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丁原幷州兵團戰鬥力強橫為何丁原被呂布殺死後竟然無人為他報仇,也無大規模叛亂?

風滿樓聽山雨


丁原是東漢末年的幷州刺史,也算是一方諸侯。幷州地處偏僻,是胡人和漢人雜居的區域,民風強悍,幷州部隊戰鬥力也非常勇猛。丁原手下兵多將廣,其中不乏張遼、張揚等名將,呂布是其義子,也是他最重要的助手。

丁原出生於貧苦家庭,身強力壯,身手不凡。原來是在縣裡做一名毫不起眼的小官,後來因為身先士卒,作戰勇猛,並每次都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開始逐漸的成長起來,並且在原幷州刺史與胡人作戰中戰死以後,接任幷州刺史。


在這期間,丁原招兵買馬,壯大隊伍,呂布、張遼等先後被他招入麾下,並將呂布收為義子,任命他主管部隊一切事宜,可以說是把部隊交給了呂布,足以看出他對呂布的信任。呂布的武藝當時天下無敵,單打獨鬥少有對手。加上丁原的任可,大權在握,所以在幷州部隊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漢靈帝死後,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爭權奪利,相互混戰。丁原也想從中漁利。帶部隊趕到首都,因政見不一與董卓產生矛盾,堇卓派人誘惑呂布,呂布見利忘義,殺了丁原,投靠董卓。


當時幷州的軍隊基本上由呂布掌制,丁原雖然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者,但部隊的具體事宜,均由呂布發號施令,軍隊的將領也都聽從呂布的調遣,所以呂布殺了丁原以後,並沒有引起部隊太大的騷動,呂布又把丁原的親兵心腹分別遣散,消除了部隊中的原有丁原的勢力,況且呂布武藝高強,勇猛過人,所以也沒有人敢去找他理論。加上丁原一死,軍心渙散,沒有了凝聚力,就如同一盤散沙,所以報仇、叛亂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沒有了。


歷史微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火併丁原,並不是呂布的個人選擇,而是整個幷州兵團的集體選擇。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很多人總覺得,呂布火併丁原,是因為董卓用一匹赤兔馬和一些金銀財寶收買。但其實呢,真實的過程遠不止這麼簡單。

最簡單而言,呂布在火併丁原後,把丁原的隊伍全部拉到了董卓這一邊,如果呂布僅僅因為得到一匹赤兔馬和金銀財寶就背叛丁原,丁原集團的其他軍政大佬,又為什麼要跟著呂布一起叛變呢?他們有什麼好處?

舉個例子,如果丁原是一個軍長,呂布是副軍長,呂布火併丁原投靠董卓後,丁原軍隊的那些師長、副師長、旅長、團長等人,他們並不是打醬油的,完全可以自己推舉一個新的首領出來,要知道當時幷州兵團裡面還有張遼、高順、張邈等牛逼人物,他們誰都不是省油的燈?

很多人說,幷州兵團之所以跟著呂布走,是因為丁原被殺後,呂布就是老大,所以他們自然就聽呂布的話。問題是,假如關二爺把劉備給火併了,他能夠把劉備的隊伍拉走嗎?還有夏侯惇把曹操幹掉後,他能順利接管曹操的部隊嗎?我相信肯定會有人打著他們的旗號報仇。



事實上,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在丁原的幷州兵團進入洛陽城後,以袁紹和曹操為代表的士大夫集團立即向丁原一夥人進行拉攏,而拉攏的條件呢,就是授予丁原執金吾的職務。

大家知道,執金吾是洛陽城禁軍兩大主管之一。丁原作為一個地方大佬,一進洛陽城,就獲得這種職務,本身就是證明袁紹、曹操一夥人那是非常想拉攏他。至於拉攏他的目的,自然就是讓他制約野心勃勃的董卓。

與此同時,董卓肯定也向丁原的幷州兵團伸出了橄欖枝,總而言之,咱們一起抓住這個機會,聯手控制中央政府,幹一波更大的事業。

面對袁紹、曹操和董卓的同時拉攏,丁原一系肯定會召開高級將領的緊急會議。主要討論的內容呢,自然就是他們究竟應該何去何從?

