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蒙古帝國能擊敗並統治俄羅斯很長時間,而拿破崙和希特勒入侵俄國都失敗了?

月球風暴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蒙古人攻打的並不是俄羅斯,拿破崙和希特勒打的才是俄羅斯。

很多人不知道,沙俄的歷史很短。

我們中國人是人的時候,他們還是猴呢。

沙俄帝國的雛形,來自於著名的莫斯科公國。

而莫斯科公國說通俗點,只是蒙古人統治當地的偽軍而已。

蒙古的金帳汗國在這裡統治了200年,才因為內訌衰敗下去,莫斯科公國才得以獨立,隨後很多年才建立沙俄帝國。

而1236—1240年蒙古人殺來的時候,當時這裡只是基輔羅斯。

所謂基輔羅斯,是以基輔為首都,維京人奧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民族國家(烏克蘭、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前身,但當時並不強大,甚至可以說是很弱小。

基輔羅斯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各地都是由大公爵控制。

當區區2萬多蒙古人殺來的時候,基輔羅斯四分五裂,互相混戰多年,另外還同突厥人常年作戰。

鑑於蒙古人威脅最大,這些公國勉強聯合起來作戰。

他們內訌頻繁,互相拆臺,導致實力大減。

其實,就算他們能夠協力合作,也難以對抗強大的蒙古人。

蒙古西征大軍是全世界最有強力的騎兵,身經百戰。依靠基輔羅斯的區區兵力和作戰能力,根本不可能有效對抗。

蒙古人連續勝利,輕鬆攻破莫斯科(當時還是個小城),連續殺死了基輔羅斯5個大公,最終佔領基輔,基輔羅斯滅亡。

蒙古人進攻的時候,俄羅斯還不存在。

所謂的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的祖先,但並不是一回事。

基輔羅斯內部分裂,實力也非常弱,領土面積有限,人口也稀少,根本擋不住蒙古人各個擊破的戰略。

而俄羅斯的直接祖先莫斯科大公國,是基輔羅斯滅亡後200多年,1480年才推翻蒙古人的金帳汗國,得以獨立。

而沙俄的羅曼諾夫王朝,是從1613年開始的。

至於拿破崙和希特勒攻打的沙俄和蘇聯,都已經是統一的歐洲第一大國。

拿破崙進攻俄國的1812年,俄國在歐洲部分領土和今天已經相差不大。

當時俄國已經瓜分了波蘭,又佔據了克里米亞半島,實力進入巴爾幹地區和高加索地區。

而早在1689年,也就是拿破崙入侵100多年前,沙俄已經同清朝打了雅克薩之戰,堂而皇之將遠東地區通過條約歸入自己的領土。

由此,雖然沙俄還沒有控制中亞,但從遠東到西伯利亞都是他的領土,比今天俄羅斯亞洲部分也小不了多少了。

這麼廣大的領土,在當年技術條件下,拿破崙打贏俄國幾乎沒有可能。

若干年後,希特勒也是如此。


薩沙


1219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1223年5月31日,蒙古與俄羅斯首度交鋒,俄羅斯敗績。1243年,拔都(成吉思汗之孫子)征服俄羅斯。蒙古對俄羅斯的統治由此開始,直到1480年告終。俄羅斯史學界通常把這兩百多年的時間,稱為“韃靼——蒙古人的桎梏”。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蒙古能夠迅速擊敗並征服俄羅斯?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蒙古當時是處於上升時期的遊牧民族,而俄羅斯則處於衰落階段的農耕國家,這樣的兩個國家進行正面交鋒時,前者勢必能在軍事上取勝,然後征服後者。

2.俄羅斯自11世紀中期以來,長期處於封建的割據分裂狀態,各公國不能一致對抗外敵的入侵,導致被蒙古各個擊破。

3.當時成吉思汗已經統一了蒙古各部,蒙古人十分團結,同時蒙古人在征服其他國家的過程中,吸納了眾多工匠,學會了使用火藥等先進武器,在軍事上更先進。

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蒙古能夠擊敗並征服俄羅斯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蒙古為什麼還能統治俄羅斯這麼長時間呢?俄羅斯就沒有反抗嗎?這是因為蒙古人在統治俄羅斯期間採取了以下措施:

1.在統治俄羅斯期間,蒙古人並沒有摧毀俄羅斯各公國原有的政治結構,而是在伏爾加草原上繼續其遊牧生活。金帳汗依靠各王公統治俄羅斯人民。特別是在試行“八思哈”制度失敗後,間接統治日益成為蒙古人的主要統治方式,徵稅事務委託俄羅斯王公代管。

