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工作中,你学到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大大洲哥


在我所经历的工作单位中,没有哪一个让我感受像现在这家公司的感受一样深刻。这可能是因为,公司小,能更深入地与管理者和老板打交道,才明白了职场上的本质。


我分享以下几点:


1.不要轻易被外表所迷惑。


这里的外表可以指公司外表和领导者的外表。过去在大公司上班,能接触的也就是自己部门这些事情了。好不好,自己心里清楚。


但是进了小公司,不仅仅是你面前的三亩地,还有你周围的一大片,你都能接触到。很多时候,那些外表看起来好、领导者看起来为人不错。


但是仅仅只是外表的。


很多时候,内里可能和你想象中不大一样。


讲一个事例吧,有一次邻居部门的一个女同事生病请假没来上班。老板找到领导问怎么回事,领导如实作答。


本来以为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谁知道有一天部门领导提起这个事情时,让大家少请假。说了上次邻居部门请假的事情,原来老板后来又找到了那个领导,敲打地说,让以后部门的人少请假。


不管什么事情,工作始终要放在第一位。


平时看老板看领导,都觉得是关怀员工的好领导,但是一遇到事情,一遇到自己的利益被侵犯,马上就要起攻击姿势了。


所以,无论身处哪个部门的哪个岗位,看事情和看人,都不要看表面。


02.让你说真话,不一定要真要全部说实话。


这一点深有体会,不管领导怎么想方设法从你嘴里撬出点什么,一定要假话真说、真话假说。无一例外,大多数领导都不喜欢听那些“逆耳忠言”。


尽管领导让你放心开口,表示不会计较,但是不表示人家真的不会计较。


还是邻居部门的姑娘,有一次开会的时候,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对公司对领导的意见想法。当然了,前提是老板让大家真的这么讲,要踊跃发言。


结果这姑娘一说完,领导的脸色就变了。


虽然嘴里还在说,建议提的好。但领导真的会听进去么?


即便是古代的明君,也做不到全听得进去“忠言”,要不然哪来的腐败贪污现象呢?


03.不要对你身边的同事掏心掏肺。


这一点,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我曾经对公司同事交心、一起约吃饭,但是后来却因为工作上的矛盾,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怎么说呢,好的时候,多多少少也有发过牢骚、提过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定时炸弹。


很多网友都曾提过:是否要把同事当成朋友。


其实同事能变成朋友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而且但凡涉及到彼此的利益,说翻脸就能翻脸。所以我认为有这种想法和行为后,就一定要做好翻脸后的准备。


大童小逸y


工作十年,从各种经历和教训中总结了几点:

一,祸从口出,不要随便在背后议论别人,职场中没有人替你保守秘密。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人告诉自己工作中的各种规则,那时候年轻气盛,感觉谁对自己好,就对人家掏心掏肺。

有一次一个同事喊我出去吃饭,诚心的告诉了我一些工作中的事情,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如获至宝,当时就把那个同事当做了知己,在聊到领导的时候,就说了几句抱怨和发牢骚的话,当时并没有在意,可能也是那个环境,让我顺嘴把这些话说了出来。


过了两天,领导就单独找我谈话了,让我把心里的牢骚抱怨说出来,忘记了当时具体的谈话内容,只感觉自己被人出卖了。

我并没有去找那个同事质问,因为我知道是我自己太天真,之后我牢牢记住了这个职场规则,哪怕所有人都在背后议论一个人,我也只会听听而已,当作一个笑话。

二,工作中要学会拒绝,坚持自己的原则。

工作后你会发现,如果一个同事不懂拒绝,他会很累,而且最有趣的是,他并没有太多朋友。

尤其是那些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参加工作后,想要做好工作,同时也出于对前辈的尊重,会比较积极,也会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如果同事和领导安排给你了太多工作,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和你岗位所承担的极限,一定要及时拒绝更多的工作分配。
因为你如果不拒绝,领导不清楚你的底线和承受能力,你拒绝了,领导反而会认为你是一个有分寸的员工。


替同事承担了太多,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也许你的一次小小的拒绝,就会得罪他,反而得不到别人的感激。

“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就是真正的朋友要相互把握分寸和原则,不越过对方的底线。

三,那些嘴里整天念叨辞职的人,往往不会辞职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师傅就说想辞职,而且不止一次的提到辞职的事情,十年过去了,身边很多同事真的辞职了,而他还在单位工作着,时不时的还会提到辞职的事情。




-End-

记得关注我!一起笑看职场百态!为每个职场人点赞!