對於丁原和他的幷州兵團來說,如果選擇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所冒得風險相對較少。因為,袁紹和曹操是士大夫集團推在前臺的少壯派代表,他們身後的力量盤根錯節、根深蒂固,如果丁原一系願意站在他們身後,自然更容易保持帝國的穩定。



在這種背景下,丁原一系的人,就可以不用冒什麼風險,就可以比較容易獲取一些看得著的利益,比如丁原一上來就得到了執金吾的職位。問題是,丁原手下的眾多高級將領們,卻並不願意擇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

因為,袁紹、曹操是士大夫集團的代表人物,以他們為代表的利益集團,佔據了帝國絕大多數的軍政資源,換句話說,如果繼續讓他們佔據執政地位,帝國的各種軍政職務,那大都是名花有主,因為他們自己內部人早已經將這些好職務給瓜分完畢。

這樣一來,其它外來的力量,想進來分一小杯肉湯,本身就比較難;外來的力量如果想過來分一大碗肉湯,估計就更難。這也就意味著,士大夫集團可以單獨給丁原留下一個肥缺,但對於幷州兵團的其他高級將領,就很難留出太多的肥缺。

也就是說,如果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丁原本人可以獲得較大的利益,但幷州兵團的其他人,那就只能原地踏步,或者充其量分到一點殘羹冷炙,對此大家顯然不滿意。



相反,如果選擇接受董卓的拉攏,因為董卓是從地方突然闖進洛陽城的力量,並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

換句話說,如果董卓能夠執掌帝國政權,帝國政府必然要來一次大換血,那些原先由士大夫集團佔據的軍政職務,自然就可以落到眾人的手中。在這種背景下,幷州兵團的其他軍政大佬,自然都傾向於投靠董卓。

尤其是,這個時候洛陽的禁軍都集體選擇站在董卓一邊,這更讓大家產生許多幻想。因為,從現在的情形去看,只要幷州兵團和董卓實現了比較好的協作,就有機會控制了洛陽城,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控制整個帝國。到時大家自然都可以獲取較大的軍政利益。

也正因為此,在丁原選擇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後,呂布才敢火併丁原,更是把丁原小弟全部拉走投靠董卓。而在這個過程中,幷州兵團的其他軍政大佬,都是積極主動配合呂布,沒有人去為丁原報仇。因為,呂布的行為,本事就代表著他們的利益。


我是趙帥鍋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很簡單,當時幷州軍團世紀的首腦人物其實是呂布。


1、幷州軍隊由呂布掌控,丁原心腹很少,軍中只知呂布,標杆效應。

丁原年少時,家境貧寒,但也是勇猛過人,屢次殺敵,累計軍功升到幷州刺史。後來,成為了首腦,不需要時時刻刻上陣了,就招募了張遼、呂布等將領,並把呂布認為義子,軍隊由呂布率領。


大部分士兵只認識和他們朝夕相處的呂布,而不是見面很少的丁原。


加上呂布和丁原本身就有一些矛盾,所以部下也會對丁原不是很感冒。加上呂布是軍中武藝第一,是標杆,自然沒人想去給丁原報仇,而放棄自己本來擁有的一切。


2、呂布武藝全軍第一,具有強大的威懾力。沒人打得過,不敢報仇。

呂布武藝在三國中屬於超一流武將,張遼武藝雖然可以,但也不及呂布。而且張遼、高順等對呂布忠心耿耿,也不會像著報仇。


丁原忠心部下很少,就是有,也不一定是呂布張遼等人的對手,既然如此,還不如放棄報仇年頭,保住自己平安才是王道。


勃勃說:


