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類飛出銀河系有意義嗎?

123456754245


時空通訊的觀點是:只要人類不滅亡,就總有一天要走出銀河系。

現在有一種理論認為,文明很難永續。因為影響文明生存延續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地球就有很多難以延續下去的理由:自己作死:核戰毀滅,或生態破壞導致得毀滅;小行星撞擊毀滅;伽馬射線暴毀滅;太陽劇變毀滅;瘟疫毀滅等等。

宇宙如果存在其他文明,也會遇到這類威脅。尤其是伽馬射線暴,有研究認為是文明的大敵,這種定期或不定期的爆發,清理了宇宙空間90%以上的生命和文明,使文明很難發展到高級狀態。

人類現在文明狀態還處於發展的嬰兒期。

人類的祖先到現在已經有百萬年之久,有記載的歷史只有5千年,近代科學發展史只有幾百年,真正現代科學進步史只有1百年。人類存在形態還處於化學聚合物狀態,這是一種最低級“蟲子”狀態。

根據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理論,人類的文明程度還處於0.73級,尚未達到母星一級文明。

所以現在奢談走出銀河系連夢都算不上,走出太陽系也還是個夢想,走出地球才是擺在目前的現實問題。

根據一些科學家測算,人類要達到一級文明,也就是木星級文明還需要200年左右時間;達到二級文明,也就是恆星級文明,還需要5000年時間。到了那個時候,才能夠走出太陽系。母星級文明就是要能夠完全掌控地球,恆星級文明就是能夠完全控制太陽。

不過人類現在的科技進步已經走上了快車道。

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發展呈現出指數級加快,人類生活變化也是一年一個樣,所以誰知道在200年後發展成一個什麼樣子呢?或許人類進入二級文明並不需要5000年。

問題是人類到底有多長的存在期,有1萬年嗎?有1億年嗎?如果真能夠延綿這麼長久,人類至少會出現兩個巨大變化:

一是對資源的認識和掌控能力。能源將成為文明進步的單一資源,在宇宙中這種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有了能源,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二是人類存在形態的升級。人類要想走向深空,靠這種化學聚合物形態是不現實的,生老病死傳宗接代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這種狀態的存在很難解決深空航行的長久性和目標確定性。人類只有成為不死自身,才能夠走向深空。

而億萬年的發展,足以使人類改變生存的形態。

目前可以認知的是,通過對人的意識保存和轉移,實現人體克隆或者人機結合,可以獲得人的精神(意識)永生。

再發展下去,人類是不是可以以能量方式存在呢?那個時候星際遠航還需要如今這麼龐大的星艦和艦隊嗎?這些是很值得深思和燒腦的問題。

所以,時空通訊認為,出不出銀河系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人類能夠撐到那個時候嗎。

只要生命延綿足夠久遠,人類就能夠在宇宙中自由穿梭。

有人問,人類既然已經進化到能量狀態,那就已經不是人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這就不是我們這些“蟲子”考慮的問題了,螞蟻能夠知道你的快樂嗎?

信馬由韁,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願與大家共享。


時空通訊


人類飛出銀河系有意義嗎?

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因為到現在為止人類前往太陽系以外最快的速度並沒有超過哪怕是萬分之一的光速,因此以這個速度來計算人類多久能飛出銀河系,非常明顯這這是一個數學問題而不是一個現實話題,但我們今天討論這個話題有意義嗎?當然有,而且意義重大!

一、跨越太陽系需要的技術

太陽系遲早都是要被跨越的,但即使是傳統意義上的日球層,半徑也高達100天文單位!假如按奧爾特雲範圍計則高達0.5光年,用人類現有的技術,大約需要數十年才能跨越日球層!上萬年才能跨越太陽系,當然這是不現實的!

跨越太陽系需要哪些技術呢?

1、超長工作時間的大推力的離子發動機 當然現在比較流行的霍爾電推,如果達到數十牛甚至上百牛級別,即比衝比化學火箭提高一個數量級甚至更高,燃料利用率達到了極致!當能在數月內到達木星軌道時我們就可以嘗試來跨越太陽系了!那麼有發動機就足夠了嗎?