只谈一二


在工作中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肯定什么都得不到

2014年底的时候我到宁波一家工厂做销售工作,去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外销,内销只有一个业务员和一个发货员,就是做做老客户的维护,内销业务基本停滞。

我当时既负责网络推广打理阿里巴巴店铺,还要负责接待客户,等于又要做推广还要做客服,客户下了订单,还要跟踪生产进度,货发了以后有售后问题的还要处理售后问题。

我进这家公司的时候,是电商部经理带我进去的,后面她负责打理天猫店,我负责阿里巴巴,她这边有客服有售后,而我只是跟她共用一个美工,人员的匹配上我这边就比不了,何况作为运营她的收入是我的三倍还多。

最开始的时候,我想着毕竟是人家带我进来的,人家工资拿的高是人家的本事,谁让自己不会跟老板谈呢?

可是慢慢的,我们各自的业务量差距越来越大,天猫店业绩最好的时候,是双十一做活动,那一个月销售额满打满算三十多万,而我也是三十多万,由于做活动,天猫售出的产品利润也不高,甚至算上各项投入还亏钱,相比之下,我这边近乎零成本,单是利润点就比天猫的利润要高。

那一次我想着这么明显的差距,明眼人都看的到,老板肯定会奖励我的吧!

结果,那个月我的订单里面,有一批货的价格是老板特批的,算工资时,老板说那批货没什么利润,不能按照正常的提成方式算(正常是一个点的提成),这次只能按0.8个点算。

你不能按正常方式算提成,你特批的时候怎么不说呀?现在钱到手了你要扣我钱?

当时我心里很不高兴,我一个人的业绩比人家几个人还要多,你不奖励还要扣我钱,看老板那坚持的神色,估计争也争不到,深吸一口气,随他去吧!经过这个事儿,我认清了你是个什么人,别看你是大老板,我在心里照样看不起你,你这么大老板不就是喜欢欺负老实人?

因为这事儿,我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正好赶上快过年了,想着多挣点钱好风风光光回家,我就逼自己不再想这些糟心事儿了,结果冷静下来以后,我发现我突然不是那么在乎在这家公司里的得失了。

虽然在待遇上面受到苛刻了,但是在这家公司我学到积累到很多东西,比如我现在做网络推广和写文章都比以前更加的熟练,我做客服也认识到很多客户,这也是我积累下的资源,我做售后处理产品问题,让我对产品了解的更加透彻,甚至拆装我都会,这些东西都是我的,老板再苛刻,这些东西他是拿不走的吧?

如今我早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自己单干了,我依然做着以前熟悉的工作,但是我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如果没有在之前那家公司的积累,我可能依然四处找工作,依然只是个打工仔,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

所以,朋友们,也许你在一家公司所有的辛苦付出并不能收到对等的回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正在不断的磨砺,锻炼,你的工作方式方法包括在工作中积累的各种资源人脉都会越来越强,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回报。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真争取不到的我们也不要因此而失落。

书上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我理解的是,只要你足够的好,那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自然而然拥抱你,属于你,加油!!!


