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学习隶书书法,从什么碑帖开始练起?

胸外科医生黄壮士


这位朋友能从学习隶书入手,值得恭喜。我以近十五年的书法教育经验来分享一些心得。

首先来分析下隶书的大体发展,由象形文字到大篆,这个过程中其实书法的美感与技法还没有形成,直到秦始皇时期统一了文字,小篆的诞生,才是中国文字与书法的正式开始。但是当时由于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而大多的社会下层人士并不具备书写小篆的用品,所以隶书在民间的普及大力发展,一直到中国汉代,隶书终于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书体。

隶书之所以当时这么流行,与其自身的特点不可分割。隶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线条均衡,没有过于明显的粗细变化,适合练习中锋行笔;二是没有精细的钩与多变化的点,对初学者来讲易于出效果,增强成就感与学习动力;三是隶书的结构已接近于楷书,在易识度上更好接受;四是隶书没有特别复杂的点画,书写的速度可以像行楷一样加快。以上这四点也正是印证了,为什么隶书在当今的书法界仍是主流的书体之一。

那么,了解了隶书的起源及民展以后,我们个人要学习隶书的话应该如何入手呢?这就是要根据个人的性格与喜好来选择了。

如果喜欢工稳端庄的,那么可以选择《礼器碑》;

如果喜欢方劲古朴类,那么可以选择《张迁碑》;

如果喜欢秀丽飘逸类,那么可以选择《曹全碑》;

如果喜欢宽博厚重类,那么可以选择《衡方碑》;

如果喜欢雄放态肆尖,那么可以选择《石门颂》。

当然,在清代也是一个隶书发展的高峰,当时代表人物有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等人。

那么选好自已喜欢的书风碑帖后,可通过读帖观察点画特征、线条练习与范例字练习、结构训练、布局训练这五步来逐渐学习,学习时间可根据个人的领悟力与掌握能力来调整。

希望能帮到您,如果以后有关学习书法有有其他问题,可随时留言或关注我私信交流。不喜欢的朋友请勿拍。

我是芥子研墨练字,关注我,一起来聊聊书法与写字中的那些事。











芥子研墨练字


一、初学者,最好先选择平正一路的字帖。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虽然是讲初学字的结体,应先求得结体平正。那么欲求结体平正,只有先选择平正一路的字帖,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都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而结体平正、布白匀称,这本身也是一种风格,它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美感。结体平正的隶书,它有无限拓展的余地,倘若你要追求险奇,平正便是险奇的基础。险奇一路的字帖如《张迁碑》,虽然艺术性较高,但初学者由于对此类碑帖的美感体味不深,从感情上就难以接受,在临写时自然也得不到要领,技法上也不易把握。待到对书法的认识逐渐深化,功力逐渐加深,对这类碑帖美学特征有了较深的体味,再转换碑帖不迟。

二、选择你喜欢的隶书字帖。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所处环境等因素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爱好各异,这正如对穿衣的选择,有人喜欢庄重,有人喜欢潇洒,有人喜欢华贵,有人喜欢淡雅一样,对书法的爱好也是如此。汉代,尤其是东汉丧葬立埤、表功刻石之风盛行,因而流传下来的碑刻极丰,这些碑刻虽然同属汉隶,但风格确有很大差异。粗略地分,不外乎两大类型,一类是端庄隽秀,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等;一类是雄浑古朴,如《张迁碑》、《好大王碑》、《衡方碑》等等。不同的风格,给人的感受不一样,你喜欢哪一种风格,你就选择哪种风格的碑帖。时下书坛比较推崇的是苍劲古朴的一路的隶书,过于秀润的碑帖如《曹全碑》,掌握不好会滑入甜俗。

  要选择,就要有比较,多选购一些隶书碑帖放在案头,是很有必要的。

 三、取法乎上。书法中的“法”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可用公式、定律、原理、法则,把它规定出来,只要按书本上的方法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书法中的“法”是历代公认的前贤留下来的名碑、名帖。碑帖上的笔法、结构、章法就是规矩,就是我们要遵循的尺度。初学者,就是要以碑帖为法度,去规范自己那些不合法度的字,所以名帖又称法帖。所谓“取法乎上”,就是要师法第一流的碑帖。明·丰坊《书诀》:“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初学者眼力不高,见到的碑帖也有限,对于何为上,心中是无数的。往往是得到一本隶书字帖就急于临学,这也是容易走弯路的。

