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文|福林媽咪

說起來鄭淵潔,一些家長可能只知道這個人被稱作“童話大王”,對他的作品瞭解卻不多。其實說出來一個代表作大家就都知道了。26歲的他創作了《皮皮魯和魯西西》,在27歲時又創作了《舒克和貝塔》,這些都是一代人的回憶。他的文憑只有小學四年級,卻一人寫一本期刊(《童話大王》月刊)寫了35年。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鄭淵潔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他總是在強調要尊重孩子的天賦,兒子小學6年級畢業後,無法適應現行的應試教育體系,他二話不說將孩子接回家,自編了10套教材,等到兒子18歲時,他便將兒子推向社會,讓他自食其力,到現在,他的兒子鄭亞旗成功將父親的知識產權經營成一個收入過億的文化品牌。

他對教育的理解從他創作的另一則童話《馴兔記》當中就能看出來。

這則童話被拍成了短片,僅僅24分鐘,說是童話不如說是寫給大人的,在孩子看來可能是恐怖的“暗黑童話”。

聽話、守規矩的乖孩子,會“獎勵”變成兔子

剛上小學一年級,淘氣的皮皮魯和好兄弟梁果被分到了一個班,第一節課老師就說:“你們已經是小學生了,在課堂上要學會懂規矩,老師說話的時候要保持安靜,課堂上發言要舉手,老師允許了才可以站起來回答。”

教室裡的小朋友都雙手交叉放在課桌上,不敢亂動。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來一個問題:

如果皮球掉進一個深坑裡,應該怎麼把它弄出來?

第一個舉手的孩子老師讓她站起來回答,她說:“用網子撈。”

老師臉色嚴肅點點手裡的教鞭示意她坐下:“想想再說。”

接著優等生李小曼舉起手,老師讓她回答。

她說:“往坑裡倒水讓球飄起來。”

老師很滿意。

皮皮魯調皮不認真聽課,老師又讓他回答。

皮皮魯問道:“坑有多深?”

老師說:“很深”

皮皮魯回答:“那就讓我爸爸再買一個球吧。”

聽到這樣的答案,全班同學鬨堂大笑,老師卻生氣了:“你是故意搗亂是吧?”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皮皮魯卻很委屈:“我沒有!如果是個很深的坑,我們這些小朋友去撿球會不會不安全,要是發生意外怎麼辦?”

這下老師被徹底惹怒了:“你的意思是我錯了嗎?老師不對反而你對是吧?老師會不正確嗎?”

在老師看來,只有照著標準答案回答的學生才算是優等生,發散思維就是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差生。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這時候優等生李小曼趕緊站起來附和老師:“同學們!老師的知識那麼豐富,怎麼會不正確呢?她多辛苦啊,每天站那麼長時間,我們應該做個好孩子,聽老師的話,不跟老師頂嘴!”

老師特別滿意地看向李小曼,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李小曼頭頂冒出來長耳朵,變成了兔子。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全班同學被這樣的場面嚇得跑出了教室,但是老師卻面露微笑,高興自豪。因為全年級的第一隻兔子在她手下誕生。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第一隻兔子李小曼被老師和校長樹立成榜樣,還舉辦了頒獎典禮。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這讓原本害怕、恐懼的同學們變得不一樣了,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像李小曼那樣聽話才能被表揚。

同學們腦子裡只有一個觀念:變成兔子就是優秀的,變不成兔子的都是差勁的。

於是原本害怕變成兔子的孩子們,現在開始為了變成兔子而幹勁滿滿。

班裡的兔子越來越多,一邊是變成兔子的好學生開始排斥皮皮魯和梁果這樣的“差生”,另一邊老師致力要將班級打造成“全兔班”,而他們兩個“差生”也自然成了拖班級後腿的重點對象。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老師把皮皮魯的家長喊去學校,對著家長歇斯底里地一通抱怨。

皮皮魯不適應學校,想要再家裡跟爸媽傾訴,但是媽媽卻說道:“皮皮魯,你碰到了一個好老師,你應該向李小曼學習。老師嚴格一定有她的道理……”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沒過多久,全校出來了三個“全兔班”,而最早出現兔子的皮皮魯所在班級,現在卻因為皮皮魯落後。班主任更是氣急敗壞點名批評了皮皮魯的家長,而皮皮魯的爸爸只能點頭哈腰。從家長會回來的爸爸覺得丟人,夫妻倆決定改變皮皮魯。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但無論爸爸媽媽用了什麼辦法,皮皮魯還是變不成兔子,但最後皮皮魯為了不讓老師擔心,不讓爸媽為難,選擇戴上了兔子頭套。班主任期盼已久的“全兔班”終於誕生。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馴兔記》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凡是變成兔子的同學,都收到老師的喜愛,他們絕對服從老師的意志。

他們特別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議論,豎著耳朵聽。

如果別人超過自己,他們就犯紅眼病。

他們害怕別人揪尾巴,所以尾巴長得很短。

雖然這是一則童話,卻無比現實。

現實中的標準答案是什麼?

當然就是那些條條框框,不懂變通的教育,這可能會扼殺掉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們變得毫無特點。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從小到大,習慣尋找標準答案的人,到了真正的社會生活中才發現,這一切沒有標準答案,你做不同的事會造成不同的結局。看了那麼多本教科書,沒有一本書教你如何把生活過得幸福。

可是有些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以及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要求他們門門100分,好好讀書學習。學習當然沒有錯,但是學習時間太長,沒有課餘生活,孩子終將變成“讀死書”的書呆子,變成那些只會遵照“標準答案”生活的人。

久而久之,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樣子,這樣能幸福嗎?

現實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創造

給孩子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就是讓他保有自己個性的方式

抖音上有一位媽媽,她6歲的兒子在自己房間牆上隨意塗鴉,但是媽媽並不生氣,反倒很自豪,她還鼓勵孩子這樣畫。

《馴兔記》——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暗黑童話”

小男孩拿著黑色的記號筆在床周圍的牆壁上肆意描繪著自己的天馬行空,這樣的孩子遠比那些因為在牆上畫了一條線就被媽媽打罵的孩子要幸福。

其實這樣做的遠不止這一位媽媽。孫儷曾經在微博上曬出兩個孩子在牆上肆意塗畫的照片,她說自己想要阻止的時候會被鄧超阻止,鄧超告訴他“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

不是因為家裡多有錢,而是因為孩子的創造力無價,這筆買賣並不虧。

我們可能不能做到像這些父母這麼壕,但是可以在牆上貼上黑板貼或白板來讓孩子肆意塗畫。

每個人的創造力不一樣,可以理解為天性,只有保留住這些,才能保有自己的個性。

好孩子需要標準嗎?

如果再去定標準,這和給標準答案有什麼區別呢?如果非要說出來,那應該就是有個性、有活力的孩子吧。孩子的個性不一樣,怎麼可能會有標準答案?只要他在道德、法律的允許範圍內過得幸福,有必要在意別人有沒有把他當沒當做好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