2.為了強化統治,蒙古人還設立了一個“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的重要職位。取得該職位的王公,可充當大汗在全俄羅斯的代理人,其地位高於所有的俄羅斯王公。蒙古人設立這個職位的意圖很明顯,就是令各王公為爭奪大公職位而相互攻殺,使自己從中漁利,達到分化反蒙力量、監控羅斯政局、榨取羅斯財富的多重目的。

3.蒙古人的統治是野蠻的。但是,他們卻對東正教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和保護的政策。由於蒙古人實行原始的多神崇拜,與東正教並不矛盾,因而,他們不排斥東正教。蒙古人同樣接受上帝,沒有強迫俄羅斯人改變宗教信仰。為了藉助東正教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蒙古人支持東正教會,保留了教會的一些特權,免收其貢賦。

綜上所述,正是通過以上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蒙古人的統治,使蒙古人統治了俄羅斯將近200多年。而拿破崙和希特勒侵略俄羅斯時,俄羅斯早已完成內部統一,國內政權穩固,國家實力大增,國內民族團結一致,加之拿破崙和希特勒都來自西歐國家,無法像蒙古人那樣能適應俄羅斯的嚴寒氣候,也無法像蒙古人那樣不過度依賴後勤補給,所以拿破崙和希特勒最終都敗在了俄羅斯的腳下。





米曹說事


在俄羅斯的民族歷史上,有三次遭到外部力量的重創:第一次是1240年被來自於蒙古草原的拔都征服,第二次是被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崙率領大軍五十多萬拿下莫斯科,第三次是一九四一年的十二月六日,納粹德國在執行“颱風計劃”是德軍迫近了莫斯科城下。


這三次外部力量的打擊都讓俄羅斯早受到前所未有的災難,以莫斯科為例,納粹德國是迫近了莫斯科城下而沒有一舉攻下,拿破崙是已經拿下了莫斯科城,但最後被迫狼狽的撤出、損兵折將 不計其數。

但在蒙古軍隊大舉入侵時,俄羅斯民族幾乎是顯得束手無策,莫斯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處於蒙古人的藩屬國地位 。

如此一來希特勒、拿破崙和蒙古人的戰績是一目瞭然,那麼是不是蒙古人比希特勒和拿破崙牛的很多?

是不是拿破崙要比希特勒高明的不少,因為他畢竟拿下了莫斯科城,而希特勒的軍隊最牛時僅僅是中央集團軍群258師的一個偵察營突入了 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但此後就再也沒能向前推進一步,並隨後便被擊退。


其實不然!

在對俄羅斯的征服歷史上,論戰績是希特勒最差、拿破崙次之,而蒙古軍隊是最棒!

但是如果論規模和軍隊戰力的話則應該是希特勒最牛,拿破崙次之 ,而蒙古軍隊的征服最不亮眼!

沒別的意思,這是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不同的俄羅斯!俄羅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國。

莫斯科公國在11世紀之初剛剛形成雛形,直到在13世紀到來的時候,它那時的莫斯科公國才剛剛崛起,還十分的原始和落後,比今天的非洲部落好不到哪裡去。


而這時如日中天、國力呈上升趨勢橫掃歐亞大陸是不可當的蒙古軍隊打到了高加索地區、基輔地區和頓河、伏爾加河流域,國力還很弱小的莫斯科公國不得不屈服於蒙古征服者的腳下。

而且此時的俄羅斯帝國還遠未形成,真正的伊凡四世沙皇的大俄羅斯二百年以後的事情,並且此時的高加索地區和基輔地區,以及頓河流域和伏爾加河流域還未成為莫斯科公國的屬地,因此所謂的蒙古人擊敗俄羅斯並統治了它很長的時間,實際是對人們的一種誤導,誰也不知道此時的北極熊還在蹣跚學步,離長出尖牙和利爪還有很長的時間!


