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芯片未來會和京東方一樣,依靠最大市場取得世界最大份額嗎?為什麼?

Win5


謝謝您的問題。京東方與中國芯片都有國內市場可以依託,但關鍵在這個技術升級。

京東方有技術才有市場。首先,液晶顯示很難再有大發展,強柔性、超高清、大尺寸的屏幕顯示技術將成為主流。所以京東方沒有低水平地重複競爭,重點投入研發柔性AMOLED、Mini LED等技術,其中柔性AMOLED顯示屏在華為、蘋果、三星這全球三強手機品牌上使用越來越多。而且,Mini LED技術、Micro LED技術會呈階梯性爆發,京東方只要足夠專注,有望持續保持領先優勢,市場自然不用愁。


京東方是零部件國產化的受益者。技術國產化是貿易戰的驅動,供應鏈國產化是技術國產化的驅動,零部件的國產化是供應鏈國產化的驅動,京東方顯示屏、中國芯片都是零部件的國產化的具體體現與直接受益者。因為有了國內採購大單,芯片廠商與京東方才有資金不斷投入升級技術,這才有了國內外市場,市場不是說來就來的。

最大市場也需龍頭企業。華為是5G通信領軍企業,他的作用就是通過手機等產品的零部件國產化,帶動國內供應商發展。這樣的一批企業使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佈局,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不斷完善,促進了消費升級,於是才有了中國成為全球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市場的潛力,並且有充足的產能向國外輸出。國產化的大背景下,龍頭企業、供應鏈企業都爭氣,這才是市場份額的保證。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中國長期以來都存在“缺芯少屏”的狀況,幾千億美元的龐大的進口金額成為了國人的痛點。然而,芯片與屏幕技術主要掌握在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手中,他們賺得缽滿盆滿,我們卻只能任人宰割。即使在部分領域我們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但是高端產品和利潤卻遠不如歐美國家,中國芯片的未來會和京東方一樣,取得最大的市場份額嗎?

今年上半年,中國面板出貨量佔全球份額的45%,京東方以2760萬少穩坐第一,LG排名第二,三星排名第五。看似中國企業大獲全勝,但事實上真的這樣嗎?國產絕大多數都是LCD屏,而發達國家已經大規模轉向更先進的OLED、QLED。手機用的中小尺寸OLED上,三星的市場份額超90%。

也就是說,國產面板雖然出貨量巨大,但高端屏幕依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而中國芯片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雖然中國擁有13億的市場,但是拿得出手的芯片公司寥寥無幾,國人也不可能盲目支持,手機廠商為了競爭也必然需要使用更先進的芯片。絕大多數的安卓手機廠商都依賴高通處理器,人家美國公司用我們的市場賺我們的錢,中國市場就是塊大蛋糕。

華為能夠設計芯片,但因為產能和專利問題不會外賣,沒有在根本上解決中國缺乏芯片的問題,廣大廠商如小米、oppo、魅族仍然寄託於高通。而且華為本身並沒有芯片製造能力,海思芯片都是臺積電代工生產,這也極大的制約了中國芯片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曾經還限制出口光刻機到中國,讓中國芯片難上加難。

在儲存芯片上(內存、閃存等),韓國半導體佔據了全球一半的份額,龐大的芯片貿易逆差讓國人震驚。你以為因為薩德系統挫傷了韓國旅遊業就行了嗎?韓國以工業立國創造了“漢江奇蹟”,大力發展面板和半導體,殊不知三星的賺錢能力排在全球公司前五,比中國的銀行還賺錢,許多國產企業都在為三星打工。
芯片,一方面是設計,一方面是製造。中國華為在設計上已經達到一流,但也只有華為,其他廠商呢?中國靠一個華為是遠遠不夠的。另外,臺積電畢竟是臺灣企業,中國大陸比較強一點的也就中芯國際這些公司,和臺積電三星比起來小巫見大巫。中國芯片未來能否在數量(不說質量了)上達到京東方在屏幕面板上的程度,還是個迷。


iT科技菌


你指的是什麼芯片呢?芯片的類別是很大的,芯片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存儲類芯片和非存儲類芯片。

準確來說,中國做得最好的是手機處理器,因為有麒麟,還是安防芯片,海思的安防芯片已經佔據了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目前做得比較差的是FPGA芯片、射頻芯片還是AD轉換芯片等。

但是如果中國一旦掌握了芯片技術,基本上大概率是可以做到世界第一的。主要有三點:

1、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中國目前擁有全世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可以整合生產資源,從而大幅度降低芯片的生產價格,從而獲得價格優勢,這對於產業空心化的歐美來說是不可能的,對於日韓而言也是做不到的。

