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先进的米波雷达能看见歼20么?

小乐乐的大树


不用米波雷达就能看到的。看到隐身飞机对于本国的雷达并不是一件太过于复杂的事情。


从雷达上看到隐身飞机,很多的人会将跟踪一架隐身飞机的操作归功于龙勃透镜。

我们也看到过很多歼-20机腹上携带龙勃透镜的照片。但是携带龙勃透镜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为了适应民用航空管制和收集战机的雷达反射信号而已。如果在匹配数据的军用雷达上则完全不需要。


这件事还得从雷达的技术说起来。


早先的雷达系统仅仅是可以接受到一个远方信息反回来的雷达波,这个雷达波是完全没有编码的。但是对于现代的雷达,实际上发出的雷达波是一个持续的“数据包”。带有编码数据。

一套雷达编码的数据包包括发出的时间编码,再加上加密的数据编码。这些编码内容在遇到目标后就会反射回来,而雷达的接收机就可以在多个信道上获取精确到几纳秒的数据包。由于在多个信道上同时发射,因此一般的电子干扰压制也很难湮没雷达信号,使雷达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得到正确的反馈信息。这个技术实际上有一个缩写叫做CDMA。没错,后来我们使用的手机编码技术也是来自于军用领域的。


而一架战机由于其有特定的形状,因此在现代雷达上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光点,而是反射回来的一段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波,这个电波如果不知道特征信号的话就是雷达的背景噪声。但如果知道了特征信号的话就可以准确的在背景噪声中检测出这架飞机。

一架歼-20在不同的角度上背景噪声的“指纹”是不同的,因此在获得特征数据之前需要大量的测量工作。但一旦测量完毕,那么这架“隐身”战机也就在雷达系统中进行了“注册”。可以轻易的识别出来。这个特征数据实际上就叫做“RCS指纹”

我们的歼-20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我们自己的雷达系统中完成了注册数据收集。因此我们的军用雷达只要有特征数据就可以直接识别,完全不需要米波雷达。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下美国为什么要求土耳其在俄罗斯的S400导弹系统和F-35战斗机之间二选一了。如果土耳其获得了S400和F-35战机,那么势必是需要将F-35战机的RSC指纹数据输入到S400系统中。这样S400就自然获得了识别F-35的能力。因此美国担心土耳其的S400系统将F-35的数据反向发送至俄罗斯,就给了土耳其一个两难选择。



对于米波雷达,咱们有点过度神话了。米波雷达,尤其是被动式米波相控阵雷达主要是接受战机反射的民用无线电通讯信号进行目标探测的。这样就避免了主动雷达和目标之间的无线电波被大幅度的反射到另外路径上的问题。米波雷达是肯定可以发现隐身飞机的。但,能不能及时发现,发现后能不能持续跟踪就得靠信仰了。


军武数据库


我国先进米波雷达在东海上空400公里远距离发现了F22,并画出飞行轨迹图,证实了米波雷达发现隐身战机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么毫无疑问,中国先进的米波雷达使同样能够发现歼20,但是目前米波雷达还是那个老大难问题,那就是定位不精准,只能用于警戒,不能用于跟踪锁定。

严格的说,隐身战机并不是真的隐身,而是通过吸波材料以及雷达波反射,极大的降低了雷达波反射回去的强度,极大的缩短了发现距离,也就是说隐身战机应该被称之为“低可探测性飞机”更为准确。举个例子,假设普通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为3㎡,被对方战机雷达发现的有效距离在170公里,那么F22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01平方米,被雷达发现的距离恐怕在40公里左右,因此大部分战机在发现F22以前已经被其干掉了,F22根本不用进入对方雷达探测的40公里范围,也就被称为隐身战机!

但是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意外的利用老式的米波雷达发现并击落了F117,让世界惊喜的发现原来米波雷达对F22有奇效,各国开始重拾米波雷达并创新开发,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在米波雷达开发商走在了前列!