想報仇的沒有實力,有實力的都是呂布的心腹,這樣自然沒人想報仇,也沒有他敢報仇。而且,呂布在軍中威望很高,就更沒有人敢這麼做了,也就沒有叛亂什麼的了。


職業減肥營養師


丁原之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自己識人不明,沒能讓屬下忠心。

在三國前期,曹孫劉三方尚未佔據歷史舞臺,整個天下間兵鋒最強的莫過於鎮守北部邊疆的三大軍團,分別是董卓的涼州兵團,丁原的幷州兵團和公孫瓚的幽州兵團。

董卓之所以能夠把持朝政,正是因為他不但掌控著強大的西涼鐵騎,而且在呂布的幫助下吞併了丁原最精銳的幷州狼騎,三大軍團坐擁其二。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有足夠的底氣敢於廢立皇帝,與天下諸侯為敵。

那麼,曾經也是一方諸侯的丁原為何在死後他的幷州軍團這麼容易就投降董卓了呢?

首先,呂布的背叛是對丁原的重大打擊。

身處在異族廝殺的邊境,幷州軍士們都彪悍勇猛,這帶來的後果就是,他們往往崇拜和追隨強者。而呂布作為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橫勇無敵,帶領他們衝鋒陷陣,不斷取得勝利,慢慢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對呂布的敬畏更在丁原之上。

其次,丁原不善於夠籠絡人心。

呂布背叛殺死丁原後,明目張膽地就開始遣散效忠丁原的人馬時,丁原的老部下,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丁原申冤或報仇的。可見這個丁原,雖然胸懷大義,但著實不是一個善用手段拉攏人心的人。

最後,董卓佔據著正統大義。

董卓當時已經佔據朝堂,無論是官職還是爵位都比丁原更高,而能夠借用天子這面大旗。董卓授意呂布殺死丁原,完全可以假借丁原意圖謀反。而士兵們如果不服從,與董卓為敵,那就是與整個朝廷為敵。在當時漢室的威權還沒有衰落的情況下,就很難有人去反抗。

總的來說,董卓佔據著正統大義,加上丁原不善於夠籠絡人心,導致呂布被董卓誘惑而背叛,最終卻無人為他報仇。


婁南散客


作為三國第一位“大魔王”,董卓解決丁原集團的手法乾淨利落,表現出了陰謀家令人窒息的洞察力!

幷州軍實力強,是董卓專權的攔路虎

董卓進京後,一切都很順利。袁紹、袁術這些公子哥實在不經嚇,原屬於何進、何苗的禁軍瞬間就被董卓收下了。

可是,丁原卻是不好搞的主。

與董卓的涼州一樣,幷州也是大漢朝西北抗擊羌族的前線,飽受漢羌戰爭的洗禮,士兵驍勇善戰!因此,幷州軍與涼州軍並稱為“並涼勁兵”,戰鬥力在伯仲之間!


《三國演義》中,把此時幷州軍的強悍全部付諸於呂布一人身上。

當然,就整體實力而言,董卓軍隊的實力還是要強於丁原的。可問題是:變數多,拖不起!

此時洛陽城裡想掌權的人多的是,一旦董卓與丁原短期分不出勝負,格局很可能複雜化!

所以,不能來硬的!

高手出招,一招就打在對方的軟肋上!

虛弱的丁原

看不出對手的軟肋,紙老虎也變真老虎;看出對手軟肋,真老虎也變紙老虎!

董卓和他的謀士們看出了丁原的軟肋!

1、文明人先講法!

幷州軍,理應是屬於幷州牧管轄。

否則,你就是搞個人軍閥,不守朝廷的規矩!

董卓和丁原名義上可以掌握的部隊,都在對方手中。

此時的幷州牧,正是董卓本人!

原來,朝廷見董卓久在涼州,實力太大,為了制約他,任命他為幷州牧,要求他交出涼州兵馬,去幷州上任!

董卓耍無賴,牢牢拿著涼州軍不交出來,沒有去幷州上任!

沒去幷州上任,不代表我不是朝廷任命的幷州牧呀!你丁原的官職是執金吾呀!你執金吾拿著幷州軍不交出來,是幾個意思?

