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信仰与世俗的冲突: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看十字军宗教信仰的崩塌。

我的孩子们,拿出刚毅之精神,举起信仰之盾,戴上救赎之盔,不迷信数量与蛮力,而相信上帝的力量。

——教皇英诺森三世

1187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基督教的事件,伊斯兰教的萨拉丁攻破圣城耶路撒冷,十字军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几乎亡国。在此之后基督教在黎凡特地区只残存有几个据点,比如阿卡港和推罗港。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当然英诺森三世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借助宗教重组十字军夺回耶路撒冷,再次建立天主教在基督教世界的权威。为此英诺森三世进行了振聋发聩的演说,鼓动基督教的封建领主再度进行圣战,重新占据属于基督教的圣城。

英诺森三世当时派出了两个教士为教皇使臣,第一个教皇使臣派往法国的西北部,在这里教皇使臣鼓动了70多位王公和骑士。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实施的是封建领主制度,这些封建领主一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战争和杀人,由此具有很强的武力。另一个教皇使臣去往了威尼斯,当时的威尼斯已经是东地中海的海洋大国,他们拥有的船只和海军足以把十字军送往圣战的目的地埃及。而且另外两个航海大国比萨和热那亚正在打仗,此时的威尼斯是运送军队最好的选择。

但是威尼斯却提出了一个条件,他们要求教皇解除已经颁布的禁止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的法令。英诺森三世为了十字军东征的顺利只好答应了威尼斯的要求,但是这个许可就凸显这次十字军东征的一个重要的矛盾:

信仰和世俗需求的冲突。十字军的东征是为了基督教的信仰,但是威尼斯的要求是世俗需求。基督的信仰让步于世俗的需求,由此引发了这场行动的悲剧。

信仰与世俗的冲突: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看十字军宗教信仰的崩塌。


十字军的东征准备

在教皇使者的鼓动下,法国的香槟公爵联合布卢瓦伯爵、佛兰德斯伯爵很快联合封建领主组建了新的十字军,他们还推选了六名代表在1201年5月来到了威尼斯,由他们全权代理十字军与威尼斯商议海上运输的事宜。此时的威尼斯总督是恩里科·丹多洛,恩里科·丹多洛年龄有八十多岁,双目失明。但是这没有影响他的决策智慧,要知道他在拜占庭史学家的眼中形象十分差,评价多以负面为主,但是在实际上恩里科·丹多洛是一个典型的威尼斯人,一个现实主义者。

威尼斯和十字军商定的协议中:

  • 十字军要求威尼斯出面提供可以运载4500名骑士和两万名步兵的船只,还有搬运4500头马匹以及9000名马夫的平底船。当然也包含人和马匹所需的粮食。
  • 而威尼斯人提出来一匹马4马克,每个人2马克。自十字军从威尼斯港出发起,为期一年,总费用总计8.5万马克

这里的马克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银币马克,但在当时不属于硬通的货币,之所以采纳马克,只是把马克作为衡量标准。这笔钱总计8.5万马克,十字军的代表决定分4次分期付款还清。在同年的8月中旬十字军先付1.5万马克,11月1日前再付1万马克。第二年也就是1202年2月付1万马克,剩下的5万马克则在1202年4月中旬付清。

后来很多人都把这件事说成是威尼斯的阴谋,说他们故意抬高价格,促使十字军攻打拜占庭。但是在实际上,威尼斯并没有提高行价,因为威尼斯担负运输的十字军队伍十分庞大,在当时需要动员威尼斯所有的商船,又要建造大量的新船,以及为运输战马特别制作的平底船。可以说威尼斯把国家投在这次十字军东征的任务上。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因素:

  • 威尼斯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战争中他们都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利益,1122年他们甚至得到了推罗城的三分之一,由此加强了他们的海外贸易路线的组建。
  • 恩里科·丹多洛还提出自己会亲自率领50艘加莱战船及其所需的船员、战士6000人参战,条件是得到十字军征服的土地、财富、海洋的一半。可见威尼斯对于这场战争的重视。
  • 十字军东征的是埃及的穆斯林,埃及是黎凡特地区最富庶的国家,是香料商路的一个入口,但是埃及的贸易被比萨和热那亚占据,威尼斯一直想要分一杯羹。这次十字军东征正好是机会。

可以说威尼斯人完全是为了利益而参加这次十字军的圣战。这从威尼斯人的表现也看的出来,他们屡次违反教皇的禁令,暗地里和北非的穆斯林进行着商业贸易,甚至还把军需物资木材卖给中东的异教徒。罗马教皇对此无可奈何,即使是教皇给予威尼斯“绝罚”的惩治,威尼斯依旧是我行我素,可以说威尼斯是完全的世俗主义者,或者说是现实主义者,所以他们带着世俗利益参加十字军必然会引起十字军的世俗纠纷。果然威尼斯在条约中玩了一个心眼,他们没有标注这航行运输的目的地所在。这成为十字军东征的一个伏笔。此外十字军签署这份条约规定十字军将于1202年6月24日出征。