付东升


工作中,我学到的深刻道理有很多。

只要是身在职场的人,或多或少都被职场“教育”过,工作的时间越长懂得的道理越多。下面我就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1. 要干一行,爱一行。有些初入职场的人,比较在意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不是跟所学的专业对口,如果不对口就从内心里抗拒这个工作,我们要摒弃这种观念。单位不会给你量身定制工作岗位,即使有跟你所学对口的岗位,也不一定把你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我们大学读一个专业花费四年时间,而自己的职业生涯大概有四十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学好一个新的专业。

  2. 不要混日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懒,不能混日子。混日子不仅自己的职业技能得不到提升,浪费了大好时光,也给领导留下了不上进的坏印象,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3. 要坚持学习。从学校毕业,只是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并不是以后就不用学习了。步入职场以后,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学习很快就会被职场所淘汰。
  4. 踏实做事。职场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得意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失意的时候也不能自暴自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心浮气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做事。

  5. 要懂得感恩。无论工作单位是好还是坏,你的工资都是它给的,也是单位让你从一个青涩的学生,变得逐渐成熟起来的。同事之间,对你好的同事让你感受到了温暖,对你不好的让你感受到了世态炎凉,都让你的心历成长起来了。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大家对职场还有那些感悟呢?

多彩阳光


无论是对于员工还是老板,在职场中我们都会学会很多道理,比如要保持终身成长,要多学习,不要和同事走得太近,要有斜杠力等等,但我最想说的,对我们今后成长帮助最大的,是这1点:

不相信“是金子迟早会发光”。

我以前有个同事,加入公司大概2年后提出辞职。他进来时是我面试的他,当时他对业务和行业的理解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几乎毫不犹豫地决定聘用他。

但是他来了之后,沉默寡言,每一次团队开会讨论,极少听到他的声音,日常也几乎看不到他的曝光。


我让他的经理给他分配业务,希望他能够抓住机会崭露头角。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不太和上级交流,也几乎不怎么讲自己的工作进展和建议。就这样,他的形象在我眼中又变得模糊了。

年终回顾时,经理和我提起他的表现,他说,这个同事其实很懂业务,但是他比较喜欢自己闷头工作,不太懂得和别人交流,也不会利用团队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问题。

他离开的时候,我们进行过一次交流。他感觉在这里发展受限,不受重视。我问他,你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会不受重视呢?

他沉默许久,然后说,我相信我的能力,我每天也都很努力,只是我不太愿意去show自己,我总觉得只要够努力够优秀,就有人会看见。但事实证明,我这种方法并不成功。

同事这种情况,你是否觉得熟悉? 你可能认为自己是公司最努力的那一个,加班最晚的是你,脏活累活是你,业绩最好的是你,但是晋升和加薪却轮不到你。和你同期进公司的人,也许几年后已经比你领先了很多,而你仍然在原地踏步地埋头苦干。

出现这种情况公平吗?可以说不公平,也可以说公平。一个人再有能力,如果不会展示自己,不会利用团队的力量,那么TA就很难被发掘。因为被沙土埋起来后,就算是金子也无法为人所知。

所以,现在是个人IP的时代,要勇于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展示自身特质,才能让自己变得优秀和出彩。


我想给你提供两个方法:

1,寻找曝光机会,刷存在感

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刷存在感。如果一个本身就很优秀的人,懂得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懂得时不时将自己的成功案例分享给大家,懂得有意无意让老板看到你的杰出表现,那你在别人眼中已然不同。

是金子,就要敢于自己跳出来告诉大家,嗨,我在这里。我做了一些很棒的事,我愿意和你们分享,希望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被人看到闪光点。


2,和团队合作,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身为职场人,无论能力孰高孰低,都要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能力弱,团队成员会给你更多的帮助;能力强,邀请别人一起参与,团队成员会对你更加认可。

当团队和你紧密的工作时,你的影响圈就逐渐扩大,你的个人口碑和曝光度也会得到迅速提高。越多人知道你认可你,你的优势就越能得到放大。


不要再相信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废话。缺少周围环境的照射,光芒从何而来?不主动,你就无法被发掘。更何况现在金子这么多,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


如果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
我是薇安。创业公司CEO,前世界500强高管,资深教育专家,演讲成交教练,畅销书《迭代》作者。只写接地气的成长干货,一起勇猛精进,一起活到淋漓,欢迎关注@薇安说 。

薇安说


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曾经深思过,想到了很多,谈不上最深刻的道理,只能说有几点都很深刻吧。有些事情想起来并不是很难理解的道理,只有经历过了,才能够体会的到。

