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五國會葬”之破產


“五國會葬”之破產

趙肅侯趙語

在趙國曆史上,趙武靈王趙雍絕對是個劃時代的人物。他在位期間,強力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騰躍而起,吞滅中山國,擊潰北方遊牧豪強林胡、樓煩,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並修築了蜿蜒起伏於陰山南麓群峰之中的“趙長城”。然而,誰能想到,這樣一位開創千古偉業的戰國梟雄,在公元前326年初登王位之際,卻面臨著虎狼環伺、風聲鶴唳、時刻有傾覆之危的嚴峻考驗!

那一年,趙雍的老爹、趙肅侯趙語轟然仆倒塵寰,天地暝滅,萬眾俯首,趙國山河更是動盪不安。

趙肅侯是趙國第五代君主,於公元前350年繼位,在位期間,統率趙國雄師,東征西戰,逐鹿殺伐,在硝煙瀰漫的戰國兼併戰爭中大展神威,被譽為“中興之君”。關於趙肅侯的“戰績”,略窺《史記·趙世家》之記載:“肅侯元年,奪晉君端氏,徙處屯留。二年,與魏惠王遇於陰晉。三年,公子範襲邯鄲,不勝而死。四年,朝天子。六年,攻齊,拔高唐。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十一年,秦孝公使商君伐魏,虜其將公子卬。趙伐魏。十二年,秦孝公卒,商君死。十五年,起壽陵……”

循著太史公的記載,簡單梳理一下趙肅侯繼位後的“流水賬”——第一年,出兵奪取晉國端氏(今山西沁水端氏古鎮),把晉君安置到屯留(今山西長治境內)居住;第二年,在陰晉(今陝西華陰東)與魏惠王魏罃相會,以緩解與強鄰魏國的緊張關係;第三年,其弟公子範(趙範)發動叛亂,襲擊邯鄲,圖謀奪位,失敗而死;第四年,前往朝拜周顯王姬扁,君臣二人相談甚歡;第六年,進攻齊國,佔領齊邑高唐(今山東聊城);第七年,派遣公子趙刻攻取魏國首垣(今河南長垣東北),首垣原為衛國領地,後來被魏國佔領;第十一年,秦國權臣商鞅討伐魏國,俘虜魏國公子卬,奪取河西之地(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趙國也乘機伐魏,掠得部分土地;第十二年,秦孝公與商鞅皆去世;第十五年,趙肅侯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

“五國會葬”之破產

列國大戰


公元前334年春天,春暖花開,萬物勃發,肅侯遊覽大陵(今山西交城、文水一帶),經過鹿門時,宰相大戊午上前勒住馬韁,進諫說:“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他說,眼下正是春耕大忙時節,百姓一天不幹活,就要百日餓肚皮,君王還是不要擾民啦!肅侯不以為忤,立刻下馬認錯道歉,並賞賜敢說真話的大戊午一百金。

趙肅侯虛心納諫,能征善戰,與魏、齊、楚、燕、韓、秦等列國君主展開殊死較量,在群雄逐鹿中漸漸崛起,魏國、齊國兩大霸主相繼淪落,在血與火的大戰中,趙肅侯也為自己樹立了兩個死敵,一個是魏惠王魏罃,一個是齊威王田齊。

魏惠王是魏國第三任君主,有三大傳奇著稱於世:其一,問政於亞聖孟子,留下“五十步笑百步”之難堪。惠王向孟子訴苦,自稱治國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可是國家人口卻不見增多,百姓幸福指數也不見增長,究竟為什麼呢?孟子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說,大王喜歡打仗,那就以打仗來比喻吧。當戰鼓隆隆敲響,兩軍兵刃相搏,士兵紛紛丟盔卸甲逃跑,有人跑了一百步,有人跑了五十步,以逃跑五十步而恥笑逃跑一百步,該如何評說呢?其二,重用奸詐謀士龐涓,導致馬陵慘敗。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兵進攻韓國,被趕來支援的齊國軍師孫臏在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擊潰,史稱“馬陵之戰”,龐涓長嘆一聲“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其三,拒絕任用商鞅,在與強秦競爭中落敗,喪失河西之地。魏相公叔痤病危,舉薦自家門客商鞅繼任,惠王嗤之以鼻,公叔痤建議,既然不用他,就殺了吧,以免後患,惠王置之不理。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張榜招賢,於是入秦“應聘”,受到孝公重用,扶搖直上,成為名垂青史的改革家,他還率軍伐魏,俘虜魏國公子卬,奪取河西地區,惠王恨恨地說:“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五國會葬”之破產

