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折磨"

對於嬰幼兒身上的神秘知識,人們從未停止過探索,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寶寶,深入感知他們的世界,讓人類從嬰幼兒起就獲得

更加高質量的養育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

隨著大量的數據採集,我們可以得知嬰幼兒的成長髮育有著他們自己的規律,一切並不像我們作為成年人想象的那樣,如果照顧不慎,我們很有可能傷害到小寶寶。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嬰幼兒的那些"大分歧"理念的"真相"吧!


1. 寶寶第一聲哭還是笑無所謂,別"瞎講究"


有些家裡的老人總是愛"瞎講究",給娃裹得包被得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必須女娃用粉色男娃用藍色,不然就會養成"娘娘腔"的,還有說寶寶第一聲要是哭才正常要是笑了就是"剋星",要趕緊去全家燒香的。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

這些所謂的講究完全是沒有根據的事情,雖然現在年輕的孕媽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經不住老人多唸叨,講一些民間傳說,最後也就信了,成天唉聲嘆氣的,看著孩子也親不起來。

我想說:千萬別這樣!

這些所謂的"經驗"都是沒有道理的事情,很多時候只能說是巧合罷了,現實生活中寶寶第一聲哭或者笑都不重要,寶寶生下來要大哭其實是對外界的溫度敏感,畢竟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周圍都是暖和的羊水,而出生後周圍就顯得寒冷,他們就會覺得害怕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

另外寶寶出生之後發聲也是為了幫助肺部排出液體,鍛鍊胸腔儘快學會呼吸,否則很容易缺氧窒息。


2. 寶寶的第一口奶真的不重要,早點吃奶別餓著娃


前些年一直提倡的母乳餵養,後來又被相關方面的人員各種打臉,其實奶粉的成分已經能夠做到無限接近母乳了,寶寶從一生下來就喝奶粉,就算一口母乳都不喝也沒事,不會影響健康。

有不少寶媽堅信母乳餵養才是最好的,也堅持認為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口奶必須是母乳,喝了母乳才能喝奶粉,結果自己半天不下奶,就讓娃一直餓著,有的甚至能餓

好幾個小時,娃一直餓得直哭,媽媽也跟著哭,這可真的是沒必要!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

醫院裡醫生通常都會讓孩子媽媽趕緊給娃餵奶,別等,如果寶媽沒有奶,醫生也會讓家屬趕緊去買奶粉,要按時按量趕緊開始餵養,否則孩子一旦在新生階段低血糖

了,往往會一輩子低血糖、體質變弱。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小的時候家裡嫌棄她是女孩,剛生出來之後就被扔給外婆帶,從出生算起一天後才吃到奶粉,家裡人也不待見,後來她長大了體重一直徘徊在84斤,一旦想增重就會發燒嘔吐,很快變得比之前還瘦。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

除此之外,新生兒時期如果沒有好好餵養,孩子長大後還會有體虛、氣血虧的毛病,女孩子很容易手腳冰涼、痛經,長得瘦弱,消化能力也差,身上難長肌肉,也就沒什麼力氣。


3. 2歲以下的嬰兒一哭就要抱,別等


之前橫行世界的"狼式教育"換了一個包裝,開始流行"虎媽虎爸"這種聽上去很"強者"的教育方式,有不少家長覺得這種教育方式能讓孩子早早學會自立,變成一個勇於挑戰的強人,因此逼著孩子大冬天脫光了去河裡游泳、穿短褲短袖長跑等等。

結果還不是把娃弄得"自閉了",不願意接近爸媽,親子之間關係很冷淡,對爸媽很抗拒。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

然而這種教育理念不僅折磨著兒童,甚至還對嬰幼兒"下手了",他們提倡的"哭聲免疫法"要求家長狠下心來,對小嬰兒的哭聲無動於衷,不要去抱孩子,強硬地拒絕孩子的撒嬌。

有的家長表示,寶寶才2歲啊,這樣能行嗎?

然而各種所謂的"育兒好文"告訴家長:能行,只要堅持下去,你會得到一個特別省心的寶寶。


結果呢?當寶寶真的變得省心了,寶媽發現孩子冷漠到彷彿真的是"充話費送的",對父母完全失去了可愛的笑容和親近的交流,簡直比路人還冷漠,不僅冷漠,他們還會抗拒你的靠近,嫌棄你們。

準爸媽要拎清這3點,別讓一時的無知,成為新生兒的

然而教育學家的實驗和研究證明,嬰幼兒在2歲以下對於周圍的環境還不能夠自主探索,並且分不清自己與世界的區別,他們所有安全感的來源都是母親,因此他們格外需要與母親親密接觸觸碰皮膚能夠讓他們安心下來再玩耍。

如果你的寶寶哭了,別猶豫,抱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