米波雷达能够有效对付隐身战机的原理就是利用了电磁波共振效应,这种现象是指当物体的尺寸与电磁波本身的波长接近时,电磁波就会与其发生共振导致目标的雷达发射截面积增加约20~100倍,这样的增加幅度抵消了隐身飞机设计带来的效果

中国各种米波雷达系列,最高大JY-27A米波雷达警戒距离最远

虽然米波雷达被我国正式确实能够有效发现隐身战机,并对美国的F22发现距离高达400公里以上,但是米波雷达的缺陷非常明显:

1、米波雷达精度太差,误差太大。由于波太长,在空气中折射等因素影响较大,自然误差很大,我国米波雷达的远距离探测达到±10°。米波雷达还是只能作为警戒雷达,在我国米波雷达的讲座中,说得很清楚:指示航空兵进行拦截,并没有说可以直接指挥防空导弹进行拦截!

航空兵拦截只能知道对方隐身战机的大致方位,机载火控雷达发现不了,其实还是一个近视眼,拦截很可能只是去送人头!幸好现在的三代半战机都配备了IRST红外辅助系统,或者光电系统,这对隐身战机的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2、米波雷达因为空气传播特向差,衰减快。因此必须体型大,功率大,辐射也大,也容易被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干扰!这种雷达太大了,隐蔽性极差,很容易在战争初期就被巡航导弹干掉

3、米波雷达传输的信息量还是太小了,没有识别目标的能力。米波雷达发现和搜索目标很容易,但是由于波长太长,难以对目标的设计细节进行扫描,无法识别目标,就好像人看马赛克图片一样,甚至一不小心就被误认为是杂波信号给忽略掉了。即使发现了目标也根本无法分辨,我们的米波雷达跟踪了F22并画出了轨迹图,但是其实米波雷达根本无法分辨这到底是不是F22,只是知道那里有飞机巡逻被米波雷达捕捉到,其他雷达发现不了,然后有值班航空兵飞过去确认了F22(这是猜测)。但是米波雷达传输的信息真的太少了,就像长波通信半小时,其实微米波只需要几秒一样。

目前我国米波雷达可谓蓬勃发展,进步非常大,比如以前052D上的晾衣架、苍蝇拍,现在到了055就变成了相控阵米波警戒雷达了,而航展上展示的各种米波雷达因为个头更大,探测效果更好,这些米波雷达既然能对F22进行探测,那么隐身效果还差一个档次的歼20肯定不再话下!但是米波雷达也仅仅只是对隐身战机多了一道预警作用,即使知道隐身战机来了但是火控雷达发现不了,也是很大的问题,而且米波雷达的个头太大,机动性差,战争初期就容易被集火干掉,再加上抗干扰能力差,隐身战机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真正的强大不但要有坚固的盾,还得有锋利的矛,做到攻防兼备,这才是真正的强大,米波雷达和歼20将会是很好的搭档,当发现F22或者F35,甚至B2时,三代非隐身战机上去多半是送人头,但是歼20偷偷摸摸上去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狼烟火燎


我国的517型米波雷达是专门为了对付隐身目标研发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它可以有效发现隐身战斗机,但是不能提供火控级的精度和目标运动参数,也就是说,它可以探测到歼20,但是如果要对隐身战斗机进行打击,还需要火控雷达开机对有关区域进行集中扫描,获取精确目标参数才行。

图为052C驱逐舰上的517雷达。


517米波雷达是一种对空早期预警雷达,由于雷达波速大,因此他很难保证探测到目标的精确度,但是该雷达可以有效的远程发现隐身目标,在测试的时候,他曾经在300公里距离探测到了低空小型飞行器(模拟隐身目标),而在针对大型目标,比如轰炸机的时候,他的探测距离最远可达400公里以上。

红圈内就是517雷达。


他探测到目标后,可以对64个目标的轨迹进行记录,并且可以提供目标的雷达影像资料,以彩色形式显示在作战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不过,米波雷达一般是搭配火控雷达使用的,我国在军舰上和517雷达匹配的对空高精度探测雷达是346或者346A等海之星系列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些雷达可以引导HHQ9防空导弹在远程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