信仰与世俗的冲突: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看十字军宗教信仰的崩塌。


扎拉的陷落

在准备出征的过程中,威尼斯人在预定出发的1202年6月24日前已经准备好所有的船只和部队。但是十字军出现了问题,由于没有统一指挥的将领,他们来的陆陆续续,十字军原本决定在复活节(1202年4月6日)出发,但很多人直到圣灵降临节(6月2日)还没有动身。同时还有一些拥有船队的佛兰德斯地区的骑士们直接渡海前去叙利亚,结果被阿拉伯人打的大败。一些骑士还直接从马赛渡海去莫东,在路上不知所踪。最后在威尼斯集结的十字军人数远远少于合同规定的33000人,按照十字军领袖的估算十字军的数量只有一万多人。由于威尼斯的城区狭小,无法安置这么多的十字军,威尼斯只好把这些十字军安置在圣尼科洛岛。

要知道威尼斯在这次十字军东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十字军的错误估算使得威尼斯损失惨重,同时按照条约,十字军也只付了前两次的2.5万马克的债务,剩下的6万马克十字军根本没有支付。面对债务危机,十字军的领袖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拿出来抵押,但是还有3.4万马克的债务没有偿还。这使得威尼斯拒绝动用船只运兵。十字军的债务现在根本没有办法还清,另一个不幸的事是适合出航的季节很快就会结束。

十字军和威尼斯不可能结束东征,于是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和十字军的高层孟菲拉特侯爵、佛兰德斯伯爵、布卢瓦伯爵和圣保罗伯爵达成了协定,他们要前去攻打扎拉以此延长债务的偿还日期,但是底层的士兵并不知道。在1202年10月8日,十字军在威尼斯港出发,许多人以为他们的目的地是埃及,实际上他们的目的地是扎拉。

扎拉是威尼斯在公元1000年征服的城邦,威尼斯在此拥有港口以便于威尼斯商业船队的航行,属于威尼斯“海上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据点。但是扎拉一直谋求独立,在1181年,扎拉与匈牙利国王签署了保护条约,成为匈牙利的下属。这使得威尼斯十分恼怒。1202年11月10日,威尼斯率领的十字军舰队出现在扎拉的海面上,并且封锁了扎拉,他们要求扎拉人投降,扎拉人大骂没有听说过攻击基督徒的十字军,拒绝投降。于是在威尼斯的指使下,十字军攻陷了扎拉。

扎拉城陷落后,十字军没有伤害扎拉人,而是把他们驱逐到扎拉城外,把城市洗劫一空。但是十字军此后并没有前进,因为冬季航海极其危险,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建议十字军明年复活节出发,于是十字军都留在了扎拉城休养生息。

可以说十字军本来是一支为了信仰而战的宗教军队,但是这次进攻扎拉的行动使得十字军的信仰开始崩溃,因为十字军本是为了圣战,却攻打同为基督教的扎拉人,原因是债务危机。这也说明十字军在世俗需求面前抛弃了信仰,这种事情发生之后,只会增加十字军逐渐由于宗教走向世俗,这也证明了信仰在世俗需求时还是不堪一击,就这样十字军朝着世俗需求徐徐前进,带来就是毁灭性的后果。

信仰与世俗的冲突: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看十字军宗教信仰的崩塌。


进攻“天堂”君士坦丁堡

1203年1月1日。德意志王菲利普的使者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了扎拉,这个年轻人是拜占庭帝国的王子阿历克塞。阿历克赛的父亲伊萨克原本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但是皇位遭到其弟所夺,被戳瞎双眼关进了牢里。阿历克赛逃到了外面寻求姐夫德意志王菲利普的庇护。然后阿历克塞听闻十字军准备东征,他觉得自己可以寻求这支武装力量的帮助复国。

当时的十字军正在修整,十字军的领袖还在为债务发愁,而菲利普的使者和阿历克塞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当然十字军不可能为了拜占庭内部的斗争而前去战斗,但是阿历克塞提出了一个建议:他会提供十字军20万马克,并且带着1万人的部队一起进攻埃及。此后他再出资在圣地供养五百名骑士以保卫圣地的安全。这也说明了阿历克塞的高明之处,十字军正处于债务危机,他们需要金钱,此外在黎凡特作战他们也需要外援。同时阿历克塞还为了十字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借口,