這就是蒙古草原民族能夠輕易征服俄羅斯的原因。

在拿破崙1812年率領大軍五十多萬遠征俄羅斯時,此時的俄羅斯已經成為歐洲的大國,號稱是歐洲憲兵。

但它此時任然不足以和英國法國等這些歐洲老牌的帝國進行正面的硬扛,它最多隻能和它的近鄰普魯士王國打個平手,再就是踩壓它的斯拉夫兄弟波蘭,除此之外可以擊敗奧地利。

但它完全沒能力正面單獨抗衡此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軍,不過它畢竟已經擁有了數百年的發展和擴張歷史,打仗的經驗還是有一些的,在拿破崙拿下莫斯科城之後,沙俄充分利用地域遼闊和冰天雪地的有利因素,成功的粉碎了拿破崙企圖奴役俄羅斯民族的可能。

時間進入了二十世紀,經過十月革命的洗禮,俄羅斯民族早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了一個農奴制國家向重工業化國家邁進的社會主義軍事強國。


此時的蘇聯工業規模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歐洲第一、已經超越了英國和法國這些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

但此時的世界軍事強國排前三名的仍是英國、德國和法國。

一是科技水平處於世界前列,二是軍隊有著其他國家所不及的豐富戰鬥力。

因此,在一九四一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此時經過十月革命洗禮的蘇聯軍隊仍然不敵來勢洶洶的納粹德國。

在三個企圖征服俄羅斯民族的軍事實力中,要說最強大的還的說是納粹德國。

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最多不過五十萬大軍而已,而納粹德國用來進攻蘇聯的計劃,僅納粹自身就有三百五十多萬軍隊,連同僕從國軍對包括在內總共是550多萬。

而納粹德國軍隊的這一規模,在蒙古草原民族橫掃歐亞大陸時,它全國的總人口加在一起也不到納粹軍隊的規模。

而它用於橫掃歐亞大陸的軍隊全部加在一起也不過三四十萬人馬,比起納粹德國來連一頭牛頭上的一隻角也不到。



但是,就納粹德國的這種規模,是征服俄羅斯民族的三股勢力中最不成功的一個,他連莫斯科的大門都沒有打開,甚至在幾年以後反被俄羅斯攻克了他自己的首府柏林。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俄羅斯民族的在不斷的變化,蒙古人征服俄羅斯草原時,當時的莫斯科公國還只是一個城堡,比一個非洲的民族部落好不多少。

到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時,它已經變得強大了不少,但仍然不敵來自先進工業文明國家的進攻。

但它仍然憑藉遼闊的疆域和不屈的民族堅韌,粉碎了拿破崙的企圖。

到納粹德國和蘇聯開仗時,儘管它的科技水平不行,但此時他的工業規模已經上升到世界第二和歐洲第一的水平,因此納粹德國拿不下莫斯科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這就是三個征服者,三個不同的結局和命運!


東方評史


看了幾個回答,發現許多人都被題目給誤導了,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蒙古橫掃歐亞大陸的時候還沒有俄國這個概念!

俄羅斯的歷史最源頭要算到基輔羅斯頭上,這裡只不過是拜占庭帝國和羅斯人結合的一個小公國罷了。

在13世紀初,蒙古人崛起,成吉思汗兇猛的部隊,像上帝之鞭一樣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生活在基輔附近的斯拉夫人,無論是人口、裝備、戰術、意志等等全都不是蒙古人的對手。

於是戰敗的斯拉夫人全部臣服於蒙古人後來建立的“金帳汗國”之下。金帳汗國就是1242年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長子拔都一脈所建立和統治的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巔峰時期的統治範圍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可以說整個東歐都在其統治之下。

這時期所謂的羅斯基輔周圍的小公國過的很不好,這個時候有一個公國湧現出來,一心一意幫助蒙古人統治。蒙古人也樂見分化瓦解斯拉夫人的許多公國,於是就給了這個公國以支持,讓他和其他公國對立方便蒙古人的統治,這個公國就是莫斯科公國。

但是蒙古人沒想到的是,隨著金帳汗國的分裂,原來的蒙古中央政權越發衰落,而莫斯科公國在蒙古人的支持下逐漸兼併了周圍的小公國,最後反而對衰落的金帳汗國形成威脅。

1480年,金帳汗阿合馬親自率領大軍討伐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一看蒙古大汗親征,之前蒙古騎兵的威名嚇得伊凡三世一度打算退兵,但是被百姓、將領、士兵的壓力之下,最終和蒙古大軍在烏格拉河兩岸對峙。

但是沒過多久,這仗還沒打,蒙古人接到消息說都城薩萊受到克里米亞汗的襲擊,於是蒙古人就撤兵了,而在之後的蒙古內訌中,大汗阿合馬也被殺。至此,蒙古人對俄長達240年(1240—1480)的統治結束了,伊凡三世啥都沒幹就獲得了戰勝蒙古騎兵的榮譽。


