除此之外,NDK飛秒晶振,第三代FPGA算法,八層加厚沉金PCB等等,對於旗艦來說,在追求極致的路上,堆料不會是貶義詞,只要配合得當,怎麼也不嫌多。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有趣之二:

音頻方面的亮點說完,那作為一個大塊鐵疙瘩電子產品,上手實操體驗怎麼樣呢?之前在朋友處把玩過m11pro,這次上手m15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紮實墜手,310g的質量拿在手上確實分量十足,但好在機身三圍相比m11更多是厚度上明顯的增加,長寬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要知道這可是容納了一塊7500mAh的電池!大電池對續航帶來的幫助還是十分明顯的,我個人並不是很依賴於流媒體,所以在正常使用自帶播放器聽歌並且關閉WiFi、藍牙的情況下甚至能達到接近18小時水平,對我這種不聽的時候就直接關機的用戶使用一週也沒什麼問題,對於一臺安卓播放器來說這樣的表現相當不錯。處理器等配置就不再多言,依舊是飛傲熟悉的配方,交互邏輯和流暢性依然是播放器中的第一梯隊,但比較可惜的是內置存儲的容量只有64g,似乎不太襯得上旗艦的稱號。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功能性方面m15依舊延續了飛傲的優良傳統,usbdac、雙向藍牙、WiFi傳歌、車載模式和純音模式,如此之多的功能為m15提供了十分全面的使用場景和多樣的玩法。個人認為這次m15在設計上採用了一個獨立在頂部的模擬電位器來控制音量是出於對使用場景的考量,類似的設計我們之前也在飛傲家的解碼耳放產品上見到過,搭配自家的dk1底座不論是在形態上還是操作上作為一個小型的桌面的設備連接電腦完全沒有違和感。最新的固件還加入了音量的數字顯示,這可比單純通過指示燈明暗判斷音量大小來的直觀很多,當然如果能將指示燈做成RGB隨音樂格式變化可能會更有意思。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在用戶體驗上,飛傲確實將“貼心”貫徹到了很多細節層面,像雙擊亮屏,歌曲列表快速定位到真正播放歌曲,PO/LO切換音量提示,過大音量提示以及新加入的hold鍵和自定義按鍵(這裡稍微吐槽一下,所有按鍵集中在左側確實挺統一的,但要盲操一下子按準需要一定時間適應,自定義按鍵的存在讓我總是將暫停鍵按成下一首)等等,雖然都是些很小的點但真的對用戶體驗是很大的提升,在對流媒體和多樣功能需求越來越大的當下,安卓的加入讓播放器有了更多可能性,但怎樣兼顧安卓帶來的便利性並將其實實在在地轉化成用戶使用上的舒心確實是廠商們在現階段應該花心思去完善的,在這一點上飛傲已經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有趣之三:

說了這麼多表面上的東西,終於要來談一談m15的聲音了。很難給飛傲之前播放器的聲音風格走向做個歸類,如果硬要說的話大概就是中正的基礎上在加一些適合流行的染色?這次m15的聲音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從容”、“厚實”。