2、封閉空間的生態維持 這是另一個關鍵,因為跨越太陽系即使是離子電推也仍然需要數年甚至更久,那麼這個空間內的生態如何維持,人體的各種消耗又如何滿足?這都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3、人體冬眠技術突破 即使完美實現飛船生態系統的循環,那麼物資儲備與人員在封閉環境的娛樂與工作安排也將面臨極大困難,但冬眠技術可以解決,還有什麼物資娛樂的問題不能睡一個長覺解決的?

4、虛擬現實技術 假如無法實現冬眠,那虛擬現實將是唯一能夠支撐娛樂方式,畢竟封閉環境內工作是非常壓抑的,比起空間內能天天看到地球,飛船中每天都面對黑洞洞的宇宙,估計不出三天就要瘋了!

5、除了娛樂以外,還有乘員的生理需求問題必須解決、這在未來的深空旅行方面是絕對需要考慮的,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危及任務順利執行!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順利跨越太陽系,那麼表示這些技術都獲得了突破,不值得慶賀嗎?

二、跨越銀河系需要啥技術呢?

跨越了太陽系,銀河系就指日可待了嗎?當然還是有一些用得上的技術,但其實就在門口轉了個身而已,而銀河系是人類第一趟遠門,必須有個數百甚至上千年技術的積累,那麼最關鍵的是哪個技術呢?毫無疑問是推進技術與能源問題

1、推進技術

2、能源技術

為什麼要將推進技術放在能源技術前面,為什麼跨越太陽系不是那麼嚴重?家門口逛逛,帶個充電寶(空間堆或者甚至是核電池)就可以啦,但銀河系就不行了,首先得解決引擎問題,跨越銀河系用牛頓第二定律就不靈了,即使是光速跨越也是十萬年級別,請問誰能活著等到他們回來?

  • 可以使用的引擎是哪種?

可能大家都知道是曲速引擎,畢竟這是人類能考慮到唯一跨越光年而且還沒有鐘慢效益的引擎了!

當然宇宙中也有可能存在某種隧道,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隧道,從目的地最近的隧道口出來即可,未來也許得有一個先遣隊比如無人探測器來尋找這種可能存在的隧道!

  • 可以使用的能源是哪種?

毫無疑問會是核聚變,畢竟這是人類“無限能源”最為可能的一個突破方向,儘管現在IETER甚至高達數千噸,但誰沒有第一次嘛,萬一小型化成功了呢?作為宇宙航行最合適的能源非聚變莫屬,甚至可以巴納德衝壓發動機模式運行(收集太空中的氫原子以作為聚變能源)!

假如人類某天能跨越銀河系,那麼很簡單這兩個問題早已迎刃而解,未來造訪銀河系中的矮星系甚至是以及大小麥哲倫星系甚至仙女星系都會排上日程,但有一個現實問題也將擺上檯面,就如《星際之門-宇宙》最後的那個情節描述的是“命運號”將跨越兩個遙遠星系之間的“沙漠”不能獲得任何有效補給,飛船將會處於極度節能狀態,所有乘員將進入冬眠!看來我們如果不實現冬眠的話,就不要出遠門了,未來的星系跨越是不可或缺的!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再過幾十億年地球就不適合生命居住了,地球上的溫度會持續升高,磁場會慢慢變弱,隨著磁場的變弱,地球上的空氣水分會隨著太陽風而流逝到宇宙各個角落。

那個時候的地球會變的像現在的金星水星一樣,變成一個灼熱的行星,最後會被變成紅巨星的太陽吞進肚子裡。



飛出銀河系那是必須的,要飛的更遠,因為窩在一個地方只有等死的份兒。比如說宇宙中的一束伽馬射線暴,就足以讓我們人類文明以及整個地球上的生物完全滅絕。再者就是行星的撞擊,小行星也許對我們沒有太大威脅,但是大的行星要是撞過來那可就擋不住了。

此外,我們要移民到宇宙中的各個角落,把整個宇宙打造成我們的家園。在21世紀以來,我們的科技就發展的越來越迅速。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移民到其它行星,其他星系。美國的馬斯克就計劃著在2030年以前把人類移民到火星,在火星建造一個火星殖民地。相信我們在2030年以前都可以親眼目睹馬斯克移民火星的這一過程。

喜歡不要忘記關注訂閱我們!——時間史。


時間史


17世紀之前,天文學家通過他們的辛勤觀測發現並證實了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推翻了地心說,後來隨著望遠鏡的製作越來越精密,1781年,威廉·赫歇耳爵士使用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1846年9月23日,天文學家以嚴密的數學計算為輔助發現了海王星,人類認知的空間領域在不斷擴大。

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1969年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人類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顆星球,直到今天,人類的探測器光臨了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並拍下了照片。

這才400年的時間而已啊!!!

