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乾清宮牌匾 “正大光明” , 順治皇帝御筆親題,表現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象徵皇權至上,能行天地日月之道。

匾額又稱牌匾、招牌。小小的一方匾額,把中國古老文化流傳中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成為中華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清代李漁對匾額的評價是:“眼前景,手中物,千古無人計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歷史發展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交泰殿“無為”匾,為康熙皇帝所題,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題無為意在告誡帝王要順應天道,體恤民情,與民休息。

匾額習俗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至秦漢,最初運用在帝王的宮殿上, 至明清時逐漸發展到文人士大夫居所、亭榭、書齋、商鋪等,幾乎稱得上“凡有井水飲處,皆能見匾額”。它們或彰顯祖德,福佑後昆;或寄託理想,激勵壯志;或教育子孫,昭示後人,堪稱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匾額形制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養心殿“中正仁和”匾,雍正皇帝親題,帝王要中庸正直,仁愛和諧。

匾額形式可分為橫匾和豎匾;材質可分為木質、石質與金屬;製作形制包括雕刻、堆灰、泥金、榜書等;內容一般含有題詞匾文和款識,款識中包括題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及立匾時間,有時還有身處高位的題匾者的印章。匾額懸於宅門則端莊文雅;掛在廳堂則蓬蓽生輝;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描繪江山則江山增色。雖片辭數語著墨不多,望之卻巍然大觀,令人肅然起敬。

匾額書法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太和殿正中的“建極綏猷”匾,為乾隆御筆,“極”是屋脊棟樑,建極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是順應之意,猷為道,為法則。寓意天子要上體天道,下順民意,用中正的法則治理國家。

匾額文字多拜求名人或文人為之潑墨書寫,大都辭藻華美、書法精湛、言簡意賅、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民風等,起到了補史正史的意義。正所謂:“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濤,可得濤眼;以匾學書,可得筆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比如“鶴年堂”中藥鋪和“六必居”醬園的牌匾出自明朝宰相嚴嵩手下。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清乾隆年間,養心殿西暖閣的旁邊,有一間幾平米的小屋,被乾隆取名“三希堂”,因為他經常在這裡把玩他鐘愛的三件書法絕品,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一是王獻之的《中秋貼》,一是王珣的《伯遠貼》。三希之名還有包涵周敦儒的“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之意,激勵自己要不斷進取,提高自身修煉,進入更高的境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養心殿西暖閣的旁“三希堂”匾,乾隆皇帝御筆

北京的“都一處”燒麥館的牌匾據說是清乾隆皇帝所書,都一處燒麥館開業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不但字號為乾隆所賜,而且現在其店內所擺虎頭匾也為乾隆皇帝御筆。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該匾獨到之處不僅僅在於皇帝御筆,橢圓形的造型、左右側形似玉蘭花的蝠頭,且各有九個代表著天長地久的花瓣兒,也都隱含著此匾系帝王所題所賜。“九”為陽數的極數,即單數最大的數,象徵著至尊至大,多附會於帝王,有“九五之尊”之說。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乾隆年間,紀曉嵐被推為一代文宗,人們都以能得其墨寶為榮。和珅也附庸風雅,請其為自己新建的宅第題寫匾額。紀曉嵐鄭重其事地為其題寫兩個大字:“竹苞”。並說是取自《詩·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穩固,枝葉繁榮,以賀其豪宅落成,同時祝其家族興旺。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和珅大喜過望,精心裝裱,並把它掛在最顯眼之處,以示炫耀。乾隆帝某日大駕光臨和府,看到“竹苞”二字,開始頗為不解,繼而忍俊不禁,這才揭開其中奧秘:所謂“竹苞”者,“個個草包也”。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寶古齋” 翁同龢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同治、光緒二帝的老師翁同龢寫過菇古齋、尊漢閣、寶古齋、賞奇齋和秀文齋5塊匾。清代著名書法家寶熙,多羅克勤郡王等人也都為當時的老字號寫過牌匾。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張一元”茶莊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店名取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寓意茶莊“開業大吉,不斷髮展創新”。張一元匾額最初由清末進士馮恕所題,1982年張一元茶莊特請書法家董石良重新題寫了匾額,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張一元匾額。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全聚德”創始人是楊全仁。最初其主要是在前門外做生雞鴨買賣的小本生意。由於善於經營,生意越做越紅。每天到肉市上擺攤售賣雞鴨,都要經過一間名叫“德聚全”的乾果鋪。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德聚全”瀕臨倒閉。楊全仁抓住這個機會,拿出他多年的積蓄,買下了“德聚全”的店鋪,改名為“全聚德”,並禮請當時的秀才錢子龍題寫了匾額。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烤肉季”是坐落在什剎海前海東沿,與銀錠橋咫尺之遙,位置極佳的老字號烤肉店。人們把在烤肉季飯莊吃烤肉、觀山、賞荷並稱為“三絕”!1988年烤肉季飯莊進行了全面裝修,並由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溥傑先生重新題寫匾額。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御膳堂” 溥傑題

近現代書法家、政界要員、文人等也在光顧琉璃廠時寫了很多牌匾,有李鴻章、梁啟超、康有為、徐世呂、吳佩孚、鄭孝胥、黃賓虹、張伯英、曾國藩、張大千、郭沫若、啟功、趙樸初、鄧拓、舒同、李可染、吳作人、溥傑諸人。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東來順”是一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於1903年所創立,有著“京城涮羊肉之冠”的美譽。至今已形成集爆、烤、炒、涮於一體的清真系列菜餚,成為北京著名的老字號,其匾額為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陳書亮先生所書。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同仁堂”可以說是“中藥”的代名詞,1669年創立,歷經八代皇帝。同仁堂最早的一塊匾額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壬戌科的狀元孫嶽頒題寫,現在的匾額則是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題寫。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永安茶莊”的牌匾是民國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老先生所寫,名聲遠揚。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來今雨軒”始建於1915年,由當時中央公園董事會發起成立,匾額最初由民國畫壇聲譽頗高的徐世昌所書。1966年,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題寫的匾額被摘下做了廚房面板。1971年重新裝修油飾後,據說是受周恩來總理之託,有“中國第一書法家”之稱的郭風惠題寫了“來今雨軒”四字。現匾是1985年趙樸初所題,郭風惠版本匾額被摘下存於庫房。

更多牌匾書法欣賞: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養心殿西暖閣“勤政親賢”匾,雍正皇帝御筆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三蘇祠,何紹基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博古齋,於非闇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文盛齋,趙樸初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大雄寶殿,沙孟海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華夏書畫社,趙樸初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普明寶塔,趙樸初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綠蔭館,劉海粟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南郭寺,沙孟海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榮寶齋,徐悲鴻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倉頡廟,于右任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法門寺博物館,啟功題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愛晚亭,毛澤東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傳承意義

2014年11月11日,匾額習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令當初那些文人騷客想不到的是,他們有感而發,在不經意間留下的翰墨,竟會成為後人研究歷史、觀賞書法的文物。如果把這些匾額拓片結集,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對於書法愛好者具有一定的借鑑和欣賞價值;而且對於研究地方史者來說,也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研究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