2、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即使中國在短時間內無法做到佔領全球市場,也可以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消化產能,從而擁有一個不斷髮展的機會,不至於因為缺失市場,而破產。



3、國家支持

對於重要領域的芯片,國家都會給予大力支持,並且給予資金補貼,這也讓企業減少了很多的生產成本。要知道國家為了扶持京東方,可是投入了數百億的。


胖福的小木屋


中國芯片一定會的,題主的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京東方的成功並非是依靠中國這個市場,京東方的產品已經售往歐洲、韓國、美國、日本等地區,並且京東方顯示屏出貨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一。也就是說京東方可以不依靠中國市場,但是國產手機芯片一定要依靠中國這個強大的市場。



中國是最大的手機生產國

眾所周知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國,全球超過60%的手機是在中國組裝生產的,而且全世界前十的手機生產商超過一半是中國廠商,比如華為、小米、OPPO、vivo、中興都是中國手機廠商。

目前中國只有華為的麒麟芯片可以自主研發,像小米、OPPO、vivo、中興的手機芯片都在研發階段根本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像小米的澎湃處理器只商用過第一代就沒有任何消息。

目前中國的手機芯片連自給自足都無法實現,華為的處理器都不夠自己使用,再加上某些條約的束縛中國大陸沒有生產設備,所以嚴重阻礙了手機芯片的研發速度。相比高通、蘋果A系列處理器中國手機廠商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一方面產能不足,另一方面技術不行連自己的所用都無法滿足,何談去出售給別人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

京東方(BOE)的行情與芯片不同

京東方成立已經多年,在上世紀末就開始著手於芯片方面的研究,而我們國產芯片在最近幾年才開始發力。也就是說京東方在屏幕方面相當於一個成年人,而國產手機芯片在芯片方面相當於一個剛學會走的孩子。

在TFT-LCD領域,京東方已經成為全球龍頭老大,在智能手機LCD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還是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領域,京東方的全球市場份額均位居第一。而在過去的幾十年美國廠商已經退出了市場競爭,日本廠商因為投資和合並大部分都被收購了,目前使用京東方和LG三星等在市場活躍。

但是在手機芯片方面,高通已經確立了行業老大的位置,並且在這個位置佔據多年,再加上聯發科等廠商還在不斷吞併這為數不多的市場份額,所以中國芯片的崛起必須要靠自己。

京東方和國產芯片面臨的困境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芯片的發展中國還在起步階段,仍然需要很長時間的投資,而且誰也不能靠誰,只能靠我們自己。


數碼智玩


我國芯片自給率目前仍然較低,核心芯片缺乏,高端技術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芯片已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嚴重威脅國家安全戰略。

2018年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芯片消費量達到2886億美金,佔全球芯片消費量的60%。中國消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芯片消費結構上,本土電子品牌廠商及外資廠商各佔一半。2018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4175.7億個,同比增長10.8%,對應集成電路的進口額3120.58億美金,同比增長19.8%。出口方面,2018年全年出口集成電路的金額為846.36億美金。集成電路淨進口額為2274億美金。

全球半導體芯片市場分佈(按芯片消費地拆分)


中國大陸芯片進口額不斷攀升(單位:億美元)


中國大陸芯片進口額不斷攀升(單位:億美元)




2018年全球芯片設計廠商TOP10


半導體芯片主要有模擬芯片、數字芯片、存儲器芯片、分立器件、傳感器、光電子器件等六大類別,其中存儲器芯片產值佔比34%,數字芯片佔比37%,模擬芯片佔比12%。Killerapplication至關重要,歷史上高通憑藉整合基帶功能的AP芯片成長為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人工智能賽道行業空間廣闊,有望誕生下一個芯片

全球半導體主要細分產品市場規模(百萬美金)



美金)


2018年國內本土芯片設計銷售總額達到2576.96億元,同比增長32.42%。2018年全國共有1698家芯片設計企業,相比2017年新增318家。芯片設計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地區,三地分別貢獻了國內本土芯片設計產值的33%、35%、23%。

2000年以來國內芯片設計產業蓬勃發展


芯片設計行業市場集中度高,全球前十大公司產值佔IC設計公司總產值的70%以上。前二十大公司主要集中在手機應用芯片、CPU、GPU、FP

2018年全球芯片設計廠商TOP10



計廠商TOP10

2018年全球半導體廠商TOP20



年全球半導體廠商TOP20


全球IGBT市場格局


2018年國內功率器件前十強


2018年中國芯片產業銷售額超950億

收益與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來中國芯片產業銷售額增速高於全球且處於不斷上漲的趨勢。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銷售額達到2073.5億元,約800億美元,同比增長26.1%。2018年上半年,中國芯片產業銷售額達2726.5億元,約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3.9%,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比例格局基本保持一致。其中,設計業同比增長22.8%,銷售額為1019.4億元。製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9.1%,銷售額為737.4億元;封裝測試業銷售額969.7億元,同比增長21.2%。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芯片產業銷售額達到955億美元左右。

