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時候農村裡常見的野果,你還記得哪些?

農友君


小時候在農村常見的野果種類特別多,有“野桑葚”“野草莓”“黑色天米豆”“馬泡”“野胡蘿蔔”“野香麻醬”等等,我現在所說的這些都是在我們農村身邊最常見到的。

但是今天我要特別強調在這些野果當中其中的兩種,那就是:“黑色天米豆”和“野生香麻醬”這兩種野果可以說是咱們農村田園裡包括農村的各個角落裡都可以看到它們。


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來講講這兩種野果都有什麼不同之處。

野生黑色天米豆

在農村這種野果幾乎喜愛生長在菜園裡還有田間地頭自己河堤的兩邊,荒野的草堆裡都有它的生長印記。


我們為什麼會叫它黑色天米豆,那是因為它的顏色,其實黑色天米豆在未成熟期的顏色是青色的,這個時候吃起來口感就特別的苦澀,相信也有很多農村的小夥伴們品嚐過吧,再就是這種野果和藍莓的口感很相似。

成熟的黑色天米豆顏色是一種紫黑色,形狀特別像迷你的紫黑葡萄一樣,這個時候吃起來口感那是酸酸甜甜的,讓人怎麼吃也吃不夠。


採摘這種野果的最佳時間一般都在6月中旬7月底都可以採摘來成熟的野果,再一個就是我們農村老家人經常說吃了黑色天米豆對頭髮好,因此我們小時候就沒少吃。

野生香麻醬,在我們農村老家也稱它為“香姑娘”也叫“燈籠果”

香姑娘這種野果一般喜歡長在田裡,尤其是喜愛長在豆子地裡。

這種野果的外形有一層皮包裹著特別像一個小燈籠,因此我們才叫它燈籠果,在農村什麼時候該收割豆子的時候,我們就會飛快跑到田裡去尋找這種野果。



成熟的野果會自然的脫落在根部,撿起來剝開以後你就會聞到一股清香的味道,吃飯嘴裡那口感真的是回味無窮啊。


綜上所述:

農村野果雖然很多,但是我們也不能去隨意的食用,我們要詢問有經驗的農村老年人,畢竟他們與土地上長的這個植物打了一輩子的道,多多少少他們比我們更加清楚,最後我想說野果雖好,也要適量食用才好。


紀錄鄉土


童年的回憶,已是那麼久遠的回憶。……一年到頭只有在過年時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可口的飯菜;更說不上能吃上香甜美味的水果了。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親眼見到到處是得“水腫病”的人,要是能吃飽飯,那是一件多少讓人羨慕的事啊……。記得在我童年時為了填飽肚子,我們兄弟幾個不得不上山挖葛根,採摘野果充飢。好在那時的生態環境好,沒有遭到人類的破壞,山上的野果到處都是,有的現在已經滅絕了!現在想來那些野果子還滋滋有味。比喻說:

一,楊粒環(楊粒飯),70年代後就再也沒見到過了。特性:山本果實,顏色為紫黑色,形狀呈顆粒狀,黃豆大小,味微甜,屬於權木植物。在上世紀60年代,這種野果子到處都是,我們經常採摘它來當零食吃,每次採摘把口袋裝得滿滿的帶回家去吃,吃了後,口腔、舌頭、嘴唇弄得烏黑,它似乎成了我們的主食而不是零食。

二,野板粒(毛粒子)。屬喬本植物上枝幹上的果子,比板粒個頭要小,形狀、口感相似,其外殼上長滿鋒利的刺,為不規則的橢圓形狀。記得為了採摘毛粒子,我們這些男孩子都爬上高高的樹幹樹枝,冒著被掉下樹來的危險採摘,而且經常刺破手掌,滲透出殷紅的:鮮血。

三,土伏苓。是一種根莖植物,主要是用鋤頭控掘埋在土下的根莖食用。它含有大量的澱粉,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等功能。

四,金櫻子(野糖果子)。屬於刺藤類植物上結出的果子,它身上長滿了細長的尖刺,拔開把它體內的籽去掉吃食,味微甜。

五,葛根。主食葛根藤下的根莖。挖回葛根後用清水洗淨,鋸成一接一接的放入鍋裡煮熟再吃,它含有極多的澱粉。

六,茶葉片(厚臉皮)。油茶樹上結出一片片厚厚的肉片,成熟後脫皮,味微甜帶有澀澀的味道。

七,桑葚。桑樹技丫上結出的果子。這種果子成熟後呈黑紅色,味甘甜。

八,刺泡。一種帶刺的灌木植物,杆徑上長有尖刺,就連葉面上都長滿了毛茸茸的細刺。它是結在莖枝上的果子,味微甜摘下即可吃食。

九,蘆葦杆。其實蘆葦杆還蠻好吃。

十,野桔子。它比種植的桔子小,味略帶點酸、澀、甜。

真是數不勝數,野味野果到處都是,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對不起!圖片無法完全配齊。





漁友王政秋


你還記得小時候,滿山遍野找的那些美味的野果嗎?

