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一場未遂的政變,但朱高燧本人真的造反嗎?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孟賢等人在北京籌劃一場政變,想以此來推翻朱棣,廢除太子朱高熾,立趙王朱高燧。但是,這次政變很快就走漏了風聲,不久就以失敗告終。

當時,參與其中的一個將領把關於政變的消息告訴了王瑜,王瑜勸他回頭,但是將領不肯。最終,王瑜怕連累自己,就上報朱棣說朱高燧等人要造反。

朱棣知道此事後,大怒,直接下令逮捕孟賢等人,不久就將謀逆之人誅殺,這場政變被扼殺在搖籃裡。

政變平息後,朱棣把朱高燧叫到身邊,問:“爾為之耶?”朱高燧大懼,說不出話。幸好太子朱高熾在旁邊打圓場,“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朱高燧因此免於一死。

據史書記載,朱高燧確實是造反了。但是,後人卻對此提出懷疑,朱高燧真的造反了嗎?會不會是他人誣陷?

一場未遂的政變,但朱高燧本人真的造反嗎?

朱高燧劇照

宦官和護衛發動政變的動機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對於立太子一事還是左右搖擺不朱棣,從而導致出現了奪嫡之爭。朱高煦戰功赫赫,不甘願就當一個漢王,就企圖讓朱棣廢除太子,立自己。這樣一來,朱高煦和朱高熾就成了敵對,就算以後朱棣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後,朱高煦還是頻繁誣陷朱高熾。

當時,朱高煦手下有一批宦官就是專門去誣陷太子朱高熾,而朱高燧也參與其中,但不太積極。可是,朱高燧手下的一批宦官就十分積極,跟著朱高煦一起去誣陷太子。因此,朱高燧的這批宦官也得罪了朱高熾,兩家成為了敵對。

一場未遂的政變,但朱高燧本人真的造反嗎?

朱高煦劇照

在朱高熾當上了太子,而且晚年的朱棣開始不管朝政,朝中大權逐漸地落入了朱高熾手中。於是,朱高熾先後幾次收拾了這批宦官。

這樣一來,宦官們害怕丟了性命,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護衛軍官合起夥來發動政變是有動機的。但是,朱高燧真的參與其中了嗎?還是說一切都是他一手策劃的?

朱高燧本人企圖政變的可能性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封朱高燧為趙王,“尋命居北京,詔有司,政務皆啟王后行”,朱高燧就一直留守北京。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就相當於把都城搬到了朱高燧的勢力範圍內。

朱高燧在北京經營多年,朱棣除了北征和管理遷都事宜時會留在北京,讓皇太孫朱瞻基管理政務外,其餘時間基本上是朱高燧說了算。因此,朱高燧的政治資源和主力護衛都在北京,在此處發動政變,也是合情合理的,把握最大。

但是,以朱高燧的精明,會因此而發動政變嗎?其實,就算是在自身的勢力範圍內發動政變,也很難成功的。而且,就算朱高燧成功地控制了北京城,這個皇位也坐不熱,畢竟是要以一敵三。

一場未遂的政變,但朱高燧本人真的造反嗎?

朱棣

當時,朱高燧如果政變成功,那將要同時面對三人的反抗,一是皇帝朱棣,二是太子朱高熾及皇太孫朱瞻基,三是二哥朱高煦。這樣一來,就單單以朱高燧的三支護衛來對抗這三方的軍隊,似乎有點以卵擊石,螳臂擋車。

而且,朱高燧等人政變的計劃看似十分周密,其實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以朱高燧的精明,他本人發動政變的可能性就很低。

幾乎不可能成功的政變

史書上記載,朱高燧“護衛指揮孟賢等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及內侍楊慶養子造偽詔,謀進毒於帝,俟晏駕,詔從中下,廢太子,立趙王。”

這場政變的第一步是毒殺朱棣,然後奪取武器庫和盜取寶璽和符牌,進而控制北京城。同時,起草詔書讓趙王朱高燧即位,廢除太子。咋一看,這場政變很有章法,其實是難以實現。

一場未遂的政變,但朱高燧本人真的造反嗎?