1472年,伊凡三世又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索菲亞-巴列奧為皇后,於是莫斯科公國這才有了自己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資本: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東正教的延續。

等到拿破崙戰爭,第1次世界大戰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俄羅斯已經成為歐洲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在若干次戰爭中,之所以俄羅斯都能保持敗而不亡。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一、天時

比起溫暖溼潤的南歐和西歐地區,寒冷的莫斯科可以說是兩個世界。 這種極寒的天氣,帶給了莫斯科人堅韌不拔和悍不畏死的性格,也多次讓侵入俄羅斯的侵略者,叫苦不迭。

二、地利

俄羅斯自從建立國家之後,因為蒙古勢力的消亡,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都形成了權力真空,而俄羅斯人則抓住這個極好的機會一直在向東開擴領土,一直佔據了太平洋沿岸。

所以哪怕俄羅斯在歐洲經歷了大的失敗,但其巨大的戰略縱深,也能讓自己保持敗而不亡。



三、人和

自從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之後。俄羅斯人便以拜占庭帝國正統繼承人和東正教正統繼承人自居。

在基督教佔優勢的歐洲,俄羅斯人成功的以東正教鞏固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信仰。

有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的影響,俄羅斯這才真正成為一個大國,這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下大家明白了吧?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木叔幾年前去俄羅斯的時候,參觀了一個小城叫蘇茲達裡,這裡現在是個大村子的感覺,只有不到1萬人居住。

但在蒙古人入侵俄羅斯的時候,這裡可以抗擊蒙古的最重要要塞之一。而且一度是莫斯科公國首都,所以這裡爆發過非常慘烈的與蒙古人的戰鬥,城市的博物館也有很多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

這裡在莫斯科東北部大約250公里左右,從這個地理位置就能知道,蒙古人肯定是從東邊入侵的。

這就是蒙古為什麼能征服俄羅斯的原因之一:

他們從俄羅斯東邊荒無人煙的腹地進入俄羅斯的統治中心區域,這篇腹地對蒙古人則是天然的牧場和後勤保障基地。

蒙古人有充足的保障來打擊和佔領俄羅斯,而不用擔心自己的軍隊沒有補給和後路被切斷的顧慮。

而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從西部進攻俄羅斯,西部始終是俄羅斯的戰略要衝,防守最為嚴密,所以他們遇到強大的抵抗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蒙古人打擊俄羅斯的時候,蒙古是最強盛之際,俄羅斯則是剛剛發展,是幾個公國的狀態。

所為公國就類似城邦國家的結合體,面積不大而且實力也並不突出。

蒙古人使用的是冷兵器時代最威力巨大的騎兵,俄羅斯人確實完全招架。雖然在蘇茲達裡等地抵擋,但還是沒能擺脫被征服的命運。

而希特勒和拿破崙時代的俄羅斯,雖然實力可能比納粹和法國要差,但要比莫斯科公國時期強大多了。

特別是當時的蘇聯士氣高漲,戰爭動員做的也不錯;希特勒的軍隊長途奔襲,士氣上就受損了。

(開赴戰場的蘇俄士兵)

另外希特勒和拿破崙的法國,也沒有類似蒙古人獨一無二的鐵騎一樣的軍事裝備,他們有的俄羅斯都有。這意味著和當年橫掃天下的蒙古人戰鬥力相比,他們沒那麼猛也沒那麼可怕。

這樣一升一降的實力差,顯然俄羅斯就並不容易被希特勒和拿破崙打敗。


木春山談天下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從羅剎的西部侵入羅剎,都歸結於失敗,而蒙古人從亞洲大陸的東部和中部入侵羅剎,會取得成功,並且奴役了羅剎兩百多年呢?
這是因為,在拿破崙和希特勒揮師東侵時,沙皇羅剎和蘇聯的實力雖然都相對弱於它們,但並不是絕對的弱於它們。



在拿破崙侵入羅剎時,羅剎已經經歷了彼得一世和葉卡特琳娜二世多年的勵精圖治,成為了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而拿破崙表面上的五十萬精銳之師,一投進羅剎廣袤的國土上,就是猶如點點滴滴的雨水,進入了廣袤乾旱的沙漠一樣有來無回了。經過苦戰後才進入莫斯科的拿破崙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嚴寒的冬季再加上羅剎的堅壁清野,拿破崙的結局不只是從羅剎狼狽退卻,而且還導致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覆滅。