图为052C结构图,517雷达是052C对付隐身目标的重要武器。


另外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任何雷达都是可以探测到隐身目标的,只是一个探测距离远近的问题,有些雷达就算是在视距范围内都无法探测到隐身目标,必须非常接近才行,可以说,对付隐身飞机的难度虽然是探测,但是这个探测并非是说看不见,而是难以在隐身飞机的攻击半径外发现目标,如果在自己探测到隐身飞机之前,就已经被隐身飞机率先探测到,并且发射导弹的话,那么处境就会很危险。

图为052C三视图。


所以,应该纠结的是发现隐身目标的距离,而不是能不能发现。


海事先锋


毫无疑问:肯定可以发现歼20的。无论是米波雷达还是毫米波雷达都能发现隐身战斗机,两者的差距就在于:米波雷达发现隐身战机的距离远,而毫米波雷达发现隐身战机的距离近。

近年来,研发出了好些个反隐身雷达,无一例外的波长都是米波。即便是米波段的雷达能够发现隐身战斗机,但也仅仅是知道个大概位置,无法为防空导弹提供制导所必要的信息,只能起个提前预警的作用。早期的米波雷达受地面反射的影响,无法精确的测量出目标的高度信息;还有其波瓣上翘,分裂,导致低空探测性能不好;以及信噪比极低。这三个弱点是制约米波雷达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我国研究人员,成功克服了米波雷达的前两个弱点。


一:使用超分辨率处理,提高了测高精度。

二:采用分区保形波束设计,提高了低空探测性能。

三:目前来说,还在寻找解决米波雷达的信噪比低的问题。

即便是使用先进的技术,那米波雷达还是无法克服天生的缺陷,不能充当防空系统的制导雷达。但最起码探测隐身战斗机的位置可以更加的精确一些,为己方航空兵拦截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

事实上,米波雷达对F22,歼20,F35探测有极大的优势,但对B2隐身轰炸机就没有了优势。因为隐身飞机主要有两个方法进行隐身:一是喷涂隐身涂料,二是靠外形设计。如果要实现隐身,吸波涂料的厚度要大于入射雷达波波长的1/10。也就是说,隐身涂料的喷涂厚度要在0.1米—1米之间,所以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靠外形设计,其机身尺寸要比入射波长大。而战斗机的尺寸相对轰炸机来说偏小,与米波雷达的波长相近,这就产生了谐振效应,而B2轰炸机的尺寸要比米波雷达的波长大,不容易发生谐振效应,所以米波雷达对大型隐身轰炸机的探测效果不佳。美国用米波雷达探测过B2,事实证明其效果不好。



无论米波雷达发展到什么地步,也难以克服其天生的劣势,只能充当预警雷达。所以说,现阶段,要想实现反隐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片来自于网络)


江山何沉


哈哈,这个问题问的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省的有人打鸡血似的瞎说了。

严格来说,常规雷达都能发现歼20,区别只是在于发现距离大小。隐身飞机其实应该叫“低可探测性飞机”,是大幅度缩短对方雷达探测距离的飞机。拿F-22举例,假设典型战机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RCS)为3平方米,一般雷达对其发现距离为300公里,由于F-22的前向RCS降低到了0.01平方米左右(不同方向的RCS差异较大),一般雷达对其迎头探测距离就会缩短到70公里左右。正因为原有的大部分探测范围看不到了F22,所以俗称隐身飞机。

当然,现在地面上比较先进的、功率比较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对典型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能够达到600公里左右,对F-22的迎头最大探测距离也会上升到150公里以上。前面提到,F-22在不同方向的RCS是不同的,其正侧面的RCS高达1平方米左右,所以,你懂得。

我们常说的米波雷达反隐身,不是说隐身设计对米波雷达无效,而是效果更差;而我们常提的很多,包括国内几款知名的米波雷达,大部分其实只是分米波雷达,波长比大家熟知的S波段(一分米)大不了多少。