魏惠王魏罃


與魏惠王的晦暗形象相比,齊威王的形象要光亮很多。一次,齊威王與魏惠王聊天,魏惠王吹噓自己擁有許多“徑寸之珠寶”,價值連城,齊威王卻說自己擁有良將、良吏、賢臣,這才是國家的無價之寶啊!弄得魏惠王好不尷尬,拂袖而去。對於麾下群臣,齊威王則明察秋毫,去偽存真,獎優罰劣。即墨大夫勤奮敬業,功績卓著,因為不肯行賄而飽受非議,威王下令予以重獎,“封之萬家”;阿城大夫翫忽職守,治下一片凋敝,卻依靠獻媚行賄博得頌聲飛揚,威王斷然下令嚴懲,“烹阿大夫”,連同那群為他吹喇叭抬轎子的馬屁精一併烹殺。這兩件事,為威王贏得了“聖明”之美名。

在與魏惠王、齊威王等諸侯大佬的博弈中,趙肅侯不斷雄起,勢壓群倫;然而,此時的戰國江湖,畢竟群雄並立,勢在伯仲間,列國大佬對趙國也是虎視眈眈,彼此互相攻伐,此消彼長,呈現出“亂龍鬧海”之姿態。公元前341年爆發的“馬陵之戰”,魏國被齊國擊敗,此後受到各國連番圍攻,5月,齊國與宋國組成聯軍,乘勝追擊,侵入魏國東部,包圍平陽(今河南滑縣南);9月,商鞅率秦軍攻入魏國西部;10月,趙國大軍攻入魏國北部——在各國群毆下,魏國跌下了盤踞了近百年的霸主之神壇。

霸主之位空虛,豪強躍躍欲試。公元前334年,不甘心淪落的魏惠王前往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拜會齊威王。這是一次頗有些尷尬的會晤。昔日霸主魏惠王連遭敗績,不得不放低身段,向強敵拱手致意;齊威王接連奏凱,難免倨傲之色,卻也不敢過於嘚瑟,因為,他畢竟還無力獨自稱王。兩大野心家寒暄之間,峰嶺自出,意欲聯手宰割天下。於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訂立同盟條約,互尊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此後,魏惠王把這一年改為“後元元年”,各國諸侯也紛紛效仿,“大王”“小王”疊現江湖,東周天子的權威日趨沒落。

“五國會葬”之破產

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猶如天空中驟然升起兩輪熾烈烤人的大太陽,弄得天下騷動,列國沸騰,楚威王熊商聞訊大怒,率先派兵討伐齊國,與齊軍在泗水(今山東泗水)展開激戰,楚軍勢焰大盛,進而圍攻徐州,齊軍接連敗退。這邊廂,戰火嗤嗤燃燒;那邊廂,趙軍聞風而動。趙肅侯派兵包圍魏國北部地區(今河南內黃縣西),企圖煞滅魏人的囂張氣焰,叵耐軍隊很不給力,連遭挫折,被迫退兵。趙肅侯萬分氣惱,卻又無可奈何,只好下令徵發勞役,在兩國邊界漳水(漳河)與滏水(滏河)之間修築長城,這就是聞名於世的古代趙長城之“南長城”。