2013-2018年全球芯片產業銷售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2013-2018年中國芯片產業銷售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中國芯片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眾所周知,芯片產業是整個信息產業的核心部件和基石,也是國家信息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中興事件的發生更令社會各界認識到芯片核心科技自主性的重要程度。

近日,艾瑞諮詢發佈了《中國芯片:萬億市場增長下的求生之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芯片製造大致有5個主要環節,生產流程是以電路設計為主導,由芯片設計公司設計出芯片,然後委託芯片製造廠生產晶圓,再委託封裝廠進行芯片封裝、測試。在核心技術仍被歐美等發達國家控制的情況下,中國自主芯片的發展之路仍困難重重,但表現也不乏亮點:

亮點一:產業鏈下游封裝測試我國封測產業高端化發展,通過內生髮展+併購,實現技術上完成國產替代,是產業中最具競爭力環節。基於我國在成本以及貼近消費市場等方面的優勢,近年來全球半導體廠商紛紛將封測廠轉移到中國,國內封測產業已經具備規模和技術基礎,與業內領先企業技術差距逐漸縮小,基本已掌握最先進的技術,當前國內封測產業呈現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和內資三足鼎立的局面,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內資企業已進入全球封測企業前20名,並通過海外收購或兼併重組等方式不斷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先進封裝產能得到大幅提升。

點二:產業鏈上游芯片設計IP(知識產權)依賴度仍較高,但自主芯片設計近年來實現快速發展。芯片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石,而芯片設計作為芯片產業鏈上游,是最具創新的重要環節,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特點。近年來我國芯片設計領域異軍突起,截至2017年,中國芯片銷售額為5412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設計環節貢獻同比增長26%,銷售額為2074億元,是三個細分領域裡增長最快的。我國目前芯片設計主要服務於通信領域,通信芯片銷售額佔2018年芯片設計總銷售額近50%,同比增速45%,在中國的十大芯片設計公司中,四家分佈在珠三角,三家分佈在長三角,京津冀地區擁有其餘三家。

中國芯片行業發展困境分析

關於面臨的困境,《報告》認為,是產業鏈中游芯片製造。晶圓製造是規模經濟,具有投資大、回報慢的特點,我國與國際技術水平差距較大,發展存在天然門檻。相較於芯片產業鏈中設計業不斷利好政策出臺,晶圓製造環節由於資本支出高、回報週期長受到忽視,導致市場佔有率不斷下滑,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斷拉大。

中國芯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關於未來趨勢,人工智能芯片將登上舞臺,產業應用前景廣泛,並可促進各行業結構調整、更新換代。北京是人工智能芯片發展最活躍的城市,超半數的資源均聚集於此。傳統科研單位如清華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實力雄厚。新興互聯網頭部玩家如京東、百度、小米也在加速研究開發人工智能芯片。2021年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達近百億美元,處於較低水平;2016年,我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約為20億元,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均尚屬於萌芽階段。相關人工智能標準也仍在發展中,還未形成國際通用的智能生態標準,我國在此領域雖起步較晚,但並未被髮達國家拉開較大差距。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AI產業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將會是值得關注的新興賽道。人工智能芯片將作為核心硬件,配合以算法為核心的軟件系統,搭載於智能移動終端。將此套技術應用於醫療健康與汽車領域,可引領藥物研發、疾病監測、醫學影像及無人駕駛方面的產業結構調整與更新。

預測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均尚屬於萌芽階段。相關人工智能標準也仍在發展中,還未形成國際通用的智能生態標準,我國在此領域雖起步較晚,但並未被髮達國家拉開較大差距。


賽事體育轉播


你好 會的 京東方在這二十多年間不斷地超越對手。就在今年年的第一季度,京東方的出貨量已經超過LGD和三星,成為全球液晶電視屏幕的出貨量排名第一的廠商。芯片需要多年的巨資投入,而且不一定能出好的結果,現在芯片掌握了大部分核心技術,自己研發難度太大,比如華為,研發了這麼多年追平高通最新高端芯片,我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這一刻,真是中國製造揚眉吐氣的一刻,是中國人永遠無法忘懷的一刻!估計全世界都沒想到:這場世界科技最前沿的信息革命,居然將由中國、由中國的企業——華為主導。


創意電工分享


會的,半導體廠商的發展對產能的依賴性是相當大的,大規模量產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廠商成本,同時也能幫助廠商更快速的提升技術,實現更為快速的產品迭代。

1、產能對半導體廠商的幫助:

我這裡就以華為和臺積電、京東方為例。

我們都知道華為將手機芯片的代工交給了臺積電,將部份手機屏幕的訂單給了京東方,這種操作對臺積電和京東方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華為提供的訂單,臺積電對於新技術可以實現試驗性的風險量產,在這個階段可以對新技術新工藝進行完善和優化,在徹底解決一些問題之後就能實現真正的量產,完成產能爬坡。如果沒有這些訂單的存在,臺積電產能爬坡的過程就會相當的緩慢,同時對於技術的應用也會延遲。

當前研發下一代的製造工藝時,都是需要相關的客戶的產量來完成相關技術驗證工作,比如中芯目前在研發12nm製造工藝,目前已經完成了客戶導入階段,也就是針對客戶訂單出樣品,生產測試產品!如果說沒有客戶的支持,這些代工廠商就很難高效率的完成技術驗證工作。

因此,綜合而言,半導體廠商在應用新技術時都需呀最終的客戶廠商來給予一定的支持。

2、中國市場需求量巨大: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國對於芯片的需求,可以說這個市場潛力是相當的大,我們不妨來看看一些市場數據。

芯片進出口情況:2018年我國進口芯片總金額達到了3100億美元,同期我國也大量出口芯片,2018年的金額為5591億元,摺合美元也達到了800億左右。

中美芯片銷售境內銷售額:2018年我國境內芯片銷售總額為1500億美元,而美國的國內的銷售額為1000億美元上下,而2018年全球芯片銷售餓為4700億美元,單就我國而言佔了全球三分之一銷售額。

可見中國的芯片市場潛力巨大,如果說我國的芯片產業能發展起來,那些廠商單單靠我國市場就可以取得龐大的市場份額。同時此消彼長,我國的企業再獲得國內市場的同時,也是在剝奪其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長此以往是不利於海外競爭對手發展的。

Lscssh科技官觀點:

綜合現在的情況來看,未來我國半導體行業一定是能追上國際主流水平的。從2014年我國針對半導體行業的大基金項目成立以來,半導體行業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代工工藝、存儲技術、芯片研發、面板等都有很大的發展。而今年10月我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也就是所謂的大基金二期成立,這次的資金規模比一期翻番,達到了2041.5億元。在國家大力扶持,以及外在壓力和龐大的自有市場環境下,相信我國的芯片產業能迎來更快速的發展。



Lscssh科技官


對中國所有科技企業來講,中國市場是最大的後盾,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一、中國消耗了全球70%左右的芯片,也就是全球三分之一的芯片

眾所周知,去年中國進口芯片達到了3120多億美元,而據資料,去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約為4688億美元。

這樣算下來相當於中國進口額度佔了全球66.6%的市場,要是考慮到中國自己還能生產一些芯片,合計起來,相當於中國消費了全球70%以上的芯片。所以只要能夠抓住中國市場,中國的芯片產業就成功了一半。


二、華為、小米、京東方等廠商之所以成功,也是因為抓住了中國市場

就像題主所說的這樣,京東方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抓住了中國市場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國,生產了全球80%的手機,90%的電視機,還有90%的遊戲機,80%多的電腦屏幕,所以京東方趁機崛起。

而華為也是如此,目前華為的手機在中國佔了70%的份額,海外市場只佔30%了,而小米現在雖然海外市場近70%,中國市場只佔30%了,但早期都是先從中國市場開始的。

三、芯片更新換代快,主要還是要技術跟上來,否則中國市場也抓不住的

當然,由於全球一體化,中國市場雖然大,但所有的芯片巨頭都在虎視眈眈,而芯片更新換代很快,像華為一年一代旗艦芯片,高通、蘋果、三星等都是一年一代旗艦芯片。

所以芯片對企業的要求是很高的,同時門檻高,資金需求大,看似中國市場很大,但在這種市場規律下,關鍵還是要產品給力,目前制約中國芯發展的因素很多,所以如果在關鍵技術上不能追上來,雖然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沒用,打鐵還得自身硬啊。


互聯網亂侃秀


糾正一下京東方目前還沒取得很大的市場份額,不過發展的勢頭不錯,未來好好的投資研發,會有不錯的市場份額。中國未來芯片行業也會爆發,在芯片設計行業,已經培養出一些不錯的芯片設計公司,目前芯片製造行業是發展的短板,國外對我們技術封鎖比較嚴,不過相信最終這塊也會被突破。


數據控患者


京東方是用全國人民保納稅錢堆出來的,當然自己也爭氣!中國的芯片,對安全有比較高要求的芯片,比如銀行卡,大多數是國產的,對國外沒什麼依賴。但通用的,技術還要時間積累,打破技術壁累再需發揮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幾十年的發展,打破了多少技術封銷,芯片行業,相信也不要多少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