“從容”,這是一個不論人或物都追求的狀態。做人從容,可能是富人刷卡買下豪宅的爽快或是賣油翁酌油而錢不溼的熟練;而在播放器上,“從容”可能在於其輸出功率和動態瞬態表現。在這一點上,m15確實可以挺直腰板,對於普通的塞子,音量只需四分之一左右就能達到足夠的聲壓,但能響是一方面,得保證質量。初聽之下就能感受到比較紮實且兼顧密度和厚度的聲音,整體給人中正且大開大合的感覺,對於中低頻也有一定偏暖的染色。並且聲場也達到了播放器中不錯的水平,屬於規整又放得開的類型。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低頻的表現是我比較喜歡的,相較我手頭的dx160明顯能感覺到m15下潛更足力量感更強,也能表現出不錯的層次感。這樣的表現在聽夢龍、Coldplay這些歐美流行時能讓人感受那紮實的打擊,卻又不顯得轟頭惱人。在默認的短延遲陡降濾波模式下在兼顧質感的同時不忘寬鬆,還是比較耐聽的。同時在聆聽古典交響作品時很好地發揮了自己在動態上的優勢,這一次真的可以在飛傲的設備用到“靜若處子,動如脫兔”這樣的形容。就拿2020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蘇佩的《輕騎兵序曲Leichte Kacallerie:Ouverture》舉例,在尼爾松斯大開大合的指揮風格下,開始小號和法國號相繼吹奏出徵的號角,銅管號蓄勢待發,井然將出徵前的氣勢渲染到位,整首曲子有一個很明顯的時間順序,動靜動,而在尼爾松斯的指揮下將結尾部分演繹出了不一樣的感覺現實放慢節奏並將低音聲部絃樂和大鼓做了一定突出,給人一種爆發之前蓄力的感覺,而所有的力量在最後如離弦之箭般快速釋放將整部作品推向了沸騰高潮,m15也很好的將這樣的大場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指揮家和整個樂團加上m15的出色表現將這一曲在耳塞中也演繹出了別樣的輝煌氣勢感。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中頻方面相較我之前聽過的m11pro能夠明顯感覺到密度和厚度上的提升,且依然保持了不錯的純淨度。這裡我選擇了和dx160 LO輸出到aroma a100進行對比,可能拿捆綁來和單獨播放器對比不是很客觀,但我想的是能儘可能將前端條件控制到我手頭能達到的最好狀態來進行比較。毫無疑問的是m15在信息量上更勝一籌,但在聽感上兩者存在一些區別,也很難說孰優孰劣,更多是兩個風格上的區別。誠然m15在保持的中正的基礎上達到了十足的厚度,能給人一種中氣十足、紮實的感覺,但這樣也帶來了一些影響,人聲的結像會偏大一些且在單端下不會給人那種出挑的感覺,帶有稍許的塗抹感,換句話說就是缺少一種跳脫出背景樂聲的鮮活感,雖然有不錯的動態加持,但在人聲細節上的把控依然差那麼點火候。至於很多人關心的齒音問題,對m15大可放心,即使是王菲這樣的聲音齒音也依然控制在比較舒適的程度,肯定其存在但弱化其存在感。當然這也和搭配的塞子有關,同為動圈,在搭配minor時聽感差異會比搭配森韻的幽靈大一些,如果耳機的潤色恰到好處的話依然能有不錯的表現。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高頻一定程度上和中頻的特點比較類似,在硬素質上都達到了這個級別該有的水準,延伸充足,解析到位,在表現各類樂器的泛音時其豐富也能讓人耳邊一亮,並且也達到了足夠的亮度。但就是這樣的給出硬素質高分的高頻,在實際聽感上呈現出了一定的侵略性,和人聲的表現一樣似乎少了一些感情上的潤澤,璞玉是塊好料子但精細雕琢一下方能展現其美麗。


以上對m15的聲音走向有了一個大概的概括,這時候各位看官可能要想了,怎麼感覺這播放器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說實話在我仔細聽完以後第一時間能想到的特長之處只是動態和解析,似乎飛傲再一次將“水桶機”的概念升級到了plus級別,在我將我手頭的所有塞子輪番插入後也可以確定m15和各類塞子也比較好搭配。確實這次飛傲在旗艦上將堆料做到了現階段的極致,所以早已料想到其能在各項硬素質交出符合其定位的答卷,讓我更加期待的是調音上的處理。需要肯定的是m15本身保持了對聲音較高的還原性,這點我們在有THX加持的m11pro上已經感受過飛傲的功底,如果你是個古典愛好者那m15一定能讓你爽到,如果你想要細細品味人聲,那麼m15可以勝任但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是m15的聲音就像是“舞刀”,揮舞之下頓挫有力,相比之下相近價位的小墨菊更像是“弄劍”,分寸之間細膩流暢。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聽感基於All to DSD開啟的模式下單端的聽感,此模式下耗電量和發熱會有所增加,且在實際使用中偶爾會遇到有歌曲無法播放情況,希望能在日後的系統更新中得到完善。)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有趣之四:

