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貓到底需要做絕育手術嗎?很猶豫?

肥宅喵fitcat


其實不管是公貓母貓,都建議如果不打算繁殖的話就絕育,這點不單單是從貓咪的健康上來說,從家庭飼養的方式上來說,絕育也是利大於弊的。我們家兩隻狗狗都在2歲不到和5歲的時候分別絕育了,貓咪現在還小暫時沒有成年,打算也是快成年的時候絕育的。

生一窩再絕育絕對是誤區

現在有個說法是,讓自己的貓貓生一窩以後再絕育,一方面有完整貓生,一方面對健康更好。其實這句話根本沒有科學道理可言,絕育,只要是年輕健康的貓咪,絕對是越早越好。正規貓捨出售不帶繁育權的品種貓,大多都是4個月就直接絕育的,當然自家當寵物養的貓什麼時候絕育這個需要看主人的選擇,但是絕對不是生一窩再絕育會更健康,這句話跟本就是謬論。還有些人覺得,貓咪生過一胎才擁有完整的貓生,所謂的完整貓生一定要生育才完整?現在連人都提倡婚姻、生育自由,放到貓咪身上為什麼是生一胎才完整呢?很好笑是不是?貓需要的是主人對它的陪伴,而不是什麼生一窩的貓權。完整的貓生是遇到好的主人不離不棄,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才對。

生育過程有一定的風險

其次,生育對貓咪來說是個勞累、痛苦的過程,其實對人也是。貓從懷孕到生產到哺乳再到小貓可以離開媽媽,整個過程差不多半年,在這半年中,對母貓的身體的損耗、對身體機能的影響,我不說大家也能想到,更別說生小貓的過程中還伴隨有難產、子癇、子宮炎症甚至死亡等風險。有數據可以看到,6個月前絕育的母貓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比未絕育的貓低91%,6個月到1歲前絕育的貓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比未絕育的貓低86%。

配種過程也有風險

那是不是我養公貓就沒這煩惱了?讓公貓出去配一次再絕育好了?其實不然,公貓出去交配其實也有很多隱患和風險的。公貓配種,要麼把自家貓送去,要麼把別家貓接來,送去別人家生活環境改變的很大,接來別的貓貓對自家的原住民貓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壓力。貓對環境的改變是非常敏感的,這種變化都可能讓貓咪覺得壓力很大最後造成免疫系統的紊亂,有很多公貓配種以後發生不願意吃飯,性情變壞,甚至出現貓蘚鼻支的問題,其實就是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造成免疫系統低下所以生病的。另外,如果不絕育,公貓發情也會到處圈地亂尿,和母貓發情會一直叫一樣,會對正常生活造成蠻大的影響。

無序繁殖生出來的小貓你能對它們負責麼?

生出來的小貓,不管是無償送養還是賣給別人,你能做到非常嚴格、仔細地審核新主人嗎?你能確保你家貓貓的孩子一輩子不會被遺棄、不會因為主人疏忽而出意外、不會被當做繁殖工具、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一輩子嗎?你不能保證吧?而出現這種問題的源頭,就是因為你要讓你的貓咪生寶寶,就算你不承認,也是因為你自己的私慾讓這些小貓誕生到世界上的,所以做這件事之前好好想想吧?

最後再囉嗦一句,希望每個貓主人都能好好的看待絕育這件事,認真的思考這件事,最終和獸醫選定一個對貓咪比較好的年齡段來做絕育手術。其實對貓咪來說恢復期也是很快的,一般一週左右就可以完全恢復的。做負責的主人,給貓咪們絕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