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最大的恒星变成红巨星有多大?

一天一打卡


恒星变成红巨星的时候都会成为庞然大物。比如我们的太阳,当它到了晚年发生氦闪之后,它的体积会急剧膨胀,半径将扩大100~200倍,所以届时太阳的体积相比如今将扩张230多万倍,膨胀到边缘吞没地球轨道的幅度上,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地球、金星和水星都会被太阳的火海所吞没。



不过宇宙中已知最大的红超巨星是盾牌座uy,这个庞然大物的直径是如今太阳的1700多倍,达到了23.3亿公里左右,体积是太阳的45亿倍,如果把它放到我们太阳系的中心,那么它的边缘将超过木星的轨道并逼近土星的轨道,实在是大得惊人啊!


但是盾牌座uy的质量并不大,天文学家们根据观测估算它的质量在7-10倍太阳质量,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其质量在太阳的32倍左右,虽然它的质量比太阳大很多倍,但它并不属于特超巨星,宇宙中还是有着很多的恒星的质量都比它更大,比如R136a1,其质量在太阳的265~315倍之间,是已知宇宙中质量最大的恒星。

那么如果R136a1到了晚年阶段称为红超巨星,它的体积该有多么巨大呢?会不会要比如今的盾牌座uy还要大得多呢?

一般认为不会这样的!通常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取决于它们损失的质量,不同的演化可以给出不同的结果,目前关于R136a1的没有一个完全匹配的结果,不过一般认为像它这样如此巨大质量的恒星,并不会成为红超巨星,它的星体活动会越来越剧烈,成不了红超巨星,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最终成为一个黑洞了。

但是由于它的演变方式还难以确定,其成为红超巨星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不过即便出现那样的阶段,时间也会非常短暂,因为这种大质量恒星的星体活动太过剧烈,形成之后就不断的向外喷发恒星风物质,其物质损失速度是太阳的10亿倍。R136a1这颗恒星形成的时间据分析只有170万年,但是它已经损失了约50颗太阳的质量。

R136a1体积如今约相当于太阳的2万多倍,分析认为它主要还在燃烧氢元素,当核心的氦聚变开始后,其大气中的残留氢迅速丢失,恒星风变得更为剧烈,甚至导致它迅速成为一颗真正的沃尔夫-拉叶星,这是一种恒星的气状外壳被自身的辐射压吹掉,只剩下内核的恒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R136a1就不会成为红超巨星,也很可能它内部的元素核聚变进行到了氦元素以上的阶段,之后每一种元素的聚变时间将会越来越短,并且多种元素核聚变同时进行,这会导致这颗恒星的体积迅速膨胀,进入短暂的红超巨星阶段,但内部核聚变的剧烈程度终将会后摧毁这颗恒星,其表层物质的损失将会越来越快,有可能到不了成为沃尔夫拉叶星的阶段,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为物质炸成星云,而内部物质则形成黑洞。




所以,太阳质量百倍以上的特大质量的恒星到晚年时期并不一定会经历红超巨星的阶段,体积不见得比一些质量更小的恒星膨胀得更大,它们有着多种演变方式,但其核心最终一般都会成为黑洞。


科普大世界


目前根据观测,最大的红巨星体积是太阳的大约45亿倍,太阳在旁边只有一个像素点。这颗红巨星可能喜欢天文科普的朋友都应该会知道,它就是目前人类已知体积最大的恒星―盾牌座UY。盾牌座UY属于红超巨星。



红巨星几乎是大部分恒星在氦闪过后都要面临的恒星变化,这个时候的恒星体积会扩大非常严重。以太阳为例,在约40到50亿年后,红巨星状态下的太阳体积可以膨胀到地球轨道。是现在太阳体积的大约200多万倍。



通常来说恒星的质量越大,膨胀红巨星时的体积也越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是的!

