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诸葛亮贵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未出茅庐时已知天下三分,后协助刘备于赤壁大破曹操,造就三国鼎立之局势,无愧于水镜先生谬赞:“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蜀汉后期,更是以一人之力九伐中原,虽功败垂成,壮志难酬,但就连其对手司马懿也评价道:真乃天下奇才也!更是被后世奉为“智慧和忠臣”的化身。有如此家室,被蜀汉百姓寄予厚望的诸葛瞻率众数万,为何不敌邓艾两千残兵,最终落得个战死绵竹?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时期蜀汉将士出战

少年得志、官至高位

诸葛瞻,字思远,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独子。建兴五年(227年),诸葛瞻出生,此时诸葛亮已经46岁时终盼来这个老来子,他此前大约还担心自己这一支香火不继、愧对列祖列宗,一度将大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要过来当养子。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故,年仅8岁的诸葛瞻继承武乡侯爵位。可能受到其父的影响,诸葛瞻在蜀汉政权中一路高升,刚成年便迎娶了刘禅的女儿,被授为骑都尉。仅过1年,诸葛瞻就升任左羽林中郎将,掌管禁军,挂侍中头衔,相当于蜀汉政府秘书长。接着诸葛瞻在基本没有什么功劳和突出才干的情况下,步步高升,30岁出头就以火箭速度升迁至尚书左仆射、军师中郎将。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人物蜀国——诸葛瞻

军师中郎将曾是其父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差不多快当上汉中王时才以积年功绩获封。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刘禅为了强化君权,废除了丞相制,将原来丞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分设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诸葛瞻这个尚书左仆射、军师中郎将实际上就是副宰相兼军队总参谋长。诸葛瞻为何能快速高升?史书记载他自幼精通书法、绘画,才思敏捷,记忆力超强,这在当时都是很受推崇和褒扬的“才艺”。他有没有才能呢?知子莫若父,诸葛亮评价他:“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这个说法其实与刘备对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意思差不多。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人物蜀国——诸葛亮

自己的儿子聪明是好事,为何诸葛亮还会如此评价呢?我们可以从他远在江东孙吴政权那里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遭遇窥探一二,史书评价他同样自幼聪颖过人,诸葛瑾对这个光芒四射的儿子的同样不太看好:“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意思就是诸葛恪若不能侥幸让诸葛家兴盛,便会令家族遭到诛灭。当时诸葛恪已官居吴国太傅,为展示其功业于延熙十六年(252年)大举出兵伐魏,初取得东兴大捷,后惨遭新城之败,被吴主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杀害,时年51岁。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人物吴国——诸葛瑾、诸葛恪

魏军来袭、陷入危局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灭国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当时司马昭发现蜀汉北部的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务空虚,所以制定的进军方略很明显: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人物魏国——钟会

由征西将军邓艾统率司马师篡、惠唐亭侯邓忠、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和金城太守杨欣组成西路军,共计三万人,自狄道向甘松、沓中进军,以牵制姜维。

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统率将军庞会、田续以及南安、广魏、安定、武都和阴平各太守组成中路军,共计三万人,自祁山向武街、桥头(阴平桥头,即玉垒关)进军,以遮断姜维归路并阻止蜀军进援沓中。

由镇西将军钟会统率长史杜预,护军胡烈、荀恺等,前将军李辅,参军皇甫闿,司马夏侯咸,将军句安、王买,共计十二万人,分由斜谷、骆谷、子午谷三道并进,分路直取汉中,然后南下蜀汉腹地。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魏灭蜀之战——魏蜀双方对战图

从上述部署来看,魏军此次出战意图,以一部兵力牵制姜维于沓中,主力出其空虚、直捣汉中,然后直奔成都,一击而中其要害。

我们再来反观蜀军动向,大将军姜维作为蜀国军事领军人物,诸葛亮亲定的传人,深得诸葛亮的兵法韬略,他也曾多次北伐而不落下风,绝非徒有虚名,当他得知魏军主力进入汉中的消息,便已知晓魏军此次进军意图,决定利用地形设置袋形阵地,合围东路军主力,便做出了如下部署: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人物蜀国——姜维

请旨调遣张翼、廖化督诸军扼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白水关等几处重要关隘,阻断由诸葛绪率领中路军断其南援之路,同时分兵前往剑阁驻守。