大耳模式?一直在我的認知中,用普通便攜播放器來推HiFi大耳更多是一種對桌面空間不足或者預算不夠的妥協緩和之舉。但這一次m15上的大耳模式忽然讓我看到了點盼頭。手頭兩個大耳,聲迪平板振膜單元aiva黑美人和拜亞dt880 250Ω,aiva接平衡輸出,880則是單端。暫且將a100推aiva定為9成功力的話,那m15基本也能將推至7/8成,相較我dx160平衡推aiva能明顯感受到聲場能更好地打開,定位結像也不會給人擁擠的感覺。雖然沒有達到a100的水平,但這樣的表現已經能抵入門臺機的水準。而搭配dt880會稍微遜色些,骨架子能支撐起來,但聲音會顯得單薄刺激一些,880本身就是條聲音比較直白的耳機,和m15相處多少會有些摩擦,缺少些潤度。所以m15是有能力去驅動一些比較易推的大耳的,這無疑是為其便攜播放器能力屬性上又增添了一筆。但無論是大耳還是耳塞在m15上依然是推薦使用平衡接口進行驅動,相較單端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或者說不僅僅是飛傲,現在很多播放器都有這樣的趨向,對單端口的調校不及平衡口。並且還是那句話,可以這麼玩,但要想真正發揮好自己大耳的能力的話還是上臺機比較妥當,畢竟現在一臺聲音不錯的一體機可能還沒個播放器貴,更別說同價位還有qa390這樣的存在,推耳塞仍然是播放器的本職工作。

#耳邊評測#一臺“有趣”的旗艦——飛傲M15


在我看來,飛傲絕對算是一家枝繁葉茂的音頻廠商,從播放器到耳機再到各類解碼耳放,基本覆蓋了整個HiFi領域,並且無論什麼產品都能保證足夠的性價比。如何在同價位給出最好的硬件配置和完整的用戶體驗並且準確握住市場風向應該是飛傲最擅長做的事。說些題外話,如果你去鹹魚上搜索這些HiFi播放器的二手價再對比發售價和發售時間,飛傲產品不錯的保值率可見一斑。就算很多人依然對飛傲存有偏見,但說實話很多情況下消費者更願意為一個“水桶型”產品買單,為了能看b站視頻,為了能聽流媒體求推薦一個播放器這樣類似的問題我們見得還少嗎?所以我更傾向於從功能性和專業性兩個角度去評價一臺機器,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也要明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以及自己是否能感知到花了大價錢得來的提升。而從廠商的角度而言,作為一臺播放器音質終究為“本”,功能性無非是錦上添花或者說的通俗點讓它更像一臺手機,一個能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產品才算是達到了所謂的“平衡”。


就在我碼完這篇文章之前小米正好發佈了米10和10pro,雷軍在開始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高端手機是過去十年來小米一直渴望衝擊的目標”,換而言之,小米之前的旗艦在其自我定位中似乎並不是所謂的“高端手機”,那麼何以定義高端呢?配置表現一定得是頂級的,價格也得配得上“高端”這個詞。就像很多人在發佈會之前調侃的,1999交個朋友唄,因為在大家的固有認知中小米依然得是那個將性價比貫徹到底的廠商,高端定位所帶來的更高的售價是大家一時無法接受的。而事實也是這樣,一個印象留在人們腦海中久了就成為了一種定性認識,當它往更好的方向更高的層次改變時,其可否又成了人們懷疑的對象。所以在提到飛傲時總能讓我想起小米,X7二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它沒有推出新的旗艦產品,它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摘掉原來的帽子,去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對於現階段飛傲的產品,在使用體驗上無疑是穩列第一梯隊,飛傲為了轉變固有印象的改進也值得肯定,無論是m11Pro還是m15在配置和聲音上都給出了十足的誠意,俗話說花多少錢幹多少錢的事,這話放在現在的飛傲上你大可不必擔心把事幹砸了。當然這也不是說就沒有缺點了,在聲音細膩度和細節的處理上依然有待完善。So,還是用我喜歡用的比喻來做一個總結,m15是臺不錯的播放器,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臺道奇挑戰者SRT DEMON,有著HEMI V8帶來的強勁動力和美式的厚實粗獷,在直線加速賽上沒怕過誰,雖然下賽道劈彎可能不及那些歐洲選手來的遊刃有餘,對外形的雕塑也少了些意大利的美感,但價格卻並不嚇人,能讓你喊出power!!!的爽快感它不香嗎?


關注我們

如果你喜歡這篇推送,歡迎關注國磚吧&耳邊事的公眾號——耳邊事。音樂、Hi-Fi、生活,你想要的這裡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