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八路军对日军的首次大规模白刃战,几个人对一个鬼子,都感到吃力


八路军对日军的首次大规模白刃战,几个人对一个鬼子,都感到吃力

(电影《太行山上》)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第一次与日军进行白刃较量。从技术角度分析,包括八路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所使用的拼刺术主要来源于北伐时代,其中既有早期西方劈刺术的基本动作要领,也包含着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枪法的影子,所以被称为“华刺”。“华刺”的缺陷是操枪的动作幅度过大,像抡大棒似的,看着威猛,但其实表壮不如里壮,胳膊一挥动就容易露出空档和破绽。

与此相对应,日军的刺杀术叫做“东洋刺”,自明治时代开始就已逐渐成型,其动作讲究利索干净,不拖泥带水。攻击时,持枪者眼睛盯着前方,脑袋一埋,胳膊夹紧,一个垫步刺刀就出去了,枪、胳膊、肩、脑袋基本成一直线,就像瞄准射击一样犀利准确。防守时,不是仅仅拨开枪刺,而是手腕一翻,直接将枪刺磕开,之后紧接着就是一个突刺,往往一招之内就能解决问题。就整体而言,“东洋刺”的实用价值及其士兵在训练上的精熟程度,都远在“华刺”之上。

八路军战士多数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刺杀训练,拼刺刀时凭的完全是一股血气之勇,这在低水平搏杀时还无所谓,难度一升级就不行了。反观日本兵,基本上个个训练有素,体能技能俱佳,而且三大八盖本身就是为白刃战所设计,在拼刺中很占便宜。


八路军对日军的首次大规模白刃战,几个人对一个鬼子,都感到吃力

(电影《太行山上》)


爆发白刃战时,八路军虽占有人数优势,但就算是几个打人家一个,仍然感到吃力。当时能够一对一跟鬼子玩刺刀的,都得是一等一的刺杀高手才行。

按此标准,一个叫田世恩的排长可以列入其中,因为他就是一对一跟鬼子在拼刺刀。与之对拼的日本兵虽然个子不高,但刺杀技术相当好,动作十分纯熟,几个回合下来,田世恩不仅没找到对方漏洞,自己的刺刀还给磕弯了。

国产步枪的刺刀就是这么让人着急,恰在此时,田世恩的右肩膀又中了颗子弹。见对手负伤中弹,日本兵精神上有所松懈,随后便大大咧咧地扑了上来,这在关键时刻给了田世恩一次机会。

凡天下的事,不可能事事认真,但白刃刺杀这种高难度作业可不一样,哪怕有一星半点的马虎和疏忽,都可能因此送命。田世恩抓住鬼子露出的空档,掉转枪托后,抡起来照着对方脑袋就是一记直劈。


八路军对日军的首次大规模白刃战,几个人对一个鬼子,都感到吃力

(电影《太行山上》)


“东洋刺”强调突刺,在训练和实战中并不主张使用枪托,后者是“华刺”的特点和用法,日本兵根本没想到田世恩会使上这一招,当即被砸倒在地。田世恩把自己的枪一扔,顺手抄起三八大盖,给鬼子的肚皮上来了两刀,给这小子送了终,饯了行。

紧接着,又有个鬼子军官挥着战刀扑过来。到底是长比短好使,田世恩一刺刀搠过去,也将他刺倒在地。

日军尽管人少,且全是非野战部队,但置身死地的那种困兽劲头却着实不容小觑,这场白刃战之激烈残酷可想而知。在足足拼杀半个小时之后,三营才得以撕破日军在公路上的拦击线。


八路军对日军的首次大规模白刃战,几个人对一个鬼子,都感到吃力

(电影《太行山上》)

今日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