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这两个逃兵,“逃出了”一个300多年的王朝

历史是很精彩的,危险伴随着机遇,机遇伴随着成功,成功伴随着危险,危险又伴随着机遇,所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又必合,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用心的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大多故事的主角都是被历史选中的人,他们注定会在史册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今天我们来说说两个逃兵“逃出了”一个300多年王朝的故事。

当逃兵说到底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自古逃兵在每个朝代又是必将存在的,在本文中,可能说他们是逃兵有些不太准确,因为他们是领兵的军官,带领一大片人当了逃兵,应该用“逃将”更好,因为将熊熊一窝嘛。


这两个逃兵,“逃出了”一个300多年的王朝


话说后汉的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心理较重,可能当皇帝的大都有这种病吧,遂头脑发热,把他爹留给他的几个大臣杀了好几个之后,又着手准备以谋反之名将郭威诛杀,郭威手握兵权可不坐以待毙,马上召集士兵,说老子不是谋反,而是要杀掉皇帝身边的谗臣,美名曰:清君侧。但有来必有往,一不做二不休,李业等人上奏皇帝,把郭威一家老小全部干掉,俗话说把兔子打急了还咬人呢,何况如此之仇?郭威一拍桌子:奶奶的,反了。然后一路杀到东京开封府,一个多月以后,也就是公元951年农历一月,郭威称帝,他说自己是“周代宗室虢叔的子孙”,所以定国号大周,史称后周。

至于他是不是虢叔的后代,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毕竟那个时候的后唐、后晋、后汉等掌权人都以皇室后裔自居,但多数八竿子也打不着。

郭威经过那次事件现已膝下无子,皇位的继承就成了个问题,称帝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八岁了,要说现在想要生个儿子继承皇位,那是不现实的,没办法,为了安邦定国,他也不得不搞一个类似禅让制的做法,还好,手下还是有人能选的。


这两个逃兵,“逃出了”一个300多年的王朝


其一是张永德,此人眼界非凡,能力很强,年纪轻轻却功劳不小,被郭威召为驸马,并且郭威和张永德父亲张颖乃还是好友。

其二是李重进,他是郭威的外甥,也是他的左膀右臂,更是带兵打仗的好手。

其三就是柴荣,柴荣的姑母是郭威的妻子,也就是说郭威是柴荣的姑父,后被郭威收为义子,柴荣童年时期就居住在郭威家,年轻时从商,所以机警聪明,颇懂处事之道。

不用说,大周的后世之君肯定在这三人之中产生,经过一番考虑,也可能是在位才三年多的郭威来不及考虑,最后将皇帝宝座交给了柴荣。

不得不说他的这个决定是对的,柴荣能力很强。


这两个逃兵,“逃出了”一个300多年的王朝


郭威死后,柴荣刚继位,就有人起兵来犯,这个人就是刘崇,刘崇巴结上了契丹人,联合攻周,面对气势汹汹的侵犯部队,柴荣召开紧急会议,想要亲自上阵,御驾亲征,问大臣们有何意见,此时历经四朝十帝的老油子冯道站了出来,劝谏柴荣,主要思想就是不行,不行,坚决不行,柴荣听了眉头一皱,问冯道说:“唐初,这么多的草寇不都是被唐太宗平定的吗”?冯道微微一笑真的很倾城,说到:“皇上你能比得了唐太宗吗?”柴荣一听,我去,这老小子敢这么给我说话,随即说到:“刘崇的汉军都是渣渣,打败他就像泰山压卵一样!”冯道年过七十,在这乱世什么场面没见过,怼人的功夫更不是盖的:“陛下您是泰山吗?”

此时的柴荣竟然无言以对,我给你说个毛线,柴荣下令,在公元九五四年三月十一日,率部亲征,他走之前还不忘赏给了冯道一个官职--山陵使,让他给郭威修坟去了。


这两个逃兵,“逃出了”一个300多年的王朝


抛开冯道不说,经过几天跋涉,柴荣在三月十九日抵达高平县,柴荣将部队一分为三,令李重进带人驻扎在战场西边,令樊爱能、何徽驻扎战场东边,令史彦超率部直对战场,令张永德贴身保护自己,一切准备妥当,与北汉刘崇和契丹大将杨衮在高平之南激战,柴荣下令首先发动进攻,战斗初期,周军小胜,汉退周追,谁知这是北汉的奸计,周军一千多人落入埋伏,损失惨重,谁知此时战场右翼樊爱能、何徽二人看见敌军气势汹汹竟然转头带人就跑,在他们看来,此时部队援军未到,又中计,柴荣的军队必败,所以,一边跑还一边吆喝,大周败啦,大家快跑啊,柴荣看到如此情形,马上派人制止,不想这二人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了,势必要做逃兵。

此时柴荣深吸一口气,心里有股骂娘的冲动,这才刚当上皇帝还没咋地呢,难道这次就要交代在这里了?柴荣逼不得已,把心一横,骑上战马,领着亲兵杀入战场,此时,樊爱能、何徽二人在逃跑的过程中遇见了前来支援的友军刘词,二人脸不红并且义正言辞的对刘词说,兄弟快跑吧,大周完蛋啦,你还去干啥。


这两个逃兵,“逃出了”一个300多年的王朝


但这两个家伙没想到,那个时期还有忠义之人,刘词没把二人的放在心上,依然领军极速前进,最后会和了周军,一直杀到晚上,终于大败汉军,也是在此战之中,出了一位被后人称颂,并能和秦皇汉武相提并论的皇帝,赵匡胤。

世事真的无常,正如笔者开头所说,危险伴随着机遇,因为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柴荣被逼无奈才亲自出马,柴荣的贴身保镖赵匡胤才能立下军功,高平之战之后,樊爱能、何徽二人连同所在部队七十多官员被诛杀,而赵匡胤被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慢慢走上一条不平凡的路。

可以说,正是这樊、何二人的逃兵行为,拉开了大宋三百年王朝的序幕,真乃画龙点睛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