因阴平桥头被夺,假意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反被切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立即回头越过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蜀军已远远离去,追赶不及。

率军从桥头退至阴平,且占且退,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国援军会合。因阳平关丢失,蜀军惟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重要关隘——剑阁(今剑门关)

剑阁,位于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地形,列营据险。此时,钟会正好率领西路军抵达剑阁,若选择此时进攻剑阁,难度可想而知。我们试想当时钟会面临的局势,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大军被围困其中,若时日久之,缺衣少粮,必将败亡。

拒听劝谏、战死绵阳

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钟会大军锁于剑阁,似乎蜀国之危已解,但更深的危险依然逼近。可能是天意为之,眼见后主刘禅过于昏聩,再加上黄皓弄权,不忍百姓受苦,魏国奇才邓艾突发奇想,提议从阴平沿小路经德阳亭,直趋涪县,此处位于剑阁以西百余里,距离成都仅三百余里,若剑阁守军回救涪城,则钟会大军正好乘虚而入;若剑阁守军不救涪县,那么涪县兵力空虚,则可出奇兵冲其蜀国腹心——成都。此计绝妙,因从阴平到涪县,一路高山险阻,人迹罕至,道路十分艰难,不适大军行走,因此蜀军没在此设防。对于这种绝妙的计策,钟会很爽快的同意了。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地名——涪县(今涪城)

涪县是蜀汉东、北的要塞,是接应汉中和成都极其重要的地方。邓艾的这次偷渡计划只带了两千兵士,在经过翻越山岭,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而诸葛瞻到达涪县后却便止步不前,其部下尚书郎黄崇(黄权的儿子)多次建议,应迅速前行抢占险要,勿让魏军进入平川之地,但诸葛瞻此时却犹豫不决,原本局势是朝着有利于蜀国的方向发展,诸葛瞻为何拒绝黄崇的建议呢?这个无人知晓,很多人认为很可能与姜维有关,因为之前他俩因是否继续北伐政见不合,曾建议刘禅剥夺姜维兵权,若此次让姜维的防御计划成功,必将重新被启用,危及自己的地位。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人物魏国——邓艾

就此,邓艾带领二千士兵翻山越岭,一路长驱直入,到达涪县,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邓艾迅速进军击破蜀军前锋,诸葛瞻见魏军善战,不知虚时,竟然率领数万军队退守绵竹,让邓艾轻易获得了粮草辎重和休整时间。此后,据史料记载:“邓艾乘胜直取绵竹,大败蜀军,斩诸葛瞻、黄崇、张遵(张飞孙)等,攻克绵竹,攻取成都,蜀君臣闻魏军到来时,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其中谯周则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十一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魏军占领成都,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对此,我们不禁在想,率二千人打败数万人本就不易,更何况对方有城池在手,怎么做到的呢?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时期蜀军战败受降

原来,诸葛瞻眼见对方兵少,选择放弃坚守城池,来跟邓艾率领魏军在平地上硬碰硬,蜀军多是新兵,受魏军逼近成都的影响,普遍士气低迷,但在第一拨的对攻之下,邓艾的部将邓忠和师纂还是败下阵来的,还跑去跟邓艾抱怨,说咱们这点兵力打不过蜀军,但邓艾终究是老练,马上跟他两人说:“我们已无路可退,成败在此一举?”然后召集将士们,发表一番激励人心的演讲,最终魏军在邓艾的激励下,士气高涨,打败了蜀军,诸葛瞻最终落得个身死阵前的结局。


揭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最终身死绵竹?

三国时期蜀军战死沙场


在小编看来,诸葛瞻落得如此结局,一方面是受其父诸葛亮盛名所累,因他是诸葛亮的儿子,所以在蜀汉政权内可以平步青云,大家都希望他有朝一日也能像其父诸葛亮一样守护蜀国,只可惜揠苗助长,这就造成他日后自视过高,听不进他人意见,独断专行;另一方面是他自身虽聪明机智,但缺少磨砺,遇事不够沉着,缺少谋断,不能独当一面,尚不足以统兵御敌。令人可叹的是,一生都在为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未经磨砺,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却最终葬送了蜀国。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