1.做上领导的位置之后才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

记得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你觉得领导不如你怎么办?”。在我刚毕业的时候,年少轻狂,也经常这样想过。但真到了自己当了领导之后才知道,当领导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既然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出众之处。

比如,对于业务特别精通;业绩特别突出;对于人际关系处理得当;能够团结起一群人做事……

看上去领导什么事也没有,整天喝喝茶,聊聊天,好像谁都能做。但真遇到矛盾的时候才知道,难度超越任何技术性的工作。管理管人心,而人心最世界上最不可琢磨的事情。

2.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我说的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舒服,觉得很丧。但是确是事实。当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要想有回报,就一定要付出。付出是一定要的,只不过别的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有没有回报就不一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算业绩做的再好。如果做不到远远超过第二名,但第二名却是一个很会哄领导开心的人,或者说很会逢迎的人,那么提拔的时候,你也会是落选的那个。

有人可能不平,这些领导都是瞎子吗?当然不是,会处理关系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能力,而业绩第一名只代表一方面能力。

再比如:你与一个大学同学都是同一水平,而你的家庭条件就是很一般,而另一个却家民显赫,相对而言,你就算再努力,可能也要多花五年到十年的光阴才可以追上你那位同学。

3.不随便开除员工是一种仁慈

以前才开始带团队的时候,新上任时都会换一批不听话或者不爽的员工,然后换成自己人,我想很多的领导都做过这样的事。

但后来我听做公务员的哥哥跟我讲了一句话:你开除了他,他可能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了生活来源,未免过于残酷,不如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让他成为你的得力干将。

从此我再也不随便开除员工了,因为虽然在当下这个社会不至于吃不上饭,但是可能会造成他们的生活拮据,这是事实。因此我把开除换成了培养。


生活不易,且活且珍惜。我的这个经验某些人看来貌似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也不想强调什么,本人所言也并非什么金科玉律,不过是一些个人的小总结。如果对于各位读者有了一丝丝的启发,我实乃幸甚之至。


朴素思维


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出差喝多了,很幸运大巴上一位大哥一直照顾我,清醒后聊了起来,原来大哥是某空调品牌销售总监,和我谈了很多多年的职场感悟,送给我一句职场警句,“千万别抱怨,抱怨必吃亏”,当时只是字面上理解,但随着后来这么多年一直做企业管理,越来越有更深的感悟,因为职场上爱抱怨的同事随处可见,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企业发展的都不顺利。就起原因,简单总结和大家探讨:

1,爱抱怨的人,很少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都是企业或同事或客户的原因,发现不了自己问题,也就很难进步。

2,爱抱怨的人,他的工作效率一定是低的,因为他心里有口怨气,工作消极,又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呢。

3,爱抱怨的人,总是给别人带来负面情绪,很难和积极上进的优秀员工有交集,那么你这样的工作环境如何做出好业绩呢。

4,爱抱怨的人,机会总是最差的,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你说领导是给积极向上的员工还是给消极的员工呢。

总之,我觉得抱怨是弱者的表现,是无能的表现,把问题牢骚给别人,难道别人会帮你解决么,别人最多同情一下你的软弱无能。所以在企业中“千万别抱怨,抱怨必吃亏”,既然选择企业去工作,就要全力,不留遗憾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分享职场点滴!


笃行智囊


在工作当中我学到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这一个题目让我特别想要回答,其实从出出校门到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状态,发现人一旦安于现状就会被淘汰,而且对风险的领域应该是基础很薄弱,所以我觉得在工作当中学到最深刻的道理就是要keep moving。真的是这样子,如果在每一个阶段都做一个无脑跟随者,那到最后自己也会被淘汰掉的,像我经常跟很多的朋友在讲,说每个阶段我觉得我的选择都是对的,不管是自己刚毕业的时候的工作,还是之后的选择,再到最后的创业每一步,我觉得都是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一些对未来的思考,然后在。这个动物的过程当中找到平衡。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悟到最深刻的道理就是要保持移动要保持鲜活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温室避险指南


