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歼-10虽已逐步淘汰,但仍有使用用途,如何解决航程不远的问题?

只有在发动机上做文章,加大推力降低油耗,说到底歼10包括歼20是我们发动机赢弱的产物,被逼出来不得为之的选择,当然收获就是使我们搞清并掌握了升力体加包括前翼、边条翼等复杂气动面的设计,这不吝将极大拓宽我们六代机研发的选择余地。其实歼10发展到c型已经到瓶颈了,应该参考法国幻影4000的研发思路在歼10气动布局的基础上加大机体安装两台wa10a,航电和雷达与歼10c保持一致,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款可以与阵风、苏35、f35对抗的重型外贸机,伊朗、巴基斯坦以及一些买不到美制重型机又看不上俄国货的买家应该会趋之若鹜,保守估计起码有600~800架的出货量。

歼-10虽已逐步淘汰,但仍有使用用途,如何解决航程不远的问题?

第三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歼十现在的鸭翼布局,如果安装保型油箱,就破坏了气动布局,降低了升力,所以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成飞的图片,因为风洞试验就可得到结果,硬要装就会损失机动性,和载弹量。我查了一下当今世界上主流单发战机的作战半径:F-16的作战半径根据任务和配置不同,差别很大,但是平均作战半径在900公里以上,而我国的歼十在中等配置的情况下,平均作战半径也在800公里左右,小于F-16,但是差距不是太大,主要原因应该是在发动机的性能上。不过,我认为现代化单发战机的平均作战半径近1000公里来说,差别在100+公里基本上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按作战的需求也够用了,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改进和研发发动机技术为主,其他的可以稍缓。

歼-10虽已逐步淘汰,但仍有使用用途,如何解决航程不远的问题?

我国目前发展阶段都是防御性战机,不主张发动战争,以海岸线为半径基础驱逐外机还是够了。以第五代战机才是进攻性战机,作战半径跟精确打击能力有很大提升,未来20年中国军事能力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歼10B就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了,歼10C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另外脉冲多普勒雷达也有多目标跟踪打击能力。挂载少和腿短有关,三个重载挂点全挂副油箱了。

歼-10虽已逐步淘汰,但仍有使用用途,如何解决航程不远的问题?

不要老去对标人家数据,都是有自己的用处的,人家毛子要巡这么大一片北冰洋,还动不动要去叙利亚出个差,当然要给苏35这个内油量,我们买的那几架也都放南海方向的。东边这么窄的海空纵深,温州宁波出去600公里就冲绳那霸了,苏35放东边长航程优势就是鸡肋。哪天破了一链要去搞塞班的二链了,那J10有航程需求了,到时保型油箱什么的就会来了。这些也不是技术难点,堆点经费堆点人头,很快就解决了。早期歼10确实缺乏多用途能力,为此中国特意研发了歼10C,加强多用途能力。

歼-10虽已逐步淘汰,但仍有使用用途,如何解决航程不远的问题?

这款战机多用途能力不足,理由是机腹不能挂空空导弹,这我就不理解了。就算这个缺点真实存在,损害的也是歼10C超视距空战的弹药投射能力,跟多用途能力有何关系?既然提到战斗机的多用途能力,当然主要看它执行对地对海任务的表现。当歼10C执行此类任务的时候,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不携带空空导弹(既然不带空空导弹,机腹能不能挂空空导弹根本无关紧要);二是携带一点空空导弹用于自卫(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空空导弹挂在机翼,对地对海弹药挂在机腹就行了)。无论哪种情况,都没有影响歼10C的对地对海能力。倒是纯空战的时候,会影响歼10C的弹药携带量。既然这个缺陷影响的仅仅是纯空战能力,怎么能说歼10C多用途能力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