  那么何为上呢?在常见到的近百种隶书碑帖中,当首推汉隶。从文字发展史上看,隶书到东汉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从时空上看,这种近二千年前先贤们的遗迹,必然古趣盎然,而清代隶书虽不乏新意,但古趣却淡薄了。在汉碑中,虽然书论家们对个别碑刻有不同的评价,但对大部分名碑的评价是基本相同的,这些公认的名碑,就是上。如前面谈到的几中隶书字帖。

  既然有上就必然有下,何为下?有两种字帖是不足取的。一是后人临古人碑又拓印成的帖,这种帖上的字经过二道手,甚至三道手,已经失去了原碑的神采,不如选原拓碑帖。二是对书坛上评价不高,或“名不见经传”的碑帖,要谨慎对待,不可以为逢古便是好。对于今人的字是否可学,是有争议的,笔者认为,今人的字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但不宜深学,因为学起来容易上手,而在创新阶段,又不易摆脱今人的影子,这是应该注意的。





光头董





兰石学书法


学习隶书首先应该从《曹全碑》下手,曹全碑是汉四碑代表作之一,是优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经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其他三碑分别是《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其他三碑相对来讲都不适合初学者使用,原因有三:

1,相比较其他三碑来讲,曹全碑笔法完整,笔法特点明朗,易于归纳,比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等等。

2,相对于其他三碑来讲,曹全碑碑体本身更为完整,字迹相对清晰,易于辨认,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得法。

3,相对于其他三碑来讲,曹全碑结体优美,字形呈宽扁形,初学者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辨识。

综上初学汉碑从曹全碑入手是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遇到好的老师,这些都自然不在话下,学什么碑老师来定最好,每一个碑都自有特点,对比学习效果更佳。

附上一张平时用中性笔临写的曹全碑









林夕堂小朱老师


建议从汉隶入手,像《石门颂》、《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这些碑帖都是代表了隶书发展鼎盛时期的精品,涵盖了所有隶书艺术的骨髓。因此学习隶书当从汉隶开始,才是步入书法殿堂的最正确的方法。汉代祖先留下来的这些碑帖,都是前人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每个碑帖各有其内涵,用笔、用墨各有干秋,精彩纷呈,如《石门颂》的飘逸、放纵,《张迁碑》的沉雄、敦厚,《曹全碑》的秀劲、柔美……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和揣摩。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误入艺林深处


练习隶书,开始没有规定什么体。这完全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

我本人是从曹全开始练习,捎带着练习张迁、帛简,章草及篆书!当然刚开始还是靠住一个帖子临,先不要乱临,以免淡化肌肉记忆!








立基之源周


书法的学习,无非两个方面:笔法与结字造型。隶书学习对字帖的选择是属于个人对结字风格的选择。对风格的喜好因人而异。但笔法的训练是每人个都必须要去学习过关的!

想练好笔法,首先要从篆书开始,个人首推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邓被沙孟海先生称为“三百年来第一人"。此帖乃邓睌年力作,笔力雄强,力能扛鼎。临此帖能令习者铺毫充分,提按分明,临可时万毫齐发,为以后写隶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练好笔法后,建议临习《乙瑛碑》。此碑结体扁方整肃,规矩森严,风格典雅,人们普遍认为此碑乃"汉隶之最可师法者"。初学者由此入手,对于掌握隶书的结构,用笔技巧是比较适合和方便的。

笔法与结构解决好以后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的碑版。个人推荐《张迁碑》。此碑用笔以方为主,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生动趣味。清代以来,众多学汉隶者都以此碑为最好范则。

另外,有机会可看看前辈的临本,如何绍基,林散之等。参考他们的笔法,对碑刻转化为墨迹的处理方式。

以上几点,是我这几年习隶的体会。供参考


墨写历史


不仅隶书,无论什么体,选帖时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选自己愿意练的。我选的是《乙瑛碑》。





三省堂主凌云逍遥


曹全碑吧











虎哥数学物理


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西岳华山庙碑、石门颂。

张迁碑——书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整、端正朴茂。

曹全碑——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

礼器碑——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分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静肃穆,典雅秀丽。

西岳华山庙碑——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

石门颂——结体大小不一,笔法瘦劲恣肆,雄健舒畅,颇饶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