如果你想从别人的经验中寻得道理,少走弯路,那就不要划走了。

以下12条道理你或许听过,或许第一次见面,但这些是我在月薪3300到月薪11000的经历中总结的职场黄金法则。



工作中,别再说“不可能”

工作中有很多“不可能”是自己找的退缩的借口,假如有一丝希望,都应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失败了,只不过回到原点,但万一成功了呢?从今天起,面对你认为达不到的困难,把“不可能”变为“我试试看”。


保持水准

我见过许多人的工作成果忽上忽下,也许你的上司或客户不会说什么,但比起60分-80分-60分的转换,不如每天保持70分,偶尔达到80分给人的感觉更好。

忽上忽下就像过山车,虽然偶尔刺激但给人不安全感。一个保持水准的人会更容易给人安全感


别怕做选择

工作中怕做选择,是因为选择会让你面临风险

可如果不做选择,你一样面临着风险,因为你放弃了有可能溜走的机会


敢于表达观点

许多人在工作中怕被质疑和否定,所以选择仅完成被分配的任务,这样做没错,但长期下来你只是个合格的执行者


如果能在每次执行中总结经验,提出改进观点并加以执行,有一天你会从执行者变为领导者。

把小活干的有声有色

别小看不起眼的小活,例如做个工作汇报、会议纪要。如果糊弄过去,那么在领导眼中会觉得你的能力仅限于交上来的水平,以后也不敢交给你额外的工作。


但如果你能把小活做的出彩,有声有色,领导会在一次次小成果中得到惊喜,你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职场是最容易量变引起质变的,每一个不起眼的小活都会决定它是助推器还是绊脚石。


工作多做一点

这点不是让你加班和重复工作,而是在工作中多走几步

想要在职场工作中里不狼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老板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工作中,尤其涉及多部门支持的工作难免有摩擦,当在你负责的步骤出现分歧时你应该

综合利弊,做出自己的判断


毕竟你的目标不是取悦同事,而是出色地完成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你认为正确的判断,是推动工作的关键


学会多问

我见过在职场中从不问问题的人,他们怕麻烦别人并且觉得问问题是一种贬低能力的表现,宁可多花几个小时上网查资料也不愿意张嘴请教别人。


职场中的独立没有错,但除了互联网,周围的同事和上司都是你学习的资源


事实证明,没有人讨厌被请教。向同事请教,不仅可以高效解决问题,还可以快速拉近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站在别人的角度处理工作

如果你是做自媒体,像我一样给自己打工,那么没问题,你可以写任何你想写的东西,并对此负责。但如果你不是,你就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处理工作


举个例子,你的上司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效率极高,喜欢用最少的话传递最多的信息,如果你递上去的报告长篇大论,读5分钟还抓不到重点,那么这份报告交上去的效果就可想而知。


再比如你的同事是个慢条斯理,思考问题比较简单的人,那么你和他交接工作就不能一两句话完事儿,需要尽量细的和他交接清楚,并时不时问他是否理解了。


多花几分钟不怕,工作出现纰漏的后果就不是几分钟能解决的事儿了。


赞美可以通过第三人

这一点可能会让你误解,不是直接赞美不好,假如你很会说话,赞美恰当,场所时机合适当然好。但如果你自认为没那么好,可以通过第三人传递你的赞美。


比如一次你的工作成果出色,领导前来表扬,这时候除了感谢这位领导的栽培,还可以向领导表达工作中确实帮助了你的同事或上级。


这次XXX和XXX在初期和我一起讨论帮我确定了思路,多亏了他们,不然我自己要想好几个晚上了”


一两句话的事儿,不仅让领导感觉你是个知恩图报、团结同事的人,等到哪天领导向你的同事提起这件事,同事也会对你好感倍增,说不定哪天还会专门谢谢你在领导前美言几句。看,一举多得。


网络上吵架,咖啡厅和解

现在的公司基本上都愿意通过网络解决沟通问题,正式点的发邮件,非正式的传微信,在沟通工作时,很容易一来一回造成矛盾,甚至爆发、争吵。


但这些都无所谓,大家还是要一起工作,可想要化解之前累积的问题,尽量不要在办公室解决


休息时间邀请他到楼下的咖啡厅喝杯咖啡,不领情就买上来到公司的休息区。


有人会问:要还是不领情岂不是很尴尬?放心,大家都是成年人,矛盾后会趋于理智,同在屋檐下,以后的工作有可能完全不接触么?