題目上面說縱然人類再發展100萬年,也造不出來超過10%光速的飛行器,這樣的看法我是不贊同的,100萬年的時間有多漫長,不用多說,試想一下,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發展100萬年會是多麼恐怖?

在我看來,100萬年後的人類文明完全有可能蔓延至河外星系,為什麼有這樣的自信?因為現在人類已經有了很多設想了,我想,100萬年的時間足夠科技大爆炸再爆炸幾十回的了。

人類飛出銀河系的意義?

其實,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就是延續、不中斷、一直存在下去,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一直髮展,飛出銀河系、飛出本星系群、飛出本超星系團、甚至飛出可觀測宇宙!飛出宇宙!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科學船塢


如果能做到,當然是有意義的。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實要依靠探索。

飛出銀河系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的第三個懸臂上,是整個銀河系微不足道一個恆星系。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都有4.22光年,可以說依照目前人類的技術,去往鄰居恆星系那裡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而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是這個我們和比鄰星之間的2.5萬倍~4.5萬倍。我們連去比鄰星都做不到,更不要說,探索完整個銀河系了。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探索太空的重要性

不過,不能完成的任務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能做。人類現在就在嘗試讓飛行器飛離太陽系,並且越走越遠,然後把信息傳回到地球。我們目前的運載工具確實沒辦法把人類送出銀河系,但這並不代表,未來我們沒有辦法。在未來到來之前,我們是可以依靠深空探索來了解宇宙的情況。如果僅僅是拘泥於太陽系內部,我們會宇宙的瞭解將會非常匱乏。

所以,某種程度上看,宇宙的探索是在拓寬人類的認知邊界,即使未來我們始終無法實現載人走出太陽系。可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一些探測器做科學研究,這是不衝突的。


鍾銘聊科學


我們連地球都還沒探索完,連太陽系的邊界都還沒去過,要在銀河系自由穿梭甚至飛出銀河系是多久後的事兒?如果我們的文明達到這樣的水平,能量消耗一定很大。這時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核聚變普遍化、可利用反物質能量、航天器速度達到接近光速、可開啟蟲洞、可利用恆星能源、殖民星球、創造新生物等等。當銀河系的能源供應已不能滿足人類時,人類就會飛出銀河系以尋求更多能源。

銀河系直徑介於十萬光年至十八萬光年,估計有一千億至四千億顆恆星和一千億顆行星,並且有推測說銀河中心是一個巨無霸黑洞。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26000光年,不考慮方向要飛出銀河系最短直線距離都要約75000光年。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飛出銀河系呢?是飛出嘛,那得有個交通工具呀。太空飛船的結構、動力系統、維生系統和通訊系統一定和傳統的截然不同。飛船結果必須足夠穩定和堅固,要是要穿過小行星帶或是無法避免的超高壓區甚至宇宙風暴等,飛船的結構必須經得起這些考驗。動力系統可能是反物質推動或是離子推動,這些技術現今尚未成熟,但在以後必定是主流能源,也可能是更多我們至今還沒發現的能源。此外,因為是要載人所以維生(維持生命)系統也很重要,比如製氧設施等等,如果人類的飛船是超高速或接近光速,要上萬年甚至上百萬年才能飛出銀河系,休眠艙可是必備的,要將人類的生理狀態維持,不然等你飛出銀河系時人都變成灰了。再來通訊系統,在飛行過程和飛出銀河系後都要和人類基地聯繫,不然就算成功飛出銀河系,資料沒法給其他人類,那這麼大費周章飛出來也沒用啊。信息的傳送一定要夠快至少要比飛船的速度還快,要是光速更好,這個也是一大難題,或許未來可以找到更厲害的信息傳輸方式。還有,自動導航系統也是不可或缺的,飛船需要一個人工智能操作,在人類休眠期間帶領人類穿過龐大的銀河系和避開宇宙中的各種危險。人類飛出銀河系的意義就是掌握這些科技。

