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無情帝王家”,這首詩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後宮詞》。
《後宮詞》全詩如下: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 ,斜倚熏籠坐到明。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
這是白居易為後宮妃子所作的怨詞,闡明瞭失寵妃子對生活的失望、絕望,也寓意了失寵妃子對理想生活的願景。
不過這首詩句如果用到歷代皇位繼承上可能更恰當。
今天我們提一下歷史上兩位著名的帝王,趙武靈王和乾隆皇帝,他們都是執政在國家最巔峰時期,且都主動禪位給兒子,但是兩位的結局卻截然相反,一代梟雄趙武靈王餓死沙丘宮,而乾隆卻在兒子的悉心照顧下得到了善終。
公元前326年,年僅15歲的趙武靈王趙雍繼承王位,面對滅亡趙國的五國會葬,趙雍在重臣肥義的幫助下成功挫敗各國的陰謀,使得趙國轉危為安,成年後,趙雍對趙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使得趙國實力大增,他滅亡中山,打敗林胡、樓煩二國,把趙國國勢帶向了巔峰時刻。
公元前302年,趙雍的愛妻吳娃病死,趙雍悲傷至極,廢除了長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改立吳娃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公元前299年,趙雍傳位於公子何,自號為主父,此時,趙雍年僅41歲。按照趙雍的計劃,他想建立二元政治,他專心負責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而趙王何負責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建設,然而,隨著對外戰爭的逐漸減少,趙雍有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國內政治上,他想重新執政,但是國內的相當一部分權利已經投靠趙王何,公然奪取顯然不合適,也會壓力重重,所以趙武靈王有意重新扶持長子公子章,這樣就可以牽制趙王何的勢力,然後逐步收回國家大權,但是這極大的觸犯了趙王何的王權,趙王何以及他的親信勢力開始有所防範。
公元前295年,趙雍以到沙丘看墓為名,讓趙王何和公子章陪同,期間,公子章發動政變,想殺死趙王何,但趙王何提前做了防範,成功挫敗政變,公子章兵敗逃到了趙雍的行宮中,趙王何的軍隊圍住了行宮,殺死了公子章及其隨從,參與殺公子章的人怕趙雍回邯鄲後報復他們,所以將趙雍圍困了起來,鑑於趙雍在趙國的地位,沒有人敢殺他,雖然趙雍多次揮劍要攻出,但是士兵只是圍而不殺,最終趙雍在行宮被圍困兩個月後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愛公子何嗎,當然愛,否則也不會把趙王的位置傳給他;那公子何愛趙武靈王嗎,答案也是肯定的,趙武靈王廢除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而立他為太子,並傳位給他,如此的大愛,他對趙武靈王可以說是感激涕零。但是,面對至高無上的王權,趙武靈王后悔了,他想收回來,為此不惜扶持公子章,讓他們骨肉相殘,而公子章此時也是鬱悶至極,好好的一個太子無緣無故就被廢了,他能甘心嗎,當忽然又得到父親的支持時,他也顧不得骨肉親情了,公子章曾多次加害自己的弟弟趙王何而未能成功,再看看趙王何,享受到權利帶來的無限榮譽後,他非常害怕失去,於是就發生了這著名的“沙丘之變”。
另一位禪位給兒子的乾隆皇帝的命運卻大有不同,1735年,雍正帝歸天,年僅24歲的愛新覺羅弘曆繼承皇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乾隆一生沒有太多的豐功偉績,但他卻靠著康熙和雍正留下的殷實家底,將清朝帶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乾隆帝活了八十九歲,他不但是最長壽的皇帝,也是實際掌權最久的皇帝,為什麼說實際掌權最久呢,因為乾隆六十年,乾隆把皇帝的位置禪位給了嘉慶帝,當上了太上皇,按照中國曆代皇帝的傳統做法,都是皇帝快死的時候才公佈皇位繼承人,乾隆帝之因為提前禪位,其實是跟他的祖父康熙有關係的,乾隆小時候天生聰慧,深得康熙帝喜愛,並把乾隆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小弘曆對於康熙大帝除鰲拜、平三藩、統臺灣、抗沙俄的偉績佩服的是五體投地,為了表示對祖父康熙的尊重,乾隆曾許下諾言,若是能夠長壽,他在位的時間一定不會超過康熙帝在位的時間,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所以,乾隆在執政六十年的時候主動禪位給了嘉慶,當時乾隆已經八十五歲了。
在古代,八十五歲算得上是高壽了,但由於乾隆善於養生,所以精力還比較充沛,此時他並不想交權出來,因為交出權利就意味著將失去一切,乾隆一生習慣了前呼後擁,習慣了至高無上,他非常清楚這樣做的不穩定走勢。只要大權還在,他就是九五至尊,他就能至高無上,他就能繼續享受著人世間的榮華富貴,這一點,乾隆比趙武靈王理解的更透徹。乾隆禪位時曾宣佈:“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也就是說,乾隆和嘉慶是有分工的,乾隆處理軍國大事和官員任免,嘉慶只是處理一些“民政”問題,而且乾隆還要每天對嘉慶進行“訓諭”,這使得乾隆的權威不僅沒有受到威脅,反而更加的穩固。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太上皇卒於養心殿,享年89歲,他帶著他一生最愛的古玩字畫和奇珍異寶“搬”進了清東陵。
都說錢財是“魔鬼”,但權利才是“魔王”,處理好了舉世太平,處理不好就是血流成河,趙武靈王的二元政治太過於理想,他破壞了周朝立下的嫡長子繼承製,規則雖然不容易遵守,但也不能輕易破壞,趙武靈王不但破壞了這個敏感的權利繼承製,而且還要推翻事實,重新掌權和分權,他可能沒想到,亂的不僅僅是制度,也是人心;反觀乾隆,這一點就做的很好,他怕亂,他怕他死後眾子奪權,所以他提前讓嘉慶當了皇帝,這樣就斷了其他兄弟的念想,避免兄弟相殘,他怕父子不和,所以就乾脆不放權,你只要聽話就行,這樣就避免父子相殘,由於嘉慶比較乖,所以乾隆沒想過要廢除他,而嘉慶也沒想過要提前奪權,一個是乾隆年紀大了,沒幾天日子了,這權利遲早是他的,另外只要嘉慶還是皇帝,哪怕自己沒機會親政,下一個皇帝鐵定還是他的子孫,他何必雞蛋碰石頭呢。
閱讀更多 鬥轉隨星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