2、講形勢,丁原根基不穩

當然,丁原也可以懟回去:你董卓是幷州牧,拿著涼州軍不交出來,是幾個意思?

所以,在力量分出勝負之前,都是鬼扯。

那就講力量吧!

比起久在涼州的董卓,丁原的根基十分薄弱!

他是兗州人,家境一般,靠著自己一路打拼混上來的。所以,與在涼州廣結豪帥的董卓相比,丁原在幷州的根基很淺。


舉個例子:丁原讓早就以“輕俠勇武”聞名的呂布當主管文書的主薄!

就軍隊的根基來看,他也根基很淺!

188年,也就是1年前,前任幷州刺史被殺,他才臨時頂了上來!頂上來沒多久吧,朝廷又把幷州刺史給了董卓,要他騰地方出來!

顯然,一沒有人脈根基,二來時間太短,樹立威望、根基的時間又有限!

3、失衡的權力結構

當然,基礎薄弱不怕,只要軍隊鐵板一塊,丁原也不好搞!

偏偏,此時丁原集團的權力結構極不穩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領導一任班子。因此,丁原上臺後,對軍隊人事進行了重新安排!

具體哪些安排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亮點:


(1)、張楊(武猛從事)、張遼(從事)這些前任領導的人,都“支援”中央了。丁原響應中央號召,把這些將都派到洛陽跟何進混了!

(2)、提拔了呂布。

可以想象的是:此時,填補張遼、張楊空缺的“自己人”,此時都還沒有樹立威信,在軍中影響力有限。而呂布這種能力較強,又深得信任的人自然在軍中如日中天了!

恐怖的呂布

暫時把“有勇無謀”、“反覆小人”這些標籤忘記,呂布絕對是一個有領導力的人物。


若非如此,後來他的幷州軍又怎麼會跟著他一起出生入死、四處漂泊,一直到兵敗呢?

看看早早被丁原派到洛陽的張楊、張遼就知道:呂布與幷州眾將早已建立了很好的個人關係和信任!

張楊,後來積極參與討伐董卓。可是他卻與呂布感情深厚,後來呂布流亡時,張楊後來還數次收留呂布,甚至在呂布快被滅時還出兵相救(死在救呂布的路上);早已隨著何進部眾投入董卓軍的張遼,在董卓死後,更是帶兵長期跟著呂布一起混!

可見,在“董卓陰影”去掉後,幷州集團的人物依然沒有表現出對老領導的留戀,他們依然沒有怪過呂布殺掉老領導!

看來:幷州軍,他們願意跟隨呂布,不是形勢所迫,而是呂布確實有個人魅力!

所以,當丁原死後,幷州士兵們面臨的情況是:1、並沒有太大威信的老領導被殺了;2、一位受到歡迎的領導號召我們一起去投董卓;3、按理來說,我們的領導本來就是董卓!

於公於私,他為啥要“給丁原報仇”?

小編今天在這裡敲鍵盤放馬後炮是很容易的。可是,董卓和他的謀士,當時能一眼看出丁原集團強大實力背後的軟肋,以最為經濟的方法一舉搞定,實在是極為厲害!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也能深刻地洞察客戶、合作對象的內部關係結構,選擇最易突破的點用巧力,是不是也可以事半功倍呢?

祝君事半功倍,無往不利!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東漢末年的幷州,是一個農作力低下的偏遠貧困地區。距離政治中心洛陽較遠,基本無人問津。又因盜匪四起,胡人作亂,民不聊生!


