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清朝有反清復明,為何元朝沒有反元復宋?原來是觸及這個底線了

觀點:之所以如此,大致因為四個原因:

  • 元朝存在的時間太短
  • 元朝沒有像滿人那樣強制漢人剃髮,動搖漢人底線
  • 元朝時,統治者對漢人的打壓過於嚴重、蒙古騎兵過於兇猛
  • 當中也存在起義,但都被元軍快速鎮壓
清朝有反清復明,為何元朝沒有反元復宋?原來是觸及這個底線了


元朝存在時間過短

元朝在相繼除掉西夏、金朝以及宋朝等政權後,終在1271年建立了大元帝國,雖然這個帝國國土遼闊,是巨無霸中的巨無霸,但它僅僅在歷史的舞臺中只存在了97年,終在1368年時被各路反元力量所推翻。也正是因為元朝的持續時間較短,沒有經過盛世、中興和沒落的過渡,而是直接從盛世到沒落的驟降,這導致了在元朝時“反元復宋”的口號沒有即時打起來和樹起來。

清朝有反清復明,為何元朝沒有反元復宋?原來是觸及這個底線了


元朝沒有動搖漢人底線

在漢人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為我們的主流文化,而其中所講述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更能顯示出古人將其視為底線。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為了收攏人心,故而在全軍下令“凡有踐踏麥田者,並皆斬首”。在政令下達後的某一天,曹操騎馬路過一片田地,可不巧的是,一陣狂風颳過驚擾到了曹操的坐騎,故而曹操騎馬誤踏了老百姓田地。此等行為依令是要處死的,為了能夠自圓其說、為了能夠將政令繼續推下去,曹操便以統一大業為藉口,用削髮來代替被處死。 由此我們便能看出,古人對頭髮的重視程度——“頭髮可以和性命相提並論”。雖然蒙古人在建立元朝後,對漢人採取了嚴酷的打壓,但是沒有觸及漢人的底線,故而在當時漢人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舉動。我們反觀滿清政府,為了能夠達到肉體和思想的雙重統一,滿人便強制漢人削去頭髮,紮起金錢鼠尾,對滿人稱自己為奴才,嚴重觸及到了漢人底線。

清朝有反清復明,為何元朝沒有反元復宋?原來是觸及這個底線了


元朝對於漢人的打壓過於嚴重

相對於滿清而言,元朝對於漢人的打壓是苛刻的,他們除了將漢人歸結為四個階層的末位外,還改革科舉選士制度,極大的限制了漢人能夠做到高層正職,以及中央正職的機會。嚴重限制了漢人的權力與權利。而蒙古貴族還大量兼併漢人土地,讓漢人整日只為吃飽穿暖發愁,斷絕他們上進的物資資源和基本保障。最後一點是最絕的,都說“槍桿子裡出政權”,蒙古人為了防止漢人造反,故而解除漢人籍武裝、沒收地方民間一切兵器。這就使得漢人在後來想要造反很難,直觀原因便是被蒙古人極大地限制了漢人造反的能力。

清朝有反清復明,為何元朝沒有反元復宋?原來是觸及這個底線了


在元朝也有起義,但元軍的鎮壓速度很快

在元朝初期以及中間一段時間,也存在農民起義,以及所謂的宋朝舊室起義,但是這些情況都被能征善戰的蒙古騎兵給火速鎮壓了。因為那時蒙古騎兵的戰鬥力較為兇悍,而地方性質的起義只能在一定的區域內鬧騰一段時間,從而導致後期元朝沒落時,朱元璋、陳友諒等豪傑的起義在無形中被放大多倍。也給人們造成了從元朝初期到紅巾軍起義前,漢人沒有進行抗爭的假象。

清朝有反清復明,為何元朝沒有反元復宋?原來是觸及這個底線了


以上便是“史廖未籍”的解答,一個愛好歷史的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