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一直以來,曹丕本人的武功就讓人質疑。人們認為曹丕在文治方面或許還有所作為,但是在武功方面是萬萬趕不上父親曹操的,例如說曹丕曾經兩次對東吳發動廣陵之戰,最終都鎩羽而歸,甚至可以說是折騰一頓一事無成。

但是近來讀《三國志》,卻發現廣陵之戰可能不像我們所想象中的那種失敗。這場戰鬥實際上是一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軍事行動,看似目標是攻打東吳,實則目標是清除國內的青徐勢力。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曹丕的廣陵之戰真的是一事無成嗎?

一、曹丕削臧霸兵權事件

關於廣陵之戰的目的,還是要從曹丕削臧霸兵權開始說起。

臧霸作為青徐一帶的豪傑,一直以來擁兵自重,在曹魏中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即便是曹操也因為投鼠忌器而無法對臧霸下手。後來曹操身死,青徐兵發生了一場兵變,給了曹丕非常大的心理震撼,曹丕認識到以自己的能力和威望是無法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去控制青徐勢力。因此曹丕決定削弱青徐大族的勢力,最終消除這一批內患。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臧霸是曹丕第一個剪除的對象

作為青徐勢力的頭頭的臧霸便是其中的重點對象。曹丕利用東巡的時機便趁機解除了臧霸的兵權,據記載:

“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

也就是說,曹丕藉助東巡的名義,表面上說是來慰問臧霸軍隊,實際上趁機解除了臧霸的兵權。在解除臧霸兵權後,曹丕採用了明升暗降的手段,將臧霸調到京城擔任執金吾,並且予以臧霸優待。此後臧霸便永遠地離開了自己的根據地青徐一帶,再也沒什麼大作為。

但是說實話,臧霸畢竟是青徐一帶的霸主,在青徐一帶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即便是曹操都要小心應對。雖然此時臧霸已經去兵,但是臧霸的手下吳敦、尹禮、孫康等人依然盤踞在青徐一帶虎視眈眈。曹丕此舉雖然解除了臧霸的兵力,但是勢必會引發青徐一帶勢力的反彈。因此此時如何繼續剿滅臧霸身後的青徐勢力成為了曹丕的重中之重,在這種背景之下,曹丕假借伐吳之名,發動廣陵之戰,調集重兵準備對青徐勢力進行剪除。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廣陵之戰的進行地廣陵正在徐州境內

二、奇特的廣陵之戰

廣陵之戰發生在黃初五年、六年,在臧霸奪兵事件後的一年。這場戰役非常奇特,奇特在它的聲勢非常大,但是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根本就沒有和東吳刀兵相見。當時曹丕聚集了十餘萬大軍,旌旗長達數百里,氣勢很足,但是效果卻非常差。

而且廣陵這個地方,根本就不適合作為戰場與吳國開戰。首先來說,廣陵一帶江面非常寬闊,對於渡河作戰的曹丕來說,應該儘可能選擇江面狹窄易渡之地而不是寬闊之地;其次,此時吳國的都城在武昌一帶,即便是從廣陵渡江,也無法威脅到孫吳首都,因此戰略價值不大。一般來說,曹魏在進攻孫吳的時候,往往都會從潁水入淮水,然後經壽春,沿淝水入江,之後進攻建業。不光是曹魏,此後的後秦也是沿著這樣的路線進攻東晉的。因此從廣陵強渡是一個不太明智的選擇。我們也可見,在實際作戰之中,從廣陵強渡是失敗的。如:

“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不僅戰役進展不順利,作為此次南征的支持者,曹丕的戰略計劃中也出現了非常奇特的想法,據記載:

“見賊可擊之形,便出奇兵擊之,若或未可,則當舒六軍以遊獵,饗賜軍士。”

曹丕的戰略計劃是大軍出擊,看到敵人就打他一下,如果看不到敵人,那就讓六軍出去打打獵,獵到了獵物就給士兵們改善伙食。

這不由得讓人迷惑,曹丕擁兵十餘萬,船隻千艘,有著如此龐大的兵力,結果曹丕提出的戰略方式居然是打游擊戰,打騷擾戰!而且還讓士兵們沒事去打打獵,改善一下伙食。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在廣陵之戰中曹丕提出了奇怪的想法

要知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曹魏十餘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草、金錢都是天價,但是曹丕居然想了如此一個奇怪的戰略計劃,可見曹丕本身並不想打這場戰鬥。

選擇在廣陵一帶開戰,無論是從時間、地點、作戰方式等方面看都是錯誤的。要不然就是曹丕大腦壞了,要不然就是曹丕另有圖謀。很顯然,是後一種答案。

曹丕將無數大軍給壓在廣陵一帶,並不是為了討伐東吳,而是為了震懾青徐一帶的豪族勢力,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為何要震懾這一帶的豪族勢力呢?那我們就要將目光轉回臧霸罷兵事件之後的青徐一帶了。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青徐一帶的孫觀、尹禮等尚未被消滅

