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后期蜀魏大战的时候,孙权在做什么,最终也亡国了

引子:三国鼎力其实大多是曹刘之间的战争,而孙权,在曹刘之间的位置似乎有些尴尬,他无论敌对刘或对付曹都是手下败将,所以孙吴在三国之间就像使舵者,曹魏和蜀汉就像不同方向的风,他要随时转换方向,即连刘抗曹或连曹抗刘。

前期孙权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后期刘备死了后,诸葛亮一直和他的死对头曹魏过不去,不断挥师北伐,似乎忘记了他的这个老盟友孙吴。

而曹魏也疲于应付诸葛亮的一次次进攻,根本腾不出手来管孙权这边。

按理来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曹刘大战,不断消耗国力,而孙权没有参与大规模的战争,应该民殷国富,不断壮大才是。

然而,渐渐地,人们发现,孙权却辜负了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1.不受欢迎的孙氏家族

孙氏家族虽然是江都本土人士,但却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孙坚的父亲孙钟以种瓜为业,好在孙坚年少有为,出来做了官。

依附袁绍,小有成就,奈何英雄总是短命,可怜的孙坚功业未成就被黄祖杀死。

留下了孙策和孙权,孙策先前在袁术手下做事,这袁术本是望族,可惜好谋无断,不成大事。

孙策和袁术闹掰了以后,带了一批江东以外的人士回到了江东。

这些人大致有周瑜、吕蒙、太史慈、孙河、徐琨、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

这些人单拎出来,无论那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孙策带了外地士族回江东,这本不为江东士族所接纳。

后期蜀魏大战的时候,孙权在做什么,最终也亡国了


而且孙策他爷爷还是个种瓜的,种瓜人的后代也想来做一方霸主,简直是个笑话。但是不同意归不同意,可也架不住孙策勇猛啊。

孙策一顿操作猛如虎,江东士族有些人的脑袋掉了一些人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坏。

卖瓜的后代如此欺负我们,我们岂能善罢甘休,士族们开始了反抗,孙策在一次外出打猎中被人家结束了性命。

2.守成之君孙权

孙权接过孙策的基业,做了个守成之君,这位守成之君的许多行动和孙策一样,也受到了江东四大士族“朱、张、顾、陆”的掣肘。

这些代表人物则是

1.陆家:陆逊、陆抗;

2.朱家:朱桓、朱异、朱治、朱然;

3.顾家:顾雍、顾谭、顾荣;

4.张家:张昭、张温。

当初三国鼎力的局面形成,曹操占据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占据蜀中,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号,只有孙权,似乎名不正言不顺。

从孙策那里接下东吴,看清了孙策操之过急的老路子,孙权吸取了教训,先和江东四大士族和平相处,然后慢慢消化。

后期蜀魏大战的时候,孙权在做什么,最终也亡国了


孙权依靠着孙策从外带来的士族和江东士族达到制衡,这四大士族起先和孙氏家族配合还是很有默契的,毕竟自己的疆土是不能拱手送给别人的。

三国著名的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吴就占了两处,赤壁之战以及后来的夷陵之战的胜利,都是孙氏集团和四大士族共同抵御敌人的成果。

但是这些士族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别人要占自己的领地时,就特别团结。

而如果要攻打别人领地,那他们是极其不愿意的 ,况且孙权孙十万的名声在外,没人相信孙权的领军能力。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曹刘大战时,孙权只能窝里斗,根本没有一点长进。

