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飲漆:漆一斗飲水三鬥而極,飲水二斗七升即極,問餘漆水各幾何?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

一、何為《算數書》?

1983年12月,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大量漢簡,內容涉及漢代法律、軍事、曆法、醫藥等各個方面。其中有一篇為《算數書》,由190枚竹簡組成,共包含69道數學題,根據簡中《歷譜》記載的日期可知,張家山漢簡的年代下限不晚於西漢呂后二年(前186年)。一直以來,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被公認是中國最早的數學書,而《算數書》則以領先兩三百年的成績再次刷新了記錄。

“飲漆”一題位於《算數書》66和67簡,問題背景是關於漆業收稅。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張家山漢簡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算數書》中“飲漆”一題的簡文


二、繁榮的漆業

在試著理解這道題並找到答案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當時官私漆業的大致情況。

在中國,先民們使用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此後漆器工藝不斷髮展。戰國時期,專門種植漆樹的漆園數量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並且官辦官管,莊子就曾經擔任過宋國孟地的漆園吏(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史記·老子列傳》附《莊周傳》)。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割漆


到了秦代,漆園的產出要進行評比,如果不幸被評定為下等,所有負責人都要受罰,要是連續三年為下等,漆園管理者就可以直接下課永不錄用(睡虎地秦簡之《秦律雜抄》)。

至漢代,漆器的分工日益精細,製作督造嚴格,產品責任制“物勒工名”更是落到了實處(循秦律,漆器上一般要標註年號,產地,工匠名)。除了官家漆園,私人能否經營漆業呢?《史記·貨殖列傳》中寫道“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麻……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由此可見,個人是可以靠大量種植漆樹發家致富的。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馬王堆漢墓出土漆鼎


三、避稅與驗漆

既然是門生意,漢朝政府當然會收稅,經營漆林的人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繳納漆作為稅(漆稅),剩下的才能進入市場自由買賣。

古往今來的不少納稅人都有一個共性:希望在不被發現的前提下,儘量少繳稅。漢代的私人漆林主自然不例外,他們利用漆與水相融的特性往生漆裡摻水上繳。假如國家一畝收十鬥(一斗為十升)漆,每鬥都半漆半水,那麼一畝漆林就能少交五升稅,瞬間避稅一半,更多摻水,更多避稅,更多歡樂。有趣的是,雖然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但漆與水的相融卻是有極限的。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生漆


在2004年,日本大阪產業大學的學者進行了漆加水的模擬實驗,最終證實:如果在純漆中加一定量的水,其外觀與純漆毫無差異;直到一份純漆與三倍的水融合(也就是漢簡裡所說的“飲水”),漆的黏度才有明顯變化,成為果凍狀的飽和狀態,一眼就能被人識破,這就是漢簡中所謂的“極”;此外就算漆與水的比例達到一比三時,漆的品質也不會被破壞,一旦設法將漆中的水分蒸發出去,就會恢復原來的狀態。

雖然不知道兩千多年前的秦漢稅吏們是怎麼發現這個規律的,但從張家山漢簡的“飲漆”數學題可知,基於這個認知,飽受注水漆“殘害”的他們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但凡繳稅,先驗貨,既然一份漆“飲”三份水剛好到極限,那麼如果上繳的漆“飲”了不到三份水就變果凍了,說明漆裡一定事先兌過水,得補繳。


每一個被應用題摧殘過的小學生都不懂為什麼甲隊一定要先出發,乙隊非得過了30分鐘再追;或者好好的水池,為什麼小明蓄水蓄了一半,小剛又放水,簡直無事生非,莫名其妙。這道漢代應用題就不同了,稅吏們必須得算清楚逃稅“刁民”究竟注了多少水,以及還需要補繳多少這樣的注水漆。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回到這道數學題本身:如納漆稅者原本需繳納純漆一斗(10升),已知純漆10升+水30升時會達到極限狀態,現有漆10升+水27升就到極限了,可以判斷這漆中已經含水,也就是說此人拿來的是注水漆。注水的罪過暫且不說,官吏的目的是為了收到足夠的漆稅,那麼為了達成合格狀態(即40升混合物,含10升純漆和30升水),還要補入多少注水漆和多少水呢?

答案是30/37升漆 和 81/37升水,你算對了嗎?


這是一道來自漢代的數學應用題,你弄明白了嗎?

《算數書》漢簡中給出的標準答案

參考文獻:

大川俊隆,田村誠,劉恆武.張家山漢簡《算數書》“飲漆”考[J].文物,2007(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