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两三岁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父母足够尊重,宝宝才不会自卑

大概从两岁左右开始,宝宝说话就离不开“我”字了。“我要出去玩!”“给我!”“这个我的!”“我也去!”“不是你的,是我的!”“我就不给你!”“我妈妈!”当宝宝这么说话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他已经长大了呢?是的,宝宝的自我意识获得了大发展,这是他们的心理第一次走向独立。


两三岁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父母足够尊重,宝宝才不会自卑

这是我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遇到了一件趣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实验人员给一只小猴子一些木块,教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小猴子还想吃糖,急得抓耳挠腮。突然,小猴子向实验人员翘起了自己的尾巴,意思是这个可以换糖吃吗?小猴子把尾巴当做交换物了,这一举动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我们人类绝不会用身体的一部分去交换食物,但动物却做得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人与动物不同,人有自我意识,而动物没有。有了自我意识才能够察觉自己的身心活动,才懂得保护自己的身心。即使很小的宝宝只要他们有了自我意识,一定不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去换食物。即使他们很想吃,想到哇哇大哭,也不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去交换。


两三岁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父母足够尊重,宝宝才不会自卑


宝宝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只是意识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比如,嘴巴、手、脚、五官等,慢慢地能感受自己的动作行为、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两岁左右,宝宝渐渐能够懂得“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我的”, 并在说话的时候不断地运用。这时,真正的自我意识就形成了。宝宝有了自我的观念,懂得自己独立于这个世界,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在宝宝自我意识形成之前,他们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很多父母似乎习惯了宝宝受自己的“摆布”:让宝宝干什么宝宝就干什么,给宝宝吃什么宝宝就吃什么,带宝宝去哪里宝宝就跟着去哪里。有一天,面对父母的安排,宝宝突然说“不”了,父母很不适应,在不了解宝宝心理变化的情况下,会觉得宝宝在反叛、对抗。其实,这种抗拒是儿童心理成长的表现。

成长是一个身心智协同发展、互相促进的过程。两三岁的宝宝,较之从前,行动能力、行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他们具备了更多、更强的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能力。当他们按着自己的意识行动时,希望顺利进行,不愿意自己独立的行为受到限制和干涉,否则,他就会寻求自我保护,最为常见的保护形式是用哭闹来反抗。


两三岁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父母足够尊重,宝宝才不会自卑

我独立了


此时宝宝处于建立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权利意识很强。只要父母违背了宝宝的意愿,宝宝就觉得父母不够尊重他们的独立,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就会强烈反对。“这是我的小猴,不是你的!”“我就这样!”“你去吧!”这样的能够表达自己愿望和要求,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语言就脱口而出了。

这个时期的宝宝觉得“我是有能力的”、“我能自己做事”、“我忙着呢”!面对这样的小大人,父母怎么做呢?必须做到很好地去引导、支持和配合。

1.打断宝宝时,先征询宝宝的意见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自我比较看重,对别人的要求有一种天然的防备,这也是对“独立感”的一种保护。但是,有的时候,父母的要求非常正当,违背了宝宝当下的利益,也不利于为宝宝建立规矩。怎么办呢?以征询宝宝意见的方式,更能赢得宝宝的同意。

2.让宝宝体验被尊重的“独立”

为了让宝宝有个积极的自我认识,我们要学会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两三岁的宝宝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运动能力增强,对世界探索的水平提高了,破坏力也增强了。为了保护宝宝的自尊,父母不能限制宝宝的行为,对于带有破坏性的活动,提前预防,一旦有了损害,不能严厉地斥责宝宝,而是让宝宝看到后果。

父母跟宝宝沟通的时候,如果话语里体现了对宝宝的重视,宝宝对独立感的需要就获得了满足。被尊重的感觉契合了宝宝当下的心灵需要,宝宝感到舒服,对自己更有信心。

3.让宝宝看到自己的能力

宝宝不但想知道自己的能力又多大,更渴望自己的能力被父母肯定,这会带给他们已经长大了的感觉,使得他们更有自信去实现独立的愿望。那么,父母不要闲宝宝捣乱,宝宝伸手过来,要和父母一起做的时候,就给宝宝个机会。


两三岁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父母足够尊重,宝宝才不会自卑

实用育儿心理


两三岁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父母足够尊重,宝宝才不会自卑

小学学习启蒙


两三岁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父母足够尊重,宝宝才不会自卑

儿童心理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