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那些事儿

梁启超曾经评论说,能够有力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并取得胜利的,只有赵武灵王、汉武帝等四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中原的骑兵发展起来,兵车时代转型为骑兵时代,马也渐渐用于骑乘。 赵国,是公元前403年从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出来的一个国家。首府设在邯郸。当时晋国的韩赵魏三大贵族,在晋国的势力不断增强。当时的东周国君威烈王干脆封他们三个家族的族长为国君,于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战国开始了。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那些事儿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任国君,赵国建国之初,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后来魏国重用李俚、吴起实行变法,逐渐强大,实力超过了赵国。赵国西南是韩国,西边是虎视眈眈的强秦,东边又是强大的齐国。北面还有时战时和的燕国,西北又有林胡、楼烦这些胡人部落。他们经常袭击赵国。

中山国的国土从东面深深插进赵国国土,经常被其他国家怂恿袭击赵国,让赵国感到如鲠在喉。于是赵武灵王下定决心,要发兵攻打中山国。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战斗竟然失败了,而且赵国损失惨重。这次失败让赵武灵王非常痛心。

这时候赵武灵王在思考为什么自己的军队连一个小小的中山国都对付不了?他想向林胡、娄烦那些小部落的胡人学习。这件事情让大臣们很不解,因为他们一向看不起那些胡人部落。当时中原大国都是以带甲的步兵和兵车为主,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骑兵则少之又少。而且中原国家的军队穿的衣服很笨重,不适合打仗。而骑兵行动自如,速进速退。还不像发动战车那样声势浩大,运转困难。步兵就更加无法对付骑兵灵活的战马,在骑兵的冲杀面前,只好甘拜下风。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那些事儿

赵武灵王考虑了很长时间,他深知要想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抛弃长袍,像胡人一样穿短衣服。但是服装是礼仪的象征,中原国家是最看重礼仪的,赵武灵王想改革服饰不可能那么简单。

这件事情甚至在千年以后的清末,仍然不能顺利推行,更何况是春秋战国时期。1875年,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来拜见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森有礼向李鸿章建议改革服饰的问题,李鸿章对服装改革深为反感,由此可见赵武灵王当时面临的困境。

赵武灵王知道,移风易俗是一件牵动国民的大事。虽然他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大权,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于是他想先找几个信任的大臣私下商量一下,第一个照见的是楼缓。楼缓听了赵武灵王的想法之后,表示同意。赵武灵王长出一口气,接着又召见元老重臣肥义。肥义是一个很有眼光和魄力的人,他听了赵武灵王的想法之后,说您既然决心要移风易俗,就不要考虑别人怎么议论。如果做事迟疑的话,成功的概率就很低了。赵武灵王听后非常高兴,立即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改革。一天,赵武灵王穿着胡服上朝,大臣们看到他这身打扮,一时惊呆了。赵武灵王问众臣怎么样,下面没有人回答。他又仔细看了看下面,发现自己的叔叔公子成没有来上朝,他立刻明白了。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那些事儿

守旧势力奉公子成为首,坚决抵制胡服。赵武灵王派自己的侄子到公子成家里,想试图说服他。好说歹说,不仅没有说服公子成,反而让他骂了一顿。赵武灵王只好亲自出马。赵武灵王开始与叔叔展开激辩,最终把公子成说服了。但是那些顽固守旧的实力仍然反对,在赵武灵王的严厉警告之下,他们才被迫退缩了。

公元前306年,改穿胡服之后的第二年,赵武灵王就带领他的新军队征服了林胡和娄烦。赵雍在北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开发了边地。赵武灵王转而向中山国开战,最终把中山国这个钉子拔掉了,使赵国南北连为一体。十年左右的时间,赵国的国土扩张了两倍,成为了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那些事儿

可惜的是,赵武灵王的雄心壮志,却没有被继承下去。不仅如此,还搭上了自己的一条性命。事情是这样的,赵武灵王宠爱妃子吴娃,就废掉了早先已经确立的太子赵章,立了吴娃的儿子赵何为太子。并且在公元前299年传位给赵何,赵雍自己成为太上皇。这些事情引起赵章的极度不满,公元前295年,赵章发动叛乱。赵武灵王在沙丘宫被围饿死,赵章也在混乱中被杀。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赵国逐渐衰落,最终在公元前228年,被秦国所灭。可见,不能随意更改储君,否则就会引来大祸。

作者在17k小说、QQ阅读、纵横中文网等网站上连载的《两晋南北朝风云》已经上架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加入书架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