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觀點中國:應對疫情威脅,中國引領全球行動特約

全球化在帶給人類社會繁榮的同時,也在某些時候擴大了全球公共問題,傳染性疾病便是其一。

姜志達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全球化在帶給人類社會繁榮的同時,也在某些時候擴大了全球公共問題,傳染性疾病便是其一。這些公共問題,猶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跨越了國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治理。因而全球化時代又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時代。在面對重大全球公共問題時,各國不能以鄰為壑,而應該團結合作、守望相助。面對陌生病毒的侵襲,中國政府臨危不亂,措施得力,成效顯著。在外交戰線上也是主動作為,增信釋疑,促進國際合作,引領著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共同行動。

中國積極開展抗疫外交,呼籲國際合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中國速度為世界防疫爭取了寶貴時間,中國力量築牢了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線,中國實踐為世界防疫樹立了新標杆。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中國積極通過雙多邊場合介紹疫情,分享抗疫經驗,呼籲國際合作。習近平總書記的“電話外交”,向外界介紹中國的抗疫努力,呼籲國際社會合作抗疫。在這場抗疫戰爭中,許多國家領導人先後致電習近平主席表示慰問和支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讚揚中國為控制新冠病毒並避免其蔓延已做出巨大和非凡的努力,強調國際社會需保持強有力的合作與團結。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普遍讚賞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領導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貢獻。

應對新冠疫情,中國不做“沉默的羔羊”

“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面對如此重大疫情,中國的醫護人員體現出無問死生的大無畏精神,堅守抗疫一線,其壯舉令世人淚目。而無數心繫疫情的普通民眾和援助物資的國外友人,猶如一盞明燈,溫暖著疫區的人民。但在國際上也有違和的言行出現。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在福克斯電視臺公開表示,中國肺炎疫情的暴發對美國是好事,有利於製造業迴流美國,會讓全球企業衡量在中國的供應鏈風險,從而從中國撤離。《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詆譭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唱衰中國經濟,同時該報編輯給該文配上《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這樣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標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採訪時指出,該國某些政客和有些媒體人士,他們不但沒有提供幫助,還試圖趁人之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更是硬核質問《華爾街日報》,“既然有罵人的囂張,為什麼沒有道歉的勇氣?”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尊嚴,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幾點啟示

第一,這次疫情,是多邊主義、全球化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鬥爭的集中表現。中國外交追求“合作共贏”,倡導建立“命運共同體”。但也有大國推崇“民族利己主義”和實力外交,為一己之私推卸大國責任和擔當。這種做法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最終註定要失敗。

第二,疫情暴發前,中國政府已確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此次疫情印證了確定這一目標的正確性。通過積極和有效的應對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的國際合作能力也進一步提升。

第三,此次疫情雖然在短時間內給一些國家造成了困難和麻煩,但也讓世界各國人民通過這個“放大鏡”看清了西方國家在面對公共衛生事件時的軟弱無力。疫情應對的“中國模式”得到了一次完美的展示。(責任編輯:唐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