丁原出生貧寒卑微,做到幷州刺史實數個人實力。能騎善射,勇武過人!是一個較有理想的人。

在任幷州刺史期間廣招能人異士,如呂布、張遼、張揚等人先後來投。一批實力大將的到來,讓他勢力大增,剿滅土匪、平叛胡人。讓幷州煥發了新的生機!同時鞏固了個人實力。

這也只能說有自己的軍團力量,還遠遠算不上強橫。

呂布得到了賞識被任命為主簿,又見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趕赴京城,去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大將軍何進又派遣張遼前往河北募兵。

189年,漢靈帝死後,何進也真是個人才。為了消滅幾個太監竟然調動地方軍閥!丁原就是其中一個,不過還沒等到丁原大軍的到來,何進就被太監們“玩死”在了深宮大院內。

後來董卓手握重兵,掌控了政權。為了消除何太后的權力,決定廢掉漢少帝,擁立劉協。和丁原刀戈相見。


此時丁原只帶了呂布一將到洛陽,張揚留守幷州。

因雙方勢力相差懸殊太大,又幸虧呂布作戰勇猛,讓董卓忌憚。

可惜丁原有識人之能,沒有用人之才。

呂布被董卓帳下李肅策反,就這樣被一手提拔的人砍下了頭顱。

張遼募得幾千人。還沒趕到洛陽,何進就死於宦官之手,舊主丁原也死了。最後帶領部隊投了董卓!

至於丁原舊部也跟著呂布被董卓所並,遠在幷州的張揚也掀不起大浪來。

《英雄記》:“為人粗略,有武勇。”

可見平時人緣也不是很好。好武之人!


先生說故事


丁原雖然是幷州刺史,但幷州軍的軍事主官是呂布,底下的士兵自然也要聽命與呂布。丁原能指揮呂布和幾個高級軍官,底層士兵認識你丁原是誰?

丁原,董卓雖然對立,但是都是漢臣,對於幷州軍來說沒有區別,董卓控制皇帝,把持朝政,漢獻帝下令讓你呂布殺丁原,名正言順。

董卓和丁原誰的大腿粗誰都看得出來,幷州軍投降後必定升官發財,誰愛在幷州苦寒之地熬著,犧牲一個丁原換取大家的榮華富貴,報個屁仇。

丁原作為幷州刺史,對呂布有知遇之恩,把幷州軍權委任給呂布,去洛陽也只帶的呂布率軍保護自己,說明呂布就是丁原最親近的人。呂布受了丁原這麼大恩情,為了高官厚祿就把丁原宰了,其他人能說什麼呢。



狗哥說奇葩


關於丁原被呂布殺害之後,無人替他報仇並且部下沒有發生過叛亂之事,筆者認為可能有三種可能。

幷州兵團屬於大將軍何進部屬,並不是丁原直系部下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作為被何進以誅宦官為名徵召進京的丁原火燒孟津,並要帶兵進京誅殺宦官,可隨即被何皇后制止。丁原因功被提升為執金吾。漢朝時的執金吾相當於清朝的九門提督,具有相當大的權力。

丁原在未進京之前曾經擔任過幷州刺史,手下率領的都是幷州健兒 ,如呂布、張遼等。這批幷州健兒雖然在名義上歸丁原統領,但實質屬於原大將軍何進的部屬,並不是丁原的直系部下。董卓進京時,是漢朝委任的幷州牧,是丁原部下這些幷州健兒的父母官。在呂布被董卓收買殺死丁原之後,董卓散重金,並且以幷州牧的名義招撫這批原歸屬於大將軍何進的幷州健兒,並對這批人紛紛加官進爵,如張遼就以一個不入流的郡吏被任命為北地太守。

因此,丁原雖然官位很高,但是直屬於自己的兵馬卻很少,又沒有多少心腹之人,所以,在呂布的威壓和董卓的利誘下,這批幷州健兒紛紛投入到董卓手下,成為了他的幫兇,也是日後呂布賴以與曹操、劉備在東郡、徐州爭雄的本錢。

董卓以皇帝的名義招撫了幷州兵團

董卓與丁原、與袁紹之間的爭鬥屬於神仙打架,作為普通士兵的幷州健兒們根本就不知道誰對誰錯。他們所信任的就是皇帝,因為他們當初畢竟是以誅殺宦官的名義被徵召進京的。

董卓擅興廢立之後,把陳留王劉協扶上了皇帝的寶座,更是生殺予奪出於己心。對於普通士兵的幷州健兒而言,他們根本不關心所見、所聽到的詔書是由誰發出來的。在他們眼中,根本就分不清發出的詔書究竟是皇帝的還是董卓的,而董卓又是自己的父母官,不聽他的能聽誰的?