一提到野果,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就產生了共鳴,有很多很多說不完的童年趣事,很幸福的一種回憶,回憶童年快樂美好的時光,無憂無慮。

座標:貴州畢節納雍縣

我也不例外,小時候為了吃上一點野果,沒少犯事,有時候出去找野果,天黑了還不回家,沒少捱揍。下面我就說幾個貴州地區的野果,看有沒有吃過這種野果的小夥伴們。

一:樹莓



樹莓這種野果,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也吃過,在我貴州老家農村,我們管這種野果叫【牛角萌】,成熟的時候,果實呈紅色,味道酸酸甜甜的,特別受小孩子們喜歡。

樹梅在農曆的5月成熟,6月底基本上就下果沒有了,季節性很強,現在有人開始在人工種植,效果還不錯。

二:黃毛草莓


在我貴州老家,我們管這種黃毛草莓叫做【白萌】,是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野果之一,在農曆的4月中旬開始成熟,5月底就下果沒有了。

黃毛草莓,是數量最多的野果,在我貴州農村老家,基本上田間地頭,山川平地到處都是,味道酸甜可口,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三:栽秧萌


顧名思義,栽秧萌就是在農村插秧的季節成熟,也是一種口感很好的野果,口感酸甜,不過有籽,吃的時候不能用力咬碎,如果把籽咬碎,有一股淡淡的苦味,會影響口感,所以我們在吃這種野果的時候,直接放嘴巴里面,輕輕的咬一下,嘗一下它的味道就吞下去了。

四:砂糖果


砂糖果這種野果,籽特別多,吃的時候要用手把它從中間分開,用手指頭把籽摳掉再吃,不過味道挺好,又酸又甜又脆。


砂糖果的掛果期比較長,農曆4月下旬成熟,要到6月底才下果,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歡吃,大人們有時候會拿來泡酒,口感挺好的,能多喝幾杯。

五:喬飯萌


喬飯萌學名叫啥我不知道,我們老家就是這樣叫的,這應該是最好吃的野果,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香味,特別吸引人,開花的時候,能吸引很多很多蜜蜂來採蜜,本身它的植株和葉子就能散發出一種很獨特的香味,讓人陶醉。


這種野果在農曆的5月底成熟,果期也不長,6月底就下果了。

你的老家還有什麼好吃的野果?歡迎補充。


山裡優果


我們的童年都很樸素,我們是從清貧的日子裡走過來的,小時候也沒錢買什麼水果、零食,但是生活在農村,我們也沒少吃那些好吃的。年農裡一片片土地、一座座山,總會生長著很多的野味(素的)。

小時候就喜歡在山上去摘一點野果子吃,雖然味道不是最佳的,但是那滿滿的都是回憶呀。現在長大了,很多野果子也沒吃過了,有些也絕跡了。今天,小編憑著腦袋裡的那點記憶,整理了一下我的童年都吃過的野果子。

第一個:覆盆子。我們稱它為山泡兒,個頭不大,跟小指頭一般大小,熟透的時候就是紫紅色的,味道最佳,水分最足。而大紅色的成熟度不夠,就稍微有點偏硬,吃起來還有點酸。

第二種:蛇莓。很多人覺得這種果子不能吃,因為老一輩的人說這是蛇吃的,蛇在上面舔過,有毒。其實這是可以吃的,所謂被蛇舔過,其實也是傳言。因為有時候確實會遇到有的果子上留有泡沫一樣,好似口水的東西,其實那是蝸牛吐的。這種果子有一點點甜,沒有其他特別的味道。

第三種:松子果。其實這種果子經常是被我們拿來玩的,很少吃裡面的果實,那時候還不知道這裡面的松子可以吃。

第四種:無花果。現在這已經不算是野果了,我們那裡很少,小時候不認識,不知道怎麼吃。

第五種:野地瓜。在上一期的內容中有專題文章講過這個果子,吃起來很香,現在還很懷念那種味道。成熟時間在六月份,是一種貼著地面生長的植物結的果子,需要扒開葉子、雜草甚至扒開泥土才能採摘得到。特別好吃,很香。

