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三國各時期軍閥混戰大亂想:各種可能性都有啊,可以學很多道理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好不熱鬧。

如果有一個人動了腦子,這三國都不一定能出現呢!

今天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比較粗陋,還望不吝指教。


三國各時期軍閥混戰大亂想:各種可能性都有啊,可以學很多道理

189年的三國

首先是189年,大家注意這是一個轉折點。

雖然東漢腐敗,但各地的牧、刺史、太守等還不懂得造反為何物。

偏偏出了一個董卓,被何進和袁紹召入京城,滅十常侍。

這董卓野心太大,雖然滅了太監,但也廢了皇帝,獨霸天下。

袁紹、曹操都被趕跑了。

於是天下諸侯開始討伐董卓。

董卓死了之後,眾位大拿沒了討伐目標,只好逐鹿中原了。

這裡最大的問題是,中央沒有出一位手腕強硬的皇帝。

如果出了,董卓死後就不會分裂了。

此時天下最強的勢力是袁紹(根正苗紅)、劉表(荊州)、劉焉(益州)、劉虞(幽州)、馬騰韓遂(涼州)、袁術(根正苗紅)、劉岱(兗州)、孔伷(豫州)、韓馥(冀州)、陶謙(徐州)。

這些人都是刺史級以上的領導,比太守大,曹操、孫堅等都不夠看的。

只能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十年之後,只有袁紹、劉表、劉焉兒子、馬騰韓遂、袁術活下來了。

其中的變化,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亂世生存的道理。

劉虞太善良了,他治理州郡能力非常強,卻被公孫瓚殺死!善良就是毒藥。

劉岱幼兒園水平,貴為兗州刺史,被黃巾軍給打死了。帶兵能力為零,絕對成不了事。

陶謙和孔伷都是老死的。但是按照他們的水平,頂多堅持七年。

最值得一提的是韓馥。

此人性格懦弱,比劉虞都不如,不知道是怎麼成冀州牧的。

本來袁紹勢力發展不了這麼快,但韓馥居然主動把冀州讓給他。

這袁紹真是中了雙色球。

死得也超級丟人。都把冀州讓給袁紹了,還怕袁紹殺了他。後來,去張邈那寄居。

袁紹過來個使者在張邈耳邊悄聲細語。韓以為是在算計自己,最後走進廁所,用刮削簡牘的書刀自殺而亡。

這樣的窩囊廢,就算是長據冀州也遲早被袁紹打下來。

當然,還有個交趾太守士燮,因為那時候廣東一直被當作蠻荒之地,沒人瞧得上就不說了。

三國各時期軍閥混戰大亂想:各種可能性都有啊,可以學很多道理

198年的三國

198年的三國,割據勢力還是差不多那些數量。

但是死了很多高手。比如董卓李傕郭汜、呂布、公孫瓚、張濟張繡、孫堅、張楊。

董卓李傕郭汜,全天下都跟他們作對,卻不思德政,姦淫擄掠,不死沒道理。

呂布,很有意思的一個人。做先鋒綽綽有餘,做首領卻差遠了。

他有非常好的機會,明明可以把曹操滅了。

陳宮迎他進兗州,他卻和張邈在濮陽吃吃喝喝,按兵不動。

當時曹阿瞞只剩下三城,呂布手下七大戰神,卻遲遲沒有攻破。

弱點太多!懶、庸、輕。

讓曹操挺了一年,最終還被曹操宰了,真的可惜。

他有曹操一半水平,不至於如此。

公孫瓚,此人其實非常厲害,但敗在人生太順利上。

史載,公孫瓚相貌俊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堪稱完美。

後擊殺幽州牧劉虞,得到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與袁紹相爭,初期佔盡優勢。

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

公孫瓚這樣的人,此前太順利太完美了,結果受了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

這樣的人太多了。

雖然很強,但比起曹操這樣涅槃重生的人來說,要差一個檔次。

張濟、張繡叔侄倆,佔領宛城,和劉表互為犄角,在第一個十年還是非常堅挺。

張楊堅守河內十幾年,最終為部下所殺,十分可憐。

但就算不被楊醜殺掉,在曹操的戰略下頂多再堅持兩年。

這些人沒有長遠眼光,不知道像袁紹、袁術、公孫瓚那樣拓展地盤,更不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根據地也不行,雖然挺過了第一個十年,但必然會死於第二個十年。

此類都屬於第三流人才,比劉虞略強而已。

最後談一下孫堅。

孫堅打仗超級厲害,手下強將很多,曾經在十三路諸侯討董時打敗過董卓,華雄也是他殺死的。

做為長沙太守,他是很有機會成為一方霸主的。

但是他的運氣非常差。旁邊的劉表和袁術都是很強大的割據勢力。

劉表就不用提了,強到他在世時曹操不敢南下。

袁術強在哪裡呢?