恋爱中的台阶有的人会抻抻,职场里的台阶聪明人都想下



一杯咖啡,放下芥蒂,敞开心扉的聊一聊,也许当时的流程上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不得不争取你的利益,对方也会和你说说当时据理力争的原因。


喝完咖啡,不仅化解了矛盾,也找出了争执的原因,下次的工作中也可以避免了。


别怕失败

许多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当然很好,但有些人对自己的要求高到不允许有一次失败,这难免有点牵强了,要知道,天下没有不曾失败的工作我们总可以在“失败”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


判定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一张绩效评定单上,而在于同事的评价、领导的反馈、成员们还想不想和你二次合作


对帮忙的人心存感激

最后一条我想说的是感谢心态。职场拼的不光是工作能力,还有人脉和口碑

职场中,互相帮忙的事很常见,在每一次得到帮助后,不仅要表达感谢,还要心存感激。


每一个帮助你的人都想让你好,他们本可以不那么做。(如果觉得对你有所帮助,就帮欢喜点个赞叭!)


关注@欢喜进化站,一起自我精进。


欢喜进化站


在职场中,有的话说出来虽然很负面,但是还是想说:

1、如果你隐约感觉有人不太喜欢你,不要怀疑,那个人在背后早就把你讨厌透顶了,甚至比你想象的恶毒一万倍,所以不要试图去友好,应该拿出冷漠的态度并且尽量远离。

2、如果你犹豫有些话该不该说,不要犹豫,千万不要说。你潜意识里觉得不该说的话,都是说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会被人抓住话柄的。

3、职场上能力和情商同等重要,你有能力,处处给人面子和帮助(清楚帮助的界限在哪里,不要什么忙都帮),铺垫好的人际关系就是给自己铺路,就算不往高处走,起码不会有人给你使绊子。

4、懂得去识别人,你帮助过的人,他们给予你各种反馈,如果他们也会反过来帮你的人,值得在工作上一起合作。同理,如果你帮过的人,对你毫无感激之心,反过来还嫌你没把ta屁股擦干净的话,敬而远之,这种人就是坑,只会给你造成困扰,尽量远离。

5、对于站队这个问题,只要你有能力,站不站其实不重要。比如我们单位有个同事,刚刚到单位的时候比较幼稚,被很多人挖苦讽刺,但是他毫不在意,没多久就考了博士去了另一个更好的单位。现在大家一说到他都是他很厉害什么什么的。画风突变。总结:厉害的人,一个人就是一个队伍,无能的人,即使组成队伍也是一盘散沙。

6、对领导,永远保持尊敬,永远在领导面前保持理智。不要因为他的表扬而翘尾巴,说些狂妄自大的话,也不要因为他的批评而气急败坏,和他对着干,都不明智。做好自己的本分,能够替领导分忧,比送礼,溜须拍马都更能深得领导的心。

7、永远记得一句话,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不遇到点困难挫折是不可能的,心态最重要,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因为别人一两句话而眼泪汪汪,北上广以及所有地方都不相信眼泪。

8、每个人都会犯错,最厉害的人不是不犯错,而是最快速度意识到自己的错而去改变,把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不要怕正视自己的缺点,没有人天生完美,玉不琢不成器。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永远狂妄自大,觉得自己十全十美,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把所有矛盾和责任都推卸到他人身上。可能大家一开始在一个起跑线上,只有不断修正自己的人才会跑到前面,跑偏了还在嘲笑别人的人,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

9、最后,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比什么都好用,不然赚的钱都拿去医院,所有一切都毫无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