董卓也正是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以皇帝的名義和自己幷州牧的身份來招撫幷州健兒,並通過高官厚祿籠絡住了這批幷州健兒。

利用幷州軍團屠殺平民,交“投名狀”

歷史上對董卓最為詬病的並不是他擅興廢立,而是他嗜殺。董卓進京後,利用一切手段收編了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大批部下,不然,僅以自己進京時率領的區區五千兵馬不僅無法控制住京城局勢,更無法應付來自於關東十八路諸侯的討伐。


為了使收編的部下死心塌地的站在自己這邊,董卓下令挖掘皇陵,劫掠人民。在這個過程中,起主力作用的並不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五千人馬,而是董卓收編的原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部下。董卓就是要用交“投名狀”這種手段,使這批人做出神人共憤之事,使他們回不了頭,才能把他們更加牢固拴住。不然,董卓拿什麼來對抗來勢洶洶的關東諸侯們的討伐。

當然了,參與這些惡行的不僅僅有幷州軍團,還包括其他軍隊。但是,幷州軍團肯定是參與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刀上沾了血的士兵哪裡還會想著要替丁原報仇呢?至於叛亂,那就更不可能了。

總結

正是因為以上三種原因,使得董卓快速掌握了軍隊,穩定了朝局,擊退了關東諸侯們的討伐。而當年那支進京勤王的幷州軍團,卻由一支正義的勤王之師變成了助紂為虐的叛軍。


萬事之始


欲觀其事,先觀其人。

丁原出身在貧寒之家,粗有謀略,勇敢有武力,善於騎馬射箭,接受使命無論有什麼困難都不推辭,出現警報和緊急情況,追殺敵寇時,都會身先士卒。

中平五年(188)三月時,當時的幷州刺史張懿被胡人所殺,此時丁原才接任。

到了189年,漢靈帝駕崩,丁原受何進之召,燒孟津,並帶兵到洛陽誅殺宦官,但事情被何皇后制止,轉拜丁原為執金吾。

——也就是說,丁原總共只當了1年的幷州刺史,在任時間太短,對兵士們難著恩威。

按照東漢朝廷的異地就職原則,一地的軍政長官不可以是本土人,丁原去幷州當刺史,說明他不是幷州本土人,丁原能在幷州拉起來幾千人的幷州本土軍,靠的是自己的武勇,以及他從幷州當地招納的一批驍勇善戰的軍人頭目,其中真正負責指揮幷州軍的,是幷州本土的呂布、張遼和張楊等人。

雖然丁原對三人頗為倚重,但是想要他們效忠仍是不易。


正直漢靈帝末年,天下大亂,蹇碩等欲充實中央部隊,遂徵召各地勇士。丁原把自己手下的從事張遼、武猛從事張揚都派到洛陽。何進殺死蹇碩後派二人分別到河北及上黨募兵。所以當時幷州兵中軍頭只有呂布在,可以說呂布是幷州兵中除了丁原外最大的實際指揮者。

而丁原被呂布殺死之後,幷州兵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動亂就歸降了董卓。也是因為他不是幷州本地人,幷州軍也不是丁原的私屬,他只是幷州軍的長官,單純的上下級關係,呂布張遼等人才是幷州軍的核心力量,丁原在則聽從丁原號令,丁原死則聽呂布的。對於士卒來說他們只是換了一個長官,比和董卓的西涼兵打生打死,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更何況新換的長官即是同鄉還有飛將的稱呼,本身也更親近而且令人畏懼。


在董卓優厚的條件下,無論是赤兔馬還是金珠寶貝,又或者高官厚祿,呂布輕易地背叛了丁原,給董卓當了乾兒子。

後來董卓死後,張遼投靠了呂布,張揚與呂布的關係也很好,幾乎沒有一個人想過要為丁原報仇的。

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能夠苟全性命尚且不容易,誰又會為了一個只是上下級關係的人捨生忘死呢?