第六種:野枇杷。這是我們那裡的叫法,大概是長得像枇杷吧。這種果子直接吃很澀,不好吃,我們會把它揉碎了,加點水過濾一下,過濾出的液體靜置一個小時,就能做出涼粉一樣的東西,黑乎乎的,但是特別好吃。

第七種:野山楂。很澀,口感不好,一般不吃,偶爾會摘一兩顆嚐嚐味道。

第八種:八月瓜。這種果子會自然的裂開,現在我們那裡已經沒有了,現在也在逐漸的發展成正規的水果了。

第九種:刺梨。這種長著刺的果子,吃的時候需要把上面的刺剔掉,咬表面薄薄的一層,因為裡面還有很多的籽,非常堅硬的籽。口感嘛,酸酸的,澀澀的,最好的食用方法是曬乾之後,泡水喝。泡出來的水帶著一股香氣。

第十種:拐棗。長得不好看,歪歪扭扭的,也有點像蟲子,其實這是可以直接吃的,甜甜的。

第十一種:洋槐花。這個有些地方會拿花做菜,我們小時候就把花摘下來,吸裡面的糖水(蜜),甜甜的。

第十二種:苦瓜籽。苦瓜熟透之後,苦瓜變成黃色,裡面的瓤就變成紅色的了,這個紅色的東西里面還包著苦瓜籽,這層紅色的東西是可以吃的,也是甜的。我說的就是吃這層紅色的東西,不是真的吃裡面的籽。

第十三種:毛桃。這種野生的桃子樹,上面的結的桃子毛非常多,成熟的時間也比較晚,不過成熟之後,還是很好吃的,就是毛多一點,需要好好洗一下才行。

第十四種:毛針針。這是一種草的花苞,在花還沒盛開之前,把它拔下來,剝開,裡面有很嫩的花絮,可以吃,但是不能多吃,會流鼻血的。

第十五種:桑葚。桑樹結的果,每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就是這種果子成熟的時候。成熟後呈現紫黑色,甜的,沒熟透的就是酸甜酸甜的。

好了,以上是小編用力回憶,才想到小時候吃過的一些野味,裡面有你沒吃過的嗎?或者你還吃過什麼呢?不妨在評論裡分享分享吧。






皖鄉小飛


我是河北石家莊村裡人,在我小的時候,我記得的我吃過的野果子有竇梨,有紫茄,有蘆根,還有一種米布袋草。現在我跟你說說這些野果子吧,看看你知道嗎?

第一:竇梨。

在我們地附近的一片墳地裡,有一棵竇梨樹,這棵樹很大很大。春天的時候,樹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等到秋季,就會結出很多的小果子,我們叫竇梨。

這竇梨其實就是梨樹沒有嫁接以前的原本樹種,這種樹葉跟梨樹葉子相似,就是很小。長得果子是一種黑褐色的小梨,長熟以後,果子會是甜的。不熟的時候,是苦澀的。

小時候跟二姐去割草的時候,都會踩在墳地上,去採一些竇梨來吃。我們都會用小手捏捏,專門挑軟的來吃,因為這樣的小竇梨甜甜的,糯糯的。

第二:蘆根。小時候我們的地裡,有很多蘆根,我們叫做“甜甜根”,這種草如果不清除乾淨,第二年就會長出更多的草來。因此父輩的人們,看到這種草,都會用鐵鍬剷出來。我們看到這種“甜甜根”都會撿一些來吃的。這種“甜甜根”嚼在嘴裡,甜甜的感覺。

第三:紫茄。紫茄是一種紫色的小漿果,因為樣子類似於茄子,只是個子很小很小,成熟之後是黑紫色的。這種果子,類似於現在的黑枸杞,現在我們這裡還會有的,每年秋天,道路兩旁就會有很多的。

這種紫茄裡面有一些小籽,熟透的紫茄,吃在嘴裡也是甜甜的。去年的時候,我還吃過的。當時我閨蜜告訴我說,這種紫茄可以補血抗癌。說這是一種天然的,野生的黑色漿果,說城裡的這種野果子很貴很貴的。

第四:米布袋。我說的米布袋是一種野草的果實。當果實長大的時候,綠色的小布袋裡,會長出一些類似於小米之類的東西。這樣的米布袋是可以吃的,成熟以後,果實會崩裂開來,弄得到處都是,然後第二年又會長了出來。記得當年吃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味道。不過,現在這種草已經沒有了。

當年在我兒時,還會有海棠果,稍官都是可以吃的。雖然已經好多年沒有吃過了,但是各種野果子的味道,至今還記憶猶新,現在想起來,那就是兒時的味道吧。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吃過野果子呢?都有什麼呢?

