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在索馬里語中,長頸鹿被稱為“基林”,與中國麒麟的發音相似,所以鄭和在第四次下西洋時,就直接到達了長頸鹿的故鄉,而長頸鹿在這一年,才被中國人所熟知。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長頸鹿的交配方式

和其他生物一樣,長頸鹿屬於雌雄異體,有性生殖,交配方式和其他哺乳動物沒有區別。

長頸鹿沒有發情期,全年都可以交配,這一點在哺乳動物界並不罕見,比如:人類,不同的是,人類可以通過多次交配,提高受孕率;然而長頸鹿只有一次機會,因為雌性長頸鹿的發情期大概有兩週,但只有4天的時間能受孕。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雄性長頸鹿為了不浪費受孕機會,以及提高受孕率,會用舔尿的方式來判斷對方是否處於排卵期。

雄性靠近雌性後,會用頭觸碰雌性的臀部,促使對方排尿。然後雄性會利用嘴唇上的嗅覺系統以及味覺系統來判斷對方是否準備好了。

如果對方正好處於排卵期,那麼雄性會與雌性形影不離,儘可能地找機會進行交配。雖然如此,但雄性能與雌性交配的機會仍然是有限的。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長頸鹿由於脖子長,所以視野很寬,而周圍的環境並不是總是安全的,再加上長頸鹿的膽子很小,所以周圍一旦有風吹草動,長頸鹿便會驚慌逃脫。

再者,一隻發情的雌性周圍會聚集著很多雄性,想要與雌性進行交配,首先要經過同性競爭這一關。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而且,當雄性準備和雌性交配時,雌性常常會因受到驚嚇而離開。

對於任何一個雄性來說,一場成功的交配可能要持續好幾天,雖然想要交配的時間很長,但真正交配時,持續的時間卻很短,大概只持續一秒。

而且,交配成功後,雄性會轉身離開,不負責養育孩子;此時的雌性會受孕,開始辛苦的獨自孕育後代。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為什麼交配時間那麼短?

對於大多數生物而言,交配是為了繁衍後代,並不像人類一樣有其他目的,而且,有很多生物在進行有性生殖時,會通過體外受精的方式孕育後代。

在海洋裡有一種魚,雄性會精心佈置自己的洞穴,然後邀請雌性來家裡做客,如果雌性喜歡這個住所,它會在洞穴裡排卵,然後一走了之。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此時的雄性會在洞穴裡給卵子受精。也有一些隔壁老王,沒有佈置洞穴,等待雌性走後,用尾巴將自己的精子扇進洞穴裡,讓洞穴中的卵子受精。

這種交配方式並沒有發生觸碰,也可以受孕,但這種方式的受孕率低,會造成大量精子、卵子浪費,好在這種魚每次可以排上千萬只卵。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但是大多數哺乳動物每次能夠提供的卵細胞有限,為了提高受孕率,雄性會通過接觸的方式進行交配,長頸鹿就是如此。

對於生物來說,交配時最重要的不是交配時間,而是能否將自己的遺傳物質與卵子結合,所以雄性長頸鹿在交配時,會一直處於隨時準備好,等待接觸的狀態,一旦接觸就會立馬完成交配,整個過程大概就只有1秒。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而且,長頸鹿在沒有交配時,也會與同性之間練習交配,我們知道,狗子之間也會發生同性騎跨,但同性之間的騎跨大多是為了宣誓等級,然而長頸鹿同性之間並不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確立等級,所以科學家們猜測,這是為了交配做準備。

長頸鹿現狀

在交配之後,長頸鹿會懷孕15個月,然後生育下一個孩子,長頸鹿的幼崽剛出生半小時後就可以站立,並跟隨母親移動,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環境惡劣,幼崽如果沒能快速學會站立,便可能淪為食肉動物的口中餐。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儘管如此,長頸鹿的幼崽成年率很低,只有35%左右的幼崽會活到成年。在自然環境下,長頸鹿的壽命為20-25歲,幼崽在4歲時達到性成熟,雄性第一次交配時間平均在7歲左右。

長頸鹿的牙齒和食草動物略微有些區別,導致它們不能以草為主食,而是以樹葉和嫩枝為主。

長頸鹿不僅脖子長,腿也長,導致心臟需要更強有力的跳動,才可以運輸血液,因此長頸鹿的血壓非常高,是人類的三倍,這也導致長頸鹿不能長時間低頭吃草。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在睡覺時,長頸鹿通常採用站姿睡覺,但在睡覺時會將頭部放在樹上,以免頭部過度疲勞。

據說,由於長頸鹿的脖子太長,導致神經信息無法及時傳遞給大腦,比如:長頸鹿的腳趾在週一時踩到了一顆釘子,直到週六該信息才會傳遞到大腦,後人把這個稱之為“長頸鹿效應”,用來指做事慢半拍的人。

交配時間持續1秒的長頸鹿,為什麼還能留下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