我国在航展中展出的系列反隐身雷达中,中间最高的JY-27A雷达才是真正的米波雷达

常规隐身目标在优秀的分米波、米波雷达照射下,其RCS要上升一个数量级左右,所以被探测距离也增大1倍左右。功率、孔径更大的米波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能增大的更多。所以对F-22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几百公里是正常的事。只是,这种雷达体积太大,精度也不够高,装不上战机,所以只是预警用。

至于我国的歼20,一样的道理。一般地面大型米波雷达部署数量少,机动性差,即使发现并预警了,3代战机上去(由于自身探测能力限制)还是发现不了。所以,真正强大的攻防体系,不仅要有反隐身的“盾”,还要有用于攻击的隐身飞机这样的“矛”。攻防兼备,才是真正的强国。


晨曦谈兵


提起中国的JY二十七A米波雷达我们就会莫名的兴奋,为什么呢?因该雷达探测距离大于350公里,而且是针对隐形战斗机。350公里,那可是天津到石家庄的距离啊!


所以说,用中国JY二十七A米波雷达去探测中国空军歼二十,那是一定能探测到的,尤其是探测歼二十的侧面,就更加没有问题了,300公里左右距离吧。


而且JY二十七A米波雷达作为一种地面雷达,也很难探测到歼二十的正面,最多也是探测歼二十的正下方。那么探测歼二十正面的任务交给谁呢,当然是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十B等目前的主力战斗机了,歼二十它自己探测自己当然也行。

不要以为这个问题是开玩笑。我们空军的模拟对抗训练非常重要,是提升训练质量的重要抓手,我们手头没有F二十二来模拟对抗,只能用我们的现有武器装备。不信,你去问原大陆指部队训练教研室主任,看看他怎么评价歼二十的实战化对抗训练。


吾评武愿


当今世界现役的隐身战斗机主要有美国的F22、F35以及中国的歼20,另外俄罗斯的苏57还在研制当中,不过隐身能力相对堪忧。其实所谓的隐身战斗机并不是完全不能被雷达看到,只能针对特定波段的雷达才有良好的隐身效果,大幅度降低被雷达探测、锁定的距离。

歼20等隐身战斗机只能针对微波雷达有效

现有的隐身战斗机(包括F22、F35、歼20)都只具备在微波雷达(比如毫米波、厘米波)下的隐身能力,而且这些波段都基本覆盖了战斗机的火控雷达以及防空导弹、空空导弹的制导雷达,但是在波长更长(比如分米波、米波)的雷达面前就大打折扣了,特别是米波雷达对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距离最远。



传统米波雷达体积巨大、探测精度差

但是传统的米波雷达存在着探测精度低、低角盲区大、测高不准确、体积巨大难以部署等缺陷,就算能够发现隐身战斗机,也难以进行持续跟踪,更不要说精确引导航空兵和防空导弹实施拦截了。因此西方国家并没有将米波雷达作为反隐身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攻关,却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体制的先进米波雷达,解决了我国反隐身国土防空作战的急需。


我国的先进米波雷达解决了国土防空反隐身的急需

其中一种被称为米波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反隐身雷达更是我国的独创,在保留了米波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不亚于微波雷达的探测精度,能够对隐身飞机进行连续跟踪、有效识别、准确拦截。这样的先进米波雷达当然也可以探测歼20。
米波MIMO反隐身雷达发现歼20这样的隐身战斗机毫无问题

而且歼20列装部队以后,也必然会在各种演习和联合训练中,与我军的各型反隐身米波雷达反复切磋对抗,互相探索实战战术,我国的米波雷达研制工作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有了歼20这个绝佳陪练,相信我国的米波雷达也会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刻雨无痕


米波雷达工作在VHF波段,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发明并且广泛应用的主要防空雷达,曾经在不列颠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称为“本土链”。二战结束之后,随着现代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现代防空雷达系统的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性能逐步完善,工作波段也向分米波、厘米波等方向发展,而米波雷达则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电子战技术、低空突防技术和反辐射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军事强国凭借其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不断服役各种新型战机和导弹,特别是隐身战机和隐身巡航导弹的出现和投入实战,对其他国家的空防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目前的隐身战机和隐身巡航导弹主要是依靠吸波涂层和低可探测气动构型来实现其的雷达隐身能力,而由于米波雷达工作VHF波段,依靠其特殊的“谐振”效应,具有天然的反隐身能力,因此受到了关注。俄罗斯就大力发展米波雷达,以应对隐身战机和隐身巡航导弹的威胁,我国也发展了多个型号的米波雷达。

