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孩子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她的所作所为,真是让我们家长感觉到匪夷所思。

这个小女孩从小就属于散养型的,父母不管不问,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这个小女孩上了小学之后,看着同学们每天都带好吃的、好玩的,可是自己却没有钱买,怎么办?于是她把心思动到了校门口的小商店里,她自认为每天上下学的时候,小商店里的人很多,她偷偷的拿东西,店主不会发现。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可是最精明的店主,怎么会看不出孩子们的心思呢?小女孩被抓了几次,每次都叫家长来解决。家长来了之后只付钱领人,然后过几天,孩子接着偷。

最后,孩子在学校里都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她偷东西。小商店的老板们也都防贼似得看着她,不让她进商店。

后来老师找过家长谈孩子偷东西的事情,家长却觉得老师小题大做了:不就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吗?我已经赔钱了啊,再说了,孩子还小呢,管那么多干什么,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老师对此也很无语,只能告诉同学们看好自己的物品。而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了她的事情,也不愿意和她玩,甚至有些同学说:"我都不想和她同桌,觉得特别难受。"自此,这个小女孩就被彻底的孤立了。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从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家长的所谓的"散养"模式,家长认为孩子小,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要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可是,家长没有弄明白的是,"散养"不等于"没教养"。

我们都不喜欢没有教养的孩子,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没有教养的孩子接触,因为我们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影响。

虽然我们不能用古人的"谦谦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最起码的礼貌和道德标准还是要有的,这是最基本的教养。

哪些是没有教养的行为呢?

随地吐痰: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行为,更是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最基本的条件。

记得之前我们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在课间的时候把一个小女孩弄哭了,于是我就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小男孩理直气壮的对我说:"老师,她说我坏话了,所以我吐了她口水。"我说:"就算她说你坏话了,你也不能把口水吐到女生的脸上啊!"小男孩争辩道:"这是我爸爸教我的,只要有人欺负我,就让我朝他脸上吐口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一惊: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这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混社会的小混混?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说脏话:现在的孩子,说脏话也成了一种"时尚",几乎每个孩子都会从嘴里冒出一两句脏话。要么是跟着自己班上的同学学的,要么是跟着家长学的。而班上的同学也是跟着自己的家长学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影响。

偷东西: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个小女孩一样,因为羡慕别的同学每天都能吃到零食,买玩具等,自己没有钱,那就学着去偷。"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自古我们都知道偷盗是最不齿的行为。

打架:孩子的争强好胜之心,让孩子觉得任何时候自己都要占上风,当遇到别人不听从自己,或者对自己不满的时候,就会采取武力的办法解决。可是这种暴力方式恰恰证明了孩子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自私自利:每一家的孩子都是自己父母的宝贝,孩子的要求都会满足,这也早就了孩子的自私自利的性格,什么时候都要依着自己,别人不听自己的就要大哭大闹。甚至会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动别人的东西等。

说实话,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父母,都是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没有教养的孩子。那么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苗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怎么样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好孩子呢?

第一: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偶尔出现的小污点,都不是孩子的本意,因为孩子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加上孩子的好奇心是特别的重,也富有尝试精神,就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说脏话,偷拿别人的东西等。

当孩子有这些行为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坚决的制止,并且很严肃的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渴望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的,所以让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会影响到老师、同学、朋友对他的看法,甚至会疏远他。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暗示:我可不能让老师、同学们笑话我,我还要做一个好学生呢。从而对孩子的行为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

第二:换位思考,让孩子亲身感受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都说孩子小,不懂得换位思考,只想到自己该怎么做,自己喜欢怎么做。那么就让孩子感受一下如果自己被同样的对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孩子去朋友家里玩,在朋友的家里东翻西翻的,还弄坏了人家的玩具,作为主人家,朋友不好说什么,但是家长已经感觉到脸上无光了。回到家,家长也可以照着孩子的做法,把孩子的玩具翻得乱七八糟,甚至弄坏他的玩具,这个时候,孩子肯定是很气愤、伤心、难过的。

这就是给孩子讲道理的最佳时机:"你看,妈妈把你的东西弄坏了,你很难过,但是刚刚在朋友家里,你乱动别人的东西,还摔坏了人家的玩具,他是不是也和你现在一样,很难过?"孩子点点头,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想个办法进行弥补:要么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新玩具赔给人家,要么从自己的玩具里选一个送给人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第三:家长做好榜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给孩子做什么样的榜样。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我们希望孩子懂礼貌,那么我们就要先做一个懂礼貌的大人;我们希望孩子爱学习,那我们也要拿起书,用行动来影响孩子;我们希望孩子爱上运动,那就要放下手机,陪孩子动起来。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制定奖惩措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对于孩子的言行,家长更多的是引导和监督,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的引导和监督呢?那就要让孩子的心里有一杆秤,随时提醒自己。而这杆秤就是"奖惩制度"。

小女孩偷东西,妈妈却不管不问。家长要明白:散养≠没教养

满足了什么条件,就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很多的妈妈都会采用小红花制,比如:一周中得了5朵小红花,那么这个周末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一个月中得了25朵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大的愿望。

但是,如果哪方面没有做好,就要受到惩罚,这个礼拜取消零花钱,或者这个月不能买新玩具等。

合理的利用奖惩措施,更能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自己的监督工作。

孩子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