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人类发展文明,是有无数次的改革,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如今,整个社会格局已经趋于完善,基本上,只需在前人凝结的智慧上小修小补即可。但古时,由于文化思想的落后,导致不少腐朽落后的制度,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战国中后期,以秦国为代表的老牌势力集团,率先举行了重大的改革变法。同时,赵武灵王所倡导的胡服骑射,也是这个阶段最为著名的变革。胡服骑射其本质,或许还是在模仿商鞅变法,但是赵武灵王并未学到其本质,胡服骑射也给赵国埋下了隐患。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战国初期,基本上是延续了春秋末期的乱世格局,齐国,楚国,还是最为庞大的老牌帝国。而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韩国、魏国,也成为齐国楚国积极拉拢的对象。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继位,当时的赵国,只是不太起眼的诸侯国。赵国不如魏国地域优渥经济实力强,也不如韩国左右逢源。加之赵国还要忍受,诸如匈奴北方敌人的侵略,赵国真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赵武灵王作为我国英才明君,决定向林胡、楼烦,等胡人部族学习他们的治世方针,这在当时看来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毕竟赵国乃是正统春秋之后,这些北方部族,还是低贱下等的蛮夷,至此赵武灵王开始了胡服骑射。他首先在边境推广学习胡人的生活习气,改变了本国平民以及臣子对穿戴的习惯。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古人对于自己的着装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那些达官贵人,更是在意自己的装扮。类似赵武灵王这样的大王上朝时,都需要戴一顶华美的帽子。可是赵武灵王却改变了这样的装扮,仅仅是用非常简单的编织帽子,当作自己的“朝冠”。其目的就是想减轻,赵国上下对于华服的垂涎。同时赵武灵王改了鞋子、衣服等等,穿着陋习。并且赵武灵王还下大力气,提升赵国骑兵的战斗力。赵武灵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胡服,而胡服就是我们常说的“短衣襟小打扮”。骑兵,穿着更加轻便的服装,在马上作战时会更加的从容不迫。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之前各国士兵都穿着的,都是用金属打造的重铠甲。但是,这样的装备,遇上身形矫健的胡人骑兵时,则变成了活靶子。所以赵武灵王,提升本国骑兵战斗力,他还收编胡兵为己用。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收编了一部分楼烦、林胡士兵,利用这些“外籍兵团”,增加本方骑兵的活跃程度。所以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是一场重大改革,他提倡穿胡服,学骑射,提升本国骑兵战斗力,与抵抗周边各国以及游牧部族的侵略。只可惜,赵武灵王所施行的这项改革,其实本质上,和商鞅变法非常接近。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只不过商鞅变法,并不是像赵武灵王,采取如此浅显的改革。商鞅在秦国,他首先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军功制度,通过对人性的激励,在战场上保持嗜血的渴望,这可比仅仅强调外层含义的胡服骑射更加毒辣。而且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过于侧重军事实力,但并没有涉及整个底层制度的改变。但是看看商鞅变法,就连出身平民的白起,都能成为闻风丧胆的“杀神”,这在赵国是不可能的事情。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而且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国君较为平庸,胡服骑射本就是反其道行之。因此赵武灵王只“只管杀不管埋”,导致赵国在实力突飞猛进之后,反而遭到其他各国的觊觎。因此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只是非常偏执的改革,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政治制度的革新。因此赵国距离,齐国和楚国还是有较大的实力差距,要不然也不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国用消耗战击溃。

胡服骑射是另一种的商鞅变法,可最精髓的东西,赵武灵王却没学到

​赵武灵王这样的变革汲取了他国的革新理念,尤其赵武灵王非常欣赏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本质上,只是商鞅变法的蜕壳重组,但是赵武灵王,还没有学到其本质,他只是流于言表的进行浅层次的革新。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已经彻底退出了诸国争霸,苦苦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根本的原因还是赵国王君,一代不如一代,没有经过底层改革的国家,是难以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和实力的。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