但是,传统的米波雷达不仅测量精度差,也不能测高,而且由于地面反射造成的波束上翘和波束分裂,导致低空盲区较大,雷达威力区覆盖不连续,阵地适应性差。此外,在米波雷达工作的VHF波段,还拥挤着大量的电视、调频广播等民用信号,通过天线进入雷达的外部噪声电平要大大高于微波雷达系统,而且雷达频谱宽度窄、目标分辨能力弱、不易实现低旁瓣,抗干扰能力也较差,导致米波雷达长期以来只能作为有限的补充手段,不能作为骨干雷达装备使用。

未来,随着超高分辨率算法、天线阵列技术、MIMO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米波雷达有可能像微波雷达一样具有良好的精度,可以适应高原山地等恶劣部署环境,具有良好的低空覆盖性能,担当起反隐身的大任。


虹摄库尔斯克


米波雷达是可以发现歼20的

米波雷达由于波长的原因使得米波雷达对于战机的突出部分没有识别能力,但是米波雷达对于有长度的物体特别敏感。

现代隐身战机没有对米波有较好的隐身处理,因为米波雷达精度差不能引导防空导弹,所以通常只能作为警戒。

米波雷达对隐身战机没有威胁所以通常没有对米波采取吸收的涂层,所以米波雷达都能看见但是位置准不准那就不知道了。


李晓伟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美国和北约仗着强大的空军实力,对南斯拉夫进行了78天的轰炸。美国更是派出了世界首款隐身战斗机,f117参战,F117仗着自己是隐身战斗机,在南联盟上空横冲直撞,最终被南联盟防空导弹萨姆3所击落,此事一出震惊全球,老款萨姆3导弹竟然击落了先进的隐身战斗机,这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老当益壮的米波雷达,还能对付隐身战机。


(第1代美国隐身战斗机f117)
(不可一世的f117隐身战斗机被击落)


题:中国先进的米波雷达能看见歼20吗?

答:上面所提到的f117隐身战机被击落,才有了后续各国对米波雷达不离不弃的热爱。但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小型化,雷达探测的精度越来越精准。而米波雷达却恰恰相反,米波雷达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服役,因其体积庞大,探测精度模糊,不能持续跟踪探测一个目标,这也是米波雷达的缺点。但是米波雷达的优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隐身战斗机之所以能隐身,是因为机体大量涂抹了吸波材料,只是起到了对雷达波吸收的作用,而隐身战机也只有前端和腹部可实现对微波雷达的隐身,其隐身的电磁波段大都在0.3~29吉赫兹范围,而米波雷达刚好避开了隐身战机的隐身波段,这也为它能探测到隐身战机的关键所在。


(上两图:中国隐身战机歼20

中国米波雷达百花齐放。

之所以米波雷达的重要性,所以中国也开发了一系列米波雷达。不光有陆地上使用的,还整合到了舰队当中,从当初的052c的晾衣架,到052d的苍蝇拍,在到目前最先进的055的相控阵米波雷达,中国在米波雷达,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保卫中国海疆不受隐身战斗机的威胁。
(052d驱逐舰,红圈示意“苍蝇拍”米波雷达)

综上所述,我们也看到了米波雷达对付隐身战机方面独特的优势,如果拿中国米波雷达探测,中国的歼20战斗机。个人更倾向于米波雷达能够发现歼20战斗机。因为世界各国现有的隐身战斗机在面对米波雷达时,还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急于打掉,叙利亚从中国购入的米波雷达的原因,因为以色列装备了f35隐身战斗机,怕被叙利亚的米波雷达所探测到,更怕被击落。
(叙利亚购入中国米波雷达,早早被以色列摧毁)


(以色列空军f35战斗机

纯属个人意见,喜欢关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