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郑庄公手下大将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拉开春秋战国大幕

郑庄公手下大将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拉开春秋战国大幕

周幽王为了搏美人褒姒一笑,竟然点燃烽火台,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大戏。结果导致身死国灭,犬戎攻破了镐京,西周王朝灭亡。

西周灭亡,周幽王被杀,当年被他不待见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周平王。但是此时的国都镐京支离破碎,已经不能够再作为一国之都了。

所以平王在诸侯国军队的保护下,东迁洛邑,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洛阳。此后的周朝,便进入东周王朝时代。

而从东周开始,周王朝实际上就已经名存实亡,每况愈下。

大家都知道东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分成两个时期,一个叫做春秋,一个叫做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前,东周属于春秋时期;而从周威烈王24年三家分晋开始,东周便进入了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天下大乱,共主周天子毫无权威可言,所以诸侯争霸,群雄四起 ,逐鹿中原,烽火频年, 民不聊生。

第二,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大变革时期,由原来的分邦建国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既然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八百诸侯谁说了算呢?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多的霸主。

一提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家都耳熟能详。关于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第二种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和越王勾践。

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最早拉开称霸序幕的都不是这五位大佬,而是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充当小角色的郑国。

郑庄公手下大将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拉开春秋战国大幕

01、郑桓公的迁国梦

郑国立国时间比较晚,开国国君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厉王是西周末期的一个无道昏君,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将他赶出了国都镐京。

所以郑桓公是到了西周末年才被封为诸侯的,而且郑国封国当时的位置靠近犬戎,是作为周王室的屏障,抵御犬戎入侵的。

因此,郑桓公很不开心。因为这个地方老打仗嘛,是一个四战之地,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还时时刻刻面临着生命危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所以郑桓公处心积虑的想要搬个家。但是天下的土地都已经被先王分封殆净,无处可搬。这时,有一个大臣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建议郑桓公搬迁到今天的河南一带,虽然离国都镐京远了点,但那里土地肥沃,经济发达,还没有内患外忧。

可是河南虽好,但却已经有诸侯国捷足先登了。当时毕竟是西周时期,诸侯之间碍于情面,不好兵戎相见。

这位大臣对郑桓公说:“那些诸侯国不得人心,国君暴虐,咱们去了之后一点一点蚕食他们的地盘,一定能够找到立足之地。”

郑桓公觉得此计甚妙,所以就开始往河南搬家,硬是在两个小诸侯国之间挤出了十座城市,然后以十座城开始为基础,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完成了国家的搬迁。

今天河南的新郑便是名出此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郑桓公处心积虑地想躲犬戎,但是最终,在犬戎攻破镐京之时,他率军拼死救援,光荣牺牲。

郑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郑武公继位。武公大力经营,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平王东迁的时候,郑国军队担任护驾的任务,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武公时期就为郑国的强盛打下了基础,到了武公的儿子庄公继位之时,郑国已经在中原地区混的风生水起,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郑庄公手下大将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拉开春秋战国大幕

02、郑庄公黄泉见母

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是倒着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的,差点没给他妈折磨死。在医疗水平低下的中国古代,难产对任何人任何阶级的女性而言都是要命的事。所以庄公出生之后,他妈给他名叫做寤生。

寤生就是当时的大白话倒着生的意思。可以看出郑庄公的母亲非常不喜欢这个儿子。

他妈喜欢谁呢?喜欢庄公一奶同胞的亲弟弟,共叔段。

但是因为庄公是长子,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庄公才是郑国国君的不二之选,所以他妈在他爸耳边再吹枕头风也没用。

庄公继位之后,他妈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待见他,依然非常喜欢小儿子共叔段,经常找庄公为共叔段讨要封地、封赏,还要求庄公把郑国最发达的一个城市京城,赐给共叔段做封地。

郑庄公所有的要求都答应,任凭母子俩予取予求,甚至很多大臣都看不下去了,说共叔段都快成君主了,国有二主,必乱啊。郑庄公却只是微笑不语,被进谏的臣子逼得急了,才说了句类似“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至理名言。

嗯,郑庄公不是傻瓜,他是大政治家。

这样一来,这娘俩就越来越膨胀,认为庄公软弱可欺,开始如郑庄公所预料的走向疯狂——要造大哥的反。

结果可想而知,早有准备的郑庄公突然采取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弟弟给铲掉了。随后,郑庄公软禁了自己的母亲,并立下誓言,黄泉相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虽然母亲和弟弟不仁,他才不义的,弟弟辈分低,干掉也就算了,但作为一国之君,却将母亲软禁起来,毕竟属于不孝,对名声不好。庄公身为国君,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不可能说改就改。怎么办?自然会有大臣给他找台阶下。

不久,就有一个大臣就给他出了个主意,他让挖了一条地道,地道里的地下室就可以算做是黄泉啦。

庄公一听大喜过望,连忙吩咐照办。于是庄公与母亲在地道中相见,黄泉见母,传为美谈,大家都说,郑庄公真是一个有孝道的国君啊。

郑庄公手下大将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拉开春秋战国大幕

03、郑国的霸权行动

国内摆平了,庄公在国内的威望如日中天,在这个时候,庄公把目标瞄向了郑国之外,打算在国际上扬名立万。

于是庄公就跟齐国、鲁国两国结盟,把许国、宋国这些小国打了个落花流水。然后这些被打败的国家和与郑国结盟的国家纷纷前来拜码头,认郑庄公做了霸主。

虽然齐国和宋国在后来都是响当当的霸主之国,但在春秋早期,他们的国力与郑国相比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得表面上低身下气,暗地里厉兵秣马。

郑庄公此时正值事业巅峰,洋洋得意,在诸侯之间耀武扬威,引起了一个大人物的不满。

谁呢?