那就是十字军可以为了上帝和正义而战,就应该帮助那些合法继承权受到侵害的人。而且阿历克塞还会为十字军的正义行动提供报酬,为十字军的圣战提供帮助。

在实际上这都是阿历克塞的谎言,完全是空头支票,但是十字军面对这个问题也是内部分裂,一部分人坚决不同意,一些法兰克封建领主直接带着部队离开,大约有500人抢了停泊在港口的威尼斯战船,企图靠自己的力量渡海去埃及,结果葬身大海,另一批人打算从匈牙利前去参加圣战,但是被匈牙利士兵杀死。剩下的十字军领袖和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十分赞成这一计划,因为一个亲近威尼斯的拜占庭皇帝将会使得威尼斯在东地中海的权益更大。由于威尼斯的力挺,背负债务危机的十字军最终准备开赴君士坦丁堡。这一刻世俗需求再度战胜信仰

1203年6月24日,威尼斯到达了君士坦丁堡外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贫穷的西欧封建领主见识到了壮丽的君士坦丁堡。要知道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有人口约40万到50万,而威尼斯和巴黎都只有约6万人口。十字军中的一员维尔阿杜安记载道:

他们久久地凝视君士坦丁堡,难以相信世上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城市。

十字军首先要求拜占庭承认阿历克塞,被拜占庭拒绝后十字军发动对于君士坦丁堡的战争,他们首先攻破了加拉太,随后兵分两路,十字军在陆地进攻君士坦丁堡,威尼斯人则在海上发动进攻。在十字军陆地战斗不顺利的时候,威尼斯军队攻破金角湾一带的城墙涌进君士坦丁堡城内,但是拜占庭皇帝阿历克赛三世放火,导致威尼斯军队放弃了入城,而且阿历克赛三世还亲自进攻十字军,但是威尼斯军队回援十字军,拜占庭军队大败,阿历克赛三世回到城内居然连夜跑去了小亚细亚。

就这样,王子阿历克赛被送到君士坦丁堡担任拜占庭皇帝,是为阿历克赛四世。他的父亲伊萨克二世也被放了出来,成为共治皇帝。阿历克赛四世为了稳固统治,让十字军再次停留在君士坦丁堡,但重要的是阿历克赛对于十字军承诺的财富没有给予。于是十字军再次留在了君士坦丁堡外等待阿历克赛四世还债,这个时候大批十字军将士进入君士坦丁堡游玩,他们在见到君士坦丁堡的财富之后心生觊觎。而且对于君士坦丁堡内的清真寺十分不满,狂热的基督徒甚至放火烧毁了清真寺。这造成了君士坦丁堡的大火,这使得君士坦丁堡人和十字军水火不容。也在这个时候,君士坦丁堡的反对派领慕特索夫洛,趁夜深人静时勒死阿历克塞四世,并宣布登基称帝。

阿历克赛的死给予十字军以口实,十字军在进攻君士坦丁堡前商量了对于拜占庭的瓜分,为了稳住十字军的下层骑士和普通士兵,随军的教士传达这样的口号,他们声称攻占君士坦丁堡是正义的。因为拜占庭人信奉东正教,现在把这些东正教徒归于罗马教廷的统治是正义的行为,士兵去世之后将会升天。与此同时则是十字军按捺不住的野心,在见证过君士坦丁堡的繁华之后,这些来自西欧的封建领主早就想要把这个城市劫掠一空,获得巨大的财富。本来是因为债务危机下被迫来到君士坦丁堡下的十字军,此刻却变成侵略基督教同胞的野兽,他们本是圣战的勇士,却为了财富将屠刀落入平民身上,也是在这时世俗的需求战胜了信仰。

信仰与世俗的冲突: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看十字军宗教信仰的崩塌。


十字军的崩溃和拉丁帝国的形成

1204年4月6日战争打响,十字军与威尼斯的军队从金角湾冲入君士坦丁堡,之后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接下来是十字军长达三天的烧杀抢掠。拜占庭史学家尼西塔斯·科尼阿特斯在自己得编年史里面悲叹:

我该先叙述这些谋杀犯的哪些行为,又以哪些暴行结尾呢?

十字军疯狂劫掠财富,他们为了夺取基督教的圣物冲入教堂屠杀教士;他们冲入平民或者的家中任意凌辱;在看到黄金,珠宝,白银的地方十字军用刀剑劈砍,带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在圣使徒教堂十字军抢走教堂内的所有金银装饰品,在索菲亚教堂他们还撬开了查士丁尼大帝的墓穴,抢夺其中值钱的物品。就这样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就这样倒下了。十字军拿出自己抢到的五万马克支付给了威尼斯人还清了债务,而十字军所掠夺的财富还剩下40万马克。

贪欲扭曲了这些圣战战士的心,他们变成了最丑恶的人,十字军曾在耶路撒冷屠杀异教徒,现在又在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堡屠杀自己的同袍。在此之后十字军瓜分了拜占庭帝国,并把他改名为“拉丁帝国”。但是这也极大的改变了十字军的历史,十字军在此之前是极强的宗教圣战军队,但是在此之后十字军的宗教性质迅速减弱,并且逐渐世俗化,带来的影响就是在叙利亚的十字军王国逐渐消亡,因为十字军没有信仰,那么这只军队的瓦解只是倒计时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