可能大家覺得袁術是個紈絝子弟,臨死時還想喝蜂蜜呢。

這樣的公子哥,應該沒本事。

其實,下一節我就會分析,袁術其實在漢末群雄中還算可以的。

首先袁術很積極地擴大地盤,殺揚州刺史陳溫,佔領淮南;

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完全把孫堅父子當棋子用。

這招很強。

孫堅受到袁術恩惠太多,肯定沒法子攻打袁術,

只能去攻打劉表。

可惜他跟劉表接壤的江夏、襄陽,那都是啥地方啊,

自古以來出了名的易守難攻之地。

就算如此,孫堅還是差點把襄陽打下來,可惜中了暗箭而死,誠為可惜。

否則拿下襄陽之後,佔領荊州四郡還是沒問題的。


三國各時期軍閥混戰大亂想:各種可能性都有啊,可以學很多道理

208年的三國

又是一個十年。

唉!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啊!然而這天下又換了面貌啦。

這十年袁紹袁術兄弟、劉表完蛋了;孫策孫權兄弟崛起了。

我特別點評一下這幾個人。

袁紹水平還是可以的,算是二流人物。

他在眾多割據中也算是積極拓展的人物,性格積極,勢力一度天下第一。

客觀地說,就算他死了之後,他的兩個兒子如果對手不是曹操,都有很多機會翻盤。

可惜這只是假設,曹操太強了。

袁紹只能說是太狂了吧,一個官渡損失太多。

他可不是婦人之仁,他對韓馥那麼狠……

真仁慈的話,不會把地盤做到那麼大的。

再說說袁術,我前面也說了,袁術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差。

他也很積極地擴大勢力,而且還會搞一些小手段,

把孫堅、孫策這樣的人才玩弄於股掌之間。

但玩大了,根本就不用心,最終不過是冢中枯骨耳。

假如他能像劉邦用韓信那樣用好孫堅父子,成就則不是一般的大。

劉表手下人才濟濟,雄踞荊州、跨蹈漢南,真乃風流人物,

我覺得他是準一流的人才,僅次於曹孫劉。

他的能力比袁紹兄弟強太多。

曹操之所以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不再南下,反而統一北方,

就是因為劉表太難纏。

劉表一死,馬上發動赤壁之戰,豈非欺軟怕硬?

劉表唯一的弱點是:擴張野心太小,錯失了很多機會。

其實軍閥割據無非是跟時間賽跑,你使勁爭搶,得到的自然就多。

而劉表只經營荊州,不屑北伐,所以他錯失了很多很多機會。

如果在十年前劉表就逐鹿中原的話,天下鹿死誰手,也未可知。

等到曹操勢大了,劉表才想到北上,已經晚了。

207年,曹操北伐遠征柳城時,劉備曾勸說劉表起兵後襲許都,劉表不納其言。

及曹操還軍中原,劉表又對劉備說:“之前不採納你的建議,現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機了。”

劉備只得說:“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機會定會再出現,

又怎會有所終極呢?若果今後能把握機會,當今之事就不足以為恨了。”

從這點上來說,劉表差劉備一個檔次。

最後談談孫策孫權兄弟。

這倆人非常強,運氣也特別的好。

像揚州刺史華歆那樣的,都是愛好和平的人士,

很多地盤等於是白送給他們的。

他們兩個的成功,一方面是劉表偏安一隅,沒有及時向東發展;

另一方面是袁術戰略失敗,只想跟曹操硬磕卻沒有想到向江東發展。

於是給了兄弟二人巨大的機會。

不過,這並不能怪袁術、劉表沒眼光。

當時天下人都沒有這個眼光!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再回到第一個圖。

我專門標註了一下,注意看紅色這一片。


三國各時期軍閥混戰大亂想:各種可能性都有啊,可以學很多道理


看到這估計大家都明白了。

孫策為什麼4000人就可以橫掃江東?

士燮為什麼經營兩廣數十年穩如泰山?

因為這些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大家都瞧不起!

甚至皇帝劃分九州,都把他們無視了!

這就相當於現在的一些地方,如內蒙新疆西藏,讓你去生活估計你也不去。

偏偏這些地方,現在成為我大中國最繁華的所在。

你說,打臉不打臉?

所以說孫氏兄弟那是歪打正著了。

就像春秋戰國的秦、楚,以為地處邊陲,反而擴張了領土。

又好比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發現了美洲。

最後不得不感嘆,

人類不要貪戀凡塵俗世,

只有艱苦奮鬥,開拓新土地,

才能開創藍海,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