真正的老大周平王不高兴了,虽然周天子已有名无实,但还是要维持最基本的天子颜面。起码从名义上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之滨莫非王臣嘛。

于是周平王派使者来责问郑庄公,申斥其擅自与齐鲁结盟攻打许国宋国之事。

郑庄公那,是讲究实效的政治家,所以从面子上还是很供着周平王,连忙向使者认错,并且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儿子送到王城做人质,并请求周王派遣太子来视察郑国的工作。

表面上看,郑国的太子到了王城是去做人质,而周王的太子到了郑国是上级来视察,但实际上就是双方交换人质,庄公舍名取实,已经表示他跟周王平起平坐了。

虎落平阳被犬欺,拔毛凤凰不如鸡,本来去训斥郑庄公找回面子的周平王只得哑巴吃黄连,无可奈何的表示同意。

结果周王太子可能也憋了一肚子火,刚到郑国没多久年纪轻轻就挂掉了。这样一来,周平王驾崩之后就由孙子继位,这就是周桓王。

周桓王的老爹是在郑国死的,因此周桓王与郑庄公之间可谓苦大仇深,刚一即位,桓王马上宣布罢免郑国客卿的官职,不许郑国再在王城当客卿了。

消息传到郑国,群臣激愤。纷纷要求郑庄公出兵和周王决一雌雄。郑庄公说不行,人家是天子,我们不能以下犯上,只能等天子起兵讨伐郑国,到时候我们自卫反击,才师出有名。

于是郑庄公开始挑衅周天子,派了3000士兵把王城周围的麦子给割光了。到了第二年周天子的领地上没麦子吃了,周桓王大怒,准备起兵讨伐郑国。

周王身边还是有明白事的大臣的,说这是郑庄公请君入瓮,咱不能上当,只能把这口气咽下去。桓王估计确实不是郑庄公的对手,于是愤愤作罢。

庄公一看周天子没上当,于是再接再厉,把天子家的稻子也给收了。

这下周天子真受不了了,派使节去把庄公痛骂一顿。结果被郑庄公强词夺理,周天子的使者碰了一鼻子灰。

郑庄公手下大将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拉开春秋战国大幕

04、周天子颜面扫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周桓王勃然大怒马上调动陈蔡卫三国军队,加上自己的直属部队,分为左中右三军,浩浩荡荡就杀奔郑国而来。

看起来周王来势汹汹,其实陈蔡卫三国军队基本上就是来打酱油的,加上周桓王本身就没有什么战斗的经验,与身经百战的郑庄公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郑庄公故意输了几场小规模的战斗,周天子果然志得意满,本来就涣散的军纪更加松弛。

这个时候郑庄公一看时机到了,开始率军反攻。首先就进攻陈蔡两国的部队,陈蔡是小国,部队战斗力本来就差,一看庄公大军奔自个来了吓得屁滚尿流,马上就夺路而逃。

三军作战,一军先乱,整个阵型就会被打乱。卫国军队见陈蔡两国已经先跑了,于是很快也率军撤退了。

如此一来就剩周天子一军,周天子的部队基本上属于仪仗兵,所以基本上跟郑军一接触,全军就稀里哗啦地败下阵来。

周天子也跟着逃跑,在跑的过程当中,周天子的战车跟一员郑国大将的战车相对而过。这员郑国大将一看,王旗啊,大人物,张弓搭箭,一箭就射到周天子肩膀。

周天子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面子了,赶紧在卫士的保护下杀出重围,狼狈逃窜而去。

春秋时期的第一场大仗以郑国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郑国大臣建议乘胜追击,被郑庄公拒绝,毕竟对方是天子,不能赶尽杀绝。

所以,郑庄公不但不再追了,还派人去赔礼道歉。周桓王也只得就坡下驴,打掉牙齿咽进肚子里,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但是从此之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郑国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小霸主。

为什么说它是小霸主?

第一,庄公一死,霸业付之东流,没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郑国的地理位置还是存在着问题,说是中原之地,土地肥沃,但是中原之地乃四战之地。交通虽然发达,但强邻环伺。不像齐国、楚国、秦国这样的大国,秦国八百里沃野,齐国东临大海,楚国南边的地盘广大,有的是发展空间,而郑国的发展空间实在太小。

所以郑国的霸业在庄公死后烟消云散,真正的霸主才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