正因為這樣的人少,關二爺千里走單騎的義薄雲天才會被傳頌千古!


雪滿刀弓


一個最主要的就是呂布的武功實在是太厲害了,想要報仇的話必須要打敗呂布。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呂布是那麼的厲害,自己在他手底下做事自然是對呂布心服口服。呂布雖然說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但是武功確是很多人佩服,在當時有一句話就是這樣講的,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很多人都想要成為呂布這樣的大英雄。所以他們不僅不會報仇,而是想要在呂布手底下做事情,儘量的讓呂布多教教自己武功或者是自己偷偷學習一下,這樣才能夠進步。


寫很多人並不是像丁原這樣有情有義,很多人都是無情無義的,在這個亂世之中,只要自己能夠生存的好一點,根本不會去考慮太多的問題。雖然董卓時非常的殘酷,但是他當時是擁有很大的權力,根本沒有人能夠自殺,他很多人都想要刺殺他,就連曹操都沒有成功,換做是他們能夠成功嗎?這個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亂世之中,根本不願意去替丁原報仇,只想要讓自己過得舒坦一點。

那個亂世之中很難生存下去,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想當初曹操在詩裡也描寫過這樣的場景,白骨落於野,千里無雞鳴。當時曹操就非常的感嘆,這樣生活下去,人們又怎麼能夠過上好日子呢?他可憐所有的人,所以才會從這個亂世之中佔了起來,想要為所有人服務,最終是打下了很好的江山,可惜是沒有徹底的統一中國。


這樣曹操這麼好的人也是僅有的,但是就這樣的好人都被罵成了奸雄,可想而知就算有很多人都是好人的話,也不一定能夠做得這麼好。而丁原也是一個非常的好人,他最初是反對董卓的,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大臣,因為他是始終忠於漢朝,信奉自己的信仰,可是這樣的人卻非常的不好。那就是他得不到很多人的喜歡,不僅是自己做的官很小,就連他的兒子呂布也做得非常的小。

呂布去背叛,第1個原因就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呂布,可是三國中第1名將。像他這麼厲害的人,卻只能夠在丁原手下,換做其他人也是受不了的,他想要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一下,而不想要總是寄人籬下,拿著那麼一點點薪水,過著那麼悲慘的日子,誰又能夠忍受得下去呢?像呂布這樣厲害的人真的是非常不多,而其他不厲害的人就算想要去報仇也沒有什麼機會。



呂布和董卓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根本沒有人能夠殺他們,最後他們是靠著互相殘殺而死

就算他們想要去殺死呂布和董卓,那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呂布,可是三國中第1名。能夠打敗他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就連關羽張飛劉備三個人合力才能夠將呂布打敗,更何況想要刺殺呂布是完全不可能的,他是專門打仗的,想要和他一起作對的人完全是在找死。


而董卓完全是一個非常仔細的人,根本沒有人能夠殺死他。當初有很多人都想要刺殺過董卓,但是最後是被董卓發現,還且沒有殺死董卓。董卓身上穿了一件非常驚異的軟甲,這個可是經常是貼身保護的。而且呂布也經常的保護董卓,可以說是沒有人能夠刺殺董卓。


而曹操當時也知道這樣的情況,於是為了王允借了一個8寶刀,而且也得到了董卓的信任,最後想要殺掉董卓,可是沒想到董卓突然醒了,最後這連曹操都沒有什麼辦法?

想要殺掉這兩個人,完全是在痴人做夢,有本事的人都開始投向了他們,沒本事的人想要殺掉他也很困難,事情就是這樣子的。

你們認為要是董卓不會被殺死的話,他能夠統一三國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