三、曹丕東巡青徐與利城兵變

臧霸罷兵事件之後,曹丕到達了青徐一帶進行東巡。看似東巡,實則是為了削弱青徐一帶豪族的勢力,繼續完成控制青徐的任務。據記載:

“九月,遂至廣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諸城守。”

在黃初五年的九月,曹丕來到了廣陵一帶,然後下詔書赦免青徐一帶的豪族。既然赦免,那麼必然有罪,那麼罪從何來呢?這個罪名可能是因為之前的青徐兵兵變,可能是因為臧霸一事。但是無論怎麼說,赦免代表的是曹丕的一種態度,即說明曹丕不再追究之前之事,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你們需要付出一些什麼來交換自己的身家性命。這交換的,就是青徐一地的控制權。隨後,曹丕將此地的城守全部換成了自己人。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曹丕的東巡正是有其目的所在的

除此之外,臧霸的舊部如吳敦、尹禮、孫康等人都被解除了兵權。曹丕基本上實現了他的青徐計劃中的“更換城守,奪其兵權”的目標。而此時曹丕駐紮在廣陵一帶的軍隊便成為了曹丕威懾青徐豪族的助力了。因此這一批軍隊便看似是為伐吳所準備的,實則是為震懾青徐大族而準備的。

但是不得不說,青徐一帶的豪族畢竟經營良久,當年連曹操這等雄才大略都制服不了,曹丕這樣的黃口小兒自然不會得到他們的死心塌地了。因此在曹丕快刀斬亂麻期待解決青徐問題的時候,這一批大族也在密謀掀起一場謀反,這便是利城兵變。據記載:

“六月,利城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殺太守徐志。”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提到的起兵之人為郡兵蔡方。這不由得便讓人起疑,明明是郡兵起義,為何會引申到青徐一帶的豪族呢?若是我們將這一次兵變與六年前的青徐兵兵變放在一起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六年前的青徐兵兵變的一次延續。

六年前的青徐兵兵變,因為曹操身死的緣故,青徐兵認為天下將亂,因此紛紛脫軍;曹丕雖然以懷柔的手段暫時讓青徐兵歸隊,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這一問題。在六年之後,豪族們藉助曹丕削兵事件,再次煽動這一批本來就對曹丕政權有意見的青徐兵反叛,進而便引起了利城兵變。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利城兵變是對曹丕的一次考驗

曹丕面對著青徐兵變發揮出了自己過人的政治能力,他一方面派出士兵鎮壓叛亂,一方面又採用懷柔手段赦免被脅迫的叛軍,以求逐漸分化叛軍。據記載:

“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其見脅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曹丕動用了屯騎和步兵,並且還有青州刺史的士兵討伐叛軍,同時還下命令赦免被脅迫的叛軍。在曹丕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的手段下,這支叛軍迅速土崩瓦解,不久之後便消失了。

在此平定之中,有一大族勢力隨之興起,即我們後世所津津樂道的琅琊王氏。琅琊王氏的族人王凌和王基率軍平定了叛亂。曹丕此後也樂於扶植新的家族勢力以遏制原本的青徐大族,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氏便脫穎而出,成為了曹丕對抗青徐勢力的助手。

就這樣,通過曹丕的操作,困擾曹魏二十多年的青徐勢力便被曹丕通過分化、打壓、消滅的方式給平定了。這也是曹丕重要的政治貢獻之一。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琅琊王氏正是如此興起

四、總結

最終我們可以給此事下一個結論了。

在黃初五年,曹丕發動了第一次廣陵之戰,其目的是為了調動大軍駐紮廣陵,給青徐一帶的豪族勢力以震懾,然後曹丕本人著手更換青徐一帶的城守。因為曹丕的大軍存在,此事這一批青徐勢力只得暫時忍氣吞聲。

在這次釜底抽薪之後,青徐勢力大受打擊。但是他們不肯輕易失敗,因此這一批青徐勢力開始蠢蠢欲動,想要進行報復。

在黃初六年,這批豪族勢力山東了六年前便對曹丕政權不滿的青徐兵進行反叛,即為利城兵變。此時曹丕為了進一步平定青徐,開始了第二次廣陵之戰。這一次的目的是為了徹底平定青徐一帶的豪族勢力。在第二次廣陵之戰中,曹丕不僅大敗青徐勢力,而且還培養了琅琊王氏作為了自己在青徐一帶的代理人,扶植琅琊王氏來抗衡青徐勢力。自此之後青徐問題徹底被曹丕解決。

不得不說,曹丕在玩陰謀方面的能力是絲毫不遜色於自己的老爹的。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奇特的廣陵之戰:曹丕的明處攻吳,暗除內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