我們也可考慮人類飛船開啟蟲洞然後瞬間穿越出銀河系,但這應該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飛出銀河系”了,雖然我認為人類出現開啟蟲洞的技術會比開發出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船來得快。

有人會說飛出銀河系會不會是為了找更多外星文明呢?首先,銀河這麼大外星文明肯定不少,探索原本就是人類的天性,飛出銀河系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探索這浩瀚無窮的宇宙,但人類可能還沒在達到這個水平前就被滅了或是被征服了也說不定,當然也可能有很多比我們低級的文明。當人類能飛出銀河系時,理所當然是銀河系當中數一數二的大哥了,這時沒必要尋找更多文明瞭,而且有能力在各大星系間穿梭的超高級文明也肯定來過銀河系,所以為了尋求更多文明的可能性不高,而且人類不會拿整個文明的安危作為探索宇宙的賭注。

又或者說,當人類進化成能量生命體,文明已達到可利用整個宇宙的能源的程度時,這時人類屬於超高級文明可隨意探索宇宙,干預其他文明和星系的發展(干預可以是幫助或搗亂,主要看當時人類的想法),這時就可能可以正真意義上安全隨意的探索宇宙。

人類從狩獵時代、農耕時代、封建時代、工業革命、數碼時代、網絡時代,一直到現在已經準備邁入太空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歷經了無數里程碑,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創造和傳承的成果,包括你和我,每個人都是人類文明的一分子,努力有意義的活著就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

第一次回答這麼長。作為一個普通人,純粹個人觀點,原創!各位一定多多點贊並評論你們的觀點。順帶一提我患有噴子色盲看不見噴子。





恆少的天


人類在太空每進一步,意義都非凡。



縱觀人類的科技發展史,都是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的發展起來了。沒有火藥的發明,就不可能現代化的槍支彈藥。沒有蒸汽機的發明,就沒有近現代化的機器。沒有晶體管,就沒有現代化的電腦等設備。所以,人類每一次的科技進步,都不容忽視。現在人類的活動範圍,還僅限於地球,或者說最遠也就是到達了月球。如果算上探測器的話,人類的活動範圍也不超過太陽系。所以,人類太空探測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飛出太陽系,感受一下真正的星際空間。而飛出太陽系,並非易事。就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來說,還是要準備很久,飛行幾十年才行。所以,未來人類在飛出太陽系的過程中,勢必會進行很多技術革新,同時,科技也會有跨越式進步。也就是說,飛出太陽系,表明我們人類的科技和文明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



就連飛出太陽系對於我們人類都意義非凡,別說飛出空間尺度更大的銀河系了。我們要知道,銀河系直徑都在10w+光年以上,也就是說,即便我們未來達到了光速,人類也需要10萬多年的時間才可以飛出銀河系。我想,這麼飛肯定不現實,人類未來只有掌握了更為高級的空間技術,比如曲速飛行,蟲洞技術,人類才有可能實現飛出銀河系的夢想。而一旦人類飛出了銀河系,就標誌著我們真正的具有星際航行的能力了。也標誌著我們的文明進入了更高的層級,我們人類的活動範圍已經達到了整個銀河系,這可是一個可怕的範圍!就像是古代人一年都不一定能繞地球一圈,但是現代人僅僅需要1-2天就可以。這其中的意義不用說大家也明白。



總之,就像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說的那句話:“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飛出銀河系,對於宇宙來說僅僅是一小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


科學探秘頻道


人類的發展是不斷地探索的過程,飛離銀河系對人類來說自然非常有意義,只不過現在看來是接近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化學燃料推動的飛行器,飛出太陽系都需要幾萬年。