而希特勒攻入蘇聯的精銳和龐大之師,同樣是在經過了層層苦戰之後,在攻入莫斯科近郊時,已經形成了強弩末勢,無能為力了。

更為致命的是,納粹荒謬的種族主義謬論,幫了蘇聯的大忙。本來在德軍剛剛攻入蘇聯的時候,那些渴望擺脫“天下苦蘇久矣”的不少蘇聯公民,很多人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熱烈的歡呼德軍的到來,形勢對蘇聯極其不利。然而,在納粹的眼中,屬於斯拉夫民族的蘇聯各民族,都無一例外的屬於必須消滅剷除的劣等民族。納粹對蘇聯民眾的簞食壺漿,回報的是對他們的血腥屠殺!就這樣,“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納粹,把本來支持歡迎自己在蘇聯民眾,又趕回了蘇聯政府的那一邊去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後,不少有戰略眼光的德軍將領,都主張不要計較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集中優勢兵力,組織幾次大的殲滅性的戰役,大量的消滅蘇聯的有生力量,從而迫使蘇聯講和,簽訂有利於德國的停戰協定。但是愚蠢短視的希特勒,斷然拒絕了這些德軍將領們的建議,固執的“寸土必爭,”耗費了德國的大批有生力量,並最終以德國的戰敗覆亡告終。

而蒙古人大舉入侵基輔羅斯的時候,羅剎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和民族的觀念,彼此之間內訌激烈。再加上基輔羅斯各公國無論是作戰觀念也好,作戰武器也好,都是遠遠的落後於蒙古人。在羅斯各部與蒙古大軍的力量對比上,羅斯各部不僅是處於相對的劣勢,而且是處於絕對的劣勢。以絕對的劣勢抗衡絕對的優勢,這樣的結局是不言而喻的——羅斯各部不僅是戰敗了,而且還被蒙古人奴役了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孤獨之人


蒙古人擊敗俄羅斯,跟拿破崙和希特勒進攻俄羅斯失敗,不可同日而語。



在蒙古人打敗俄羅斯的時代,蒙古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地武裝力量,整個歐亞大陸基本上沒有對手。同時,俄羅斯人的力量還非常弱小,基輔羅斯內部也四分五裂。世界上力量最強大的蒙古軍隊,征服力量非常弱小的俄羅斯,幾乎沒有懸念。



到拿破崙進攻俄羅斯的時候,俄羅斯已經經過數百年的高歌猛進,成為世界上幅員最遼闊的國家之一,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然,拿破崙治下的法國也比較強大,但是,拿破崙的敵人遍佈歐洲,歐洲其他國家聯合對付拿破崙,導致法國進攻俄羅斯的實力大打折扣。所以,拿破崙治下的法國進攻俄羅斯,必然會失敗的。



在希特勒德國時期,德國雖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蘇聯是另一個更強大的國家,無論領土規模、軍事力量和戰略縱深,蘇聯都好於希特勒德國。所以,希特勒在進攻蘇聯之前,就知道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敢於冒險的希特勒還是決定試一下,要是萬一成功了呢。所以,希特勒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也敗在了對蘇聯進攻的失利上。



總之,時勢不同,力量對比不同,勝負機會也不同。


高尚濤


“俄羅斯的統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勞”。

環境適應,遊牧民族本身就適應那樣的極地氣候,金帳汗的軍隊大部分都是河中南俄地區的欽察韃靼人,簡直就是主場作戰。而且當時的羅斯公國還很弱小,且不團結,蒙古人也沒有要求徹底的征服,只是宗主權而已


蒙古人征服俄羅斯有多殘暴,不到三年俄羅斯全境淪陷!率軍征戰俄羅斯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史稱蒙古人第二次西征。背景是在蒙古滅金以後,窩闊臺為大汗,遵守成吉思汗的遺教,開疆擴土 派遣數路大軍,遠征諸國。

任命拔都為西路軍統帥率長子軍西征。當時的俄羅斯疆域遠比現在的要小,境內地勢低平,北部積雪消融之季,沼澤泥溼,路途艱阻,只有冬季河川封凍,騎兵才能征戰馳騁,所以蒙古人選擇冬季出兵,總兵力在十萬至十五萬。蒙古軍擅長騎射機動作戰,且指揮統一,而俄羅斯各王公番兵還是歐洲式的戰陣打法,側重擊劍,在雪地上大兵團移動遲緩。另外俄羅斯各部落之間彼此構怨,相互傾軋,不相和睦,所以為蒙古軍各個擊破創造了條件