公元前332年,齊、魏兩強開始反撲,組建一支強大聯軍,大規模進攻趙國,趙軍接連潰敗,難以抵擋,趙肅侯下令掘開黃河大壩,放水淹灌聯軍,濁浪排山倒海,洶湧而來,兩岸百姓死傷無數,聯軍也受到重創,被迫退兵。公元前327年,齊魏聯軍再次進攻趙國,雙方在桑丘(今山東兗州西北)展開激戰,趙軍敗績,趙將韓舉戰死。第二年,即公元前326年,趙肅侯以牙還牙,與韓威侯聯手,組成趙、韓聯軍,圍攻魏國襄陵(今河南雎縣),戰況十分膠著,一直持續到次年,以魏軍戰勝趙韓聯軍而告終。

就在趙韓聯軍與魏軍大戰的嫋嫋硝煙裡,病勢垂危的趙肅侯陷入了彌留狀態,隨即撒手塵寰。他在位24年,意欲鯨吞天下,卻是壯志難酬,眼看著趙韓聯軍與宿敵魏國激戰,自己卻被死神忽悠一下帶走了。他死不瞑目。然而,宿命如此,為之奈何?14歲的太子趙雍涕泗橫流,在託孤重臣肥義的鼎力扶持下繼位登基,史稱趙武靈王。

趙肅侯的死訊傳到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魏惠王興奮得手舞足蹈,立刻通知在前線與趙韓聯軍作戰的將領,以鼓舞士氣,同時策劃一出“五國會葬”大戲,聯合秦、楚、燕、齊四國,各派精銳之師萬餘人,氣勢洶洶前來參加葬禮,意欲乘機吞滅趙國。一時間,趙國四周虎狼咆哮,風聲鶴唳,覆亡之命運,似乎就在眼前。對這件事,《史記·趙世家》的記載是:“二十四年,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銳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

“五國會葬”之破產

趙武靈王

面對傾覆之危局,少年武靈王展示出了鐵血天性,他在老臣肥義支持下,採取了五條果斷措施:(一)宣佈全國戒嚴,都城邯鄲、以及太原郡、上黨郡、代郡守軍,一律進入一級戰備,隨時準備戰鬥。(二)命令參加會葬的五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邊境,只許各國使者攜帶弔唁物品入境,由趙國邊防當局直接送往邯鄲。(三)聯合韓國與宋國,使趙、韓、宋三國鼎立,形如一個“品”字,與秦、魏、楚、齊四國擺出對峙姿態,使之不敢輕舉妄動。(四)重金賄賂越王無彊,促使他藉機進攻楚國,楚越相鬥日急,令楚君手忙腳亂,無暇參與攻趙。(五)重金賄賂樓煩王,鼓動他乘隙偷襲燕國與中山國。此舉堪稱“一石兩鳥”之妙策。樓煩國位於今山西省婁煩縣,由東胡、樓煩、林胡三個部落組成,實力強勁,驍勇善戰。燕國雖然躋身“戰國七雄”之列,實力卻比較薄弱,燕易王聞聽樓煩人來犯,擔心遭到趙國與樓煩夾擊,哪還有心思參與圍攻趙國?中山國雖然難稱強大,由於其領土嵌於燕趙之間,中山國王姬厝在齊人蠱惑下,經常從背後偷襲趙國都城,成為其“心腹之患”,此次恰逢趙國國葬,姬厝先生蠢蠢欲動,可是樓煩軍隊的連番攻擊,弄得他心神不寧,只得調兵遣將“保家衛國”,再也不敢參與對趙國的圍毆了。

趙武靈王這一番軟硬兼施,很快收到奇效,楚國縮手,燕國收腳,中山吃瓜,劍拔弩張的局勢驟然鬆弛下來,魏、秦、楚、燕、齊五國使者悄然進入邯鄲,只見趙國朝野同仇敵愾,嚴陣以待,只得各自收斂起勃勃野心,按規矩參與趙肅侯的喪儀後,便匆匆離去。魏惠王的“五國會葬”計謀,至此宣告徹底破產。

“五國會葬”之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