我是容姐,一個喜歡實話實說的農村女子,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容姐花語


還記得小時跟著爺爺去放牛,山裡有好多野果,有野杏、很小的那種小毛桃,五味子,等等得,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野果,那時候經濟條件不好,吃不到什麼水果,只有吃山裡的野果了,現在想想那味道真的一個好吃!

(一)野杏

野杏成熟在6~7月份,小時候跟著爺爺放牛的時候,常常會上樹摘一些吃,有很多品種,但唯獨最好的一種就是“香仁的”,外面果子比較面飽,裡面仁吃著也很香,有時候跑遍一片山還找不到一顆香仁杏樹,找到後會全部摘掉,帶回家慢慢吃,吃了果子把裡面果仁存起來,那果仁像核桃一樣,仁很飽滿,吃了還想吃。其他品種就有很多了,有像桃子一樣的,頭尖尖的,有圓形的,頭尖尖的那種不怎麼好吃,有點苦,但也會摘回來取掉皮留杏仁曬乾賣錢,圓圓的那種吃起來很好吃,果裡帶面,甜甜的,我有時候會吃好多,但爺爺不讓我多吃,說桃飽杏傷,怕把我吃傷了。



(二)小毛桃

小毛桃成熟在8月份,小時候我們都在上學,每當星期天的時候,我們會叫上一起的同學去山裡摘毛桃吃,回家的時候還會帶很多回家,在家裡吃,小毛桃也有好幾種,有紅心毛桃,有白心毛桃,紅心的比較好吃,一般我們都會先找紅心的,但紅心的也不是很多,摘完紅心的也會摘一些白心的,填滿袋子。紅心毛桃水分大,吃起來比較舒口,口感比白心毛桃好一點,白心毛桃有點幹水分少,吃起來比較脆幹甜幹甜的,大家都不太喜歡吃白心的,摘回家以後會取皮曬乾賣錢,有些老人曬乾以後會把尖頭打磨掉,用來串手串,串的手串戴上兩年顏色紅紅的,很好看。



(三)五味子

五味子大家應該都吃過吧,五味子既能當做水果吃,又能入藥,小時候我們叫上很多一個村的,去山裡摘五味子,去了先摘著吃,吃的差不多了,就會摘到帶的袋子裡,拿回家曬乾賣錢。五味子吃起來沒多好吃,有點酸,有成熟好的吃著酸裡帶甜,還可以吃,沒成熟好的很酸,酸裡帶著點苦味,吃幾串就不想吃了,大多都是帶回家賣錢了,帶回家後要曬好幾個太陽才能曬乾,記得那時候摘五味子回家,都是奶奶幫忙曬的,摘回家以後因為要去學校,沒時間曬,我去了學校奶奶就會幫我把五味子曬乾,等到賣錢的時候奶奶會叫我一起去賣,賣的錢奶奶會幫我存起來,想想真是開心。


小時候吃野果,現在都吃不出那種味道了,估計好多人都是這樣吧都吃不出那種喜歡的味道,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吃野果的味道嗎?


山野強強


你還記得小時候漫山遍野的那些美味野果嗎?

當然記得,小時候一放暑假,寫完暑假作業,就跑上山找野果吃。雞果、捻果、牛甘果、懸鉤子、桑葚、山草莓、山黃皮、山沙梨,等等有些都叫不出名字,滿滿的回憶。

山黃皮:葉子跟黃皮果一樣,黃皮果果小,跟黃豆那麼大,味道和黃皮果相似,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吃完裡面的肉,拿果皮曬乾後,等到八月十五做五仁月餅就少不了山黃皮。

懸鉤子:圓錐形,酸酸甜甜的,果子變成紅色就是熟了,注意:懸鉤子全身都是刺,所以摘的時候要小心。

雞果:雞屎果、番石榴,果實分白芯,紅芯,黃芯,要看果掛在樹上熟沒有,用指甲一捻,指甲刺得進去就可以吃了。

捻果:豆稔、桃金娘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樣。豆捻的果子有沒有成熟看顏色便知,如果紫色的捻果就成熟了,吃起來很甜,吃多了舌頭會染成紫黑色,有時候大便拉不出,所以吃完捻果都會喝點鹽水。