要佔領後期的俄國就相當於要佔領整個韃靼世界。歷史上沒有人做到,中國人沒有成功,大流士也沒有成功。拿破崙、希特勒也不可能成功。希特勒攻不過去是因為天時,天寒地凍德國人不習慣,二是人和,德國士兵已厭倦了打打殺殺,而俄羅斯人為了保衛家園早已鬥志高昂

拿破崙攻不過去是因為戰術問題,而法國人民發現拿破崙渴望挑起戰爭,而不是單單保家衛國,已無鬥志。

最後蒙古攻過去是因成吉思汗戰術好


Ghoul內幕


簡要的答案:

〇在蒙古大軍進攻東斯拉夫人居住的東歐平原時,俄羅斯尚處於小公國林立的“碎片化”時代。大俄羅斯民族尚處在形成時期,統一強大的俄羅斯帝國尚未建立。在能征慣戰,作戰組織先進,武器裝備精良,戰術靈活多變,將士殺戮成性的蒙古騎兵面前,這些剛從原始部落升格為城邦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均落後的小公國既無抵抗能力,也無抵抗意志,鬆散軍隊聯盟迅速被擊垮丶瓦解丶臣服。蒙古人統治這一地域達200年之久。

〇蒙古人對東斯拉夫人的入侵+征服,客觀上促成了俄羅斯民族的統一+帝國的建立與起。征服者金帳汗國的蒙古大汗對臣服俄羅斯人的採取東方的“納貢”制度。委託莫斯科大公代汗國向各個小公國收取貢品,由莫斯科公國統一向汗國繳納“貢品”。莫斯科大公藉機逐漸壯大起來,到了伊凡4世(伊凡雷帝)時打敗了金帳汗國,統一了最初的俄羅斯帝國。

〇在拿破崙進攻俄羅斯時,俄羅斯民族已形成為個性鮮明丶人口眾多丶統一的戰鬥民族。沙皇俄國已發展成為橫跨歐亞2大洲,地域廣大,戰略縱深極為遼闊大國。在綜合國力,戰鬥意志,軍事組織,戰術裝備等諸方面,遠非幾百年前鬆散的斯拉夫小國林立的時代可比。

〇希特勒入侵俄羅斯時,正值革命意志堅定,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經濟科技勢力強大的蘇聯時代。其綜合國力不比希特勒德國差,甚至比德國更為強盛。戰爭初期,因希特勒的突襲,蘇聯準備不足,遭到重挫。在莫斯科保衛戰丶列寧格勒保衛戰丶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轉折性關鍵戰役取勝利之後,希特勒德國的敗亡已不可避免。



趙凡丁201


蒙古帝國和拿破崙法國、納粹德國相比,存在很多不同點,也自然造成戰爭的結果不同,從攻守雙方的角度看,一是侵略對象不同,一是侵略者體質和戰爭體制不同。

侵略對象不同。蒙古帝國侵略的是俄羅斯,但是,當時的俄羅斯是一個地理和族群概念,並不是一個政治實體,如同大英帝國殖民印度,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堆土邦、王公組成的地區,俄羅斯當時也是這種狀況,小國林立。而到了法國、德國入侵時,俄國早已成為統一的龐大國家,領土面積、人口規模都遠超法國和德國。值得一提的是,納粹德國面對的還是布爾什維克領導下的蘇聯,斯大林同志對於全國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統一管理、調配的能力確實超出德國集團一方,再加上美國英國戰爭物資援助,德國實際是靠一己之力單挑美英蘇三大列強,這種難度,和蒙古帝國各個擊破一堆俄羅斯小邦國,基本沒有可比性。

侵略者體質和戰爭體制不同。蒙古帝國老家在蒙古高原,看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可知,西伯利亞是寒流的發源地,蒙古高原的海拔加上寒流,冬天的寒冷程度比莫斯科所在的東歐平原有過之,而且從蒙古草原到南俄草原,整個歐亞草原的氣候相對容易適應。法國德國冬天再冷,能不能冷過俄羅斯?俄羅斯的酷寒不能直接戰勝敵人,直接打擊的是敵人的後勤保障,進而降低敵人的戰鬥力。蒙古騎兵自帶武器馬匹糧食,後勤保障相對簡單。德軍面對莫斯科的冬天,忘穿秋褲,無關體質,俄羅斯人都穿,是後勤準備不足,德國的戰爭體制沒能及時補充冬季衣物和燃料。

綜上,蒙古帝國和法國德國對俄羅斯戰爭的具體情況不同,戰爭結果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