3. 孙权的反抗

孙权称帝后,似乎一切都得心应手了,诸葛亮和曹丕那边打的不可开交。孙权可以吐口气了。

作为一个皇帝,先前忙于战事,无暇顾及这些窝里斗,现在终于腾出手来应付四大士族了。

毕竟一个皇帝总施展不开拳脚,受到士族的掣肘是一件非常不爽快的事情,就像回自己家总要先经过别人的客厅一样,孙权如鲠在喉,他猫着一个时机。

而太子孙登去世恰好给了孙权这么一个契机。孙权一生有七儿两女,分别是

长子 孙登

次子 孙虑 字子智,

三子 孙和 字子孝,

四子 孙霸 字子威,

五子 孙奋 字子扬

六子 孙休 字子烈

七子 孙亮 字子明,

长女 孙鲁班 字大虎,

次女 孙鲁育 字小虎,

瞧瞧这两女的字,果真不同凡响,后来她们也确实干出了不同凡响的事情。

按照古人立长的这种传统,孙登去世后,应该是孙虑继承太子之位,可是孙虑和他的哥哥孙登一样,也是个短命鬼。

不过用不着担心,孙权儿子多啊 ,于是他便立孙和为太子,接着一批大臣们便先行在未来的皇帝跟前露个脸,纷纷讨好太子,而陆逊则站在孙和这一边。

时间过了不久,孙权觉得太子孙和似乎不如他的四儿子霸儿有能耐,他还是时不时的夸赞孙霸一番,孙霸长得像我。

这话如果在普通人家说说也就罢了,可这话偏偏是孙权说出来的,于是就连孙霸自己也觉得可能有当太子的希望。

太子孙和更加不自信,接着派手下偷听孙权与臣子的对话,一听不要紧,结果却听出了人命案,孙权要废了太子孙和,立孙霸为太子。

孙和六神无主赶紧找陆逊商量对策,陆逊也似乎欠了些思考的时间,立即上奏孙权废长立幼是不合常理的。

孙权这时候发觉自己谈话可能被泄露了,查出了太子派的一干人等,都处死了,唯独留下了陆逊。

后期蜀魏大战的时候,孙权在做什么,最终也亡国了


为什么留下陆逊呢?首先他是四大士族之一 ,杀他不容易 ;二是给他个不一样的死法。

于是孙权出了一个馊主意,

“累遣中使责让逊”,就是让人在大殿上数落陆逊的罪行。

日日复月月,月月复年年,陆逊颜面扫地,气愤交加,抑郁而亡,一代名士就这样被骂死了,史载“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

孙权在解决士族问题上,似乎有了一点胜利,但是陆逊的死并未对陆氏家族有什么大的影响,他一死,他的儿子立马接替了他的位置。

后期蜀魏大战的时候,孙权在做什么,最终也亡国了


4.士患未除,党争又起

孙权在解决四大士族的问题上,真的是绞尽脑汁,然而经过他呕心沥血许多年的励精图治,士族之患似乎并没有得到消除,却引来了另一个祸患——党争。

而党争之患皆由立太子问题而起,说白了就是孙权本人引起的。

前面说过孙权在太子孙和和孙霸之间摇摆不定,有废太子立孙霸的心思,大臣们也开始站队,形成了两大派系即“太子派”和“鲁王派”。

孙权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朝廷马上要一分为二了,他要改变这一局面。

于是对手下说道

:“子弟不睦, 臣下分部, 将有袁氏之败, 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 安得不乱乎! ”

瞧瞧孙权这是什么逻辑,“孙和孙霸兄弟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在,天下怎么能不乱呢?”,袁术袁绍这对兄弟锅也背得莫名其妙。

接着他下令废太子,太子派的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人被杀;斩杀孙霸,鲁王派的顾谭、顾承、姚信等人也被流放。

处理了一些党争人物和士族人物。此时的孙权估计有一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昂然斗志。

转眼间,七个儿子被折腾的差不多了,他直接跳过了老五老六,选了第七个儿子孙亮做太子。

由于孙亮年龄太小,士族的势力依旧没有解决,孙吴很快便灭亡了。

结论:

孙权年少有为,但生性多疑,有远大的报复,无奈总被四大士族掣肘;他五次更换年号,皆是由于迷信。

曹刘交战时,孙吴已经自顾不暇,更不要说发展了,孙权一生都过得不舒坦。

四大士族如鱼刺一样卡在他的喉喽里,怎么也取不出来,他可能感到自己生前过的比较憋屈,死后才想被尊称为“大皇帝”吧,这个谥号似乎想要超过秦始皇的“始皇帝”直奔“三皇五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