朱高燧劇照

首先,要毒殺朱棣就必須在朱棣飲食方面做手腳。朱棣晚年經常生病,需要看醫生,所以選擇在藥裡下毒是最為合適的,但是這藥不可能讓朱棣喝下。

據記載,皇帝生病是需要太監和太醫聯合診治,開的藥是從御藥房裡拿出,一式三份。一份是太醫喝,一份是隨診太監喝,兩人喝了沒事,皇帝才會飲用。這樣一來,下藥毒殺朱棣就成了空談。


第二步是奪取武器庫,明朝的武器庫分為儀仗局和兵器局,都是有重兵把守的,以朱高燧三支護衛的兵力是難以奪取。

就算奪取了武器庫,也未必能發揮武器庫的作用。當時,在武器庫裡除冷兵器之外,還有一些熱兵器,比如硫磺、火藥等等。而這些熱武器的操作方法是比較原始的,必須是要經過專人傳授才會使用。

因此,朱高燧等人是難以奪取武器庫的,而且也不一定會使用武器。



一場未遂的政變,但朱高燧本人真的造反嗎?

寶璽

第三步是盜取寶璽和符牌,寶璽是帝王最重要的一枚玉璽,象徵著皇權帝位傳承的無上至寶。明初,皇帝的寶璽是存放在尚寶女官手裡。

當外廷的尚寶司需要蓋印時,就必須先找到尚寶監,兩個部門一起辦理手續。再讓尚寶監裡的人去找尚寶女官拿玉璽,然後尚寶監和尚寶司共同蓋印,最後由尚寶監把寶璽送回尚寶女官手中。

這樣一來,朱高燧要完成這一步,就必須同時控制尚寶司、尚寶監和尚寶女官,以朱高燧當時的實力是難以有效地控制這三個部門。其次,宮裡的符牌大多數是處於流通狀態,存放在宮中的數量很少,根本就不夠朱高燧等人使用。

因此,這個政變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朱高燧在北京經營多年,應是熟知宮中的體制,不可能犯這麼愚蠢的錯誤。這樣一來,會不會存在著另外一種可能:這場政變或許是太子一系的人或者其他人誣陷朱高燧?

疑點重重

後人在談起朱高燧政變一事,不少的人就提出懷疑,這場政變會不會是其他人策劃來誣陷朱高燧的?因為在這場政變中疑點重重,讓人不得不這樣懷疑。

①是根據這次政變的記載,起草朱棣遺詔的是一個老軍人。古時,遺詔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不是隨便交與一個人來起草就行。這個起草人的文字水平和能力要相當高,而且得了解國家政務,其次是以皇帝的口吻寫。

這樣一來,這個起草人就只能是在皇帝身邊長期工作的內閣、翰林院那些大筆桿子。而朱高燧等人找了一個老軍人來起草,是難以讓人相信的。

②是整個政變過程沒有得到任何軍隊的支持,也沒有一個將領的支持,朱高燧就以自己的護衛作為主力軍來發動政變。

一場未遂的政變,但朱高燧本人真的造反嗎?

朱高熾

③是,在消息很輕易就洩露,朱高燧等人也沒有啟動其他的預案來撇清關係,而是在等朱棣來抓。朱棣很快就平息了這場政變,參與政變的人沒有反抗,直接被逮捕,然後誅殺掉。政變這事本應是周密,怎麼變得如此兒戲?

④是沒有遣散和誅殺朱高燧的護衛,也沒有調離北京,只是誅殺了政變中的幾個指揮和宦官,令人不解。

結束語

因此,這一場未遂的政變會不會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就如朱高熾所說的:“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朱高燧本人並沒有想去造反,而是受人矇蔽,手下的人企圖政變;又或者是其他人誣陷朱高燧。

不管這一場政變是不是朱高燧本人策劃的,反正朱高熾是坐收漁翁之利。這一場政變過後,朝廷內再也沒有與太子爭奪皇位的人存在,這無疑是鞏固了太子的地位,保證皇位的交接。


【小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