目前,人类已知最大质量恒星是r136a1。其质量最少是太阳265倍。相对于盾牌座UY,尽管体积是太阳的45亿倍,但是质量仅仅为太阳7到10倍之间,非常不可思议。要是按照这种算法,r136a1如果膨胀红巨星,那还得了,岂不是根本超出我们认知。

事实上,质量越大的恒星反而没有红巨星阶段。这个质量上限大约为十几倍太阳质量就有可能发生。这种质量恒星很可能会直接抛去红巨星阶段而变成另一种高温度恒星――沃尔夫拉叶星。这种恒星说白一点就是原来恒星的星核,最后极大可能直接塌缩黑洞,通常认为这种恒星是伽马射线暴的先兆。



恒星质量越大,其内部的核聚变越狂暴,这会导致恒星不稳定,巨大的能量释放会打破引力的束缚作用,在氢反应时期就有极大的可能释放巨大能量把整个恒星的外壳吹飞,只留下星核变成沃尔夫拉叶星。

不同于小质量恒星的氦闪,氦闪虽然也是剧烈的释放能量冲击外壳,使外壳和恒星体积扩张,但是氦闪释放的能量还不足以打破引力封锁,恒星只是体积膨胀没有说把外壳都吹飞。


但大质量恒星由于释放能量太过于巨大,以超新风形式把外壳直接损失,没有红巨星阶段。目前银河系发现的这种星体大约150多颗。

综合来看,以盾牌座uy的质量和体积,很有可能是也恒星红巨星化最大的形态。不过这种谁也不能打包票,没发现不代表没有。


壹点科谱


《天文宝典》最先进最正确的天文知识,全人类共同享受。@价值连城。

〔宇宙定律〕

一 、物质的电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质存在电磁力,同一种物质介质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种物质介质相互推。多的物质会把少的物质推成圆球,因为两种物质都在推,而且同一种物质任何一点推力都一样大。推力又称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匀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质任何一点向外发出推力都一样大,但两种物质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样大。又因两种物质都在使劲推少的物质被迫成圆球。圆球是物质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个球面称为圆球面。圆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线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圆球面任何一点都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条力线经过球心垂直于球心,所以从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线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远离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质压力重力的天体,它的最外层表层必须是球形(圆球),天体的球面如果变成方形……中心不但没有物质压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热能量聚焦、正负(反)能量聚焦

光与一切物质同在充满整个物质世界。太阳、恒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远聚焦才能永远发光发热。我们看到的会发光发热的星星、星系、恒星、太阳、行星中心,行星的卫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恒星、太阳、行星的外面外层都有一个圆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圆球面是平凸透镜、凹凸透镜, 只要形成平凸透镜、凹凸透镜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循环的。

三、对环流层{上层与下层对环流}

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动力层,宇宙间天体的公转自转都是有对环流层推动带动运动的。同一个星球自转有对环流层推动自转……公转有对环流层带动运动,自转与公转运动是二个环流层,二个对环流层不是在同一个中心上的。没有大气层或有大气层大气只对流不进行对环流的星球(孤独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卫星是一定不会自转的。

♥♥♥

【真实的宇宙形态结构】

宇宙是时间无限空间无涯物质有限世界。空间存在着一个一个大型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没有相连被真空隔离。各个物质世界都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我们生活在其中一个大型物质世界里。

我们的大型物质世界最多最外层的物质紧紧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态。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大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我们就在其中一个大圆球面里面。这个大圆球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总星系。总星系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在总星系圆球面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银河系它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银河系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太阳系它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太阳系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圆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气态圆球面内的最多气态物质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气态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圆球。

这些大大小小从大到小的圆球刚刚形成光‘就聚焦在它们的中心点上使中心发光发热,太阳、行星中心、银河系中心、总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恒星都是有光聚焦才发光发热的。因光聚焦在中心点上发光发热就会发生对流 对环流。每一个中心点上有一组或多组对环流层,接近中心的对环流层可带动中心转动自转,远离中心的对环流层可推动天体、星系、恒星、物体、物质、行星等等绕中心公转。月球有气态层只有局部的对流没有对环流所以没有自转只有公转,月球公转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组对环流层推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其它行星的卫星公转类同。靠近地壳的对环流层(有对流层与中间层组成交替环流)带动地球自转其他行星自转类同。地球月球在同一个圆球面内被太阳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太阳公转的其他行星公转类同。太阳系圆球面内全部行星被银河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其他恒星系公转类同。银河系圆球面内的恒星系被总星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总星系中心公转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转类同。总星系圆球面内的星系被更大的对环流层推动绕更大的中心公转。就这样以此类推外面外层到底有多少层次我不敢下决定…… 根据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层。我们是被套在圆球内从最大的圆球一直到最小的圆球……大圆球套比它小的圆球。就这样圆球中有圆球,我们是被几十层的圆球套着。


宇宙天文宗师


质量过大的恒星反而不会变成红巨星,它们结束了主序星阶段后会演化成中子星或者黑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