牛甘果:餘甘果、油甘果。吃了先苦,澀,後回甘甜,苦盡甘來就是這樣來的。

桑椹:成熟的桑椹,吃起來香甜可口,而且多汁,吃不小心,汁水濺到衣服,洗不出,回家就等鞭子吧。

自從荒山開荒種芒果以後,山上很少找到野果吃了,如今只能當做小時候漫山遍野找野果的回憶了。


壯鄉力哥


回憶童年總是讓人懷念和幸福的。童年沒有那麼多紛紛擾擾,曾經的天真爛漫和探索精神讓我們回想起來都是幸福的,小時候,家裡窮,農村又沒什麼娛樂活動,總是盼望收穫的季節,山裡的野果都成熟了,去山上摘棯子,野柿子,野沙梨就是我們的快樂,叫上村裡三五個夥伴,成群結隊去摘這些野果。儘管總是聽大人說別去太遠,山裡有野豬,注意安全,但是這些都沒有打消我們去摘野果的念頭。記得我家後山有三個大棯園,每棵都又高又大茂盛的很,有一次碰上了一隻野豬在睡覺,嚇得我和小夥伴一起跑了,這就是我們童年,現在己經好多年沒有再吃過棯子了!



客家吊菜子


試答:

歐李。

在東北遼西的春天裡,在田邊,在荒地有一種矮棵的灌木,一簇一簇的開著白色、粉色、紅色的多數是歐李,花很漂亮。

遼西的夏天很熱很熱地,最熱的時候是大暑三伏天,這個時候學生也放假了。我小學、初中的時候,這個時候有個“營生”刨藥材,主要主要品種有遠志、知母、黃芩等,回來初加工之後,買的供銷社,用於買鉛筆、作業本等文具。

有時候,邊刨藥材,邊摘歐李,遇見口感好的,就不刨藥材,成筐成筐往家裡摘歐李,自己吃不了,就送給親戚朋友。

歐李的品種很多,類似家杏,有的口感好,有的不好。

立秋一過,開鐮打羊草(晾乾之後,,用於冬季餵馬牛羊),就是把田埂、荒地上的雜草帖地皮割掉。一般遇見歐李秧棵都留下。

往事難追,上述的描述時間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如今在野外,再也找不到歐李了,原來長歐李的地方,都“有效利用”了。

歐李進入了經濟作物行列了,人工栽培的歐李看著漂亮,沒有野生的味道了。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看到這個題目,腦海一瞬間就出現了小時候爬樹上摘桑葚的畫面。那個時候也才七八歲吧,根本爬不高,爬的時候需要鄰居家哥哥在下面抱著腿才能上去。然後就坐在樹上吃,基本上不怎麼洗。那個時候也不怕髒,不懂得什麼衛生健康啥的,只要好吃就可以了。

我家門口有兩棵桑葚樹,長得很高大。我都是爬到樓上去,再爬到樹上。這裡說一下,那是一樓的樓上,我們家那個時候住平房。夏天到了,滿樹都是桑葚,有青色的,紅色的,黑色的,紫色的,結的可好了。青色的還沒有成熟,咬一口,好酸好酸。紅色的是又酸又甜的,酸酸甜甜,好吃極了。黑色的就太甜了,甜的受不了,那是完全熟透了的。還有紫色的,是比較甜的。

樹上紅紅綠綠的,好熱鬧的感覺。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紅色,又酸又甜的。記得那個時候我只要一爬上樹,能在上面呆半天,坐著樹上吃。有的時候旁邊沒人,我一個人上不去。在樹下看著桑葚,饞的流口水。跑到屋子裡搬個小凳子墊腳,可以摘到樹底下的一些桑葚,開心得嘞!

一放學,好多孩子去我家摘桑葚吃,一群孩子為了吃個桑葚,也是挺好玩的。我坐在樹上搖著樹枝,嘩啦啦桑葚掉一地,小夥伴在下面撿著吃。奶奶一般都搶著撿起來,洗一洗,再拿給他們吃。小夥伴都是用衣袖擦一擦,直接放到嘴裡。吃得嘴上,臉上都是紫色的,像個花臉貓,才不在乎。衣服上都染得到處是顏色,回家都會被爸爸媽媽說。

等到長大之後,家裡蓋了兩層的樓房,那兩棵桑葚樹葉被砍了。再也沒有小夥伴去我們家樹下搶桑葚了,還是挺懷念那個時候的。童年的快樂最簡單,有好吃的好玩的就夠了。

看看現在的小朋友,我覺得有點悲哀,尤其是城市裡的孩子。很少有接觸到大自然的時候,偶爾一次的農家樂,也是被父母保護的太好了。我們以前玩的遊戲,他們都沒得玩。小小年紀抱著手機,遊戲機,失去太多快樂。更有甚者,一些孩子根本沒有童年。從幾歲開始,就從一個培訓班到另一個培訓班。學校的課程還不夠,放學還要補課。看著那大大的書包壓著小朋友身上,我覺得有點難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