地球和太陽系的空間是有限的,歷史上人類不斷地發展已經佔據了很多野生動物的家園,也造成了地球環境的迅速變化,反過來又作用在人類自身上,對資源的索求速度越來越大,且資源分佈的不均衡的問題又會導致一系列問題,而在宇宙空間中,分佈著很多類地行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大氣、氧、液態水的行星也不是不可能存在,其實火星曾經就可能蘊含相當的氧氣,地表物質的種類指明瞭這樣的事實;外層空間中人類所需要的很多資源幾乎都是無窮無盡的,水、放射性物質、金、鐵、銀、銅、稀有元素等,甚至有接近純金的小行星。

現在已經有國家和商業航天公司在考慮太空採礦了,可能幾十年後就能部分實現。從太陽系的位置和演化歷史來說,人類也不能一直留在地球上,隨著太陽的演化,10年後就可能膨脹得使地球不適合生物生存了。題主說的的確是現在問題,化學燃料推動的飛船是可以到達光速10%的,但是對資源的消耗速度卻是目前全人類聯合在一起都無法承受的,只能用大型粒子對撞機實現幾乎無質量的離子束的接近光速的運動。但是人類科技也是在不斷髮展的,可控核聚變和離子推進器理論上都可以用於星際旅程,現在也有了實驗品,但技術都還不成熟,一時半會不能實際應用。

人類誕生於地球,卻不能一直留在地球,人類面臨著很多人類內部和地球外部空間的多重威脅,體積超過10公里的小行星就能滅了人類,而這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未來幾乎一定是會發生的,不過現在人類監測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都非常低罷了。為了人類文明的永久存續,人類也得不斷地探索宇宙規律,增強自身能力,最後星際旅行星際移居。


來看世界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眼界和格局會越來越高,人類的祖先從樹上下來走出森林發明工具,進化大腦來到大草原最後走出非洲。消滅兄弟姐妹們唯獨剩下智人一隻,經過十幾萬年進化成現在的樣子。

以前我們從未想過可以飛出地球、也從未想過能登陸到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但是這些都實現了,未來也將會登陸火星。我們都知道太陽作為一顆恆星是有壽命的,大約還能“燃燒”50億年。這意味著地球終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並且隨著太陽核聚變越來越激烈,太陽的溫度會越來越高,太陽的宜居帶會逐漸向外移動。認為未來很可能會需要在火星上的建造基地,當然首先要解決氧氣、液態水、食物的問題。

如果有一天人類飛出銀河系一定不是所謂的探索精神或者好奇,只有一點原因那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延續。人類未來真的有機會飛出銀河系嗎?實際上非常困難。銀河系直徑最新數據是20萬光年,太陽系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這意味著向外飛最近的距離是7.4萬光年,人類目前最快的探測器速度是帕克太陽探測器接近太陽時的速度,大約是每秒七十公里左右。


這個速度飛出銀河系需要多久哪?大約是3.17億年,這麼長的時間都夠發展好幾輪文明瞭,人類發展到現在往多了說也才數百萬年而已。所以說飛出銀河系很難,未來很可能人類文明就直接終結在…未來可期!

人類未來星際航行靠速度絕對不可以實現的,很可能應用的就是蟲洞,可以瞬間實現長距離的“穿越”。



科學黑洞


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對未知不停地探索,好奇心和對未知的探索是人類的本性。作為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智慧物種,如果連人類都停止了對宇宙的探索,大自然還能指望誰呢?

所以,只要人類不滅亡,永遠不會放棄對宇宙的探索。先不說宇宙了,就算是銀河系直徑也達到了20萬光年,即便是光速飛行也需要20萬年時間,相對人類只有百年的壽命,似乎人們已經失去了飛出銀河系的希望!

但大自然從來不會把探索宇宙的所有門都關閉,雖然相對論告訴我們光速不可超越,但相對論還告訴我們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距離就越短,理論上這就允許我們星際旅行!

理論上如果能無限接近光速飛行,就能瞬間到達任何地方,比如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純理論上分析,可以一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跨越銀河系!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分析,這意味著必須十分接近光速,需要極大的能量支持,所以,實際上是很難實現的。我們需要從間接的方式去“超光速”!

還好大自然確實允許我們這麼做,利用時空了伸縮扭曲的特性,可以間接地超光速,遠超光速航行!比如利用蟲洞和曲速引擎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