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讓“白熊”綁架了娃的腦子,試試這樣做

一般來說,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孩子只有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才會產生叛逆的心理,這個時候無論家長說什麼他們都願意反著來。但是其實孩子並不只在青春期的時候會有叛逆的心理。就比如說家住上海的女士小林,她的孩子最近就處在叛逆期,讓小林非常的頭疼。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讓“白熊”綁架了娃的腦子,試試這樣做

小林從小到大就是一個乖孩子,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到了工作當中又是公司裡的骨幹,她希望自己這些優秀的地方自己的孩子可以學到,所以從小小林就非常的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一開始的時候,孩子非常聽小林的話,但是就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小林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做的事經常與自己的要求背道而馳。小林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只能一遍一遍的教育孩子,但是根本沒有效果。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他們是被自己腦海中的白熊“綁架”了,所以才做出與家長的要求相反的行為。

白熊實驗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讓“白熊”綁架了娃的腦子,試試這樣做

“白熊效應”又稱反彈效應,也叫後抑制反彈效應,是一種心理效應。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

白熊實驗是心理學界最經典的實驗之一,它是精神控制學的起點。

在白熊實驗中,參與實驗的人被單獨隔離在一個實驗室裡,坐在一張有麥克風和呼叫鈴的桌子跟前。

在第一個五分鐘,實驗人員要求大家隨便說自己心裡想到的任何東西;

第二個五分鐘,實驗人員提出要求,讓他們不要想白熊,如果有人想了白熊就要按鈴。

結果是,平均每個人都在五分鐘內按了6次鈴。

其中一位女性,在努力剋制自己的前提下還按了整整15次鈴。

當然,有些人確實能夠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不去想白熊,但緊接著第三個五分鐘開始後,實驗人員又要求大家想白熊。

這些在第二個五分鐘壓抑自己不去想白熊的人,在第三個五分鐘時腦子全都被白熊佔領了,其中有一個人按鈴16次,有14次都提到了白熊。

這就是白熊實驗中表現出來的困境:你越不想要的東西,反而越會佔據你的思想,你試圖趕走的念頭,可能會以更強烈的方式回到你的腦海中。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讓“白熊”綁架了娃的腦子,試試這樣做

心理學家認為,從心理方面來看,“白熊效應”是思維叛逆,具有反彈效應,這種心理效應會讓人們覺得思維與我們自身好像不是一個整體的。

其實,白熊效應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晚上已經很晚了,拼命想睡覺,卻偏偏越來越清醒。平時記著一件事情,想著“不能忘記,不能忘記”,最後偏偏忘記了。

類似這些,都是白熊效應。我們越不想做什麼事情,反而越容易做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不斷在大腦中強化,而使我們不自覺地做了這件事情。心理學研究發現,違揹我們直覺應該做的事情這種方式不僅是錯誤的做法,而且會使得事情變得更糟糕。

在日常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中,家長經常會讓孩子禁止做什麼,而孩子就偏會做。這不就是白熊實驗在現實中的反應嗎?

家長是那個下令的心理學家,而孩子就是參與者。

當我們想要或正做,刻意做某事時,刻意忘記時,刻意改正時,往往適得其反。 ——語錄 樓蘭杦玖

哪些行為會讓孩子被白熊綁架呢?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讓“白熊”綁架了娃的腦子,試試這樣做

1,不停的說教

很多家長現在都知道,教育孩子不能用體罰打罵的方式,應當通過語言進行教育,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不停的說教也會對教育孩子產生負面的作用。很多事情家長一開始說一遍孩子就能夠明白,但是有的家長卻總是以為孩子根本不會這麼聽話,就一遍一遍的跟他們說教,這種完全不顧及孩子感受的做法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特別是當家長不停的強調不要讓他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白熊效應就會出現。

2,經常批評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願意通過比較貶低自己的孩子,其實他們的想法是好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多多學習其他孩子的優點。但是如果父母一再通過如此方式貶低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不停的批評孩子,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卑,覺得自己比別人笨,這樣的心理讓他們不僅不會努力,還會開始自我放棄,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3,不鼓勵孩子

這一點在中國的家長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中國的家長非常習慣於批評自己的孩子,卻不願意表揚和鼓勵自己的孩子,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批評會使孩子進步,表揚和鼓勵只會讓孩子們驕傲。

但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只有家長的鼓勵才能讓孩子們更加有動力向前進步,如果家長一直不鼓勵孩子,或者只是敷衍的肯定他們,就會讓孩子覺得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取得的成績根本不值得一提,他們就根本沒有動力繼續努力了。

如何讓孩子擺脫被白熊綁架呢?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讓“白熊”綁架了娃的腦子,試試這樣做

一,家長的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只知道用講道理的方式可以教育孩子,卻不知道家長的以身作則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對父母的說教已經產生了逆反心理,就應該改變其他的教育方式,比如以身作則採取行動,讓孩子被自己的言行舉止所影響,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從而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

二,平等地與孩子溝通

其實家長的說教本質上是一種對孩子的壓迫,家長在心裡覺得自己比孩子高一等,他們說的話孩子就一定要聽,其實越是這樣的高高在上的批評和抱怨越是會讓孩子產生白熊心理。

家長們應當學會用平等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能夠與家長溝通的良好的環境,對於孩子的要求悉心聽取,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自發地主動地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而不是隻想著與家長對著幹。

三,學會高效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發現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問題的時候,都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儘快的解決,以免這種壞習慣影響他們的一生。但是他們所採取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卻只是不停的責備和抱怨,希望孩子們能夠知道這些壞毛病的不好,但其實這樣一味的抱怨對於孩子解決問題的幫助實在是太小了。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父母的抱怨而產生白熊效應,不僅不改而且會更加變本加厲。

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有壞毛病的時候,應當及時高效的提醒他們注意,同時引導他們發現並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這樣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反感,家長也會更加輕鬆。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讓“白熊”綁架了娃的腦子,試試這樣做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錯,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讓他們不自覺的選擇站在家長的對立面,如果家長們不願看到孩子變成這樣,就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徹底擺脫白熊的綁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